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讯详情
东方哈佛-----西安翻译学院
2014-05-11 17:39:48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专版纪念丁祖诒先生逝世两周年

《陕西日报》专版

《华商报》专版

《各界导报》专版

  编者按:有人这样说,教育,国之命脉。当下,老师越来越多,而先生越来越少。有人还说,先生——教育之魂魄。先生是言传身教之凡人,先生是传承担当之勇士。先生的学养和人格,风骨和风范。为后人和莘莘学子赢得了空间、留住了时间、找到了方向。

  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一座令人仰望,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山。

  2012年3月12日,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先生在西安病逝。弹指一挥间,转眼又两年,除了先生留给国家一个勃勃生机的西安翻译学院外, 他在办学实践中创造性提出的“第二希望工程”、“丁氏教育模式”成为一个时代的教育传奇。他倡导“高尚教育”,并终生为之奔走和呐喊,那声音至今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斯人已去,风范犹存。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圣地、 名士风流。从洪泽湖畔到秦岭之巅,丁祖诒和他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已经享誉全球,丁祖诒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先生已远去,长眠之后再无言。先生未走远,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西译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先生温情的脉搏。

  ■ “第二希望工程”和“丁氏教育模式”的开创者

  如果没有丁祖诒,数万高考落榜生又将是另外一种人生轨迹,也许很多人一生将无缘跨进大学的校门。丁祖诒先生的一生,注定是一个传奇。

  丁祖诒出生江苏洪泽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上进。 然而,造化弄人,在1957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取得优异高考成绩的丁祖诒最终因“政审不合格”被大学拒之门外。但是,丁祖诒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站到了大学的讲台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 面对一批又一批高考的落榜生,丁祖诒萌发了一个念头:要让高考落榜生有学上!他要为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落榜生办一所大学。

  “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理由简单而朴素。1987年,丁祖诒先生辞去西安石油大学的公职和优厚待遇,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这一年,丁祖诒47岁。

  当时,在一穷二白极度困难的情况,丁祖诒一手创建了西安翻译培训学院。 此期间,丁祖诒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了“第二希望工程”的理念。他认为帮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是“希望工程”,那么让高考落榜生走进大学进行深造,就应该是“第二希望工程”。丁祖诒先生曾多次说,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继续深造,他们同样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西译在发展过程中,由培训、自考助学过渡到计划内高职、本科并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丁祖诒先生提出了培养“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的教育新模式,制定出“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叠加式教学体系,以及“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模式”,这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后来被命名为“丁氏教育模式”。在上世纪末民办高校风起云涌之际,“丁氏教育模式”不但成为 “第二希望工程”理念指导下,西安翻译学院在民办高教发展进程中的丁祖诒教育思想重要实践,同时也几乎成为全国所有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和借鉴最多的模式,对后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无私无畏 “高尚教育”的践行者

  1987年,丁祖诒从租赁一间教室起步,经过多年努力使得的西安翻译学院享誉全球。西译也经过了27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样板和典范。 20多年中,丁祖诒先生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倡导和践行“高尚教育”,没花国家一分钱,为国家积累了固定资产十多个亿。逝世后,家人用社会各界送来的慰问金和他的工资以及家属补贴共计100万元,以先生的名义设立了“丁祖诒奖助学金”。

  丁祖诒先生曾经坦言,老百姓需要优质教育,但更需要高尚的教育,而不是充满铜臭气息的庸俗教育。

  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和老百姓及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和教育领域曾经是改革开放中的两个“重灾区”。这和“教育产业化”思潮的滋生和蔓延密切悠关,“教育产业化”的核心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将教育作为创收的工具,是想从学生的口袋里捞钱,“教育产业化”是当前教育领域所有矛盾中的根本矛盾。

  把教育当作产业,何谈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传扬文明、教书育人的主流价值观不能背离。人们需要高尚文明的教育,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春蚕和红烛精神。老百姓对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样寄予厚望。 先生的这些话语,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秉承“高尚教育”的理念,西译在办学过程中迅速崛起,誉满全球。丁祖诒本人也获得了“东方之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中国最优秀的民办教育家”、“辉煌十五陕西行业领军人物”、 “感动陕西十大校长”、“西安十大魅力先生”等众多荣誉。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心系教育、无私奉献的本色。有人说丁祖诒是吝啬的,办学初期,丁祖诒先生在自己仅仅15平米的办公室里睡了足足10年,因此学生们都叫他“沙发院长”;戒烟前他一直抽的是八元钱一条的香烟;羊肉泡馍是他改善生活的美味大餐。

  和丁祖诒对自己的吝啬相比 ,他慷慨的对象永远仅仅只有一个——他的学生。办学20余年里,投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一幢幢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科技楼拔地而起,西译的面貌和教学条件在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做“高尚教育”的践行者,用心来温暖心。丁祖诒先生逝世后,有学生说,“我们没有考上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但是,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校长!”

  “我只不过是一块为民学破土发芽而生就的铺路石。” 丁祖诒先生已远去,但先生的话语却永远铭刻在了所有西译人的心中。

  ■坚持非盈利 西译是“高尚教育”坚定的传承者

  丁晶说,父亲丁祖诒属于教育事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学校,与我们在一起生活相处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一生都在做神圣、高尚的事业,我为拥有这样的父亲非常骄傲。

  在责任和使命的接力以及父女血脉的深情对望中,在丁晶眼中,父亲可能注定是一座高山,她定要用毕生的精力来学习和超越。

  2012年3月12日13:50时,丁祖诒与世长辞。先生的女儿丁晶接过了父亲身上的担子。《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德才兼备的继任者丁晶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和父亲丁祖诒的办学理念如出一辙,西译坚持并选择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方向。在丁祖诒先生和丁晶的心目中,西译虽然是民办高校,但西译永远是国家的资产,是社会共有的财富。

  2013年12月,丁晶代表西译参与发起成立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在签署的公约中向社会郑重承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民办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走民、特、新的发展道路,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办学,不谋求任何经济回报,办学经费全部用于所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既是一个协作平台,也是一个高水平的运作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能体现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与和谐发展的氛围。联盟成员将围绕定位做文章,围绕核心定策略,围绕改革讲惠及,争取公共政策的先行先试,推进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进程。同时,把联盟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窗口,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资源共享度,扩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声誉和影响。联盟的成立正是高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发扬。

  ■ 放眼全球 改革创新 西译再建新高地

  若能同心,伟业必成。在两代人的共同的努力下,如今的西安翻译学院已经是花香满径、硕果累累,十余万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大江南北。两代人,一条心,新征程中,西译光芒依旧。

  丁晶,曾留学美国,沉静中透着率真,她思维敏锐,做事专注,良好的学养形成了她特有的思想体系。丁晶用特有的超前意识和国际化的办学视野,正把西译带向一个全新的教育高地。

  办学者国际化的办学视野,造就了西译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如今,西译在丁晶的领导下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2013年以来,以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美国滑石大学、德国欧福大学、韩国大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众多境外高校纷纷走进西译,与西译洽谈交流项目,签署合作协议。

  据悉,今年九月,西译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交流项目即将启动,西译将在陕西民办高校中首推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定位于培养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福利、康复服务等城市未来发展紧缺的人才,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西方发达国家已成熟发展但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朝阳专业,不仅满足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毕业的后顾之忧。

  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逐渐引入西译,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日臻完善。西译学子出国深造,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在丁晶的带领下,西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

  二十五年风雨兼程、二十五年春华秋实。在丁祖诒先生和西译相伴的二十五年中,不但给国家积累了十多个亿的固定资产,培养出数十万的优秀学子,而且使得“丁祖诒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日臻完善和成熟。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追求真理、心系社会发展、崇尚高尚教育人们共有的财富,也成为西译在新的时期再次策马扬鞭的重要基石。

  雄关漫道。“在今后的发展中,西译将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国际化办学道路,否则,我们将无缘于高水平的一流民办大学,甚至就连我们未来的生存发展都岌岌可危。”丁晶如是说。 新年伊始,丁晶从八个方面为西译的改革发展绘就了蓝图,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实行人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根据生源变化和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施“卓越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与国外名校的交流与合作。改革思变、创新发展的春风已扑面而来,西译已经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好制约民办高校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在两代人的共同的努力下,如今的西译已是花香满径、硕果累累。丁晶和西译人始终秉承丁祖诒教育思想中创建“东方哈佛”这一宏伟愿景,怀揣创建高水平一流民办大学以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梦想破浪前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