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沈阳市2013年报考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国防生班考生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日期确定
2013-06-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沈阳市2013年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国防生班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政治考核、面试、体检工作将于6月28日开始进行。为方便考生参加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市招考办特别提醒考生注意如下事项:

  ◆记住政治考核相关事项

  报考执行本科第一批控制分数线院校全部上线考生和报考执行本科第二批控制分数线院校计划数6倍的上线考生,可参加政审和面试。上线考生具体名单由省招考办确定。上线考生须按报名所在区、县(市)招考办或毕业学校的通知要求,及时领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面试体检表》。考生还须在6月28日12:00前,主动到户口所在区、县(市)人武部报名登记参加政治考核。不按时领取军校(国防生)面试、体检表,不在规定时间参加政审或体检者,视为自行放弃,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及家长自负。

  ◆记住面试、体检时间和地点及相关要求

  沈阳市参加面试和体检的考生须于6月28日当天18:00前到鞍山市汤岗子镇辽宁省军区教导大队报到,由省军区教导大队进行统一编组和管理。 6月29日进行面试、体检。具体地址为: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辽宁省军区教导大队,从鞍山火车站乘113路汽车(开往汤岗子方向)至22中学车站下车。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面试、体检表》参加体检,期间体检费、食宿费和路费自理。

热门院校

  • 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市甘井子区
    学校简介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底,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自主增设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中心顺利通过备案,获得批准,成为全国在该领域首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54个普通本科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其中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学校现有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共53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46人,教授、副教授516人,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945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近百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0人。   学校共拥有74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专业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7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还拥有32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32个大连市研究平台。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发表研究论文4886篇,其中高质量学术论文238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89件。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182项,其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2015、2018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21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校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辽宁“五大战略”发展为主线,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牵头组建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成立辽宁省高等学校轻工纺织技术研究院,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为基本定位,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主办的《大连工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省一级期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奖项。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百强高校,辽宁省仅三所高校上榜。2021年,学校获批备案“大连市众创空间”。2022年,学校获批首轮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放基地。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0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3项,并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学校现有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共计47个。现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100余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6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8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8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10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数字化项目立项3项。2021年,朱蓓薇院士主编的《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8年,有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2018年11月,学校完成本科审核评估工作。近年来,我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乡村生态宜居环境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节能环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辽宁省研究生海洋食品创新大赛等国家、省级赛事。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打造“留学工大”品牌,先后获批辽宁省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商请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培养院校资格,开设了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吸引品学兼优的来华留学生到学校学习。“十三五”期间,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到2500人,生源国涵盖51个国家,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比逐年提高,学生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来华留学生本、硕、博培养体系。   经教育部批准,2011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美、英、法、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法国北加莱公立高等美术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开展校际交流本科生“2+2”项目、本科生“3+1”项目、研究生“2+1”项目、研究生“1+1+1”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短期互换生项目、国家公派留学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参加各类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累计800余名。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高端引智项目7项、省市级引智项目20余项。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并开展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开辟了新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途径。   学校经过不断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为国家和省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始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不断追求、止于至善,不断取得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 学校简介辽宁警察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公安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全省公安司法机关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培训在职民警的双重历史重任。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前身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创建于1960年,1985年建立大专,1995年开始独立试办本科专业。建校以来,已经为全省公安、司法等系统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警务专门人才。学院以公安司法机关的改革需要和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警务实战技能,已成为公安教育训练的主阵地,公安司法人才的主渠道,在维护辽宁社会稳定、建设法治辽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平路,校园占地59万平方米,分院位于鞍山市铁东区千山中路,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学院设置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视听技术、犯罪学、监狱学10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交通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2个普通类专业。目前,我院网络安全与执法、治安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有教职工编制580人,其中正高级49人,副高级12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22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335人。学院坚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创新兴校、改革强校,形成了鲜明的公安办学特色,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院已建成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训基地、公安部训练科技应用研发中心、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中国民航空中警察训练基地、辽宁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建设了“忠诚课堂”“行走课堂”等“十大思政金课”以及“雷锋文化研究会”“特警方队”“警歌嘹亮合唱团”等“十大特色团队”。已有38门课程实施了实战化教学改革,87门课程实施了实战化考试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评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院校,自主研发的“警务实战模拟训练系统”等项目已在全国公安机关得到广泛应用,完成科技部、公安部重点科技研究计划、应用创新项目20多项,“入警训练培训服务”管理模式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学院均获团体一等奖,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濒海而居,依山而建。辽宁警察学院以奋斗作桨、梦想为帆,肩负新使命、谱写新辉煌。
  •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市旅顺口区
    学校简介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适应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需要,由大连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职业高中学校。学校重点建设船舶机工与水手、邮轮乘务等核心骨干专业,并设置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应用及电子商务三大信息技术类专业,培养中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具有航运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社会信誉良好,是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大连市金普新区,占地面积近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办学设施一流。现有教职工45人,拥有多名双师型素质的航海类及科技类专任教师,实力雄厚,所有专业课教师皆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和丰富经验。学校在航海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注重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保证航海专业的教学质量和船员适应证书考试的通过率。学校教学、实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可容纳学生近500人,是学生学习、生活、意志锻炼的最佳场所。自办学以来,已有近万名毕业生和培训学员走向航运一线的工作岗位,绝大部分已经成为了各航运及科技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学校因而被誉为“航海技能人才的摇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创新式教学的立校方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多种“双元制”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业公司、大连易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中铁渤海轮渡有限公司、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大连国际海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丽星豪华邮轮、中远海运船舶重工等200余家企业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多家国际劳务公司与学校紧密结合,形成了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学校是大连市与企业合作最多最紧密的学校之一,是大连市政府指定的中高等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学校也拥有自己独立的人力资源公司,专门负责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优质就业等业务,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渠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持续推进高水平中职航运科技教育建设,致力于打造成大连航运高素质、爱岗敬业、技术专业,能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扎实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沈阳市沈河区
    学校简介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辽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是公办省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周边地区教育科研单位集中,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气氛浓郁,是求知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拥有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双师型教师为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6人,注册会计师、律师、经济师、土地评估师等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以上。   学院设有商务贸易系、财务管理系、商务外语系、技术经济系、信息技术系、公共管理系、素质教育教研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等23个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普通高职专业和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4500人,是培养商务贸易类和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创建了“基础理论平台+个性技能模块+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各专业都建有强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和模拟仿真的实践训练场所,具备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毕业生在取得毕业文凭的同时,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在140家企业建有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与用人单位合办多个订单式培养班,为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是辽宁省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14年,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金融管理与实务、财务信息管理、文秘、法律事务、国际商务、市场开发与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3个专业和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 东北大学沈阳市和平区
    学校简介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办学,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490人,其中专任教师2857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2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1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1‰。设有10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以一流学科为核心,以“智能”赋能学科升级,实施4项重大引领计划,培育3项工程,“世界一流、国家一流、省一流、校一流”四级学科建设梯次协同共进,交叉融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更具活力。 东北大学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9000余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三五”以来,东北大学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1部,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国际大奖444项,国家级奖励2100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1575项,专利300项,共有94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在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排行榜中,学生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3,综合排名全国第6。学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科研方向,鼓励自由探索,推动协同创新,基础研究水平稳步提高,技术创新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80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近3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一等奖67项;获得国家专利5109项,其中发明专利4584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共29801篇。 学校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及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学校坚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和交叉科技前沿等领域,推动大学科学园建设,为东北大学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25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白俄罗斯创建全球首个科技孔子学院,设有波兰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歌德语言中心等跨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聘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学术交流、参与学科建设等,派出师生赴国(境)外执行国际会议、科研合作、联合培养、海外实习等各类交流访问任务。现有在校国际学生人数1097人。 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和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围绕办学目标和定位,坚定地走“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