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讯详情
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
2011-05-03 16:40:46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海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开始实施基于拓宽基础培养和通识教育的大类招生(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除外),学生入学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第一学年末在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

  2011年上海大学所有专业(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除外)按学科门类等因素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同时在三个大类下开设三个基础班(人文社科类基础班、经济管理类基础班、理学工学类基础班)以及两个项目班(卓越工程师班、翔英学院)。 招生录取时,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和三个基础班按类招生;两个项目班(卓越工程师班、翔英学院)、日语按专业单独招生。 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仍然按专业招生。 详见“上海大学2011年招生框架图”。

  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

  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分流时,学生依据本人意愿填满所在类内的所有专业,然后按照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排序,参考个人综合表现,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按填报志愿的顺序分流到专业。 三个基础班:基础班是学校为选拔培养优秀创新人才而专门开设的。第一学年末,学年绩点排序进入前80%的学生可以在类内选择任何专业学习;其余20%的学生与类内的其他学生按照相同标准分流到专业。

  跨大类:为了给思想品德好、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的机会,同时也为了使那些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志向有所改变的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特长,学校将向学生提供跨大类的机会。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前,需要跨大类的学生(包括项目班、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日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与考核,可以进行跨大类直接选择专业。

  大类培养

  根据2011年大类招生改革方案,大部分新生不再按专业而是按照大类进入上海大学进行学习。一年级不再分专业培养,而实行按大类培养。各大类还设置基础班和个别的单独招生专业。新生在一年级按大类实行通识与基础教育,以及学科专业的启蒙教育。后三年*实施有特色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与专业教育。后三年*人才培养方案和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衔接。

  一年级分类实施通识与基础教育

  三大类:一年级通识与基础教育实行模块制。一年级模块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大类公共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启蒙教育模块、课外培养模块、实习实践(夏季)模块。各模块均有必修和选修的要求,其中必修课程在一年级的每学期均重复开设。 基础班:上海大学对基础班在厚基础、强能力、重通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基础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围绕特色培养进行改革。既注意与大类模块的呼应,又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同时引入适度竞争的机制。 单独招生专业:上海大学对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翔英学院特色班实行单独培养。按照满足项目与计划设定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基础和实践类课程,依托实践平台与基地,在企业的真实工程环境中培养人才。

  后三年*的培养 在本科后三年中,坚持强化基础、贯通通识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协调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后三年的人才培养中,各学院各专业根据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总体要求,设计了不同培养模块分流进专业后学习和成才的衔接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后三年的人才培养中,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合理的比例。专业课程中课内学习时间和课外学习实践时间有合理的比例。同时,课外学习与实践有明确的计划与切实可行的学业考核方法。 注:后三年是针对学制四年的专业而言;若学制为五年的,则为后四年。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有利于学生填报志愿、强化基础、淡化专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

  实行大类招生后考生不直接选择专业,避免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避免了考生在不清楚自己适合学什么或不清楚自己的志向、兴趣时要事先确定专业的纠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招生录取时考生由于高考成绩的原因被调剂专业的无奈。

  2. 有利于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入学一年后再选择院系或专业,学生能够在一年级通识教育的时间空间里深入了解专业以及市场需求,挖掘并培养个人兴趣,选择更加适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同时在第一年的学习期间,学校为了指导学生在一年后理性选择专业和发展途径,会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信息,专业信息如: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专业学习要求等,就业信息如:前三年各专业毕业生、或者各院系就业情况,含单位去向、最低薪资、考研、出国留学、专业相关度等。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学习状态、成才需求为自己制定专业选择计划。

  3.有利于学生强化基础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行大类招生、通识教育,学校能够突破原有的院、系框架,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构建宽口径的课程体系,按类别内部和类别之间、大文大理逐步打通或分级打通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技能,最终使学生不管选择了何种职业,都可以对这些技能加以运用,促进更多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4.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入学第一年全部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这有利于学生交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社区学院营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环境,以及学校一年后实行的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选择机制,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