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将于8月2日18:30至8月3日9:00进行填报
2024-08-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广西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将于8月2日18:30至8月3日9:00进行填报。所有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可结合个人就读意愿填报本次征集志愿,把握升学机会。

届时,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将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下同)的首页“通知公告”和“普通高考—通知公告、招生信息”栏,以及“柳园清风”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计划缺额信息。考生可自行查看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专业组的详细信息。

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

填报本次征集志愿时,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本次征集投档模式、排序规则不变。按首选科目实行平行志愿模式,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置20个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本校本专业组内所有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可以选择“服从”或“不服从”。

征集志愿投档前,各院校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生源仍不足的,经院校申请、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批准,可以适当降低文化分数线投档、录取。本科普通批在前3次征集志愿中,已有部分院校进行了降分投档,最大降分幅度为35分。在第四次征集志愿时,视生源情况和院校意愿,可能还有院校降分投档。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预计于8月3日16:00投档,考生可在投档后查询个人档案状态信息。

提醒:注意高校的限制性条件要求

高校的招生章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限制性条件要求(特别是科类、再选科目、性别要求、身高限制等),建议考生填报前充分了解,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填报。如果征集计划备注有新要求的,以征集计划中的表述为准。

请考生特别注意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及所报专业的学费等相关信息。每位考生每年只参加一次普通高考录取且不得换录,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后续录取。

在征集志愿填报、投档及录取期间,请考生保持高考报名时所留联系电话畅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24年8月1日


热门院校

  •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南宁市兴宁区
    学校简介一、历史沿革:2004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校址在南宁市长堽路二里,广西文化艺术干部培训学校内。学院举办者为深圳市中时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西艺术学校。2008年8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迁入南宁市长堽路四里,原武警指挥学院内。2010年8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迁入南宁市江南区明阳工业园区明阳四路10号。2015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举办者之一的广西艺术学校退出,深圳市中时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学院唯一举办者。2018年9月,学院在校生突破11000人,正式成为万人大学。2019年9月,学校在校生突破15000人;我校与扶绥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空港校区项目合同书,占地面积1078亩的空港新校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我校启动办学层次(本科)建设。2020年底,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0人,学校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二、学校概况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自治区首府、联合国世界人居奖魅力城市——南宁市。学校占地面积1398亩,明阳校区320亩,空港校区1078亩(在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21年9月,学生规模达22000人。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人杰地灵,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三、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特色学科 产学结合 行业一流学校以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开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创业天地。这是十七年的脚踏实地办学凝聚出来的智慧,是我校逐步形成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策略!通过表演艺术和艺术设计的特色学科建设,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资源优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办成广西艺术类行业一流学科。育人思想:志存高远 务实拼搏 德艺双馨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培养学生?中国传统育人思想把立志及理想放在重要位置,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通过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地学习及不断拼搏,结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我们以每位学生的学业、就业、成才为己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融为一体,按社会的要求,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校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它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并且转化为人们追求知识、尊重知识、创新知识的不竭动力。因此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多彩,知识的存在是对人类进步的讴歌。四、院系设置目前,学校设有表演艺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预科学院、国际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开设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40多个专业及方向。
  • 学校简介玉柴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代码为14573。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三大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城市,是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 学院坐落于玉林市玉柴工业园区,占地230亩;新校区按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设计建设,校区分四大功能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已建成6万多平方米校舍和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实训设施;图书馆藏书数万册,校园互联网宽带光缆接入教室及宿舍,可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学院以立足玉柴集团,服务两广及西南各省区,面向东南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岗位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技术型、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导向。院系及专业设置构想突出服务玉柴集团企业内部需求,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特色,设有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4个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两个二级学院,开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铁乘务和会计学共六个专业。玉柴职业技术学院是玉林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院将依托玉柴集团,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交流,将企业文化及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以企业作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实习基地,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缩短过渡期,尽快适应工作,尽早创造效益。玉柴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作为新办的院校,我校以整体优化、突出重点、上下结合、全面建设的原则,以组建和培训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学基本条件的要求配备师资。学院师资主要来源渠道: (1)向社会公开聘请高学历人才及有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固定的专职教师; (2)从国内外知名大学、玉柴集团聘请部分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技师为兼职教师; (3)聘请部分区内外名校教授、玉柴领导和技术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客座教授和“双师型”教师。学院注重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我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活动,建立境内外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籍教师,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每年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到国外学习和培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与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联合办学。同时,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办学。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师资、资金、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就业率。坚持学生宽进严出的原则,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扎实推进各类证书的考试工作,落实各项奖惩制度;通过以就业为导向,以玉柴集团产业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兴宁区
    学校简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劳动大学,先后历经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本科)、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等历史阶段。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秉承“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校训,发扬“弘毅开拓、勤勉善成”的学校精神,坚持“服务、合作、开放”的办学理念,践行“盛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风,彰显“崇德强技、尚美至臻”的“思茗”文化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2019年,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同时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广西唯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单位,全国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连续18年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学院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50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学校地处南宁市空港经济区,校园风景秀丽、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占地建筑面积62.8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6.34万平方米,校园绿地总面积达32.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82%,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现有在校生人数20000余人,其中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的留学生83人。学校坚持以农为特色、一二三产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主动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有农业工程学院、康养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物流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招生专业53个,拥有自治区优质专业1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9个,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级专业资源库立项3个、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9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 “1+X”证书国际推广中心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0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6个、自治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7个,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特等奖3项)。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师资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优秀教学团队、名师辐射引领效果显著。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8.2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1.07%,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1.90%,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广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首届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1人,自治区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对象2人,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文化传承、技艺技能大师8人。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7个(其中,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2个。学校不断创新多元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牵头组建了由128家国内外行、企、校、研组成的学校理事会、组建中国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获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农垦职业教育联盟等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平台,充分发挥“一会三集团两联盟”在整合社会资源办学、推动合作育人等方面的作用,以“项目+人才+技术”的利益链为纽带,共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和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项目50余项,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不断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水平,依托农垦系统资源优势,整合广西糖业、木薯等千亿元研发中心和茶叶、畜牧(生猪)等自治区级工程中心资源,形成了跨专业集群的“打包式”服务机制;建成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7个;农产品高值化加工等中心解决区域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及工艺革新问题60余项;完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广西糖厂农务信息服务系统等省部级信息化技术服务项目,在4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企业增效近亿元。近五年,教师开展企业横向技术服务项目90余项,实现产值超8亿元。另外,学校共获得广西社科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发明奖2项、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市(厅)科技进步奖2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480件、外观专利53件。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吸纳东盟国家10所职业院校、国内6省区50多个职业院校和企业,与东盟国家二十余所高校合作,开展了中国-东盟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学生交流互换、师资培训、“中文+职业技能”等实体化运作项目。每年举办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论坛,联盟培养培训留学生、交流生、语言生2000余人,面向东盟国家职业院校输出教学标准5个、共享课程40门,有力辐射带动了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的发展。
  • 学校简介广西艺术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现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前身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先生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于1938年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满谦子、徐悲鸿、吴伯超、阳太阳、陈烟桥、陈良、黄独峰、朱培钧、陆华柏、李志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长期耕耘在学校,他们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南宁市的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和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为659.57亩。学校下设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培训中心等16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现有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在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美术学一级学科评定为B+、音乐与舞蹈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评定为B,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评定为C+,美术学和音乐与舞蹈学是广西一流学科。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近五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项。获得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5人,专任教师951人,博士103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获聘自治区八桂学者岗位,2人获聘自治区八桂青年学者岗位,5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人入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有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及2位卓越学者。有1个名师家庭入选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1人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7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荣获“八桂名师”称号,6人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聘自治区终身教授,8人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1人为副主任委员,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人,秘书长4人,委员20人。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艺术创作,六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他各类科研创作项目800余项,获得专利50余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68项,立项数目在全国几千家申报单位中名列前茅,并实现了在校生获立项的突破,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数百部,平均每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项咨询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师生在“金钟奖”“文华奖”“孔雀奖”“桃李杯”“荷花奖”等各级各类专业演展比赛中获得大批奖项,六年来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5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共有46件作品入选。以学校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漓江画派”已发展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为扩大广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报《艺术探索》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学校先后与21个国家及地区的60所国(境)外院校和国家级艺术团体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由学校举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已成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论坛。2012年,外交部和教育部在我校挂牌成立“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专门为东盟国家培养高端艺术人才。2017年,我校与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促进区域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学校以实践促发展,将学生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先后涌现出陈永馨、杜氏清花、安迪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留学生,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毗邻东盟的跨文化交流资源优势,打好 “东盟牌”“民族牌”,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艺术大学”不断迈进,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 学校简介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曾隶属于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学校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647人,其中本科生15147人。办学思路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增强办学实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以服务与贡献拓展办学资源,努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3人,外聘教师165人,折合教师数895.5人,生师比17.42: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4人,副高职称240人,高级职称占比38.62%;博士学位62人,硕士学位64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33%;双师双能型教师328人,占比40.34%。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教学名师、广西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39人;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教学条件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8.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1.9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9.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场所等210个,含中央财政支持的各类实验室8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图书馆面积4.2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87.27万册,电子图书208.58万册,电子期刊86.83万册,数据库32个。校园网出口总带宽1.5GB,覆盖校园的信息点14845个,建有统一身份认证的教务、学生、科研、图书等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人才培养 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专业布局高度契合广西“14+10”现代产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航天品质培育,确立了以“123456”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2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点7个、广西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4个、广西一流本科课程13门。应用研究 学校立项建设10个重点学科,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现有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和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获批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自治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单位。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149项,横向项目15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86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462篇;获知识产权授权929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文化育人 学校以“航天精神铸魂,航天文化育人”为大学文化建设理念,2015年创设国内高校第一个“航天日”,实施航天文化进校园“六个一”工程,促进桂航学子在精神上成人,探索出了一条利用行业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航天路”。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和多名航天系统两院院士认为,桂航学子具有鲜明的“航天品质”。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广西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和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国际交流 学校立足广西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广西“三大定位”使命,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乌克兰、尼日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了学历教育、专业共建、学分互认项目40余项,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2019年,学校来华留学生比例达到2.67%,学生国际化全国排名102位,创立了留学生教育“桂航品牌”。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校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88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91项;近三年,获体育竞赛类国家级第一名1项次,第二名3项次、第三名2项次。2017-2020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31%、92.80%、94.25%、90.35%。2019年11月,学校在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近几年,有30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日新”桂航精神,秉承“尚德、博学、慎思、笃行”桂航校训,致力于建设“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会员单位、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航天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单位,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中国宇航学会、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单位,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航天报》《广西日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广西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深度报道。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