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公布
2016-11-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安徽日报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11月24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已经公布。新办法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中正式实施。

根据新办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分散在高中三年中进行。合格性考试设置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级性考试设置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必须参加所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在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将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等级性考试3门科目成绩以细化等级赋分方式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合格性考试每个科目每生只考一次,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以申请补考一次。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

语文、数学、外语合格性考试采用书面笔试方式,其中,外语不设置听力考试,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合格性考试采用书面笔试方式,时间均为90分钟;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科目合格性考试合卷并采用上机考试方式,时间各45分钟,共90分钟。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要求,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学校依据本市规定组织考试,参考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合格性考试成绩。各科目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命题,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热门院校

  • 淮北理工学院淮北市杜集区
    学校简介淮北理工学院(前身是始建于2003年的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北市。校区位于淮北市杜集区高岳街道青年路8号,东临龙山路,西邻东山路,南临青年路,紧靠汽车北站,距淮北北站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1003.51亩,规划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教学楼、艺术楼、体育馆、食堂、宿舍、实训楼等21万平方米校舍。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已建有30多个装备先进、配套齐全、与工程实际接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包括VR+物流一体化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人工智能(智慧)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琴房、舞蹈房、画室等。学生宿舍为4人间,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和冲凉房。学校面向淮北市和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以工学为主,文、经、管、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专业建设。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拥有20个本科专业,2021年招生专业11个。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专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省级一流品牌专业。近五年来,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200余人次获奖,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500余人次获奖。学生考研率保持在10%以上。展望未来,学校将紧抓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加大投入,提升质量,致力于将学校建成规模适当、办学条件比较完善、队伍优良、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以工科为主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应用技术类研究开发有一定特色、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 学校简介【院校概况】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原名安徽省合肥粮食学校,始建于1964年,现隶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02年,更名为安徽经济技术学校,2004年,原安徽省粮食干部学校并入。2007年5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安徽商贸工程技师学院。2012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由此步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学院占地34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目前完成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教授6名,副教授50名,中级职称72名,初级69名;辅助岗位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拥有“双师型”教师资格75人。研究生学历占比达60%,形成了年龄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我院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和思政课说课比赛均获得好的奖项。【机构设置】学院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检监察室)、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等7个党政管理机构,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设粮食工程系、食品生物系、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系5个系和1个基础学科部,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学院荣誉】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学院系省直文明单位、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教学方针,强化以竞赛为引领的技能培养,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性和省级多种奖项。近年来,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第十四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大赛、第九届“衡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粮院学子均斩获优异成绩。【实验实训】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设施条件。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粮食工程、食品加工等实训中心共114个实验实训室(含机房)、3563个实训工位,9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设有隶属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训实习和技能鉴定的需要。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1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余册,报刊百余种。【专业建设与特色】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现在经贸旅游、智能工程、粮食工程与质量安全、建筑施工管理、食品健康、电子信息等6大专业群、33个专业,建有以粮食工程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工程造价、食品营养与检测、会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制作技术等8个特色(重点)专业,大幅度提高了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中粮食工程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等涉粮特色(重点)专业,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属独有,主要为粮食保管企业、粮油和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6年,学院成功承办第四届安徽省、第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国赛优秀组织奖,选手获国赛学生组三金一铜的好成绩,并包揽省赛学生组全部奖项。2019年,粮院选手再次包揽第五届安徽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全部奖项。【校企合作】学院是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区域,大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与中储粮、中粮、益海嘉里、青松食品、京东方、奇瑞等近200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由我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作用,大力推进“校中企”“企中校”建设。与安徽省粮食集团共建“订单班”,与青松食品、京东方建立“冠名班”。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等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招生就业】学院招生类别分为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学校始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录取新生2500余名。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认真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于全省前列。【校园文化】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校园文化技术节、大专辩论赛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强化教育效果,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厚德明理、精技砺能”的校训,“尚师、尚学、尚品、尚业”的校风。学院现有学科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28个。先后选送近20项文艺作品参加安徽省直机关大中院校展演、合肥市大学生艺术节等各类演出。30余项学生作品获国家、省“三创”比赛各类奖项。科研兴校是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437篇,获得专利29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16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参与编写教材79部,其中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14部。【社会服务】学院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的传统优势,与省内外数十家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聘用行业精英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贯彻“立足粮食行业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承担了以粮食行业特有工种为主的各类工种考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通过率为92%。年均开展各层次培训400余人次。学院重视发挥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定期开展爱粮节粮教育宣传活动。2021年,学院将科学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内抓质量夯基础、外立形象树品牌,坚持内涵建设与规模发展并重,努力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2021年9月)
  • 学校简介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常业军、校长夏涛。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3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下设19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在职教职工20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915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现有ESI前1%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有73个本科专业,其中26个专业入选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国家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安徽省实验室、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高校智库、1个省科技创新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34项,其中一等奖4项;主持获省社科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75个;申请发明专利1014项、授权38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4项,国家基金156项。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大力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质量,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努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获批“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湖首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建设了探索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和“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形成了“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进“五大改革”、加快推进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
  • 学校简介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现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共建,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领导和管理为主,业务上由省教育厅指导。现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地矿局先进党委(连续10年)、合肥市双拥模范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学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安徽省地质职工大学,1997年1月更名为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基础上改制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主校区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东区(合肥市梁园路1号)、西区(合肥市桐城南路410号)、半汤校区(巢湖市半汤镇花园街2号)共三个校区。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一万余人,占地531.39亩。现建成地质勘查、计算机、数控机电、旅游酒店管理、经济管理和海尔大学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共113个实验实训室和121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建有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首批示范职业资格与技能鉴定所、7个省示范实训中心及开放实训基地以及IT核心与认证课程研究所。学院现设有8个二级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艺术学院、商贸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珠宝学院)、1部(基础教学部)、1中心(实习实训中心)以及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心、安徽省地热能源勘查研究院等教辅科研机构。现设有57个高职专业,涉及工、经、管、文、艺5大学科,涵盖资源开发与测绘、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安全、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旅游10大专业门类。现建有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其中,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22个省级重点、示范、特色、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及3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慕课”(MOOC)。学院现有580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82人,双师型教师2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80人,占37%。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常印佛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遵循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求进步、以质量创品牌,形成了鲜明的“三元融合”(行业、学院、企业或地质队)办学特色和“三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人才培养特色。2007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39个一等奖、138个二等奖、109个三等奖,赛绩一直稳居全省76所高职院校前十位,2018年获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均在90%以上,学院招生就业始终保持着“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学院传承弘扬地矿行业“三光荣” 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培育出更富有时代特色和覆盖所有行业的“三业”品质(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凝练出“明德、笃学、精艺、尚新”的校训。学院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现与韩国、英国、爱尔兰、新加坡、泰国等国多所院校保持长期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与韩国韩瑞大学、明知专门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开展“3+2”、“2+1”等形式的国际教育项目。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院等8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专业、共育人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0年,学院入选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首批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试点院校。学院进入了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面向未来,学院人正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朝着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 学校简介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226人,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学校现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凤阳校区位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朝中都古城,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幽美;龙湖校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毗邻蚌埠大学科技园、高铁车站、龙子湖风景区。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现有5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6个专业群实验中心(室)和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馆藏纸质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28万册。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医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优势农科和新兴工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承担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一流(品牌)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63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获批专利1055项,其中发明专利255项,连续多年稳居省内高校前十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有255人赴美、韩攻读本科双学位,94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良好教风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在校生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和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部分专业考取率达60%。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并先后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获得者杨俊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在凤阳县小岗村开展科技创业的苗娟,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并被评为“全国自主创业典型”。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又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工作,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2017年,学校获批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顺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跻身安徽省“双一流”大学行列。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承“明德、致知、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安科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五大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早日建成现代化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