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关于开展2024年度空军招飞线上宣讲的通知
2023-10-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2024年度北京市空军招飞宣传动员工作采取线上形式组织,宣讲会采用腾讯会议软件进行,于10月23日至10月28日组织6场宣讲会,会议时长约40分钟,每场会议设置3个会议号,学生任选其一均可参会。符合基本报名条件的学生自愿参加,因故无法参加本区会议的,可择机参加其它区会议。现将线上宣讲会安排通知如下。

zrg2023101801.jpg

初选检测时间为11月19日上午9:00,地点为空军招飞局西郊检测基地(北京市海淀区闵航路25号)。如有不明事项可电话咨询北京选拔中心(010-66911658,66911710),或关注“华北招飞”微信公众号查询招飞政策、报名条件、宣讲安排等相关信息。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3000余人。设立有港口学院、海事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了港口机电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群、现代航运专业群、数字商贸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应急救援专业群等八大专业群、39个专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深度融合,发挥校港一体优势随着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大“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立足港航,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学院依据港航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强化专业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群)21个。港机、港电、港管和港工等涉港专业的办学实力在高职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港口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均位居全国前列。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港口类考评鉴定站,牵头编制了起重装卸机械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国家标准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技能标准等多个社会紧缺的国家标准,获批成为山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大连海事大学、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创新以“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选取教学内容,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学院与山东港口集团实现深度的人才流通和双向任职,组织教师深入港口一线,跟班实践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并聘请以许振超、张连钢为代表的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学院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平台优势,建成“山东港口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码头远景实训室,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门机、集装箱、轮胎吊等为一体化的校内大型港机设备实训基地,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流体装卸工实训基地,建成全国263家港航企业实习基地。多元融合,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超10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60000人次。学院建有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港口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高校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24项国家专利。开拓创新,打造港航人才摇篮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山东港口集团为龙头,包括国内沿海、沿江各大港口、航运、现代物流等知名企业在内毕生就业网络,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港航物流企业,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学院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 学校简介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创办于2015年3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规划占地571亩,建筑总规划面积31.5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生近万名。学院现有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5个系,开设临床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医学营养、健康管理、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20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学为国控专业。学院秉承“厚德精业、健行康民”校训精神,坚持“立足粤西,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卫生和健康事业”办学定位,大力推动改革发展和协同创新,扎实推进“扩容、提质、强服务”各项建设工作。近年来,学院被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养老培训机构”“茂名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茂名市营养膳食示范基地”“潘茂名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及全国68所家政扩容提质领跑学校之一。同时,通过打造青年学生健康生活的示范单位、创建“新时代康养特色示范村”、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和实施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力求把学院建设成为广东省特色鲜明的医卫类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学校创办于1962年,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334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5394人、全日制留学生95人,教职工824人。设有软件与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工匠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大学外语部、体育部等4个教学部。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现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骨干专业7个、实训基地8个、精品课程9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含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全国性职教集团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并建有省品牌专业3个、省骨干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实训基地9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和培育基地2个,省教学名师3名,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连续4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跻身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原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等先后来校视察,给学校以巨大鼓舞。
  • 学校简介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由原来的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和青海省司法警察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成,由省公安厅主管,主要承担全省公安及政法人才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任务,为副厅级建制,内设行政部门7个,教学教辅部门10个。目前,学院占地面积9.0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270万元。在册教职工242人,其中,党员20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87%;教授12名、副教授50名、讲师41名;硕士学位研究生70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小岛奖金获得者15人,省级骨干教师22人;院级骨干教师33人;专业带头人18人;专业带头人辅助人17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第一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第二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审核当中)。另外,外聘兼职教官113名。现有25个教学班级,1384名在校生,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62%。在职民警培训年平均3500人次以上。2004年、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招生面向青海及云南、四川、陕西、山东等9个省,2016年,公安专业计划招生245人,参加面试考生1129人,总体录取率为100%;治安管理专业单考单招95名,办学规模逐步扩展。学院设置有公安专业1个高水平专业群,13个专业,涵盖公安与司法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及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其中,公安类专业包含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网络安全与执法、特警、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等专业6个;非公安类专业包含法律文秘、法律事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等专业5个;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公安政法行业人才需求和新型技术应用需要,新增设了应急救援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2个。立项省级“双高”专业群1个,建成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实训基地2个。获批公安部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建院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公安、政法队伍建设的需要,立足青海面向藏区,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办学方针,秉承“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科技强校”四大战略,打造汉藏双语教学特色品牌,促进内涵建设,教育训练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2016年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参赛9名教师分别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荣获团体三等奖。藏文字母扑克牌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学院在抓好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展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努力为公安政法机关服务,先后建设了青海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藏铁路公安局西宁公安处民警教育训练基地、西宁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5个省级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10月、2015年5月、2015年7月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汉藏双语培训基地、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学基地及国家民委汉藏双语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相继在学院挂牌,学院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学校简介辽宁理工学院始建于1999年,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辽宁省政府主管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类应用型大学。校园南邻女儿河水上公园与南山公园,北与渤海大学毗邻,环境优美,湖光山色。校园占地593.8亩,校舍建筑错落有致,典雅大方,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校园内绿草如茵、杨柳飘飘、十里桃林、纷繁素雅,为青青校园填满诗情画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专业实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点燃学生们心中梦想。体育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体育场馆让学生们奏响青春的乐章。学校设有10个学院,29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7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4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18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60人。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命线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推动教学”的思路,注重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逐年提高。近五年来,全校教师先后获得市级教改和科研项目112项,省级以上项目76项,出版教材、学术著作90部,发表学术论文359篇,获得市级以上教改和科研成果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科研项目41项。学校办学条件优越,设施齐备。建有各类功能性教室96间,专业实训中心及实验室110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8个,创新工作室5个;图书馆藏书53万多册,功能完善,环境优雅。校园建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了解信息、自主学习和日常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学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加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对接行业需求为基准,以符合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强化专业能力为本位,大力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成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60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及市级奖励340余项。面向国际,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成功参与欧盟“伊拉斯谟+”项目,为高校师生与欧洲院校学者间交流合作开拓了渠道。应邀与保加利亚鲁塞大学共同申请的的语言类、计算机类师生互换交流项目成功获批,实现两校学分互认,建立了合作培养的关系,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学校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践能力。与多家单位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立足专业建设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入校企联盟、建立校内外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教育、实践、实习、就业无缝连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校已建立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100余家,其中获批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受到社会欢迎,今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都在95%以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百余次。2017年荣获辽宁省“挑战杯”一等奖,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国家一等奖,2019年学生获得“创青春”辽宁省创业大赛奖项20余项,2020年挑战杯大赛获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三下乡文艺汇演活动中“青春梦”队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先进团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活动,被团省委列入专项活动。

相关阅读

  • 山东省教育厅:今年起专科生参军立功退役免试专升本

    参军立功学生退役后符合专升本条件的,应由学生本人及时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山东省高职(专科)学生参军立功退役后专升本确认表》。

    2016-08-01 00:00:00
  • 江苏: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复核结果已公布

    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复核已结束,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栏目查询成绩复核结果。

    2021-02-06 00:00:00
  • 广东:升学不用愁!这些助学贷款知识要知道

    又到一年高考季,我省春季考试招生正在火热进行中,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考生难免会因新学段的学习、生活费用而担忧。为了让广大高中应届毕业生提前了解下一学段的国家资助政策,及时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顾之忧,小编为考生整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相关知识,助你们入学无忧!快随小编来了解↓↓

    2019-03-18 00:00:00
  •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填报志愿资格线确定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填报本科及高职(专科)志愿的资格线(3+综合)已经市教委确定:本科总分为326分(其中上海大学自行划定分数线为350分),高职(专科)总分为284分。考生应注意的是,上述资格线仅是可填报本科及高职(专科)专业志愿的资格线,并非招生高校录取分数线。

    2009-12-29 00:00:00
  • 2010年广东省第一批本科高校第一次录取基本结束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普通类第一批本科(含普通类提前第二批A类、音乐类提前第一批、美术类提前第一批、体育类提前第一批,下同)的录取工作于7月14日基本结束,共录取40600多人,其中文理科录取36600多人(含自主招生、保送生和提前批等),体育、音乐、美术类录取3980多人,完成原招生计划的95.2%。根据高校录取情况和未被录取考生情况,省招生办决定,组织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第一批高校进行网上

    2010-07-15 00:00:00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