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省招考试院支招:选民办高校五招探虚实
2009-07-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天,省招生考试院发布提醒,现在是民办高校的宣传高峰期,考生选择时要确认学校是否有招生资格,具体需注意以下5项内容。

    ■要确认所报民办高校是否有相关的办学资格审批文件。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是利用非财政性经费,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办学,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不得擅自招生,也不允许超出专业门类和招生范围招生。因此考生在选择民办高校时,一定要对照省招考院发布的《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下册),只有《指南》中出现的高校才有招生资格。

    ■要从正规渠道了解信息。我省所有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的招生简章在省招考院网站上均能查到,考生应以此为准。

    ■要全面了解学校信息,忌“顾此失彼”。每所民办高校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考生在选择时要多比较,从全方位准确、客观地认识学校。

    ■警惕招生虚假宣传。有些不规范的民办学校为保证生源而游说考生选报。有的学校混淆概念说考生可以读“预科班”、“试点本科”等。省招考院提醒考生,除了民族大学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外,其它高校不存在“预科班”一说,另外,“试点本科”只是一种自考辅导班,这两个概念跟正规的计划内录取没有任何关系。

    ■要走正当录取渠道,不轻信网上招生。目前有些非法招生机构,通过网络招生的网站很多,谎称“计划外招生”、“北京名校”、“部队招生”、“网上录取注册名单”等。省招考院提醒考生,不要听信谣言,所有录取都是通过省招考院投档、进行网上录取,这是惟一的录取渠道。通过其他途径录取,将无法通过省教育厅的学籍电子注册,甚至影响将来的毕业。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始建于1960年,前身是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2006年升格为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4年更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学校占地370.95亩,建筑面积17.1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6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4.7亿元。学校现有国际时尚学院、嘉环ICT学院、纺织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二级院系,现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跨境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大数据与会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网络新闻与传播等36个高职专业,7个自学考试本科试点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00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2.9%,16人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专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体制机制创新、一流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连续17年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是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第一批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山东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最具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淄博市“四强”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一标杆二骨干三基础”的专业群布局,服装与服饰设计立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意设计、互联网商贸获批省级品牌专业群。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建有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优质课程5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4门;参与7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产教融合学校2018年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山东省教育厅认定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与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共建“世博动漫学院”,与上海赛特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建“国际时尚学院”、与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嘉环ICT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培养与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歌尔匠造专班”;学校牵头成立淄博市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单位达573家,校企联合招生专业13个,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44个,校外实训、教学与科研基地等290余个;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获批Web前端开发等1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试点资质;“嘉环•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案例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案例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国家和全省各级各类大赛上获得一等奖313项、二等奖572项、三等奖702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研课题40余项;获2021年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教改立项项目15项,主持开发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项;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1项;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9项;获评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0余门,主编教材50余本,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学习生活环境“智慧校园”给师生带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数字化体验,校园WIFI全覆盖、公共场所空调全覆盖、教室智慧教学设备全覆盖。学生公寓提供智慧洗浴、智慧洗衣服务,网上办事大厅为广大师生提供数字化生活全方位服务。校内设有驾培中心,学生上学期间,可轻松考取驾照。校地融合的创业环境依托于2018年学校被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批复建成的“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完善创新创业学院体制机制,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三全四阶一平台四维度”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项,淄博市职业教育微课题2项,研究成果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台湾交流访问中展示推广多次;强化师资培训,46人遴选进入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库,开展创新创业各类师资培训500余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培训2500余人次、申请培训补贴300余万元;获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以及优秀组织奖;获“鲁南制药杯”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以及“建行杯”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6项。高薪就业、体面工作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高薪就业、体面工作”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数字化就业信息平台,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和全方位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的校企全面合作。学生岗位稳定率、起薪、专业匹配度、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是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理事单位,“一带一路”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与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国家(地区)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共建立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韩国京东大学共建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韩国南部大学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专业专本贯通培养项目;引进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的时尚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国际时尚设计学院,搭建起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设有高标准的留学生公寓,每年招收优秀国(境)外学生来华留学,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每年资助优秀学生到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新模式。伴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历史机遇到来,学校正按照党委提出的“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大步突破,三年迈进前列”建设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强群育才”“名师名匠”“AI赋能”“国际合作”“文化品牌”“校区扩建”七大工程,聚力打造文化育人高地、校企合作样板、智慧校园示范、设计人才摇篮,努力把学校建成时尚创意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成立于1976年,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地处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段,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一流,文化底蕴深厚;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国有公办普通高校。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1980年,经交通部批准改为成人高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进修学院”。1983年经交通部批准,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2015年,顺利通过了由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的验收。建院44年来,为中国远洋航运事业培养各类人才600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4.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5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海操纵模拟器和国内领先水平的轮机模拟器等先进设备、设施,学院共有各类实训室110余个;图书馆藏书 30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期刊700余种。学院目前设有航海系、机电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物流与航运管理系、外语系、基础部六个系部。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学院与国内外100余家知名航运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广纳优质社会资源,实施“企业订单式”、“三明治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拥有教职工400人,其中专任教师229人,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6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市级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教师占4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55%以上;师资结构良好,富有活力。同时还常年聘请10余名来自美国、英语、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从事口语授课。学院自1986年开始实施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院重视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优质毕业生。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的“双轮驱动”,创出了电子海图培训、GMDSS培训、驾驶台/机舱资源管理培训等十余个受到企业高度认可的船员培训品牌,取得了海船船员培训等39项国际认可的证书培训资质,培训项目达140多个,具备37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年培训能力2万余人次。作为“集团研发分中心”学院先后有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等上级科研奖励。学院与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挪威、巴拿马、新加坡、芬兰、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合作办学、互派学者、合作科研等方面保持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21年8月13日,我校校名确定为“中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校/中国远洋海运人才发展院/中国远洋海运研究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9月9日举行揭牌仪式,新校区于2021年9月29日正式启用。新校区按照打造“具有鲜明中远海运特色、世界一流水平企业大学”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展示集团“全球最大航运企业、多项世界第一”的形象,未来形成“南有博鳌、北有青岛”的高端资源布局,把新校区打造成一个集党性锻炼、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战略助推、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国际化、高水平的一流校区,成为全球企业大学的新标杆。厚植人才优势,汇聚航运精英。随着一座现代化校园的落成,学院将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中远海运集团引领世界航运物流的使命和进程,学院必将长风破浪,鹏程万里!
  • 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市莱山区
    学校简介山东工商学院前身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校名。1998年9月,划转山东省管理。2003年2月更名为山东工商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信息学科见长,财商教育特色鲜明,经管理工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财经类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依山临海,风景秀丽,占地9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6万平方米。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山东唯一全国首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和全国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省级花园式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现有17个二级院(部),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2000余人。教职工1391人,其中教授125人,博士490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60余人。2018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办学特点与优势,聚焦财商教育办学特色和财富管理学科特色,推进“学科+财富管理”融合发展,构建“素质+专业+创新创业+财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有财富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大数据学院等5个新兴学院,以及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煤炭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等16个特色研究机构。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电子信息、金融、应用统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经济学是山东省高水平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近五年,获批国家“两金”项目69项、省部级项目307项,科研进账经费累计近亿元,获批立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8个、省级奖励2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22篇,7项成果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62篇社情民意报告分别被全国政协、省政协、致公党中央等采用。现有招生本科专业56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群)6个、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立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个、中国大学四星级专业1个、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级专业39个。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外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200余个。现有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沉浸技术与评价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未来智能金融工程实验室”,“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未来智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8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学校设有教育部批准的山东省最早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合作办学,实施双学位教育。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合作院校,具有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在学生培养、教师互派、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惟平惟准、近知近仁”校训,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深化落实“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统领”工作布局,以特色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财商教育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营市东营区
    学校简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追溯学院历史,1979年6月,胜利油田师范学校成立;1981年4月,在胜利油田师范学校基础上,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83年5月,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1985年8月,经教育部备案,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7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胜利油田师范学校、胜利油田教育学院联合办学;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教育部同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设立。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1174亩,校舍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6万册、电子图书477万余种。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等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学院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505人,其中高级职称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3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900余人。学院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9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至国家级一流专业评审。“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58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43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14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84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1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29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92项。近三届毕业生中有719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34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潍坊学院潍坊市奎文区
    学校简介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是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省文明校园。 学校现占地1543亩(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11.1万册、数字资源41.5TB。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和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潍坊地区城市节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现设23个教学单位、71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济、管理、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专业、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成教品牌专业等30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成教特色课程等96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369个;开展教育部“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6项。 学校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民俗文化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种植装备智能化省工程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1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19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建有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北海文化研究院、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节能研究院、文博研究院、新型电磁材料研究所等62个研究院所,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10余项、省部级项目123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98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90人,博士43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6人。有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次。聘任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兼职)教授或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最高计算性能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国内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在校生取得授权专利247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近3年毕业生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92%以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潍坊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文化教育和高端智库等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合作办学,与国内多所高校交流合作,同英国、法国、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接收3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被确定为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试点建设的省教师教育基地、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当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校训,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潍院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