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1年本科第三批平行志愿投档线(理科)
2011-08-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院校  代号 院校名称 选测等级 投档最低分 辅助排序分
1371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CC 294 212
1601 三江学院 BC 309 232
1771 三江学院 BC 285 210
180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BC 318 227
1802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BC 314 228
1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BC 316 217
1804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BC 317 229
18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BC 302 210
1807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BC 312 227
1808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BC 304 195
1810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BC 309 231
1811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BC 308 230
1812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BC 314 232
1813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BC 297 211
1814 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 BC 304 219
1815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CC 290 218
1816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BC 310 225
1819 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 BC 298 239
1820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 CC 292 222
1821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BC 303 223
1822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BC 296 210
18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花旗营校区) BC 288 202
183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 CC 298 218
1832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 CC 295 225
183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BC 299 208
1842 无锡太湖学院 BC 307 209
1851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BC 306 216
1852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CC 306 242
1853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BC 300 213
1854 常熟理工学院虞山学院 BC 289 207
186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CC 301 209
1871 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 CC 295 215
1872 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 CC 283 194
1881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CC 289 218
1891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CC 301 221
1892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CC 291 220
1893 徐州医学院华方学院 BC 310 233
1901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 CC 288 234
1902 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 CC 293 207
1921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BC 300 225
1924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BC 302 232
1925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BC 300 217
2140 上海杉达学院 CC 303 227
2153 上海建桥学院 CC 291 215
2210 浙江万里学院 BB 286 237
2218 浙江树人学院 BC 283 199
2230 宁波大红鹰学院 CC 285 217
2265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CC 284 205
2311 安徽三联学院 CC 286 207
2355 安徽新华学院 CC 291 222
2424 闽南理工学院 BC 283  
2513 南昌工学院 CC 286 226
2526 江西蓝天学院 BC 286 222
2591 南昌理工学院 BC 302 223
2628 青岛滨海学院 BC 293 206
2654 山东万杰医学院 CC 283 202
2664 山东英才学院 CC 286 216
2676 潍坊科技学院 CC 311 229
2698 烟台南山学院 CC 283 204
3162 北京城市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286 201
4193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CC 291 213
4211 吉林动画学院 CC 283  
4335 黑龙江东方学院 CC 283  
523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CC 285 202
5248 汉口学院 CC 283  
5257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BC 316 231
5324 长沙医学院 CC 283 207
5337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CC 283  
5424 广东白云学院 BC 283  
5612 海口经济学院 CC 283  
6130 成都东软学院 CC 283  
7124 西京学院 CC 287 211
7126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CC 283  
7134 西安培华学院 BC 283  
7135 西安外事学院 BC 283  
7136 西安翻译学院 BC 283  
7137 西安欧亚学院 CC 283 205
7139 西安思源学院 CC 283 209
7405 宁夏理工学院 BC 283  
8201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BC 291 217
8202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BC 294 222
8203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CC 288 200
8204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 CC 287 223
8205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CC 330 244
8206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BC 286 226
8207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BC 283  
8208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CC 283  
8209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CC 287 206
8210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CC 283  
8211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CC 291 201
8213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BC 283  
8214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BC 283  
8223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CC 301 221
8224 青岛工学院 BC 294 207
8226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CC 283 205
8227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 CC 283  
8228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CC 295 231
8230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BC 283  
823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BC 306 242
823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BC 289 207
8233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BC 285 215
8234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BB 292 219
8235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BC 286 217
8236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BC 291 217
8237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CC 286 226
8238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CC 296 221
8239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BC 288 204
824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BC 298 200
8241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BC 294 196
8243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CC 287 214
8249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CC 287 213
825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CC 292 202
8253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CC 283  
8254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CC 283  
825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CC 304 227
8256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BC 283 219
8257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CC 288 220
8258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CC 285 215
8259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BC 290 213
8260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CC 283  
8261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CC 283  
8262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94 230
8263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CC 283  
8264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CC 286 212
8265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CC 319 228
8266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CC 296 221
8267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CC 284 211
8268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CC 283  
8269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CC 283  
8270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CC 283  
827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3 220
827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BC 283  
8273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BC 283  
8274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CC 283  
8275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CC 283  
8276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CC 307 231
8277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BC 289 211
8278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BC 283  
8279 山东经济学院燕山学院 CC 308 220
8281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CC 288 205
8291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CC 283  
8302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CC 283  
8303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BC 295 212
8304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BC 283  
8305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BC 283 225
8306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CC 292 207
8307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BC 283 220
8308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BC 283  
830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CC 283  
8310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CC 283  
8311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BC 283  
8312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CC 283  
8351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CC 284 203
8352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BC 283  
8353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CC 283  
8354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CC 285 226
8355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CC 283  
8356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CC 283 191
8357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CC 299 215
8359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CC 302 221
8360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CC 283  
8371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BC 283  
8373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CC 283  
837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BC 283  
8375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BC 289 211
8376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BC 285 222
8377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BC 286 204
8378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BC 283  
8379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CC 283 213
8380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CC 283  
8400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BC 283  
8401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CC 283  
8402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BC 291 197
8404 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BC 285 212
8406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BC 294 230
8407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BC 283  
8408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BC 293 220
8409 大连科技学院 CC 285 212
8411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283  
8413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CC 283  
8415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3  
841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CC 283  
8417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CC 283  
841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BC 283  
8421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BC 283  
8422 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 BC 283  
8423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 CC 283  
8425 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CC 283  
843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BC 283  
8432 长春建筑学院 CC 283  
843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CC 283  
8434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CC 283  
8435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CC 283  
843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283  
8437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CC 283 205
8438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CC 283  
8439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CC 283  
8440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CC 283  
8441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BC 283  
8451 哈尔滨华德学院 CC 283  
8453 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 BC 283  
8455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CC 283  
8503 黄河科技学院 CC 283  
8504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CC 283  
8505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CC 287 210
8507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CC 298 227
8515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BC 283  
8516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CC 294 227
8517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BC 283 210
85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CC 283  
8521 武汉东湖学院 BC 283  
8522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CC 283  
8523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CC 283 192
8524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BC 283  
8525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CC 300 217
8526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BC 298 218
8527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BC 283  
8528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CC 288 219
8529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BC 283 217
8530 武昌理工学院 BC 284 215
8531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CC 283  
8532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CC 283  
8533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BC 312 237
8534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CC 283  
8535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BC 285 223
8537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 CC 283  
8538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CC 283  
8539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CC 283  
8540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CC 283  
8541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BC 283  
8543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BC 283  
8544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CC 283  
8545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CC 283  
8546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CC 283  
8547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BC 294 219
8548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CC 283  
8550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CC 283  
8551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CC 283  
8552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CC 283  
8553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CC 283  
8554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CC 283  
855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CC 283  
8559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CC 283  
8561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CC 283  
856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CC 283  
860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CC 283  
8602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CC 288 209
860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CC 289 228
8604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BC 283  
8605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CC 295 222
8606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CC 297 217
8607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CC 283  
8608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CC 283  
8610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CC 283  
8611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CC 283  
8612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CC 311 228
8614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CC 283  
8615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CC 283  
8632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CC 283  
8633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CC 283  
8634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CC 283  
8635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CC 283  
8636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CC 288 214
8637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CC 283  
8641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BC 283  
8643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CC 283  
8646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BC 283  
8651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CC 283  
8652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CC 283  
865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CC 283  
8654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CC 283  
8655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CC 283  
8657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CC 283  
870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BC 301 237
8702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CC 283  
87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CC 301 221
8705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CC 283  
8706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BC 283  
8708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CC 283  
87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CC 283  
8711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CC 283  
8712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CC 283  
8713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CC 286 220
8715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CC 283  
8716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BC 283  
8761 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CC 283  
8762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3  
8764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3  

  注:投档过程中对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辅助排序分(语、数两门原始分与附加分之和)从高到低排序投档。

热门院校

  • 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市吴中区
    学校简介苏州城市学院的前,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建院于1998年,是全国首家在教育部登记设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获准成为独立学院。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城市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隶属苏州市人民政府管理,主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部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校园占地 637 亩,校舍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位于景色优美的翠微湖畔,北面靠山,南面临水,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之一,其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山""水"概念,并深涵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精髓,蜚声海内外,2003 年获评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图书馆藏书95.78万册,中文电子图书书目 10.01 万种。教室多媒体教学及视频录播系统配备齐全,5G 网络全面覆盖;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充分满足专业的教学需求∶学生宿舍独立卫生间,冷热水淋浴,空调、电视等一应俱全。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赋予高校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学校把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与创业精神培育作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探索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园,着力推进第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将新生创业导航、创业模拟实训、菁英提高班等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列入培养方案,平均年参与学生近 300人,截止目前已征集入园项目百余项。国际化是学校办学的一项重要特色。2005年学校成立国际合作交流处,并于2012年成立国际交流学院,目前与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 5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主要交流项目包括寒暑假短期研修、学期/学年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本硕衔接升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学校还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进修,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设置专项奖学金支持师生开拓国际化视野,推动国际化建设。近年来,每年通过学校的交流项目出国学习的学生达 300 多人,多人获得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友好学校授予的优秀毕业生称号。办学二十余年来,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了约四万名高素质人才。他们中既有国内顶尖智库研究员、"双一流"高校知名学者、央视热门栏目主讲人、上市企业创始人,也有"硬骨头"明星警员、大学生村官等众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新时代,新使命,苏州城市学院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务实办学、踏实育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朝着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鲜明特点的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前进,在苏州"四个名城"建设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征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 学校简介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从事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于长三角腹地——江苏常州。学院位于常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南临沪宁高速公路,毗邻常州高铁站。发达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校区规划占地34万平方米(504亩),总建筑面积45.3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万册。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设施及视听系统,建有现代教育中心及44个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实验和实训的需要。学院现共有航空服务学院、智能制造与计算机学院、经贸管理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基础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开设机械制造、民航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31个专业。学院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理念先进。主要为常州市、江苏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拥有一支来自省、市著名高校,具备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专业带头人和以研究生为主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及双师素质的教师高达70%以上,从而保证了学院的教学质量。2012年我院 “机电控制技术专业群”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重点专业群,省财政投入预算28万元新建省级“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省政府奖励资金100万元;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淋浴器的设计制造与仿真”和“订书机的设计与仿真”获江苏省高职院校三等奖。2010年我院学生毕业设计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应用电子专业《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我院与常州创意产业园联合申报的跨学科“艺工双通型”人才培养模式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创新实验基地,这是学院近年来重视内涵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果。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实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多证书制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近三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学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24小时全过程服务、准军事化管理,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提前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保了学生在建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真正做到了令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企业称心、社会认可。  学院及时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正从规模扩展转向以提升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转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普教与成教、职后与职前、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办学模式。办学十年,不仅为经济社会输送了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已逐渐构筑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的职教体系。我们坚信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我院必将建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名、家长欢迎的一流民办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位于中国第一水乡——昆山周庄,地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地带,距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20公里,东临上海,西接苏州,毗邻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和吴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一流,体现了“小桥、流水、书院”的建筑风格,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学院成立于1997年11月,由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苏州大学举办,2005年改制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设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生9000多人,担任各类课程的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60%以上,双师型专业教师占80%以上。其中,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学院秉承发扬苏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坚持“能力为本创特色”的办学理念,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师资建设,深化校政企合作,改革、创新、奋斗二十多年,形成了依托行业、强化应用、开放办学、高效管理的办学特色。由社会各界和高校百余名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院专业设置、师资聘请、教学计划审定、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坚持“加强理论、注重应用、强化实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苏州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本院的骨干教师,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我院教师荣获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24项,市厅级教育教学奖12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45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9项,省级奖项384项。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近年来,学院积极把握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机遇,统筹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获批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院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为契机,积极配合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坚持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构建完善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将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让百年学府在千年古镇创造出新的辉煌。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淮安市清江浦区
    学校简介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学校肇建于1978年,2020年更名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是教育部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江苏省首批十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坚持思政工程立德,恩来精神树人,生产实训培技,双师队伍赋能,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培育两化融合人才,服务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秉承“明德尚行”校训,传承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长期形成和凝练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严谨、规范、求真、铸魂”的优良教风,“博学、慎思、明辨、躬行”的优良学风。学校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发展后劲足,连续八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评202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为江苏“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2020年度荣获江苏省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0年度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学校跻身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教学资源50强、学生发展指数100强。建校以来,为全国各条战线输送了7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占地1000余亩,坐落在风景秀美、充满人文底蕴和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淮安高教园区,校园规划科学,设计精致,环境优雅,景致宜人、交通便捷。设电子网络学院、数字装备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智能交通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素质教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学校遵循“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紧扣电子信息产业链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等49个高职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共有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23个。其中,通信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骨干专业;建有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2部、省级重点教材29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奖2项;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7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86%,“双师”素质的教师占86.37%;现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人选2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人选8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0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1名,省科技副总15名,江苏工匠1名。教师在全国信息化类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并蝉联“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0个,建成各级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330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1个,可开展74个工种技能鉴定。2007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内单体生产性实训基地;2018年与戴尔公司共建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化示范中心;学校牵头成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各主干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分别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67个,是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与联想、华为、中兴、立讯、鹏鼎、敏实、京东、华润、富士康、奥的斯、保时捷、新华三、新美星、中邮建等11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立讯学院、臻鼎学院、富准学院、联想学院、西子奥的斯学院、易宁正弘电商学院等6个企业学院,设立富誉自动化班、苏州轨道交通班、嘉环订单班、迅达电梯班、京东物流班等45个企业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率先在全国推进人生导师制,着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生德育体系与“大思政”工作格局,始终扭住“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注重文化育人,入选首批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自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12年参赛、12年夺金,共获得一等奖32个,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学校7次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围绕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地方经济发展,完善了教师激励、资源共享、师生协同和成果转化机制,全面提升了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立跨领域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实现专业(群)科技平台“全覆盖”。近三年,建成省级优秀科研团队3个,主持和参与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47项。注重社会服务功能,建成14个省厅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位列全省高职院第一。强化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获省教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农业技术推广奖、轻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12项。授权专利1101件,授权发明专利99件,科研到款6522.9万元。高职发展智库显示,2020年度我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排名全国19名,发明专利授权数排名全国39名。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59件,专利转化数量186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全面开创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近五年,先后与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共邀请境外学者来校访问150人次,外派骨干教师境外研修338人次,外派学生出境学习176人次,接收16个国家海外留学生142名,专任教师在国外公司、国际期刊、国际机构、学校等担任职务27人,国际化办学氛围日益浓郁。2019年我校获批淮安市首个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的汉语登记考试(HSK)考点。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加强与西部省区职业教育合作,与西藏、青海和贵州等地高职院校建立校级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细化与西部部分中职校合作,东西部教育区域合作工作呈现全面发展态势。积极服务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与省内13所中职校合作开展“3+3”分段培养项目,与省内7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专接本”教育,与西部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与省内3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本科教育,与省内1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4+0”本科教育,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学校努力探索一条集质量、特色、品牌为一体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先后多次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等部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省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立足淮安、面向江苏、辐射全国”服务面向,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江苏省高水平高职学校为抓手,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发展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认可”高职名校,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中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长江之滨、扬子江畔,坐落在美丽沙洲的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正在蓬勃发展。一所享有国内“造船工程师摇篮”美誉的江苏科技大学和一座有着雄厚经济实力和高度重视教育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携手校地联姻,共绘高等教育蓝图。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富有创新的市校合作办学机制。一个充满活力、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学府正在崛起。在这里,知识与能力、视野与素养是不变的追求,特色与品牌、开拓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成立于2002年),2012年6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迁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由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代表方: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科技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畔,占地约856亩,建设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郁,象征着热情、友爱的香樟树浓荫遍布,伴随着琅琅书声蔚然成林。学校的举办方——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依托江苏科技大学扎实的办学力量,学校采取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与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发展,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根植张家港、面向全江苏、服务长三角”,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快建成一所办学声誉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对地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校设有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财务管理等2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坚持每年在新生中选拔组建“综合改革实验班”。“综合改革实验班”的招生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进校后通过学生自主申请,结合数学、英语考试成绩,综合考评录取。“综合改革实验班”设有工程技术、信息科学和商科3个大类以及国际合作班等类型。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满足条件的优先在学科大类中进行专业调整。实验班在管理模式上借荐“书院制”的模式,单独组班、集中管理,实施“双导师制”。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完成相应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养与督导,为学生继续教育与留学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1/5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1/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充分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硕士生约1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首席专家1人,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泰州市“双创”人才1人;入选张家港“港城英才计划”及紧缺高层次人才10人。共有7位教师荣获省级专业学科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2人;有9位教师荣获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3人。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张家港、服务长三角”的政、产、学、研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产学研合作。2012年6月,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和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计划3年为研究院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2013年,学校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400万“永钢奖学金”。截止目前,学校已与张家港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与2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大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韩、加、法等2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底特律大学、 伦敦商业研究学院、法兰西商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了合作项目。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打造“先进思想引领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领域培养青年,优质平台服务青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励志教育、助学帮扶、奖学基金、创业扶持等完善的激励政策为优良学风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支撑,高水平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以及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屡屡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创业实践等活动,让广大学子知识更加宽泛,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清婉的微风拂面,伴送着抑扬吟咏的乐声;苍劲雄厚的碑铭,镌刻着船魂精神的生生不息;荫荫蓬勃的桂树林,记载着科大苏理工人不懈追求的执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与时俱进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竞争中提炼办学特色,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招生代码:1837(省内)、13991(省外)学校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长兴中路8号邮编: 215600 电话与传真: 0512—56731008招生咨询电话:0512—56731061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