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2009-08-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自7月8日开始,历时40余天,于8月18日顺利结束。省内外2040所学校共计录取新生56万人,录取率达到58%,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普通类招生50.1万人,其中本科21.4万人,专科28.7万人。另外,对口招生录取3.2万人,专升本录取2.3万人,单考单招录取0.3万人。

  今年全省考生达到95.9万人,仍居全国首位。国家下达河南省招生计划54.9万人,升学矛盾依然突出。对于今年的招生工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充满着新期待。徐光春书记亲自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建立安全、公正、科学、规范的招生工作长效机制。郭庚茂省长要求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万无一失。省政府多次研究部署招生工作,调整充实了招生委员会,明确了招委会成员单位职责。在考试、评卷、录取期间,省领导同志王菊梅、徐济超、靳绥东等亲自到现场检查指导。省招委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服务招生工作,特别是教育厅、公安厅、监察厅派人进驻现场,为招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省招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运用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紧密结合今年招生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积极研究招生工作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措施,制定周密方案和预案,强化管理,转变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组织实施今年的招生录取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严格执行政策,完善招生阳光工程。认真贯彻招生工作“六不准”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招生规定,严格录取程序,严把计划关、投档关、录检关。加强与录取院校沟通联系,主动争取机动计划并积极监督各招生院校按其公布的招生章程实施录取。各招生院校团结协作,掌握时间节点,及时上传信息,确保了录取工作平稳、有序、顺利的进行,使本省的招生录取工作成为阳光工程、人民满意工程。

  二是精细化操作,平稳推进录取改革。在往年工作基础上,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投档录取软件,在可靠、可行、安全、稳定上下功夫,更好地为招生院校服务,确保录取工作在技术保障、设备配置、安全环境运行上万无一失。在对口招生、专升本及各批次征集志愿中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平行投档模式,维护公平、公正,有效地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风险,提高了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满意度,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取得了高校、考生、社会等多方满意的效果。

  三是主动公开信息,宣传主动有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凝聚网络和媒体力量,构筑立体宣传网络。录取前,客观详细地向考生宣传招生政策和规定办法,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准确、充分地介绍和解释政策;录取进行中及时编发相关材料,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考生和家长关心的信息,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合作,共同营造了正面、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是着力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满意度。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优化服务,提高工作质量。结合录取工作进程,适时发布录取政策、录取情况等信息;加强和改进招生服务,为考生提供便利、及时、多渠道和免费的录取信息查询,今年每个批次的录取结果查询都十分顺畅,没有出现拥堵现象,极大地方便了考生;进一步完善了招生信访、咨询服务体系,耐心接待考生和家长的来电、来访,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积极沟通,主动反馈,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了考生和社会对高招工作的满意度。各市县招生服务大厅作为基层窗口单位接受群众政风行风评议,广受社会好评。

  五是加强监督制约,实现廉洁招生。健全现场工作机构,完善运行机制,继续实行集体议事、民主决策和集中办公、封闭管理的工作体制,主动邀请和接受省纪委、监察厅监督检查。加强现场录取人员教育管理,先培训,后上岗,并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考生和院校提供优质服务,与招生院校沟通顺畅,相互配合,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考生,积极帮助学校完成招生任务,确保了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实现了高校招生工作的和谐与高效。

热门院校

  • 许昌学院许昌市
    学校简介许昌学院座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高校,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支撑服务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35019.07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119830册,拥有高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场馆和智慧校园系统,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学校有教职工1764人。有中原学者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4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中原领军人才,2人入选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2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聘请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学术领军人才在内的一批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有69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融入地方、贴近产业、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专业格局,电力装备与信息工程、新材料与能源、食品医药与健康等专业集群特色明显。有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试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收有外国留学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6343人。学校有6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有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8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试点单位等,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俄勒冈理工学院、美国贝尔维尤大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等国外高校联合举办有合作办学项目。与许继集团、森源集团、瑞贝卡集团、西继电梯、黄河旋风等地方知名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成立行业学院,共建产业联盟,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金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艺术节“金刺猬奖”等。学校秉承“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教学神圣、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形成了“团结和谐、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曾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扎根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 郑州大学郑州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操作>>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享有“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盛誉的河南省濮阳市,201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685亩,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6500余万元,馆藏图书81万余册。学校教职工553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75人,中高级以上职称293人。在校生10000余人。所有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建有校园网、远程教育网站、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等设施。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部、护理系、药学系、康复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思政部、公共教学部和成人教育部九个教学系(部);建设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等7个实训中心;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等26个专业及方向。学校现拥有附属医院两所,其中一所三级附属医院正在建设中。学生实习基地省内实现18市全覆盖,现有“三甲”实习基地35个,基本满足了学生就近实习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师生多次在河南省和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最美建筑”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尚德、弘医、精学、笃行”的校训,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高等技能型人才。坚持创新、开放的办学理念,学校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先后与省内外多所知名医学高校对接洽谈,成功联办临床、护理等专业的成人大专、本科教育,新乡医学院在我校开办研究生班、共建共享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为我校教师提供培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培育优秀的医护人才队伍。
  • 学校简介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简称河南科传)创建于2003年,其前身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是全国创建较早的独立学院之一。2009年,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和国内著名文化传媒企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强强联合,共同举办学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成为迄今为止省内民办本科高校中唯一以省域命名的学校。建校十八年来,学校以雄厚的师资力量,高质量的教学、高水平的管理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校既传承了河南大学良好的教风、学风,又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培养质量,走出了应用型特色发展之路,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四万多名优秀毕业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专业结构相对合理、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普本高校。转设之后,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将突出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现代传播和融媒体人才培养为专业特色,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毕业生知识能力的社会应配度,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校现拥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占地面积501亩,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毗邻;正在积极规划建设的新校区坐落于开封市东京大道以北、十三大街以西、十五大街以东的郑开同城化起步区,占地1370亩。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优良舒适,拥有智慧教室、标准化餐厅和游泳池、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学生宿舍冬有暖气,夏有空调,间间通热水,目前,学校已与地方政府、数百家知名企业及国有银行、省市三甲医院、省市重点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校现设有理工、传媒、医学、艺术、经济、商学、人文、体育、继续教育9个二级学院,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已有本科专业中,拥有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学校秉持“人才强校”发展理念,特别注重人才引进和教师能力提升。学校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各学科专业聘请了一批在全国及省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特聘教授。同时,学校已建立了会计师暨教师、医师暨教师、护师暨教师、英语翻译暨教师、律师暨教师、心理咨询师暨教师等近百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了35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知名编辑、记者作为特聘教授或讲师,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起产业学院。学校根据学生个人需求、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进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要求“教研室全员参与就业”,将学生的考研就业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推出了“教师上课达标考核”、“小学期应用教学”、“教师一人一招”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学校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攀升:2017年录取达到501人;2018年达到581人;2019年达到609人;2020年达到660人,其中很多优秀毕业生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录取;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另有大批学生主动申请扎根基层,支教支边,参军入伍。在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大赛中,学校已有千余人次获得殊荣。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书院制”和学生全员导师制。学校每年坚持举办“红色经典诵读”、“英语演讲比赛”、“护士节”、“铸音”、“微电影节”、“导游风采大赛”、“书法设计作品展”、“创新实验室”等品牌学生活动。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科技、体育、艺术、医学下乡、助老、助孤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建校以来,学校获得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十大高校、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独立学院、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转设后,学校上下将开拓进取,求实创新,致力于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开放型大学,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努力培养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 学校简介地理历史: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城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传承于1903年创立的豫南道立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10余年办学历史。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批、教育部备案,由专科层次的信阳教育学院、历经百年发展的信阳师范学校、创立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信阳卫生学校合并组建。2009年,创建于1981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信阳商业学校整体并入。进入21世纪,为适应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借助信阳新区开发的难得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新校区。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六届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省级平安校园”“河南省省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8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将学校确定为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护理专业群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025.43亩,建筑总面积70.92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校园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环境优美。设有医学院、护理学院、检验技术学院、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中专部19个教学院部,开设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应用技术和商贸服务四大专业集群,65个普通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93个专业实验实训室、189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有信阳外国语学校1所附属小学,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所附属医院。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32人。现有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各1人。教育教学:学校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近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70余项。其中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1+X证书”试点专业3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还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秀课程”共13门,“省级立体化教材”2门。近三年,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84项,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19年,学校护理和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为国家骨干专业,5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科学研究:学校紧密对接地方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不同需求,大力建设产学研平台。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等产学研平台。近三年,引进博士硕士人才150多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能工巧匠、兼职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近20名和兼职教师120多名,培养培训“双师型”580余人,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师徒式”培养,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近三年,教师发表科研论文728篇(其中核心论文99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市厅级548项。获市厅级以上成果奖400项,申请专利102项。合作交流: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之路,实施“引企进校”工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先后与格莱科技、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10余家知名企业从招生、核心课程开发、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合作。已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新道商学院,与南京嘉环科技公司建立嘉环产业学院。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合作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先后与大别山干部学院合作成立大别山干部学院信阳教学基地;与德国约哈尼特学院(中部德国)、日本海老源医疗集团等海外高校和企业深度交流合作。先后有100多名护理专业毕业生赴日本、美国带薪实训、高薪就业。就业创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持续完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五五”就业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就业创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被河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省内外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为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学校“大别山众创空间”被省科技厅备案为“河南省众创空间”,被教育厅列入2020年“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单位。传承百年薪火,续写职教辉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走“练内功、提内质、强基础、重特色”的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正朝着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全国一流职业院校奋勇前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