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省2024年夏季高考报名办法解读(30问)
2023-11-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近日,我院发布了《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请考生仔细阅读,全面了解高考报名有关要求。为使考生进一步了解夏季高考报名有关政策,现对报名办法解读如下:

一、夏季高考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三)具有山东省户籍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含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非山东省户籍的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为具有山东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并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或结业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制一般为3年,学制少于3年者需符合相应招生、学籍注册及毕业规定。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包括取得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毕业证书、结业证书或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的人员。具有普通高中完整学习经历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有不合格科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参加高考。

二、哪些人员不得报考夏季高考?

(一)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三)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四)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五)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三、高考报名分为哪几个步骤?

报名分为网上填报信息、资格审核、确认缴费等3个阶段。

填报信息:2023年11月9日至15日(每天9:00—18:00)。

资格审核:2023年11月16日至30日。

确认缴费:2023年12月1日至5日(每天9:00—18:00),缴纳报名费、外语听力考试费、体育专业测试费和艺术类专业统考费,其他考试费在等级考试科目选报时一并缴纳,时间另行通知。

四、报考需要缴纳哪些费用?

12月1日—5日(每天9:00—18:00):缴纳报名费、外语听力考试费、体育专业测试费和艺术类专业统考费,其他考试费在考生进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选报时一并缴纳。

仅参加单考单招[含保送生、运动训练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职教师资、特殊教育、技校单招、消防单招、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考试,而不参加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的考生,仅缴纳报名费,无需缴纳统一考试费,其相应考试费用执行主考负责单位要求。

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免缴上述费用,具体以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供名单为准。在确认缴费时,缴费系统自动关联免缴学生名单,符合要求的考生无需缴纳相关费用。

特别提醒:请考生务必依据考试项目缴纳相应费用,避免少缴或多缴情况发生,以免影响考试安排,如已扣费但未收到缴费成功信息,请稍后再进行查看,避免重复缴费。

五、考生的报名地点应该如何选择?

(一)具有山东省户籍的非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以下简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二)具有山东省户籍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三)户籍在山东省,但在外省就读、学籍在外省的考生,如在我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四)非山东省户籍的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在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学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五)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可持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选择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学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特别提醒:走读、部分公安类院校、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等招生类型对生源地均有严格要求,考生须在生源地报名才能享受相关招生政策。报名结束后考生不得更改生源地。个人档案管理对高考报名地有严格要求,考生须严格按照要求在规定地点报考,避免对今后升学就业造成遗留问题。另外,选择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得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复报名,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网上填报信息的流程是什么?

考生登录报名网站(https://wsbm.sdzk.cn)填报信息,填报过程分为查看提示信息、注册个人信息、上传个人照片、网上签订《考生诚信报考承诺书》、填写个人信息及提交信息等步骤,请严格按照报名系统相关流程提示进行操作。

七、个人信息注册时应注意什么?

个人信息注册时,考生需选择证件类型,准确输入证件号码、个人手机号码,通过所输入个人手机号获取手机短信密码后,完成个人信息注册。

注册所用个人手机号码非常重要,考生务必准确填写,在录取结束前不要更换手机号码,不要设置短信屏蔽拦截功能,并保持通信畅通,以免影响接收考试招生相关重要信息。

特别提醒:整个招生录取期间(含高考报名、缴费、打印准考证、填报志愿、录取查询等环节),均使用登录密码和反馈给考生的短信验证密码。考生务必妥善保管本人登录密码和短信验证密码,不要轻易告知他人,不要放置在显眼位置,避免报考信息被他人窃取、篡改等情况发生。

八、对上传个人照片有什么要求?

考生可通过报名系统现场拍照采集或者上传本地照片,照片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进行照片剪裁。

(一)拍照要求。

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彩色证件照,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相貌,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不允许戴帽子、头巾、发带、墨镜、口罩;禁止对图像整体或局部进行镜像、旋转操作及美化处理。

(二)本地上传照片格式及大小。

JPG/JPEG格式,文件大小40KB以上,像素不低于600*800。

特别提醒:高考报名照片非常重要,录取后将生成高考电子档案存入考生个人档案,伴随考生终生,同时也是高校学籍注册、学历认证的重要依据。考生务必严肃对待,严格按照采集操作流程和照片标准规范上传或采集本人照片,此照片一经审核通过后将无法修改。为保证图像采集效果,建议使用报名系统内扫码图像采集功能,不使用具有美颜效果的相机,不要进行修图。过度美颜、修图会造成与公安信息比对不通过、考试入场不通过以及影响本人高考入学后学籍学历注册等情况发生。如考生多次上传照片仍不成功,应及时联系报名所在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

九、网上填报信息需要注意什么?

考生应按照报名填报信息项要求,如实完整准确填写个人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完成网上填报信息。修改与填报过程相同。

考生应符合报考条件,并对填报信息和上传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前,务必认真核对本人姓名、身份证号、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等各项填报信息准确无误。考生如违反上述要求,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报名信息错误或缺失、上传材料不真实等情况导致的一切后果将由考生本人承担。

特别提醒:高考报名信息非常重要,是新生入学报到身份核验、学籍学历注册的关键信息。考生在高考报名之后,直到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期间,不应更改姓名和身份证等信息,否则,考生报名审核通过后再修改个人姓名等关键信息,不属于报考录取信息有误的范畴,由此造成高校录取后考生学籍无法注册等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个别考生在报名后出现身份证号变更、政治面貌改变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报名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

十、网上填报需要上传特殊材料的有哪些情况?

非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应上传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或主管部门出具的同等学力证明材料,一并上传本人户籍证明材料(包括户口本盖章页、全家索引页和本人页)。

具有我省户籍且学籍在省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应届毕业生:应上传学籍所在省份学籍管理行政部门出具的高级中等教育学籍证明。其中省外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报考夏季高考的,还需上传高中学籍所在省份省级教育相关部门出具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证明。

申请合理便利的残疾考生、申请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和少年班考生等均须按要求上传相应材料。

十一、艺术类专业有哪些类别以及如何选报?

根据我省艺术类考试招生工作安排,2024年我省艺术类专业调整为7类,包括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舞蹈类、音乐类、播音与主持类、表(导)演类、戏曲类。艺术类考生应根据拟报考专业选择其中1类。其中,音乐类考生可在器乐、声乐2个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1—2科报名参加考试,并准确选择专业技能项目名称;表(导)演类考生可选择服装表演方向或从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导演2个方向中自主选择1—2个方向报名参加考试;舞蹈类考生从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流行舞等5个舞种方向中自主选择1个方向报名参加考试。同一类别内具有多项合格专业成绩的考生,在平行志愿填报阶段,可同时填报相应专业志愿。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曲艺、音乐剧、科技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新媒体艺术等专业为交叉融合专业,由招生高校自主确定所属专业类别,拟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请查阅有关高校2024年艺术类招生章程或咨询有关高校。

十二、体育类专业测试的专项测试都有哪些项目?

体育类专业测试的专项测试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其中,健美操为2024年新增专项测试,其考查动作的标准样片可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查看。

十三、报考了艺术类或体育类,但未通过相应专业考试的考生是否需要更改为普通类报考?

在填报普通类高考志愿时,不受报考科类的影响,未通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考试的考生不需更改科类也可填报普通类专业志愿。

十四、考生是否需要到现场进行资格审核?如何确定审核是否通过?

我省高考报名实行网上资格审核,通过与公安部门信息比对确认考生身份后,由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考生网上填报的学籍、户籍等信息。审核期间,考生报名审核结果将通过短信推送给考生,请及时关注个人手机短信,审核通过的考生不需要再到现场进行资格审核,因材料不齐全、不清晰或有疑义等原因造成审核不通过的考生,须根据报名所在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通知到现场进行审核。

外国侨民、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考生,须持相关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市、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行现场确认。

申请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须按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携带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现场资格审核。

十五、特殊考生的资格申报与审核需注意什么?

在夏季高考中,申请合理便利的残疾人考生和享受高考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包括烈士子女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退出部队现役考生,5A级青年志愿者考生等],须在网上信息填报时上传申报和证明材料并进行特殊资格审核,符合多项资格的可依次申报并提交证明材料。申请高考录取优惠政策考生还须携带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现场审核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十六、少年班考生如何进行资格审核?

报考少年班的考生必须参加夏季高考网上填报信息、资格审核及确认缴费。网上填报信息时应按要求上传招生高校发放的准考证。少年班考生取得的高考成绩仅用于参加少年班招生录取。

十七、具有我省户籍但学籍在外省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如何进行资格审核?

具有我省户籍但学籍在外省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夏季高考,在网上信息填报时应上传学籍所在省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高中学籍证明,并上传高中学籍所在省份省级教育相关部门出具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证明。报考地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对考生上传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市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复审。

十八、残疾人考生如何申请合理便利?

残疾人考生网上报名时,首先选择本人残疾类别(共8个类别,分别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考生根据残疾证所示内容选择其中的1项并填写本人残疾证号码,然后选择是否申请提供夏季高考合理便利条件。申请提供合理便利的考生应下载并按要求填写《残疾人报考2024年普通高考合理便利申请表》(以下简称《合理便利申请表》),按要求填选完成后再上传提交《合理便利申请表》、第二代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及相关病历证明等材料。

十九、可为残疾考生提供哪些合理便利?

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在保证考试安全和考场秩序的前提下,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审核通过的合理便利项目以及各地实际,提供下述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

(一)为视力残疾考生提供现行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含大字号答题卡)或普通试卷。

(二)为听力残疾考生免除外语听力考试。

(三)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无存储功能的电子助视器、盲杖、台灯、光学放大镜等辅助器具或设备。

(四)允许听力残疾考生携带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

(五)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助行器等,有特殊需要的残疾考生可以自带特殊桌椅参加考试。

(六)适当延长考试时间: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的考试时间,在该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50%;使用大字号试卷或普通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考生等书写特别困难考生的考试时间,在该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30%。

(七)优先进入考点、考场。

(八)设立环境整洁安静、采光适宜、便于出入的单独标准化考场,配设单独的外语听力播放设备。

(九)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

二十、申请合理便利需注意什么?

考生申请的夏季高考合理便利,将在包含外语听力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在内的夏季高考考试中提供。合理便利只在报名阶段申请一次,考生如需申请多项合理便利,应完整勾选申请项目,考生申请的项目经审核通过后于考试中提供,未申请或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将不予提供。

二十一、报考港澳高校的考生是否需要参加高考报名?

报考香港、澳门招生高校的考生,也须按照夏季高考规定报考程序进行报名。少年班考生高考成绩仅用于少年班招生,不得以本人高考成绩报考香港、澳门招生高校。

二十二、哪些考生可享受夏季高考录取加分照顾政策?

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和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统考录取时可以享受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的照顾政策,所有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具体加分办法及分值以2024年教育部和我省最新政策为准。

二十三、哪些考生可享受夏季高考相关优先录取照顾政策?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符合照顾条件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在统考录取时享受相应的优先录取政策,具体优先录取政策及办法以2024年教育部和我省最新政策为准。

二十四、烈士子女如何申报?

烈士子女考生须填写《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烈士子女特殊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烈士子女登记表》)并经毕业学校和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盖章。在网上填报信息时应上传《烈士子女登记表》、烈士证明或证书及亲子关系证明材料。如为军人烈士子女,还应按军人子女参加高考进行信息报送,具体办法请关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发布。

二十五、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如何申报?

符合照顾条件的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要填写《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特殊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并经毕业学校和县统战部门审核盖章。在网上填报信息时应上传《登记表》、华侨或归侨或台湾省籍身份证明及亲子关系证明材料。

二十六、报考夏季高考统考的退役军人类考生如何申报?

相关考生要填写《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退役军人特殊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退役军人考生登记表》),并经县级主管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盖章。在网上填报信息时应上传《退役军人考生登记表》、退役证,自主就业的还须上传自主就业证明,立功或授予荣誉称号的还须上传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证明。

二十七、是否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体检?

所有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当地组织的高考体检,通过保送、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被录取的考生也必须参加体检,未在规定时间体检或体检项目不全者体检结论判定为不合格,该结果将影响考生录取。体检时间及具体要求将另行发布,请考生按时参加体检。

二十八、夏季高考普通类考生要参加哪些考试科目?

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考试两部分)3个科目。其中,外语科目听力考试单独组织,考生考两次,取两次成绩中较高的成绩作为有效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24年高考外语听力考试于2024年1月8日上午进行,两次听力考试间隔约20分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考生按规定选择3个科目参加考试。考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考生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二十九、什么时间进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选报?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选报工作拟于2024年4月进行,具体安排及要求另行通知。语文、数学、外语(不含听力)三科及等级考试科目的考试费须在等级考试选报科目时一并缴纳。

三十、若考生打算报考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或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应报考春季高考还是夏季高考?

考生报考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需选择春季高考报名。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面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开展,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考生还需参加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技能测试,因此考生需选择春季高考报名。

考生报考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需选择夏季高考报名。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面向我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开展,报考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需选择夏季高考报名。

其他具体规定和未尽事宜请以《通知》为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创建,东营市人民政府承接续办。其前身为成立于1973年的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胜利石油学校和胜利油田卫生学校。学院在历次山东省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先后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企业先进教育单位百强”“全国职业指导与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先进学校”“东营市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学院占地44.1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0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总值8951.54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藏书57.25万册,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41个,拥有 ZJ50DB钻机、ZJ40L 钻机、井下作业通井机、游梁式抽油机、PZ12V190B 柴油机等各类实训设备和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带压作业等各类仿真模拟系统 100 余台(套);建设了国家安全应急响应演练训练基地、中国石化油气生产信息化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创新孵化基地、胜利油田应急救护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和技能训练要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1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8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1.95%,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44人;学院还聘请了190余名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8项、二等奖26项,建成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省重点教材28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6部,申请专利20余项。学院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护理学院、智慧产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自动控制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基础教学部)、人才发展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共有石油工程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5个高职专业。学院先后与京东世纪贸易、漱玉平民大药房、广州数控、山东万通、胜利监理、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滨海迅腾科技、山东广拼多等多家企业,在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开展办学合作。2019年,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推动形成政府统筹管理、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东营市人民政府与山东蓝海集团本着“共同举办、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原则,开启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并启动了一流的信息化新校区建设工作,对进一步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建校以来,学院以学生成长和获得良好就业能力为中心,依托企业集群、中国石化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黄蓝战略,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9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有2000多人走上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涌现出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齐鲁首席技师等一大批青年才俊。
  •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临沂市河东区
    学校简介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山东省、临沂市两级管理,以临沂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始筹建临沂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4月,破土动工,12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验收,创造了临沂速度、临沂质量,赢得省验收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20年3月,省政府批复学院成立,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2021年1月,市委市政府将原临沂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整体并转学院,实现强强联合,对深化科教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制,增添了新力量、丰富了新资源。学院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北面为北京东路,依靠规划建设的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和临沂艺术学校,学院东侧是学院教职工宿舍区。规划占地面积1218亩,建筑总面积58.4万㎡,计划投资32.4亿元。目前,累计已经投入23亿元,建成教学实训楼等建筑单体23栋。学院整体规划以龙山路为轴、东西对称布局,校园建筑物以红色为主体,大气沉稳而不失典雅活力,建筑物分散坐落,气势恢宏,如云雅致,花草树木组团点缀,河流景观湖贯穿其中,相互映衬、美美与共。根据功能需求,学院整体分为教学实训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后勤区、行政办公区、校内实习农场及融合发展区等“六大功能区”。学院规划设置6个系,计划建设49个专业,目前已设置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环境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宠物临床诊疗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药品经营与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包装工程技术、金属材料质量检测、早期教育、舞蹈表演、安全技术与管理等28个专业。去年招录2020级学生2139人,今年招录2021级新生4298人,在校生规模人数达到6437人,明年计划招生5000人,预计三年内在校生人数规模将超过1万人。学院现有教职工430余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84人、占比19.4%,中级职称117人、占比27%;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64人,占教职工总量的64 %。同时,聘任国家千、万人才计划高端人才、专家教授100多人做兼职教授,每个专业均配备“理+实”双带头人。先后购置1.5亿元的仪器设备图书,建设12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成69个校外实习基地,投入7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省内首家校园5G和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目前拥有知识产权155项、软件著作权65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6项,广大师生先后荣获省级比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180篇,新申报国家专利17项、科研项目13项,参与起草“1+X”证书标准1项。特别是8月12日,省教育厅2021年科研课题83所高职共立项教研课题137项,我院入选3项,立项数进入全省前十。学院积极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成为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累计筹办培训项目39个,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学院承办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分会暨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第六次(2020年)工作年会,参与发起成立鲁南职教联盟,先后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校园,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先进集体,被临沂市市总工会授予“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状”,被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百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院实行“系部为主、学院为辅”的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学院领导带班、系部值班、班主任跟班”的三级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学生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及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会课制度、学生干部例会制度等20余项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保证了学生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进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学院设立乡村振兴新媒体社团等10余个学生社团,举办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个性发展;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家庭等状况,及时提供资助管理或勤工助学,去年减免贫困生学费11.92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36.36万元,办理助学贷款45万元。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借助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市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公共平台,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积极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继续深造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学院坚持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高质量就业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学院等3个股份制二级学院,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12个,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10个,推进共建外派劳务基地、乡村振兴优质校等校政合作项目9个;先后与华为、京东、东软、临工、金锣、天元、鲁南制药等168家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4所高校、12个政府部门、3个县区和10个经济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06个。
  • 学校简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聊城广播电视大学、聊城卫生学校、聊城地区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聊城市畜牧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是聊城市政府建设聊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龙头单位。区位优势学校所在地山东省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江北水城 · 运河古都”。这方热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伏羲推演二十四节气、蚩尤葬首、仓颉造字、伊尹耕莘、孔孟传教、孙庞斗智、曹植闻梵等,都在这里留下传说和遗迹。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被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郑济高铁、京九高铁、鲁中高铁在这里搭建起“木”字型高速铁路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校概况学校占地面积6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新校区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固定资产总值4.6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31.06万元。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公寓、餐厅、大学生文化广场、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生命与健康科学馆、网络安全科普中心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人文氛围浓郁,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设护理系、医学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农牧科技系等8个系,49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6万余人,招生范围覆盖山东、山西、江苏、河南、贵州、安徽、宁夏、甘肃、内蒙古、吉林10个省和自治区。(截至2021年3月)学校按照市委“积极打造冀鲁豫地区职教先行区”要求,着力建设山东省西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红色文化挖掘与传承基地。教育教学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05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2个,“3+2”专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资源共享课5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截至2021年3月)技能培养学校按照“大赛常态化、专业全覆盖、师生齐参与”的原则,构建了“双方参与、两级管理、三个衔接、四次提升”的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和赛事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了课程竞赛、专业竞赛的常态化,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承办了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并在全国护理教学成果展示赛、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项目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BIM算量大赛等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上获奖100余项。近五年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2016年起,连续四年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相继报道,学校也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栏目首期播出单位。科研与社会服务学校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建立了“多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科研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校企共建1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为企业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教科研课题809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3项,教育部思政专项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工业和信息化部课题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2项,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8项,山东省人文社科研项目6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8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37篇;出版学术论著和教材345部,其中,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17部;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奖励340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5项,山东省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他专利179项。旅游管理系连续六年服务全国“两会”、连续三年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山东职业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截至2021年3月)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聊城九大优势产业集群,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退伍士兵、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学校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举办护理、动漫制作技术和电子商务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签约双元制教育项目,就学生赴德国就业、学历提升、师资教材引进等开展务实合作;与菲律宾伊里密欧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中国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30余个国(境)外高等院校结为友好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产教融合学校着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招生、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牵头组建了国家级职教集团——“聊城市第一职教集团”,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相融互生”;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培养,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合作,打造高端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与新凤祥集团合作组建“新凤祥产业学院”、与东阿阿胶集团合作组建“东阿阿胶学院”;与中通客车合作组建“中通客车学院”;与清大东方合作组建“清大东方消防学院”;与北京诺亦腾公司合作,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共建虚拟现实联合创新中心。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5处,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上汽大众、思科公司、惠普公司、甲骨文公司、海尔集团等一流企业以“订单班”“校中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三全育人”。学校思政部党支部成为“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学校团委成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拟表彰对象;并荣获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国防特色教育学校”等荣誉称号,“英模文化”被教育部教职委评选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聊城作为冀鲁豫革命老区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把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完善了各项奖助贷政策,采取假期走访、党员干部联系班级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传授学生修身之道、培养学生终身爱好,发掘学生个性特长、练就学生职业专长”,实施三全育人和课堂、课外、宿舍三大空间全时段管理与服务,实现学生德业兼修、全面发展,打造聊职德育品牌。“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向着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高职院校的目标不断奋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省部共建高校山东财经大学和国有大型企业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30余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在校生8500余人。开设会计学、金融学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其中会计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正保会计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华为ICT学院、腾讯企鹅东方全媒体学院、创新创业学院6个产教融合特色学院。学校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山财大和自有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应用型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和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双百”计划,荟萃行业领军人才、管理精英参与教育教学,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东方学院逐渐凝练出鲜明实用的办学模式,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制定“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先后与泰安市商务局、北京正保教育集团、中科曙光、山东世博华创动漫公司、北京完美世界教育集团、华为、中企创优、高顿教育集团、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构建起“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主体共生、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其中“金融大数据”项目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项目。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规章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1•2•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核心素养;两个基本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五个融合:专创融合、赛课融合、师生融合、校企融合和校地融合),先后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00多项,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4%以上。学校着力推进第二课堂“五个一”工程:至少加入一个社团、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研、至少参加一项志愿服务活动、至少考取一个专业资格证书、至少有一项文体爱好。培养“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学生社团27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88个,义务支教基地20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率百分之百。学校连续4年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近百名学生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等品牌活动成为广大学子展示自我、绽放青春的靓丽舞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承“山财血脉、黄金品质”的理念,遵循“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财经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全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最具社会口碑高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称号。
  • 学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六。哈工大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中国“C9联盟”高校成员。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15个工科学科步入A类行列,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学校拥有以39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协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同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续签共建威海校区协议。2020年哈工大校本部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十四五期间深化校地合作协议,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威海校区统一纳入部属驻鲁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支持计划。2021年5月,威海校区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成立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联盟,旨在构建“大学+城市”命运共同体,促进校地双方融合发展。校区坐落在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威海,校园占地面积1860余亩,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博雅的气息,欧风俄韵的校园建筑与各式园林交相辉映,寓意着哈工大文化在威海的传承与创新。校区校园规划面积2220亩,已征土地面积1837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936人(专任教师641人,教授107人、副教授225人),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含9个新工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享哈工大校本部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本科生10790人,研究生1100余人,博士生277人。非全日制工程硕士100余人。校区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为哈工大相应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威海校区建立分支机构,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获批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并成为工信部首个“双一流”高校学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校区汇聚了一支结构多元、知识宽厚、教研并重的师资队伍,拥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省级教学名师和 14位哈工大教学带头人。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师德模范”王克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多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和泰山产业人才领军计划。同时,校区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93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此外,还有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校区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学校“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坚持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过“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在教师中大力倡导 “重教、思教、善教、乐教”的优良师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校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在学生中大力营造“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校区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21年,在招生的30个省份排名平均再向前推进300余名,其中24个省超过重点线100分以上,21个省超过重点线110分以上,16个省超过重点线120分以上,13个省超过重点线130分以上,8个省超过重点线150分以上。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近半数毕业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深造,就业的学生近半数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防重点单位就业。校区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科学化、规范化、模式化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同时,校区依托学生宿舍先后建成了丁香、雅荷、梧桐、劲松、竹贤和海棠6大学生书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学院+书院”的八融合书院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在国内和国际各类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涌现出了以“HRT车队”“3D打印机”“红领巾”为代表的100多支在国际、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大学生任慈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HRT车队”获中国大学生越野车和电动车“双冠王”并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校区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培育学科团队,积极打造科研平台。构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和特色学科团队。拥有国家首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分室、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在建)、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校区重视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300余项,连续8年科研经费保持过亿元规模。2020年科研经费达2.28亿元,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4项。据统计,近年来校区与山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900余项,金额近5亿元,其中与威海市的产学研合作600余项,合同金额近3亿元。与部分企业的合作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技术空白,为企业创收增值数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威海校区正在哈工大提出的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的发展框架下,按照学校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和校区第七次党代会总体部署,紧跟校本部的步伐,围绕山东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及威海创建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海洋创新示范城市、中韩自贸示范区、精致城市和国际海洋科技城的需求,按照“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翼驱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办学优势特色)、打造队伍(坚持引培并举)、资源整合(多渠道办学资源)、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文化创新(工大传统、先进文化)、和美校园(校园环境氛围)”的思路,坚持“一二三四”(即一个蓝色(蓝色海洋),两个智慧(智慧制造和智慧城市)、三个重点(船舶、海洋、汽车)、四新优势(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环境))的特色发展战略,实施“3+3”智能大数据行动计划(即:智慧海洋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车大数据平台、智能船大数据平台、智能无人机大数据平台),通过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借助新工科建设的良好契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以及国际化办学,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和“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工科强校”的目标而努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