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美术统考卷将按质量分十档 几乎无满分
2009-01-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壮观的阅卷现场。 王振国 摄



  8日,记者到山东省美术统考阅卷现场采访,阅卷点设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卷工作由山艺和山工艺具体负责。本次阅卷工作从5日开始,预计到12日,5.4万余份试卷的阅卷主体工作将结束。

  按质量分为十档

  在山工艺阅卷点,记者看到专家正在带领工作人员对色彩基础考试的密封试卷进行分档,首先,专家将一到十档的试卷样本贴在墙上,然后工作人员将手里的试卷与样本对照后,确定该试卷的档位。当一定数量的试卷都基本确定各自的档位后,专家再根据情况,对分档不是特别合适的试卷进行微调。

  山工艺阅卷现场负责人表示,一旦试卷确定档位,就要由评审专家组验收,经过专家组确定的结果,基本上不能改动,如果对某份试卷的分档出现了异议,改动结果需要经过该校组成的阅卷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专家集体研究决定。

  每档上下限5分

  在山艺的造型基础阅卷现场,每一个阅卷区域都有三位阅卷教师手持打分器在认真打分。山艺教务处处长聂立家介绍说,目前该校阅卷分档工作已经结束,正在组织专家对试卷进行打分,每一个阅卷区域安排三名专家同时对这些试卷进行打分,每一档试卷都设置了一定的打分限定区域,比如一档试卷的打分区间为95分-99分,如果专家给出的分数超出了这个区间,那么这个分数将会是无效分数,专家只能在本档分数区间内打分。考生试卷的最终得分是三位专家打分的平均分。

  阅卷专家轮番“休息”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阅卷区域都将几百份试卷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板上,然后专家依次进行打分。据介绍,阅卷专家总是盯着同样的试卷,差不多超过十分钟就会出现视觉疲劳,为了让打分更合理公平,差不多过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专家都要停下来调节一下,然后再评分。省招考院普招处张志刚处长介绍,所有阅卷教师在整个阅卷期间都封闭管理,手机等通讯工具都由阅卷管理机构统一保管。

  满分考卷“几乎不会出现”

  阅卷现场的专家介绍,美术统考的成绩中,出现100分的几率非常小,专家解释说,因为一份试卷要由三个专家的平均分确定最终分数,而三个专家同时给出100分的可能性很小,但仍会有一批试卷的分数在95分以上。按照阅卷现场专家介绍,评卷中,一档卷(分数为95分-99分)的试卷比例为1%,即两门考卷中,约有1100份试卷获得95分以上的高分。

  省招考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阅卷工作进行了近一半,从评卷结果看,今年分数非常低的考生数量较往年明显下降,考生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也大都接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整体美术水平较以往都要高。

  本次全省美术统考阅卷工作从5日开始,预计到12日,5.4万余份试卷的阅卷主体工作将结束。从目前的评卷结果看,今年分数非常低的考生数量较往年明显下降。(王振国)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职统招计划,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普通高职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40个观测点满票通过,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以“合格评估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为题进行了推广。2020年在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中,位居同类院校之首。202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学校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现有郭店、遥墙2个校区,占地面积11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1万平方米;单价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26.75万余册,电子图书221.53万册,纸质期刊4387种,电子期刊146980种。校内建有10个实验实训中心,内设335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37 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16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45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济南市杰出青年技术创新能手1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316人。获评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引育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科技支持团队”2个。学校下设7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 37个,形成了以医学为特色,医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 门、省级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1个。学校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承担国家科研课题15项、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28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14项、省级教改项目49项;获得科研成果奖972项;获得国家专利347件、软件著作权572件。2015年,牵头成立环渤海高校教学咨询委员会、科研与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连续承办多届环渤海高等教育论坛,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理念。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是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支持单位。学校学生在国家和山东省组织的高校技能大赛或科技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共计1797项。其中,2020年获第六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铜奖3项,2021年获第七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6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1项。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省级特等奖1项。学校2015年获批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6年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协同育人。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交流、学分互认、课程共建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学校已选派68名教师赴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交流深造,并聘请了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名资深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近年来,选送1500余名学生赴美国、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地区的18所高校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与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海信集团、京东物流、中国重汽集团等178家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互动,协同育人。学校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启动“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连续17年累计义务培训乡村医生3.2万余人,已形成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得到周铁农、厉无畏等国家领导人和高强、姜大明、郭树清等省部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5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2013年,获批山东省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连续4年培训高级养老护理员3000余人。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连续6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 学校简介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中国最美海滨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青岛,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成立的私立青岛商科职业学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矢志追求,2002年在山东省青岛商业学校和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基础上创办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青岛市首批品牌高职院校。学校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并取得了优秀等级。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青岛市文明校园”。学校明确“聚焦酒店业办专业”的思路,围绕酒店业产业链需求,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的目标。对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等新旧动能转换10强产业,融入青岛市“956”产业新体系,构建了“1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院级专业群”的专业群发展架构,形成了以住宿餐饮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的专业群建设体系。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高职院校,设置有酒店管理学院、文旅学院、烹饪学院、酒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等10个二级院部,开设有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6个;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专业3个,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8个,牵头开发省级教学指导方案7个;青岛市高职重点建设专业6个;山东半岛专业办学联盟1个,青岛市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2个。旅游专业大类办学实力连续六年排名省内高职第一。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素养过硬、职业技能扎实、职业发展持续”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职业化人才。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完善,坚持用中华美德引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教育实践,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日常育人的过程中,增强人文情怀,拓展知识视野,塑造健康人格,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现代服务理念、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富含文化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2012年以来,累计获得餐厅服务、烹饪、中英文导游、中餐宴会设计、西餐宴会设计、市场营销技能等国赛项目一等奖24个。近年来,学生整体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超过了98%。学校坚持“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首批教师实践流动站、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现有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9名,全国技术能手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青岛高校教学名师6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2人、青岛市会计领军人才1人。荣获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探索形成的“专业在前沿、行业有影响、国际可交流”双师队伍经验得到教育部官方网站报道。学校大力推进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青岛市首批现代学徒制特色课程4门;拥有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改立项33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本,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各类生产型实训室72个,覆盖了所有专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牵头成立了山东现代酒店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了山东文旅产业学院、顺丰运营管理学院、舜和餐饮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与青岛文旅局共建了“青岛市旅游大数据中心”,牵头组建青岛市旅游智库,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政行企校共建“山东省研学旅行研究院”,推进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良性互动。学校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形成“五重一促”信息化建设理念,有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联通校内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获评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两个项目入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案例“,两个案例入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报告(2019)》。学校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大信息化全员培训,推进省、校两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牵头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联盟,举办有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建设有国家科技部“海斯曼”创客岛众创空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山东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旅游局专项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83项;与李沧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开发《山东省社会导游员管理体系标准》《鲁菜标准化工艺流程》等行业标准和青岛市智慧旅游企业建设标准文件。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工作。学校举办中澳酒店管理专业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境外建有中国烹饪学院3所,是全国首批“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山东省首批留学生奖学金获批单位,目前招收韩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留学生。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澳大利亚南澳TAFE学院、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院校、16个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境外实习、外籍教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等工作。2017年、2019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8年、2019年被评为“亚太职业教育影响力50强”,荣获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卓越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坚持以“文化引领、品牌引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为核心,以坚持文化育人为重点,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凝练了以“崇德尚能、时尚真情”为内核、以“微笑文化”为外显的校园核心文化理念,确定了“勤、真、灵、雅”的校训、“爱心、实力、责任”的校风,打造和传播“微笑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生态。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山东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着七十余年的职教血脉,沐浴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职业教育品牌奋勇前进,打造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
  • 学校简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公益性办学宗旨。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坚持“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青岛。现占地93.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00.68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29个、实习场所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5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4.27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纸质期刊636种,电子期刊22.13万册。校园网出口带宽5,31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建成了万兆骨干链路、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学校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现开设本科专业34个,在校生折合15322.8人,其中本科生9,810人,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4个;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进入B类专业3个,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列第3位。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62人,外聘教师230人,折合教师 781.5人,生师比19.61: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497人,占比75.08%;“双师双能型”教师263人,占比39.73%;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确立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实施行校共建,发挥恒星集团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实践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工学交替、实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创新模式共同研究与实践;学校承担省市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4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双创平台,建成“恒星智岭”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注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构建了统筹领导、逐级落实、协同合作的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27项,在大学生双创大赛中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26项。学校鼓励开展应用研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激励和支持教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服务、科技研发和科研创新,引导教师把创新过程、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升本以来,承担省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1项、横向科研课题46项,发表研究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类授权110件。学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6个国家6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积极利用国际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始终视质量为生命。围绕教学中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500余人,发展学生党员243人;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文体竞赛奖883项、发表论文 46 篇、获专利授权 15 项;升本以来,生源质量连年提高,2021年山东省普通类考生高考成绩超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生源占比60.94%,录取平均分超生 源省份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省份占半数以上,全校一志愿录取率90.1%;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89.8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胜任度“较强”与“非常强”的评价占比为81.16%。近年来,学校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改革创新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多次被中国商报、齐鲁晚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立德树人守初心 德能双修育人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力求让学生更满意》为题连续报道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崂山区
    学校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教职工38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3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962项,授权发明专利136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9项。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 学校简介济宁医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山东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医科院校。学校现有济宁太白湖校区、任城校区和日照校区,占地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与济宁国家高新区共建教学科技园。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7.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馆藏图书总量为360余万册。学校建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7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编制床位3100张,通过国际医院信息化(HIMSS)六级认证。附属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为山东省唯一一家省级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编制床位750张。学校建有山东省医学院校唯一一个省高校司法鉴定中心,并通过国家实验认证和资质认定二合一评审。学校现有教职工6165人。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90余人;有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行为医学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际行为医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山东省法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8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7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732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 %以上,研究生考取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33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医学教育为主体,涵盖医、理、工、管、文五个学科门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4项;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项目12项;有国家级示范中心、国际合作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等2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课程等34门;拥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和山东省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学校,主办《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和《济宁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名列基础医学类期刊第一名,并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学校坚持“为国家育人才,为大众谋健康”的办学宗旨,秉承“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弘扬“求精、求是”的校风,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学而不厌”的学风。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的宏伟目标,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