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览
期待你与中大的美丽化学反应!
化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Lehn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3个,国家级创新团队/群体3个。化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一流课程,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扬个性”的育人理念,推进全程导师制、国际视野、个性培养和小班教学等“一制三化”探索,对强基计划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构建本硕博学分互认体系,鼓励提前修读,开设专属课程供选择;院士担任班主任,推免、直博、公派、奖学金政策倾斜。
2023年中大强基计划化学专业招生省份:湖北、广东、重庆、福建、山东、甘肃。
2020级化学强基班赴珠海市的企业参观学习
2021级强基班《化学进展》课程答辩
化学与材料综合楼
教授解读
Q1报考化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或条件?
在2023年招生方面,对于传统高考省份要求是理科,对于新高考省份,3+3省份要求选考物理,3+1+2省份则是首选物理,再选化学。在个人素质方面, 要对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要坐得住冷板凳。
Q2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是干什么的?
国家对强基计划的定位是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人才。所以,化学学院在优势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将强基计划学生学术研究的方向定为低碳烃分离、含能材料等细分领域。为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蓝天保卫战以及颠覆性新技术等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
Q3中大化学强基专业有哪些培养特色或创新举措呢?
化学强基的培养方案继承了化学拔尖10年的实践经验积累,由拔尖班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包括课程、科研训练、学术交流三部分。根据培养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更离不开仪器表征手段。我们在仪器分析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开设了众多特色课程,例如《物质表征的仪器分析方法》。将测试中心2.5亿的大型仪器资源以课程的形式全面向强基学生开放,并且以2-3人一组进行小班化授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上手操作的机会。这个课程现在只针对拔尖同学和强基专业生开放。
我们正在建设强基学生专属实验室,第一期210平。包括专属通风厨、专属仪器示教空间。有自己的专属通风橱,这个是很多研究生都没有的待遇呢!
在2020级第一届强基班的培养中,我们实现了三个100%。第一是在三门课程和考评中实现了100%答辩给成绩,训练了学生科研交流表达能力;第二个是100%参加本科生科研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管理本科生科研;还有一个是100%参与学院的第二课堂赛事,让学生赛出成绩,赛出自信。
学院还组织学生与导师的见面会,赴珠海中芯集成、环境监测中心、赤岗消防中队参观,了解社会以及产业中的卡脖子问题等众多的交流活动。值得一提的是,2020级强基班还自导自演拍摄了学院的首部强基计划宣传片《你好中大化院》,欢迎各位同学点击收看。
Q4请描述一个强基生未来的发展场景,可用三个关键词进行诠释。
由于强基计划至今还没有学生毕业,我们就借拔尖计划的数据向大家展示我们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拔尖计划学生本科阶段共发表先进材料等国际顶级期刊SCI论文124篇,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24篇。换句话说,很多同学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达到博士毕业水平。截至目前,共有8届学生93名学生毕业,100%读研升学。其中境外升学37人,包括剑桥、耶鲁等顶尖大学,占比40%。境内升学26人,主要为本校,以及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占比60%。可见培养质量之高。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优秀毕业生现在的就业情况,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学术大师、战略岗位、行业翘楚。
Q5请您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化学强基生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热爱,热爱化学,热爱科研。从2005年读研究生到现在,我已经做科研16年了,一路上跌宕起伏,酸甜苦辣,有在国外期间出车祸病危的大悲,也有顶级期刊第一作者文章被《Science》接收的大喜,有工作被别人抢发的辛酸,也有实验室技术在工厂里放大然后变成产品的喜悦。所以说做一个化学科研工作者,这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来体会一下才不枉此生。
师兄师姐说
在化学学院强基班,我结实了许多与我要好的朋友,他们对化学有着极其浓厚的热情,也拥有关于化学的美好梦想。同时,我也有幸遇见了许多极有才华,而且幽默风趣的老师,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学院为我们组织了多次外出参观活动,去到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芯片工厂等,让我们实地了解化学相关产业的现状,更好地去规划未来。
作为强基班学生,学也鼓励我们尽快进入课题组学习实验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课题组的选择很多,可以在化学学院找到现今化学的几乎所有方向,导师对我们也很热情,同时班主任老师还会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实习编辑:梁艳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