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本科提前批院校网上征集志愿通知
2010-07-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0年高考征集志愿通知第1号

  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院校正在录取中,因线上志愿生源不足,尚有部分剩余计划,现进行本科提前批院校网上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时限为:7月10日12时左右起至7月10日16时止,过时一律不予受理。征集志愿有关要求如下:

  一、凡参加军队(国防生)院校面试、体检合格或参加公安院校面试、体检、体能测试合格,高考成绩在我省本科一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523分,理科532分,特殊注明的院校除外,包括政策加分)以上,未被录取的男性考生可填报附表内院校中一个志愿。

  二、填报征集志愿院校的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以我省《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有关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代码、名称和专业代码、名称详见附表。

  三、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凭准考证号和本人密码登录“龙招港”(www.lzk.hl.cn),点击“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网上征集志愿入口”,并按系统提示及要求依序完成征集志愿的操作(网报服务电话:0451—82376072,82376270)。

  四、凡高考成绩未达到本次征集志愿分数线及有关要求,或在“龙招港”上查询到录取结果的考生,将被拒绝征集志愿;凡高考成绩已达到征集志愿分数线及有关要求,并在“龙招港”上查询到“预录取”或“院校在阅”录取结果,而被拒绝征集志愿的考生,均为即将被录取,院校不再退档,只待确定录取专业及办理录取手续,请等候查询录取结果。

  附表: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7月10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20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包括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社会工作、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学科自2016年以来始终进入世界ESI前1%。学校占地169.12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68亿元。建有万兆级校园网。图书馆藏图书264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建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科研平台5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联合研究院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5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1个。学校有教职工2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 595人、硕士学位 678人;博士生导师187人(包括校内163人、兼职24人);双聘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现在职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青年学者6人、讲座教授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6人、后备带头人3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青年教学名师2人、模范教师5人、优秀教师12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6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48人,其中本科生18950人、专科生3941人、硕士研究生3650人、博士研究生507人。学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7门、省级33门,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多种奖项。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另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5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项;科研总经费18.9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2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专利授权3556件。“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总数为3597篇,其中,SCIE论文1275篇,EI论文14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07篇;学校教师出版专著65部,出版教材63部,出版译著1部。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与欧洲、美洲、非洲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共建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研究等联合实验室,共同参与欧盟ERASMUS+项目,合作开展“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等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校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北石油大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与全国300多所高校进行交流。学校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两个鲜明特色。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办学育人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涌现出了以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何树山、朱国文、方庆、刘合等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企业家、院士专家、党政领导杰出校友和一大批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办学60年来,学校秉承“躬耕黑土、加油中国”的深厚情怀,始终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坚持扎根高寒地区非中心城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攻坚克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坚持在油田上办学、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石油石化学科上中下游一体化的高校。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新办学理念,深化“厚植龙江沃土、深度回归油田”思想,按照“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战略,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48年,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专门从事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和畜牧水产养殖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被誉为中国农机事业的“井冈山”。2001年晋升为高职院校,2021年与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我省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高职院校,列入黑龙江省“十四五”发展规划院校设置职业本科第一位。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是国家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装备和农业生物领域应用技术技能积累基地。历经7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在校生规模为25000余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服务现代农业的办学方向,秉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农村的育人理念,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农为本、以工支农、工农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特别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合并、申报职业本科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和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学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二个校区(哈尔滨市南岗校区、哈尔滨市松北校区),一个示范园(北方寒地农业职教示范园)以及三个培训基地(北安、齐齐哈尔、海伦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占地面积为442万平方米(6630亩),建筑面积为34.83万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固定资产总值89819.78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23023.82万元,建有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789个。校园内全部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图书馆藏书114.02万册,电子图书60余万册;游泳馆、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馆一应俱全。学校现有9个专业群,开设高职专业61个,其中国家重点专业(示范专业点)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现有专任教师756人,教授67人,副教授245人,“双师型”教师650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有省部级教学名师27人,省级技能大师1人,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7人,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主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6项,国家专利129项,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和鉴定试题库14个,参与制订国家教学标准4项。现有海外经历教师190名,获宝马、ABB等国际名企培训师93名。学校坚持“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的合作发展理念,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建设项目,牵头成立了黑龙江农业工程职教集团(国家级)、黑龙江生物制药职教集团(省级),省域行业职教集团3个,突破校政行企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学校与中船集团、中国一拖、东安集团、阿里云、京东、北鱼集团等共同组建产业学院9个,学校与农机巨头企业美国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合作建立“校中厂”,与小葵花集团建成中药炮制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教育部机器人公共人才培训中心”和国家级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和华为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2个。目前,共有校企合作单位600余个,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8万个。学校实施了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诊改试点、数字校园示范校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一批国家级教育改革项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学生技能创新、名师高徒培育等工程,培养了大批杰出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0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项5项,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7%以上,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扎根龙江大地70余年,多项重点办学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和“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砥砺奋进结硕果,继往开来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一校两区(哈尔滨市南岗校区、哈尔滨市松北校区)”的办学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早日晋升为国内一流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黑龙江省公安中级警官的培训基地。学院始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黑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和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1978年,开始中专学历教育。1984年至1989年,举办痕迹检验和刑事侦查专业专科班。1998年至2003年,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办学,成立黑龙江大学警官学院,培养专科层次的公安专门人才。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2009年4月,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2010年4月,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批准,再次加挂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牌子。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宿舍、图书馆、查缉战术训练馆、篮球馆、射击馆、标准田径场和各种球类场地,以及“南湖绿色立体生态种植养殖基地”等办公、教学和生活设施。校园环境优美,有着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条件。学院现有教师147人,设侦查系、治安管理系、刑事技术系、警察战术训练系、法律系、交通管理系、公安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系、政治理论教研部、警务心理教研部、基础教研部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刑事侦查、治安管理、刑事科学技术、道路交通管理、警务指挥与战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等6个公安专业。经教育部批准,2017年,学院恢复学历教育招生,目前在校生共1288人。作为人民警察训练中心,每年培训全省各级、各类在职民警8000余人次。此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还在学院设立函授站,为全省公安民警提供本、专科继续教育。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合格人民警察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已形成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步,教学、科研、实战一体化,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办学格局。开展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教育以来,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为核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实战的教学导向,在组织管理、教育训练、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了公安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为公安院校今后发展探索了新的道路。公安理论研究创新、全日制学历教育、对俄学术交流合作、校局共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教师队伍水平有了新提升。2010年和2013年,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院校长座谈会上,学院作典型经验发言,受到普遍关注。学院教学成果丰硕,《创建“规范公安执法办案树型知识结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8年度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按民警“干啥教啥”导向,构建“树型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实现育人有效对接》荣获2018年度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据统计,开办学历教育以来,学院共为全省公安机关培养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 19000余人,为省外公安机关、公安边防部队输送毕业生1500多人。在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以公安部一级英模朱洪福烈士为代表的马义勇烈士、陈俊岚烈士、石长武烈士和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以及3000多名在各级公安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优秀毕业生。建校以来,学院还为黑龙江省的法院、检察院、武警部队以及各级公安机关培训干部、民警10万余人次,为改善和提高黑龙江省政法机关和公安队伍的文化知识水平、学历结构以及政治业务素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学校简介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鹤岗市师范学校及鹤岗矿务局师范学校、鹤岗财经学校,至今已有6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区域—鹤岗市,坐落在黑龙江流域美丽的梧桐河畔。东南面临松花江与佳木斯接壤,西屏小兴安岭与伊春为邻,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拥有萝北、绥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黑龙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无污染界江之一,穿越小兴安岭的莽莽群山缔造了壮美的龙江三峡,是普京虎登陆中国的最佳生态之地,被誉为“南海避寒、北江消暑”的旅游胜地。这里是黑水女真的故乡,是满洲皇族的发祥地,清金文化的聚集地。是新中国医学和电影的摇篮,中国医科大学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就在鹤岗。这里是北国煤都,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对现代化竖井,曾是全国第四大煤矿。这里曾迎来以杨华为代表的北京的第一批垦荒知青,是郭颂、殷秀梅、刘佳等著名艺术家的故乡,丁玲、张抗抗、郭颂、姜昆、濮存昕等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过。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清金文化、俄犹文化、抗联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矿山文化。这里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十大重点景区之一,拥有大届江、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农业、大矿山、大石林等原生态保存良好、类型丰富多样的文旅资源。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坚持“打造特色,多元发展,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建设省内有一定影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招生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占地面积50.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963.85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1.13万元,图书馆藏书40.87万册。学校现有教学楼二栋,艺体综合楼一栋,内设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舞蹈馆、琴房;有标准化体育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设有餐厅超市综合楼和可容纳5000余名学生的公寓四栋,附属小学一所。先后建设了教师教育综合素质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财会电算化实验室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0余个。学校设有人文教育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外语系、体育系、职业技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7个系部。现有专任教师207人,“双师型”教师132人。全校现有教授及正高职28人,副教授及副高职147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9人,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50.6%,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37.4%,双师素质教师占63.5。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名,获曾宪梓基金奖2名,省级名师4名,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6名、拔尖人才15名、优秀人才13名。 学校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黑龙江流域文化研究基地、鹤岗市农村管理干部培训基地。2011年我校率先成为全省9所高职(专科)院校进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院校之一,2013年我校又被列为全省6所高职(专科)院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紧缺人才培养招生录取试点院校之一。招生区域辐射到全国24个省、自治区。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市香坊区
    学校简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下设16个学院、14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和70个实习基地。设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1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6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2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9人、硕士研究生3175人、本科生14263人、专科生7人、留学生219人、预科生55人。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和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物制剂等10个本科专业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排名并列第一、中医学学科排名并列第四,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9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6门、省精品课程22门;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首届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1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教学实验中心为全国中医药院校首批确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技项目查新定点单位。学校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8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有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1个。现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3829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及课题5项、863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64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85亿元,有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超高分辨质谱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国家重大疫情中西医结合救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是黑龙江省首家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的中医院,为全国首批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单位。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原隶属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18年12月转隶,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正在规划建设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第四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原隶属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6月转隶,是集公益性、综合性、示范性为一体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正在着力打造以康复特色为引领的新型现代化中医医院。四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4500余张,有国家重点专科25个、省级重点专科31个,年均门诊量150万人次,树立了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旗帜,为保障龙江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教职工4044人(校本部845人),有专任教师1121人,博士生导师164人,硕士生导师6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3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龙江科技英才2人,龙江学者17人。学校启动实施“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拥有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实验室),建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材GAP中心,现为“省医药工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以清河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核心,规划建设的“中国北药园”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届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连续两届获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聘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还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和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140项,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多人。学校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多次被教育部、国家汉办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并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学校创办“龙江中医讲坛”,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举办“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并联合发起成立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组建中俄中西医结合学院,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全力打造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创办全球首家传统医学研究院;与美国中药联商会合作创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外开设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学校还被确定为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勤奋、求真、博采、创新”的校训精神,以弘扬中医药精华,造福人类健康为己任,以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为依归,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拼搏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