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
2024-04-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有关市、县(市、区)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我省2024年继续面向29个县(市、区)农村学生实施地方专项计划招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范围

淳安县、温州市洞头区、永嘉县、文成县、平阳县、泰顺县、苍南县(含龙港市)、武义县、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州市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岱山县、嵊泗县、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云和县、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

二、招生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学生均可报考:

(一)具有上述县(市、区)的农业户口户籍,并具有当地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户口性质按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前认定。

(二)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往年被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地方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三、招生院校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嘉兴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23所高校。

四、招生计划

全省安排800名本科计划,分县(市、区)计划见附件1,分校计划见附件2。各校计划不对应分配至各县(市、区),均面向有关县(市、区)招生。

招生专业由高校从本校具有特色的专业中确定。高校可根据专业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各专业的最多录取人数,并在招生计划中公布。

五、招生办法

(一)志愿设置与填报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志愿单独设置,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1所高校的1个专业(类)作为1个志愿单位,考生可填报不超过30个志愿。考生须符合拟报考高校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且高考成绩须达到我省普通类一段线。

考生填报志愿前,须认真仔细查看高校招生章程,了解拟报考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范围及其他各项具体招生要求,确保本人符合相应条件。如未按相关要求填报而造成不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

志愿填报时间与普通类提前录取的填报时间相同。

(二)资格审核

志愿填报结束后,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对已填报志愿考生进行资格审核,不合格者不予投档录取。

审核结束后,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按规定将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姓名、性别、学籍学校、实际就读情况、户籍地信息分别在工作网站或指定平台和所在中学网站以及班级公示,并按规定报省教育考试院进行公示(官方网站:www.zjzs.net)。

(三)投档录取

录取工作安排在普通类提前录取最后1天进行。以考生符合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根据各县(市、区)招生计划,分数从高到低,按考生志愿顺序检索,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专业和高校,即投档到该专业该高校。生源仍不足的,剩余计划转入普通计划录取。各县(市、区)录取总数不超过地方专项计划数。

六、工作要求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畅通农村学子纵向流动渠道的重要举措,对于整合优化山区海岛县教育资源,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善工作方案,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专人负责。要深入开展招生宣传服务,指导实施区域内有关中学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信息推送等形式,将相关招生政策内容周知广大考生,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温馨提示等工作。要深化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指导符合条件、有意向的考生积极报考。要严格考生资格审核,按照《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做好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浙教考〔2017〕25号)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地方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完善资格审核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严肃招生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报考资格存疑的考生,认真组织复核。对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均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地方专项计划投档录取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对有关学校、单位和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

1.分县(市、区)招生计划.doc

2.分校招生计划.doc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4月28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长三角南翼重要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浙江省台州市。学校筹建于1999年;2001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2006年,浙江省台州工业学校和浙江贸易经济学校先后成建制并入。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2012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1年,学校列入浙江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约505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7亿元(其中教研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人文学院、汽车学院、中德学院、艺术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现有教职工637人,其中高级职称193人,有硕士博士学位的419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1人入选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1人入选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首席技师1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开设33个专业,其中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省示范专业3个、省优势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8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和课堂改革项目57项,国家规划、省级重点等教材35部,省教学成果奖4项。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三性”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秉承服务民营经济、面向产城融合、精于台州制造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有校内实训基地38个、实训实验室221个,拥有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个、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瞄准工程师助理、工段长、核心设备使用者、检测调试人员等核心技术岗位,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学生获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5项,获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4项。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近6万名优秀高职人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推进合作办学国际化,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20多所国(境)内外大学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印第安纳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德国bbw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中德学院、参加省“一带一路”职业与语言培训中心等职教合作项目。此外,学校还注重师资提升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积极开展国际引智和外籍教师聘任工作,多渠道提高师生海外交流学习的比例和质量。学校先后获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省级金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英语翻译证书甲级考试培训核心合作机构、浙江省首批涉台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等相继落户我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将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全力推进内涵式发展,立足台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努力把学校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 多渠道提高师生海外交流学习的比例和质量。学校先后获“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省级金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英语翻译证书甲级考试培训核心合作机构”、“浙江省首批涉台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台州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培训中心”等相继落户我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将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全力推进内涵式发展,立足台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努力把学校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艺、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0年9月从杭州市文华校区迁址至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长安新校区。学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获批浙江省首批十所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本科高校之一,2016年当选为浙江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7年顺利完成省教育厅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2018年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获评“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2020年获批浙江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皮革之都、著名观潮胜地——海宁,交通便利,紧临沪杭高速公路和杭浦高速公路,在建的杭海城际铁路直达学院,离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杭州临平直线距离10余公里。学院占地938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0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教学设施齐全,生活设施优良,校园环境幽雅,是“浙江省十大最美校园”之一。undefined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有11个教学单位,即金融与经贸学院、财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学院、法政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创业学院、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外聘教师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约占总数的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约占总数的85%。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学院专业设置紧密结合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现有36个本科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现有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财税理论与政策等应用型学科方向。学院教师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课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人才培养。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海宁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14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建有11个实验实训中心(含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省内外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300家,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构建了凸显经管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率近三年均在96%以上,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前列。用人单位综合满意度指标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指标多年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留学深造打造平台。开展学生游学、带薪实习和交换学习,攻读MBA和国际硕士等多形式的合作交流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2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机制。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化办学走在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学院实施学生转专业制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设有东方学苑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对外交流奖学金等近20项各类奖学金,获奖面达50%以上。当前,学院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遵循“立足浙江、依托母体、创新发展、塑造特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德才兼育、产教融合、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正朝着经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断奋进。
  • 学校简介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建设特色浙师、和谐浙师、美丽浙师、活力浙师、幸福浙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办学概况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30余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我校。学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稳居浙江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7000余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143人),留学生30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2万余人。学科门类齐全,有70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6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共建附属学校48所。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5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1个中文教育中心,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非洲基地、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
  • 学校简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3年,学校的前身是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一所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199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原宁波师范学院“逸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之一。1996年,原宁波大学、原宁波师范学院、原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设立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0年,原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学校、原国家林业局宁波林业学校并入宁波大学,原宁波林业学校专业、人员和原宁波海洋学校部分专业、人员划归职教学院。2003年,省政府批准在宁波大学职教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为独立建制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办学起步早,办学起点高,自诞生起即秉承了宁波大学优良的高等教育传统,又弘扬了原宁波林业学校、原宁波海洋学校两所部属中专的职教办学经验,一路拓荒辟新、发奋图强。截至目前,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4000余名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和6万余名高职专科毕业生。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浙江省高校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校、浙江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心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等。2020年,学校获批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附建园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A类)。2021年,学校荣登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榜单。学校本部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新建奉化校区位于奉化城西文化教育园区。学校下设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国际学院、景观生态学院、财会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基础课教学部。学校现有教职工550余人,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万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师生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着力营造全员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学生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出彩人生、校园起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校门就是“金牌员工”——宁城院打造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和《打造“八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为高职扩招护航》入选教育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典型案例。学校以责任文化为引领,构建了“三课堂联动”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搭建了“三元立体”的职业素质实践平台,建立了“三融三全”的职业素质培养机制,培养具有责任意识、诚信品质、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质的“金牌员工”。学校按照“四严”要求、“四精”标准,着力实现“四名”目标,全力建设浙江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名校。学校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6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中外合作示范专业1个,市级品牌、特色、重点等专业1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联合主持),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省级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1个,已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主动顺应教学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智慧教学环境,加强智慧治理,成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深入推进“互联网+教学”,创新“以学为中心”新型教学模式,重构现代化教学生态。学校“互联网+教学”成绩斐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有49门课程在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全国性平台开课,受益面110余万人次,被200多所院校引用;12门课程登陆“学习强国”;6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国高职院校第一;17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省领先。2012年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共获奖21项,全省名列前茅。学校成为省课堂教学创新校、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心、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承办校和组委会秘书处、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开展“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让学生在技师型、复合型、国际化型、创业创新型、升本型等不同类型中选择性成才。2021届毕业生中,升本型占28.57%、技师型24.85%、复合型12.08%、国际化型10.86%、创业型0.82%以上,达到提升型分类培养目标的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78%,累计受益学生近6届共达11067人。学校紧紧围绕宁波市支柱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2017年,学校成立“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浙江分部”暨“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学校充分发挥7个产学研联盟、4个产业学院、6个政校或校企共建研究所、2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成果,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率先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化综合水平全省领先。自2011年开始,学校与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成立了浙江省首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宁波TAFE学院,至今已有1800余名学生获得中澳双文凭,获得率达96%以上,108名教师获澳大利亚TAE职业课程授课资质和德国ADA执教能力认证证书。学校分别与泰国暹罗技术学院、黑山亚得里亚大学共建丝路工匠学院及黑山语语言文化中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一带一路”线上教学,实现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出。面向国(境)外人员和来华留学生培训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与“中泰丝路工匠学院职业技能提升”两个项目获教育部“丝路1+1”教育援外项目,于2021年顺利完成验收。
  • 学校简介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浙江工业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2年起由浙江工业大学与绍兴市柯桥区合作举办。2013年9月起学院新生在绍兴校园就学。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十所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之一。2016年,首批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的规范设置验收。2017年,成为浙江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单位。2019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十所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之一、首批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学院校园面积占地820亩,其中水面220亩。学院现有11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即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学院、设计学院、理学院、旅游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军训部。专业设置紧密结合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现有40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9900余人。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改革,强化实践,通过星级专业建设、专业自主招生等一系列措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特色初步显现。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浙江省一流学科。2019年,工商管理被评为绍兴市普通高校重点学科。建筑学、旅游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入选浙江省“一流专业”。学院拥有财务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和旅游管理等3个省级“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3个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城乡规划、工业设计为绍兴市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实施星级专业建设计划,现有星级专业11个,其中高星级专业包括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学、旅游管理、英语等。近年来,学院开展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和建设项目430余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60项,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设项目98项;数字文旅产业学院入选首届浙江省高等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优秀案例;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工程实验中心、数字媒体联合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实训中心、商学院之江跨境电商产业合作实训基地和设计学院色彩图像设计实训基地被列为绍兴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现有10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6门;主编各类教材102部,其中省级重点教材6部,新形态教材11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先后建成10个实验中心,下设130余个实验室,与省内外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0余家,教科仪器设备达13580台(件),教科仪器设备总值9890余万元。绍兴工业互联网学院(研究院)实验室成功入选柯桥区重点共建创新平台和绍兴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项目。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校园第三空间为依托,打造现代书院制,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搭建平台、做好指导。学院开设四年一贯制“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积极推进各类精英人才培养,设立学生课外科技基金,开办创业实验班和“致知”精英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积极孵化培育优秀创业项目,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留学深造打造平台,国际化总体水平位居浙江省同类院校前二。现与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法国土伦大学、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等37所境外院校建有合作培养项目。从201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近五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4项、省级奖项540项,竞赛总成绩名列省内同类学院前茅。学生创业热情高、创业能力逐年提升。每年备案在册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近100支,2000名学生参与创业活动。迄今为止,学院共向社会输送大学生33281名,就业率始终保持96%以上,继续深造率保持9%左右。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浙江省青少年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青年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学院在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师资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高校的知名教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为学科带头人和兼职教授;实施“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0%,超过90%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硕士生导师近40人,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2013年以来,柔性引进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省级6人、市级11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获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06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教育部、省自科基金、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0项,科研经费1.31亿元,授权专利共有1096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教师A类及三大索引论文170篇,出版学术专著21部。教师科研团队撰写的10余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级领导、省级主要领导和市级主要领导批示。全院师生正秉承“尚德致知、敢为人先”的院训,实施“融入绍兴、依托母体、内涵发展”的“三大战略”,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实现“人才、学科、服务”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建设“一流的区域性应用型大学”,为推进浙江省“重要窗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州大道958号(312030)电话:0575-81112516网址:http://www.zjc.zjut.edu.cn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