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高考报名须网上确认 体育考生带心电图
2008-12-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讯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戴秀文)昨日,2009年广州高考报名正式启动,从昨日起至15日17时30分,广州市6.5万名高考学生将进行高考报名。记者在学校集中报名现场看到,每个考生预报名只需5分钟左右。全市未收到网络堵塞报告。

记者昨日专门采访了广州市招考办负责人,就2009年高考招生考试政策措施的六大变化,考生从报名到体检、考试、录取要做的、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一一解读。

变化1:凭二代身份证报名 

今年广州市在广东省率先并唯一推行考生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证)进行高考报名。

12月5日下午至9日,广州市270多个报名点(含高中学校、各区招生办、中职学校)共办理报名手续并派出约6.5个考生号,其中有2000多人不是以二代证报名。这2000多人,有的是特殊考生,有的提交的是二代证办理回执,还有台湾学生、200多名新疆班学生信息需人工录入等。二代证报名的考生,由报考点以二代证信息读取器,自动生成考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户籍所在地等四项。这些信息生成后,报名点审核报名资格,考生凭考生号上网报名,这四项均无法更改。

非二代证考生,拿回执或一代证的,须于2009年2月8日补交二代证进行重点审核,并于2009年2月25日到各区招生办再次读取二代证信息。

不变不行:考生持二代证报名是与广州市高考考生身份验证系统配合的。该系统今年4月通过验收,进行试用,在2008年高考后反向对考生信息查验,发现了两例户口簿和身份证都是假的。

目前广州是全省唯一的二代证高考报名的城市,减少人为因素可堵住考生弄虚作假和报名点工作人员营私舞弊的漏洞。据统计,2008年广州市中考和高考中,共发现600多例假户口簿和假身份证。

特别提醒:2009年2月25日后,如果仍然出现报名信息核查出与户籍信息不符的,按照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的规定,按高考弄虚作假处理,不仅会被取消高考报名资格,更会被公安部门追究行政责任。

变化2:今年不再补报名 

往年,在高考预报名和确认后还有补报名机会,今年取消了补报名。

不变不行:往年补报名往往被当成“拖拉”的借口,造成后续工作被动。即使是户口在广州但在外地读高中的考生,根据规定也必须回穗高考,须在本月15日前本人亲自回到广州户口所在区的招生办直接报名。

变化3:报名后一定要确认 

领取考生号后就是拍照。拍照最迟24小时后,考生就可凭考生号登录广州招考网进行网上报名。报考高考普通专业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须在12月15日前认真核对网上填报的姓名、身份证号、性别、毕业学校、选考外语语种、选考科目等报名信息,核对无误再确认提交。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这些报名数据,如果在12月13日~15日内没有确认提交,广州考生验证系统不再自动确认。在12月15日内,考生如果确认了报名,还想更改,要凭身份证到报名点,经其界面登录,由本人更改。但15日后“谁也不可能改了”。

报名结束后,广州考生还可以手机查密码:用报名时确认的手机号码、准考证号查询。

不变不行:往年系统自动对未确认的报名默认确认,为什么取消?市招办负责人说,首先是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其次是保证考生确认自己的意愿;再次,不代确认有助于明确责任。考生可进一步核对除基本信息外的资料错漏,及时更正。“有效通讯办法”一项考生尤其要确认,因为从报名开始至录取,这将是最有效的信息接收渠道。

特别提醒:报名期间,考生凭考生号登录后,要第一时间更改自动生成的报考密码,并记牢和不能外泄。否则后果自负。忘了密码只能到报名点或各区招生办初始化再行更改。

变化4:加分要提交证明清单 

以往高考报名,体育尖子生申报材料、政策性照顾加分证明材料,只要报名后送核。

今年,在网上报名时,所有这些材料都要按规划,并要填好弹出的材料清单。

不变不行:以往报名时没有提供清单,从报名点至市招生办再送省里,不时出现证件数量不符等,哪个环节出问题很难查清。

变化5:音乐科缴费程序大变 

以前音乐类考生只要在考前一天凭报到证到大学城缴费换取准考证,第二天就可考试。今年,音乐科赴考程序大变:音乐术科报考费125元要在12月15日至19日的银行正常上班时间内汇至星海音乐学院,汇款人务必填写考生本人姓名,附加信息及用途填写考生本人考生号,保留电汇回单凭据备核。未来得及电汇的考生要凭身份证于12月20日~21日到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体育馆交费,可代交。

2009年1月2日下午,考生到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报到,领取笔试面试时间及地点安排表,1月3日下午乐理考试;1月4日~20日面试。

不变不行:以往缴费在考试前一天,结果很多考生“不报白不报”,招生办按报考人数进行了场地、程序安排,但实际报到人数少了一大截,造成混乱并浪费考试资源。

特别提醒:今年音乐术科准考证不再由报名点代打,考生要于今年12月28日~2009年1月2日,凭身份证号和考生号登录《星海音乐学院招办信息网》自行打印。

变化6:体育考生要带心电图 

今年体育考生统一考规定项目,总分由100米跑、原地推铅球、立定三级跳远、中长跑(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四项目加成。据国家规定和广东省青少年特点,体育专业考生身高和视力有明确标准:男生1.68米,女生1.58米,裸眼视力不低于4.7。

特别提醒,体育专业考生,身体条件要过五关:学校医务室初量关、学校报考指引关、高考报名提示关、考前体检关和入学后身高视力复查。不符合要求的,禁止考生参加体育术科考试。

不变不行:市招办负责人说,“过五关”主要是堵住类似于2008年的漏洞。今年高考中30%的体育考生不能录取,就是因为身体条件没抓紧却参加了术科考试。要求考生带心电图和保险单赴考,是因为中长跑人人都要考,心脏、脑部有隐患的学生易发生意外。

特别提醒:体育专业考生考前须在考生所在地保险公司办理考试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含往返交通)。赴考要带上体检心电图。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18所之一)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单位、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入选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13所之一),并筹办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荔湾三个校区。天河、白云校区占地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7年的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99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人。党建领导核心作用彰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目前,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2个。2019年创新强校工程排名第8,获绩效考核一等奖。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健全,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目前设有内设机构29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3个,教学机构12个,教辅机构4个。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对接广东省规划发展的七大支柱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和十大重大科技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模具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纽带,与龙头企业共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制造、信息安全、VR/AR、新能源汽车等5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1个创新创业学院,培养行业化、个性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目前,现有专业44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8个,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9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专业4个。学校在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目前已获得“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0个55种,新建2个“1+X”证书实训考证基地。师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拥有博导2名,二级教授2名,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级青年珠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领军人才、省级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42人。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2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5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4项。实训实习场所条件优越,德技兼修知行合一。学校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应用人才培养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15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3个。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79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10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政府搭台校企联合打造,产教学研融合发展。依托学校职教集团,发挥政校行企协同共建作用,紧密对接学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测绘地理信息等优势特色专业(群),在 VR/AR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LIDAR 技术、无人机数据处理等领域打造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技科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东省VR/AR+职业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近年来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省地质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2019年1项科技成果入选广东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库,2位教师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人才协同培养渠道畅通,“中高”“高本”升学有道。学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开展“3+2”中高衔接、“3+2”高本衔接、专插本在校协同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退役军人学历提升等协同人才培养,搭建起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方面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立交桥”,打通学生学习上升通道,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现有1个鉴定机构,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近2万人次。“双创”氛围浓厚生机勃勃,英才辈出活力四射。学校牵头发起“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当选“联盟”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携手企业成立“创新协同育人中心”和“万讯创新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学分制管理,完善激励与培育机制,将创新创业大赛与质量工程有机融合。与企业共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省团委青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多元育人平台,高质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2019年度学生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银奖1个,铜奖2个, 2019“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获得广东省优胜杯;学生创业项目“探杯创客---高校创客文化一站式供应商”首次参加国家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第五届中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决赛最高奖项高校组一等奖1个。2019年大学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立德树人为本“三全”育人,人才培养质量领先。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持续完善“工贸技师”、特长奖、校内奖学金和团内评先等四大奖学体系,通过“八个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工贸大讲堂、百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月、科技文化月、“双创一篮子”工程等校园和文化载体,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项253个、省部级奖项955个,其中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互联网+”广东省决赛1银奖4铜奖、广东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造类特等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1项。学校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和“2018-2019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专业招生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前景稳居前列。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面向16个省(市、区) “阳光”开展普通高考和“3+证书”、退役士兵、中职自主、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依据学业水平成绩录取、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集团办学、高职专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等多类招生,学校招生吸引力持续走高,第一志愿投档率连年均达到100%,录取分数稳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同时招收赞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学历留学生,协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赋能“一带一路”。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92%,总体就业平均起薪为4456元,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茅。2019年毕业生母校满意度高达99.5%,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4.88%。优质国际专业标准引进,职教中国品牌输出。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境外教育机构共同探索学历教育、师生交流、学分互认、海外实习、国际专业认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举办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和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训论坛。作为职业院校“走出去”试点院校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制定导游专业国际教学标准、选派教师赴赞比亚教学、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工贸力量。
  • 学校简介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是省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被誉为“广东农业科技与管理干部摇篮”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5年。学校现有清远校区、白云校区、天河校区三个校区,办学涵盖农、工、经、管、文等专业领域。学校是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农业部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科技部第二批国家级“星创天地”项目单位;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项目单位。作为全省第一方阵的高职学院,学校的发展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省委常委张福海,副省长覃伟中,原省委、省政府领导任仲夷、林若、朱森林、卢瑞华、郭荣昌、杜瑞芝、凌伯棠、欧广源、李容根、林木声等同志都曾莅临我校指导或题词勉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欧广源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办学条件优越学校现有广州白云校区、广州天河校区、清远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64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精良。有覆盖所有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22个、校外实训基地170多个,各类实验室、实训室185个,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3个。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建有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5%,重点建设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5%。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高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南粤技术能手奖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南粤优秀教师8名;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人,省级高层次技能型人才33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支,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高职名教师工作室1个,省级“粤菜师傅”工作室1个,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9个。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7人,校级教学名师40人,校级教学团队21个。学校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约900人,建立了1100名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人才培养水平高学校共开设44个专业,专业范围覆盖农林牧渔、土木建筑、生物化工、餐饮旅游、财经管理、外语外贸、计算机与自动化和文传艺术等类别,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0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校级品牌专业11个。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先后与英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芬兰、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学生境外交流学习、带薪实习等项目。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在畜牧兽医、园艺技术、药品生物技术、会计、商务英语、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和影视动画等专业开展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学生毕业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5年学校获评广东省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屡创佳绩,近年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奖项180多项,在最近一次全省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综合评比中,学校以2项国家一等奖、9项国家二等奖和10项国家三等奖的成绩,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14位。学校在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强学校建立了特色鲜明、系统完备的科研体系。设有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三大科研机构;建立了岭南绿色农业职业教育“星创天地”、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生态型野化茶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肉鸽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肉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是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单位;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南方农村》学术期刊。有9支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有90多位教师入选省科技厅、省农业厅和省社科院专家库。近年学校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各类成果奖20多项。——创新创业教育全省领先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是省教育厅认定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20年学校“无际魅力——全球竞技无人机行业破壁者”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建立了覆盖各个专业群的二级创业咨询机制,建立由校内科技创新教师、创业赛事导师和校外企业家、创业人士、专家学者、行业能工巧匠等组成的数量达600名的导师库;定期开展“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近年共荣获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类大赛省级以上奖项40多项。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大学生文化活动缤纷多彩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来自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每年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游园活动、茶文化节、全民饮茶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动物科技文化节、科贸茗谈、党团志愿服务、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等系列活动,为同学们拓展知识、强化技能、提高修养、锤炼品格和了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在活动参与过程中, 展示自我,发挥作用,同时感受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成长成才。当前,学校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突出特色、强化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践行“砺志修德 强能善技”的校训精神,以崭新的姿态,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国际视野的高水平高职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部分荣誉称号和社会职务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烹饪教育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农业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会长单位◇全国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国际农牧职教联盟副秘书长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广单位◇广东省高职农林牧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单位◇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名誉会长单位◇广东省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首届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易班建设试点高校 2021年10月20日
  • 学校简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广州市属普通高校,创办于1964年。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优秀的师资队伍、优雅的校园环境、鲜明的高职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公办高校,近年来,在不断的改革、超越和发展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知识、品格、才艺、技能四元并重的办学风格。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做法应对竞争,谋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外语商贸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在校高职生人数近8000人。外加三所附属中职学校和一个培训中心,组建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两翼,在校学生规模超1.6万人,年培训超3万人次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办学紧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8.43%,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办学理念 坚持“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校训,以“有教养、有本领”成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幸福人生;以公平教育、尊重主体的原则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把教育公平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培养目标 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直接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 学校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按照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专门化课程)、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的纵向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体课堂与空中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学习框架。教学方式 学校实施融“教、学、做、养”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行由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工作实践证书构成的“三证书”制度和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教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中“养”,强化和落实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师资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输送大批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企业顶岗实践,选拔、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校园管理 学校坚持“规则当家、数据说话”的管理理念,独创“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工满意度,持续改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校园 学校历时十多年自主研发成功的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功能覆盖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教工和学生提供无时空阻隔的交流空间,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学生职业实践型社团 学校组建的职业实践型社团是对应社会职业、链接人才培养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业实践平台,办公场地和设施完备,实施职业化和课程化管理,是学生校内职业实践和落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主要成绩 ●主持全国1280余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工作  ● 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 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单位  ● 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并被世界知名企业英特尔公司收入其案例库  ●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总分全省第二名  ● 全国虚拟仿真软件竞赛一等奖(全省仅有三所高校)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国赛一等奖  ● 西餐宴会服务国赛一等奖,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并蝉联  ● CRP系统全国领先,自2010年起经教育部推荐已在全国80余所高职院推广应用,影响广泛  ● 获批试办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 广东省首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认证院校  ● 餐饮管理专业获批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中心”获教育部立项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  ●“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项目成功入选省协同育人平台  ● 拥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二类品牌专业共7个  ● 商务英语专业被确立为2016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 五个专业成功入选广州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单位  ● 广州市高职院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获批立项  ● 2016-2017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未来构想——“一团三化”  学校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围绕“一团三化”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以“信息化、国际化、协同化”三化集成、三管齐下,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 学校简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63余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后,历届学校董事长均由在任广东省省长担任,现任董事长为马兴瑞省长。董事会成员包含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齐续春、郑建邦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贤达为学校捐资兴建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37.97%;现有柔性引进院士8名,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5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5人,广州珠江科技新星5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7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24.8万册,电子图书4.16万种,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43个。学校于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IELTS);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学校面向全国16个省市招生,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3733人。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强特色”学科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5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2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8项,全国农林牧渔丰收奖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3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25个;获得授权专利632项;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99篇,出版学术专著69部。九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人才培养及学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2021年4月)
  •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州市番禺区
    学校简介文以载道,艺以弘德。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大学,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由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叶剑英元帅亲自创办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85年,成立“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杜埃兼任,刘田夫、欧阳山任名誉校长,文艺大家关山月、黎雄才、郭绍纲、杨之光担任顾问。1995年更名为“华南文艺成人学院”,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兼任院长,文艺家林墉、郭绍纲、汤小铭、郑秋枫、陈翘、姚锡娟等任学术委员。2003年被列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九大文化工程之一。2004年更名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转制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高专学院,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2019年成建制移交到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学校和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实现优质资源的优化整合。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番禺、白云两个校区,占地300亩,另有清远校区规划用地600亩。学校为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表演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单位、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委会主任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广东培训基地,并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大师云集,传薪远举。欧阳山、刘田夫曾任名誉校长,文艺大家关山月、黎雄才、郭绍纲、杨之光曾担任顾问。岭南文艺人才于斯为盛,著名雕塑家潘鹤、著名水彩画家胡钜湛、著名音乐教育家梁訢、广东粤剧院原院长陈其仁、广东艺术研究所原副所长马明晓等曾在校领衔治学,文艺底蕴深厚。岭南文艺精神代代传承,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学术积淀和精神财富。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人,先后培养了全国模范教师2名、南粤优秀教师10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名、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13名,并引进工艺美术大师16名、非遗传人6名、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一级作家、国家一级指挥等7名、行业领军人才9名来校授课。文旅融合,精准办学。学校是省内文旅融合特色最鲜明、文化艺术和旅游专业门类最齐全的高职院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开设39个专业,打造音乐传播、工艺美术品设计、影视编导、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群,建成全国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示范点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级“双精准”示范专业1个、省级高职院校内实践基地4个;培育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1个、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近5年,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立项共135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224项,其中包含奥地利第五届奥林匹克世界合唱节混声组金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产教融合,服务企业。学校牵头成立广东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广东工艺美术产教联盟,建成省域最大的文旅产教融合平台;和220家文化、艺术、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成省级示范职教集团1个;形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实习就业网络,开辟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阿联酋、卡塔尔、印尼、马尔代夫、塞舌尔和澳门的境外实习就业途径。学校为社会输送了数万“文旅粤军”,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高度好评。传承创新,继往开来。学校始终牢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推动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现代文旅职业教育各领域、各环节;推动教学成果转化,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助中小学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和实践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以美育人”的新局面,使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更好地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将秉承“砺志、创新、明德、尚美”的校训,锚定建设国内一流优质品牌文旅类学校的发展目标,打造省域文旅产业人才培育和文旅技术创新的职教高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高职文旅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