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解读2010年高考说明
2010-04-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作为本市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和考生复习备考重要参考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考试说明》已正式出版发行,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对《天津卷考试说明》做出了进一步的解读。

2010年本市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在继承以往命题成果的基础上,继续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推进课程标准实施”的原则,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力于稳中有变,稳中有新,使试题内容更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把握时代性,反映地方性。

今年高考试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英语听力部分的考试单独组织。英语笔试试卷题量与去年相同,考试时间长度由120分钟调整为100分钟。另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继续采取同场分卷考试的形式。

语文 考点增加一处作文要求有变

1.突出能力立意,细化学习能力层级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习特点,确定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由低向高递进发展;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能力层级作为界定,体现了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具体指向及实际操作结果,为教师指导复习和学生备考提供了方便。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兼顾考查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

2010年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必修课程“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语言文字应用等模块。

3.符合《考试大纲》,凸显天津卷特色

从符合天津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语文考试说明》在一些表述上做出了调整:

其一,在考试内容中提出“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默写”。如此明确这部分的考查内容,是希望高中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积累水平。在背诵篇目中,标注了一些今年未列入考试范围的篇目,目的是提示师生要重视扩大阅读积累。当然,积累的内涵很广泛,还应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熟悉一些重要作家,阅读一些经典作品等。

其二,在作文要求上将《考试大纲》中“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种调整也是基于本市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的。

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试题形式稳中有新

1.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新课程试卷仍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33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117分,包括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表述题和写作等题型。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结构不会做大的调整。试卷由25道题组成,所采用的题型包含于“典型题示例”部分之中。

在考试内容上,现代文阅读考查形成了新的结构体系,即包含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应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2.试题形式稳中有新

命题发展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一些传统题型能够较好发挥考查功能,其形式应该沿用。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在《考试大纲》和《语文考试说明》中均有明显体现。

《语文考试说明》在“典型题示例”部分中渗透了一些变化。例如,第24题,主要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0题、31题对学生的概括及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如,作文给出了四个例题,体现了两点变化:其一,作文题形式多样化,既有命题作文,也有话题型材料作文。反映到教学中,教师不宜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有较为开放的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二,对一些往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写作要求中做出了一定的限定,如增加了文体要求和“不得抄袭或套作”等文字,这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

教学及复习建议

1.立足课标和教材,落实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天津卷高考试题一直关注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落脚点在于对课标及教材的深入学与挖掘,通过“双基”的落实来达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开发和文本的反刍;那种只重视答题技巧拆解、试图通过“题海”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倾向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扩展阅读视野,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语文试卷中,阅读包括了古诗文阅读和鉴赏、现代文阅读两部分。其中,古诗文阅读和鉴赏含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上述五个阅读关照面,其辐射材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通过研究“典型题示例”可以发现,无论是古诗文阅读和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文本的体裁、形式等有“拓展”的趋势。教学需适应这一变化,引导学生重视各类文章的阅读,并善于从中提炼、正确处理和产出信息,以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3.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语言修养

表达能力体现在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应用类写作和作用于个体需要的个性化写作。所谓应用类写作,是指选取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语用情境,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达及写作。它和重视个性化思想和情感张扬的“大作文”一起构成较为完善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语言修养。



         
微信扫一扫
高考全知道
阳光高考
官方微博
近期热点
温馨提示
  • 高考流程:
  • 招生政策:
招生公示
  • 考生名单: | |
  • 招生章程: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坐落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杨柳青。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瞄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努力建设具有产教协同育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2020年,学院被批准为天津市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院设有自动化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5个教学系,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23个专业(含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多学科协调发展态势。目前,学院拥有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5门,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9.6%,在校生(含高职升本科、中职升本科)8100余人。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知名企业、社会机构广泛合作,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増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广阔舞台。目前,学院具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项,天津市技术创新引导专项项目2项,市级教改课题2项。学院实验教学配套设施齐全,现有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4项,自动化、机械、电子、计算机、经管等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67个,其中建成校企共建实验室8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30个。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辟就业渠道,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不断提升“众创空间”的建设水平,切实发挥“众创空间”的引领服务作用,为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导向,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3+1”、“2+2(双学士学位)”、“3+1+1(本硕连读)”及“本升硕”等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学院累计有480余名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400余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项目挑战杯、天津市普通高校数学竞赛等国家和省部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学院秉承“匠心、素养、情怀、美丽”的内涵精神,弘扬“尚德、敏行、笃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校园美丽精致,环境优雅,学习和学术气氛浓厚。现建有现代化教学楼、专业实验室、图书馆、室内外体育场馆等教学场所。图书馆馆藏丰富,纸质藏书52万余册、电子图书16.5万册、电子期刊3000余种。学生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校内设有浴室、连锁超市、干洗房,公寓空调全覆盖。同时建立了严格的教学、学生管理、生活服务和安全保卫等制度,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学院至市区各种交通出行方式便捷。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机遇与挑战中科学谋划发展大局,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向着建设具有产教协同育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河西区
    学校简介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 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约39.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8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近1.5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43.2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78个,电子图书总量400万余册。 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养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10人,博士研究生54人,硕士研究生105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5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2人,具有副高级职称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5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3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6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4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4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6人。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年,我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3个专业分批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8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2个专业被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我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四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学、特殊教育、新闻学专业先后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5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我校教学成果《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9项成果分别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3项。 学校学科优势显著,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获评成为天津市高校智库,并获得“2018-2019年度天津市优秀高校智库建设项目”称号。学校体质检测中心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学校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四方签约,共建崇礼研究生院。 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403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1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8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37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30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72部,发表学术论文2325篇。 学校主办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体育类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202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天津市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被国内外10余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2020年,学报先后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颁发的“体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2020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帆船队,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一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中国棒球学院,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共建天津体育学院水上运动学院。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德国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鲁班工坊,助推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落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63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河西校区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邮编:300381 团泊校区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东海道16号,邮编:301617 网址:www.tjus.edu.cn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市滨海新区
    学校简介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部高教园区内。学院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拥有近千亩校园和万人规模,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滨海学院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天津市有关高等教育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培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凝练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滨海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和“2015中国综合实力十强独立学院”称号。学院党委分别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南开大学党委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滨海学院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传统,传承南开大学优良学风、校风,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为前提,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促进学生“公能”兼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和国际化为支撑,以培育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具有滨海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独立学院。滨海学院紧密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管理、金融学、外语、法政学、艺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个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4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滨海学院先后从南开大学聘任20余位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担任系主任、专业主任。学院教师队伍以南开大学雄厚的教师资源为依托,以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优质外聘教师为补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构建支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证。滨海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跨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体现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目前学院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汀分校和日本函馆大学等35所国际(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在金融学、软件工程、环境管理、心理学、会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不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和拥有逾百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针对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建设有96个专业实验室和6个公共教学计算机实验室、10间语音实验室、1个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并有近百间多媒体教室和2个学术报告厅,配备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同时建设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公能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学院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学院距市区27公里,交通便捷。
  • 天津农学院天津市西青区
    学校简介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9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400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农毕业生朴实无华、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用人单位对天农学子的共识。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6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专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5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1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1支,天津市级创新团队11支。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50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85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7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 学校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以全面有责、全员尽责、全程担责为机制,以培养“思源”奋进、立志乡村振兴、知农爱农的天农学子为目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重点打造以“爱党、爱国、爱农、爱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岁末思政课”“天农名家讲堂”“思源大讲堂”“百团百村社会实践”等文化品牌;建设校史馆、智慧园小剧场等文化场所,使其成为弘扬天农精神、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的重要文化资源。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展望未来,天津农学院将继续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内涵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农业大学的新征程。学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东校区),邮政编码:300392 天津市西青区津同路19号(西校区),邮政编码:300380 天津市蓟州区五百户镇青池1村(蓟州校区),邮政编码:301936 校办电话:(022)23792065 传真号码:(022)23781315
  • 天津大学天津市南开区
    学校简介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曾到学校视察。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0多万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602人,其中本科生19091人,硕士研究生13840人,博士研究生5371人。现有教职工4960人,其中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7人,青年拔尖人才25人,教授887人。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现有74个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由学校牵头的天津应用数学中心成为国家首批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学校持续深化医教协同,现有多家直附属医院及合作共建医院。在最新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由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成果奖7项,其中2项成果获一等奖。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7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至2020年,共获国家三大奖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获批建设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学校获批10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药学院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与“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学校与世界上50个国家、地区的256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