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招体育测试选项长跑受冷落
2012-04-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济南4月16日讯(记者 徐洁 杨凡 实习生 翟楠楠)16日,记者从济南市部分中学了解到,高三学生的“高考体育测试”已经陆续开始,在跑、跳、投三项测试项目中,多数学生选择了省事的“跳远”和“掷实心球”两项,跑因为更耗体力而不受待见。

  山师附中无人不及格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体育测试实施办法,全省统一安排在当年的4月下旬进行测试。

  记者从济南市各区中学了解到,历下区部分中学已经于上周完成测试,此外市中区、历城区、天桥区等学校大都把测试时间定在本周。考虑到不耽误学生正常上课,历城二中等学校把测试安排在周末(21日至22日)进行。

  此次,我省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分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又是在各高中完成测试,学生们考试压力有所减轻。

  “学生们比较轻松,基本都能完成测试,一半左右学生得了A。”上周末已经完成测试的山师附中高三17班班主任牛化军说。

  山师附中体育教师曲国勇透露,根据最终测试成绩,山师附中高三毕业生中无一人得D。

  跑耗体力,不受待见

  根据测试办法,体育测试的项目设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由考生在其中任选两项。

  从山师附中、省实验中学、历城二中等高三学生考试和报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了“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两项,长跑项目则不受考生待见。

  “长跑短时间内难提高,也更消耗体力,所以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跳和投两项。”山师附中高三17班小王说,他平常喜欢打篮球和做运动,身体素质较好,因此在测试中轻松拿到两个“A”。

  省实验中学高三8班的伊诺说,他所在班级20多个男生,选择跑的只有四五个。历城二中副校长纪立孟也透露,在报名中,该校大部分学生选择“跳”和“投”。

  成绩一般不影响录取

  虽然体育不计入总分,学生对体育测试压力减轻,但一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还是会对“体育成绩的参考意义”有担忧。

  山师附中的小王说,在测试中有的同学掷实心球只差“0.1米”,遗憾拿了个“B”,不知道是否会影响高考录取。

  有多年送考经验的牛化军老师认为,体育成绩在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之后,对高校有“参考”作用,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影响考生录取,“除非是一些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又出现了两名以上考生同分的情况,高校才会看看考生的体育成绩。”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民办医科大学二是全国唯一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的民办医科大学三是全国唯一拥有直属附属医院的民办高校四是全国唯一举办者为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并唯一无偿提供附属医院给政府用于抗击疫情的民办高校五是全国唯一在泰山脚下,规划建设最大校园的民办高校六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之一“力明艺术宫”七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八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的民办高校九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牵手未来·国医书院研学基地”和“红读计划阅读实践基地”的民办高校十是全国唯一举办最大规模精准扶贫公益培训(13万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培训)的民办高校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创建于1985年,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也是唯一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教育为办学特的民办医科大学。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独立颁发学历文凭,成为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集医学、护理、理工、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办大学。2014年,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学院在泰山脚下征地3000亩,建设新校区,该项目获批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历时仅14个月,一所投资超20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58栋大楼的一期工程已拔地而起,2017年已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新校区获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建校近4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及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30万余人。学院下设12个二级学院,开设65个国家计划内统招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近万人,教职工近千名。获省级教学成果、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十三五中医药生物研发基地等多项荣誉;承担国家、省、厅(局)等众多科研项目;拥有全国最大的校园文载体“力明艺术宫”和经省教育厅、卫健委联合评审的直属附属医院。学院创始人王显明教授,是我国最早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他在1956年-1959年期间,响应毛主席和周总理号召,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也是同期学员)。建校后,他组织专家编写了全国首套《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他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事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和创新性贡献。学院创始人之一、董事长、校长王力一教授,是一名曾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他1970年入伍,曾分别于1979年在广西前线、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两次参战480余天,立功受奖。先后担任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泰安市政协常委。两次荣获省市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2018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国家有关单位组织的评选中荣获“中国工业榜样人物”称号。面对重大疫情,王力一董事长再展军人风采,无偿提供力明学院附属医院全部资源给政府用于疫情隔离观察场所使用,有效缓解政府公共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突出事迹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解放军报》整版、《山东国防报》整版、《中国教育报》头版、《中国退役军人杂志》、《中华儿女》等刊登其事迹,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双拥杂志、大众日报客户端和国防部网站、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等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也给予广泛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展望未来,学院将秉承“慎思明辨、博学广识”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创办中国第一所以传统医学为特色的民办本科技术大学。
  • 学校简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济南纺织工业学校、济南市建筑工程学校、济南市财经学校、济南市公用事业学校、济南交通技师学院五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已走过57年的办学历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做有灵魂的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山东示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学院”的发展定位,面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黄河国家战略中心城市”的服务定位,励志耕耘,砥砺精进,不断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产教融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等30余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8亿元。下设土木工程学院、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8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146574”党建工作体系,打造五大特色党建阵地,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架构“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大思政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项荣誉称号,辅导员获教育部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入围奖1人,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北赛区一等奖3项,省一等奖4项。聚焦产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及济南市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智慧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现代商贸服务、数字创意、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8个专业群,开设40个招生专业,其中2个“3+2”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25个,牵头开发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本、编写国家职业标准9项、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内培外引,师资队伍建设量质双优。学院现有教职工675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5%,高级职称教师占50.7%,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山东省教学团队7个、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4人;济南市拔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3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高级人才6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库,常年特聘100余位行业企业专家为学院顾问、产业教授。同频共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学院与十余家行业协会、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华为、京东、天元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SAP公司、浪潮集团、中建公司等大型企业校企共建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教学实训基地、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体验式教育试点基地、通力电梯北方培训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19个,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183个。牵头成立全国工业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职教集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是国家5G综合应用示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全域联动,创新创业教育全国典型。学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善治理架构,构建了深度融合的专创培养体系,形成了内融外协、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山东创谷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创业实体总数91个,创业有效带动就业。荣获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11项,第十三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等4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中央电视台《纪录东方》、中国教育电视台分别报道我院双创教育事迹,学院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泉城众创空间。学生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1人、第五届“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2人。对标接轨,国际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发挥重点建设专业优势,构建了多国别、多专业、多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开办中澳、中德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泰国建设海外分校--海右国际学院,“中泰‘海右国际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18-2020年)。与马来西亚6所高校开展“专升硕”联合培养,与国(境)外30余所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资企业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累计2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学院连续三年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面向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院现有国家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及省市级建筑、交通、机电等岗位培训点,积极承担全国建筑门窗安装项目经理、二级建造师、出租车从业资格培训、驾驶员培训、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同时承担山东省春季高考服装专业技能考试、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师资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任务。学院是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济南市职成教研究所、济南市就业指导中心挂靠我校。学院《对口帮扶莱芜区大王庄镇助推乡村振兴案例》写入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对口帮扶的黄鹿泉村被文旅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能并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突出,69名同学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名单,入选人数全省前三。近三年学生获大赛国家级奖项508项、省级奖项514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工作态度、政治素养满意度均在95%以上。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点赢得社会高度认可,很多毕业生被中铁十四局、中建八局、山东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浪潮、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录用。学院获评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山东最具网民口碑的高职院校、山东家长最喜爱的十大学院。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范”、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地方应用技术积累与转化的“中心”、引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
  • 学校简介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院校、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校园占地2400亩,在校生3.5万余人,教职工22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达525人,硕士及以上1345人,双师型教师611人,80人受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博导硕导。现设14个二级学院、58个本专科招生专业,其中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一流课程16个。建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质量著称的应用型特色名校办学定位,按照“规矩兜底,科研先行,激励护体,内涵发展”基本思路,围绕“减专、增本、申硕”目标,以“青春潍科,为新毅行”为文化引领,以党建、业务、管理、作风“四位一体”为抓手,全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校围绕农业发展需求和“申硕”目标,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重点打造“贾思勰农学院”,建设山东省种业发展智库。自主研发28个蔬菜花卉新品种,15个新品种在农业农村部备案登记,“潍科”系列番茄项目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校园内建设了寿光市软件园,年接纳师生实习实训6500人次,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获特等奖、一等奖200多项,本科生考研率始终在30%以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稳定集体二等功等100多项荣誉,连年被评为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在2021年山东省综合评估中位列省本科高校分类考核第二名。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 学校简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始建于1957年,1990年成立烟台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的两所高级技工学校之一;2006年成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加挂烟台市技师学院校牌;2015年,被批准为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山东省首批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基地”、“烟台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60多年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专业建设成果显著,现设机械工程、电气与新能源工程、信息与传媒、经济管理、汽车工程、航空服务、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业技术应用八个系,精心打造智能制造与控制、数字商贸、新一代信息技术、城市交通、现代服务、文化传媒、应急管理等专业群。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拥有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示范和品牌专业群3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教改项目37项,省级教学资源库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省首席技师”2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省技术能手”5名、烟台市首席技师9名、烟台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突出贡献技师7名、高级技师144名、市级技术能手21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85%。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得政府科研成果奖103项;纵向科研立项378项,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课题)313项,合同金额4325万元;出版著作、教材261部;发表学术论文2243篇(其中SCI、EI等856篇、北大中文核心247篇);取得专利授权667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取得专利授权606件(其中发明专利163件);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14项,2019年、2020、2021年“专任教师取得专利数/专任教师总数(%)”分别达到36.93、38.89、34.02,连续五年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中位数。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完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将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施系、院、市、省、国家五级竞赛机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人参与的竞技文化。学生近三年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超过600人次,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全省前茅。毕业生合格率、专业技术等级证书领证率达到98%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广泛分布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LG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学院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开放办学模式,依托行业、产学研联盟,以项目为纽带,坚持“广精尖”的校企合作理念。与西门子工业软件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正海集团、艾迪精密等烟台市及周边170多家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学院建有147个实验、实训室(车间),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3个应用技术研究院,40个校内实践基地,11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学院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合作,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学院;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共建施耐德电气学院;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与淼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现建有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山东省现代学徒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正海磁材有限公司合作,电子商务专业与烟台星商电子合作)。学院与阿里巴巴和eBay共建跨境电商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共建智能控制实训中心,正在推进与华为合作共建物联网及5G技术实训中心、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训中心,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与中集来福士合作共建焊接技术自动化实训中心。与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与业内顶尖企业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院主动融入省市、烟台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与科大讯飞、国兴智能、尔湾海洋、博锐机器人等公司合作组建了“烟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加工、智能海洋、智慧城市等方向的研究,助力企业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生产转化;依托信息与传媒系,联合北京青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烟台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研究院”,围绕实施阿里云认证培训、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组建专家智库等方面,打造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依托机械工程系,与西门子公司深入合作,全力共建“烟台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体系龙头企业优势,采取“一个专业联合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研发平台”的模式,集聚各方资源共建产教融合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推动烟台市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学院设有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备完善的“奖、贷、助、减、补”等多位一体的助学服务体系和“校、系、班级、宿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学院建有各类学生社团172个,建有志愿服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10余个。每年举办大学生体育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节,形成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学院秉承“好学敏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建设“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养成“厚德、精技、严谨、关爱”的教风和“明德、尚能、友善、笃行”的学风,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实绩,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教兴鲁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全省高校文化单位先进保卫组织、“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沿革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等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408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8.5亿元,图书馆藏书280万册,电子图书479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齐鲁陶瓷玻璃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宁静,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师资队伍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7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9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外籍院士10人,72人次获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134人次获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学科专业学校(科学院)设有26家教学科研机构,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2448人。共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能源动力、会计、图书情报、药学等12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9个门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人才培养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8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0余项,国家级奖励540余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进入新时代,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05项,省部级项目88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00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2378篇,出版著作174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社会服务学校(科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面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全面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近5年,与40多个政府,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被授予中国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科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道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基辅学院和国际化示范学院,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亚太体育总会共建世界体育大学部分学院,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设有移民签证雅思考点,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40余个,有多个高水平专业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60余项,国家、地方引智项目240余项;目前每年来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300人左右,长期驻校(院)工作的外国专家近120人,有 3 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获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发展目标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