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甘肃: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网上填报志愿问答
2012-06-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网上填报志愿问答

  1、网上填报志愿与网上征集志愿?

  2010年我省首次实施网上填报志愿,与传统方式相比较,网上填报志愿一是方便考生,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时修改志愿并自由选择填报地点;二是志愿准确度高,网上志愿填报系统预先设定自检模式,减少了考生错选、漏选问题;三是保密性提高,各级招办和中学均看不到志愿内容,不仅减少了局部信息网的形成,更有效杜绝篡改、泄露志愿等问题的发生;四是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时间和人力。

  网上征集志愿则是在网上填报志愿基础上,将考生正常志愿录取结束后因填报志愿不平衡形成的院校缺额计划放置在网上公开征集的一种志愿补充形式。具体做法是:我省在第一志愿和并列二志愿录取结束后,把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和计划公布在网上,直接向未被录取的考生征集志愿,最终完成招生任务。

  2、网上填报志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填报习惯,按照我省填报志愿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填报。首先,考生须了解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的有关政策及规定,再按照《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院校及计划和个人意愿,预先填写《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草表》,最后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进行填报。

  ②初次登录,系统将要求考生修改初始密码(初始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后八位),否则无法继续填报志愿的操作。登录系统后,考生可按系统提示和要求进行填报。志愿填报完成,考生必须使用志愿提交码提交志愿,否则志愿无效。

  ③系统登录码和志愿提交码是考生本人填报志愿的重要信息,如因考生保管不善,造成密码泄露等问题,后果自负。所以考生要妥善保管和牢记自己的各种密码。

  ④在规定填报志愿的时间内,考生可多次登录系统修改志愿;系统按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关闭后,考生将不能登录;考生志愿以最后一次提交的志愿为准;志愿提交后,系统显示“提交成功”字样,表示志愿提交成功。

  ⑤考生要对本人所录入的志愿信息的准确性负责,逾期不得再登录修改。为避免临近截止时间前网络拥堵、停电、计算机损坏等意外情况,考生应尽早填报志愿,以免错过时间。逾期不上网填报志愿的考生按自动放弃处理。

  ⑥考生网上填报征集志愿时需仔细阅读《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手册》,严格按照上面的时间和要求准时填报;其次,及时浏览网上公布的征集院校及专业;最后,注意部分院校会对征集志愿考生提出的分数要求。

  3、我省哪些批次实施网上征集志愿?

  2012年,我省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高职)批实施征集志愿,民族班、预科生、“三校生”、“民语类”等随批次进行征集。

  本科提前批、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艺术类本科二批和体育艺术类专科(高职)批、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暂不实施征集志愿。

  4、我省征集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设两个征集志愿,即:一个第一志愿和一个第二志愿。本科三批和专科(高职)批设四个征集志愿,即:一个第一志愿和三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院校均设6个专业。

  5、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次数和范围是什么?

  本科一批(2次):第一次征集:控制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第二次征集:控制线上和线下2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本科二批(2次):第一次征集:控制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第二次征集:控制线上和线下2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本科三批(1次):参照线上和线下3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专科(高职)批(2次):第一次征集:参照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第二次征集:参照线上和线下4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6、我省本科提前批、体育艺术类为什么暂不实施征集志愿?

  这主要是本科提前批、体育艺术类招生性质决定的。

  本科提前批主要招收的是公安、军队、司法、团学、远洋、免费师范等院校或专业,他们通常都有政审、面试、体检等特殊要求。

  体育艺术类不实行征集志愿,主要因为体育艺术类是按照“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两个成绩进行录取的,招生院校对如何使用两个成绩标准不一致,特别是艺术类不但有统考成绩,还有校考成绩,录取时各类成绩交错使用,征集志愿较为困难。

  同时,根据我们对全国各省实施征集志愿情况的调研,绝大部分省份也因为上述问题,对提前批次和体育艺术类没有实行征集志愿。

  7、征集志愿前,考生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被录取?

  今年,为保证考生在征集志愿前能够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我省将会在征集志愿前把考生的录取状态公布在网上,考生可根据网上提示,输入自己的考生号和身份证号进行确定。

  8、征集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什么?

  一是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按院校专业的缺额数100%投档;二是批次内征集志愿后,原填报批次内的志愿作废,二次征集后第一次征集的志愿作废,录取程序将按最新征集后的志愿投档。

  9、今年我省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仍分两次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填报志愿批次                    填报志愿时间

  本科提前批:本科提前批文理类、

  艺术类本科一批(普本院校)、

  体育类本科及特殊类;

  专项计划本科批:贫困地区考生填报;       6月23日20:00至25日20:00

  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文理类;

  本科二批:本科二批文理类、

  艺术类本科二批(三本院校)、三校生本科批。

  本科三批:本科三批文理类;

  专项计划专科(高职批):贫困地区考生填报;   7月31日20:00至8月2日20:00

  专科(高职)批:专科(高职)批文理类、

  体育专科批、艺术类专科批、三校生专科(高职)批。

  10、今年我省考生网上征集志愿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网上征集志愿时间安排如下:

  征集批次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本科一批第一次征集      7月14日20:00—7月15日10:00

  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      7月17日20:00—7月18日10:00

  本科二批第一次征集      7月24日20:00—7月25日10:00

  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      7月27日20:00—7月28日10:00

  本科三批征集         8月6日20:00—8月7日10:00

  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征集   8月13日20:00—8月14日10:00

  专科(高职)批第二次征集   8月16日20:00—8月17日10:00

  11、录取批次是怎样划分的,各批次包括哪些学校?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划分是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招生工作的基本规律,按照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有利于录取管理的原则进行。2012年甘肃省高考招生计划共分以下几个批次:

  本科提前批:指军队、公安(武警)、司法、国防生、航海类等院校的本科专业。体育类本科专业及艺术类专业等规定在艺术类本科一批录取的院校。招收免费医学定向、免费师范生院校的本科专业及部分特殊招生类型的院校等。

  专项计划本科批:贫困地区考生填报;

  本科一批:指全国重点院校、211、985院校及院校申请我省同意安排在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或院校的部分重点专业。

  本科二批:指普通本科院校。

  本科三批:指独立学院本科及民办院校本科计划。

  专项计划专科(高职批):贫困地区考生填报;

  专科(高职)批:指普通专科(含独立学院专科及民办院校专科)、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所有专科(高职)层次的体育类以及高职院校、各类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类本科一批:指艺术类计划不分省下达院校(包括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在我省列有招生计划的普通本科院校(二本以上)的艺术类计划。

  艺术类本科二批:艺术类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艺术类本科计划。

  艺术类专科(高职)批:指所有专科(高职)层次的艺术类计划。

  其中艺术类本科一批计划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与本科提前批其他院校同步投档;艺术类本科二批安排在本科二批次与本科二批其他院校同步投档;艺术类专科(高职)批安排在专科(高职)批次与专科(高职)批其他院校同步投档。

  12、残疾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残疾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准自身的优势与缺陷。体检时一定要如实填写既往病史,便于高校录取时考虑专业分配,以免因隐瞒病史学校不予录取或录取后取消入学资格。同时,填报志愿时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量“体”而行,切勿忽视所报学校对考生身体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录取机会,不耽误本人,也利于毕业后的就业。(2)残疾考生应选择适合自身报考的学校,按照自己的成绩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报学校与专业。尤其要主动填报专门招收残疾考生的院校或专业,有条件的考生可以提前与要报考的学校联系一下,充分了解情况,减少盲目性,这样可能更适合残疾考生学习和就业。(3)残疾考生要满怀信心地对待高考的选择,相信有不少机会在前面等待。我省历来十分重视残疾考生的录取,为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顺利进入高校,只要残疾考生所报学校、专业不受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的限制,可以完成学业的,所报学校一般不得拒录。在录取过程中,省招生办积极与考生所报考学校协商处理这类考生的录取事宜,尽可能保护残疾考生的上学权益。

  13、体检查出疾病的考生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体检查出疾病的考生应认真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如确属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的疾病,建议这类考生最好先接受治疗,身体康复后再参加高考;对患有其他疾病的考生,只要避开限报专业,不影响专业学习,录取时一般不会受到限制。这类考生不要因身体原因限报专业而产生思想负担,希望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的成绩。特别提醒的是,这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体检指导意见中“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不予录取”和“患有下列疾病者,不宜就读的专业”的内容,确保所报专业的有效性。另外也不要采取不正当手段,利用造假隐瞒病情,因为考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对所有入学报到的新生要进行体检复查,若发现考生弄虚作假,同样要取消入学资格。

  14、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不是“录取通知书”。“合格证”只是说明在专业上你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有资格报考相应的学校,并不表示已经被录取。(2)要仔细阅读学校的招生简章,根据学校及其相应的专业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的侧重点是什么,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录取分数的标准不尽相同。所以,考生要结合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做出合理的选择。

  15、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常见的失误?

  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主要有以下常见的失误:(1)不服从专业调剂;(2)志愿没有梯度;(3)不了解院校属性与专业的特殊要求;(4)报考体检受限专业;(5)放弃外地或本地院校;(6)盲目追求热门专业;(7)家长、老师一手包办;(8)一门心思奔名校。这都可能会造成考生落选,在这里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避免发生上述错误。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学院创建于1956年,1994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995年被林业部评为“全国优秀中等林业学校”,2001年升格为高职学院,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100所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08年升格为副厅级建制,201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教育部确定为200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单位”“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称号。多年来,学院的建设、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艰苦、执着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的优良传统,“砥砺学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创新带动、特色发展、质量提升、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学院氛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学院现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28.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3亿元;在麦积山风景区建有占地3700亩的实习林场,在校内建有占地55亩的综合实训基地。建有151个职业特色鲜明的校内实习实训室,校企联建360多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设有林业工程、园林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交通工程9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本科部4个教学部。现有学生9100人,其中本科生398人,留学生6人,开设49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13人,教授42人,副教授128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300余人。学院立足林业艰苦行业,创新林业高职教育,依托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构建了林业技术、水土保持、环境监测与治理、工程测量4个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为甘肃林业、环保、水土保持等艰苦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创新特色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特色专业为龙头,以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为引领,强化各专业内涵建设;与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签订了共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协议,为学院专业建设、创业就业等方面争取到支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积极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甘肃农业大学园林工程学院在我院挂牌成立;牵头组建甘肃省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和全国高职“校企一体化联盟”,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招生就业稳中有升,积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多措并举开展招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2%以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实施“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新实践,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开创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天水地质学校,原隶属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现为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地处“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建校40余年来,一代代工院人扎根陇原、拼搏奋斗、无私奉献,孕育传承了独具特色的核工业军工精神,秉承“崇德精技、乐业修身”的校训,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学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A档)、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工作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同时学校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核工业理事单位、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25亩,校园建筑总面积2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建有108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训中心,其中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75个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92人(含扩招学生),教职员工331人,校内专任教师252人,校外兼职教师2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22人,中级及其它专业技术人员146人,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97人,“双师型”教师254人。现有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老年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2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名省级专家,1名天水市领军人才。学校教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52人次,其中国家级30人次,省级122人次。近年来,教师累计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95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立项84项,荣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28项,教师累计在核心、权威及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54篇,获得国家专利87项,出版教材、著作151部。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双创学院、康养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陇原工匠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甘肃省普通话测试站、“1+X”证书考试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区域产业布局,涵盖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48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拥有工业分析技术、旅游管理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拥有华为ICT生产性实习基地、旅视界生产性实习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习基地及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甘肃彩陶文化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集成电路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工程测量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等3个省级骨干专业,环境地质学、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等8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区域地质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和旅游管理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获得了以《基于教学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地学类综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等为代表的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牵头组建的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甘肃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省家政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携手省内外100多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生产导向”为基本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学校实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累计209项。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校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学校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5万多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左右,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依托地质行业和国防科技行业的办学优势,以全国首批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甘肃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等为平台,建设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0个,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已建成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了矿山测量及数字矿山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等30多个地方科技服务项目,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陇原工匠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等优质办学资源,积极承担了岗位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两后生”创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培训了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为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潜心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努力实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综合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打造“技能甘肃”和“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甘工院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甘工院智慧和方案。
  • 学校简介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整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首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594亩,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2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3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59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225人,教学名师16人,甘肃省名中医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20人,省级“园丁奖”5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建成省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个。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58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骨干专业5个、优质专业8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农、医、经、文、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3204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5家、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3项,其他奖14项。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29项、教育厅科研项目63项、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5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9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出版专著85部、教材328本,获得专利125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近14万余人。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6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六个新武威”“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 学校简介兰州文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甘肃教育学院和1985年创办的甘肃联合大学,201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学校是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基地,教育部规建中心全国“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5个项目院校之一,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三千里丝绸之路,八千年华夏文明,甘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区位优势,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学校办学育人提供了独特丰厚的资源和广阔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与时并进,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3年升本以来,学校紧盯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演艺”“旅游+金融”“旅游+设计”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建设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三大专业集群。三大专业集群直接聚焦赋能服务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新业态,彰显出鲜明的学科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学校现有文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甘肃省艺术学校)、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媒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化工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11300余名学生,其中本科生8700余名,留学生25名。学校有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环境设计、音乐表演、音乐表演(航空乘务)、数字媒体技术、新闻学、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戏剧影视文学、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出版、软件工程、投资学、舞蹈表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通信工程、资产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表演、翻译、酒店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文化产业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绘画、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等36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旅游类、传媒类、艺术类专业为主,文、艺、管、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兰州市七里河区
    学校简介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在校生近万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和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持“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发挥工科优势,逐步发展新工科和电子信息新专业,统筹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已成长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的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一、学科专业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共有4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学科布局与我省传统工业、信息产业较为契合,具有较强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总数474人,其中专职教师379人,兼职教师9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5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84人。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缘及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和覆盖主要课程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一批优秀教师如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教育行业技术标兵等脱颖而出。三、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校企协同融合为特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专业定位与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 “三个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学生中有1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509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8人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项250余项。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优秀毕业生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获评“甘肃省非师范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5.6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6.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42万元,纸质图书65.72万册,电子图书37万册;运动场馆总面积7.75万平方米。学校着力打造“百年校园、人文校园、秀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采用美式书院建筑形态,建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平安校园指挥中心、体育馆 、带独立卫浴的学生宿舍等配套设施,建有1个省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多个校企协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40多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服务。五、校园文化学校有40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广阔平台,其中体育舞蹈、跆拳道、武术三支特色运动队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学校设立了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学生资助制度与体系,助力有志学子圆梦大学,保障在校学生能够优有所奖、难有所助,学校获评“甘肃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六、发展前景根据《甘肃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要求,学校已于2021年2月2日获得《教育部关于同意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转设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函》,正式更名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成为国家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