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烟台南山学院师资力量高居全省民办高校榜首
2010-06-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0年1月,从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和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获悉,烟台南山学院入选“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十佳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专项问卷调查中,烟台南山学院稳居全省有代表性的22所民办高校首位。

  调查报告指出,公众对山东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总体评价比较高,满意度平均得分为71.58。其中烟台南山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分超过了80分,得分为82.97分,在所有学校中是最高的。

  据悉,师资力量测评除了包括对教师素质、规模的测评外,还包含了对教师教学方法、讲课风格、为人师表及教学态度等四个方面的测评。

热门院校

  • 鲁东大学烟台市芝罘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0.7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5个学院、74个研究院(所)、6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连续两年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6位。【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264项、省部级项目600项,立项经费220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703篇,出版学术专著217部,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9项。2020年度科研经费10019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正高234人,副高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3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2人次、省级83人次。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等9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7个。【服务地方】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等战略合作伙伴9个、行业企业合作单位135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拓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54项,到账经费13554万元。学校连续多年当选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定位和“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服务地方成效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 菏泽学院菏泽市牡丹区
    学校简介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古称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菏泽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58年8月改建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历经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立项单位、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全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已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现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36亩,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4亿元。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验大楼、工程实训中心、艺术演播中心、各类报告厅、体育场馆等。图书馆馆藏丰富,纸质图书219万册、期刊800余种,电子图书252万册、数据库44个。校园环境优美,春华园、秋实园、芳华园、牡丹园、银杏林等景观园分布错落有致、各具特色,亭台水榭、鲜花绿树交相辉映、赏心悦目,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趋于优化。设有21个教学单位,拥有63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拥有山东琴书传承研究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动物生理生化及应用、能源化工与污染控制等4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脑心精准医疗与应用技术、牡丹基因工程育种及应用等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鲁西南特色高效循环生态农业省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水浒文化研究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琴筝清曲、山东梆子、山东琴书3个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形成九大应用型专业群和十大跨学科平台,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小学教育、财务管理等5个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生物工程、音乐学、体育教育等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项目,拥有省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门。面向29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余人。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日益壮大。坚持“人才兴校”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目前在职教职工1690人,其中专任教师119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36人,高级职称教师478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培计划专家5人,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等8人,获批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1个。聘用“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高水平专家15人、“海智专家”43人。常年聘用高水平大学教师和地方高水平人才200人左右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超过600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推进“质量立校”战略,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构建“一体两翼三经五纬”育人模式,聚焦“立德树人”任务,达成“又红又专”目标,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四维协同”机制、“五育并举”体系的“一二三四五”育人方略。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每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600多项;狠抓教风学风建设,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学生就业和升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坚持校城融合发展,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效能。校地校企共建了菏泽乡村振兴学院、牡丹研究院、非遗文化研究院、黄河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着力实施校城融合发展十大工程,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对接。“十三五”以来,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SSCI收录523篇,出版著作111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23项,获批专利665项(发明专利10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开放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实施“开放活校”战略,以开放促新局,以合作谋共赢。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开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新领域,国际友好学校达到72所。加入了泰中教育联盟和“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加强“海智工作站”建设。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实施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开展国(境)外访学、学术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促进校地校企合作发展,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建新型产业学院。推进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积极推进十大工程,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截至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起源于1881年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培真书院,1978年开始举办高等专科教育,展位图1998年举办高职教育,2010年改制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40余年专科办学历史和20余年高职教育办学经验、特色鲜明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校至今已培养专科层次人才8万余人,培训社会各类人才累计20万人次,培养数量居潍坊市各高职院校之首。 ●成功入选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位居全国所有高职院校第19位●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2013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是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批招收院校之一●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6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山东省29所设单招试点的高职院校之一●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文明校园●科教兴潍先进单位◇ 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国际化、集团化、特色化●服务面向:对接潍坊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航空装备、航空运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目标:以工程类专业为特色,立足潍坊,面向全省全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教学模式:实施“SQC”即一项专长(一生一专长)、两种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个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一体化育人模式◇ 办学条件学院拥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近32.4万平方米,设有13个系(院、部),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近6.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8000多台(套)、总值近1.1亿元。数据中心拥有各种网络设备及服务器40多台(套),自主开发了建筑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10套专业实训模拟仿真资源库,建成了10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建成校内实训中心12个、实验实训室145个,总面积近7.7万平方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10家,其中紧密型实训基地198家。投资2.5亿元建成了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训中心、卡特彼勒培训中心、圣世鸿大食品工程实训中心、潍坊学前教育实训中心等8个生产性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亚太地区最大的“卡特彼勒培训中心”●山东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连续举办4届全国气排球比赛◇ 专业建设坚持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减少专业大类覆盖面,突出工程类、优化文管类、稳定教育类,完善了适度超前、支持转型的专业调整优化机制,形成了“以工程类专业为核心,适应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的专业结构,共开设普通高职专业50个。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全国定向培养士官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特色专业7个、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专业10个、省优质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2个●潍坊市特色品牌(重点)专业15个、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建设重点专业5个●山东省精品(特色)课程53门●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十二五”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0部●山东省优秀教材6部●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38项◇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6人,副高级职称140人,博士19人,硕士398人,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研修经历的占100%。●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为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洪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等为特聘教授●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宝新在内的11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4人、优秀教师7人、教育科学研究专家8人、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重点教改项目指导专家15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首席技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国家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比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了校政行企军多元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实践政府出地、学校出资的“校政共建”模式,学校出地、企业出资的“引企入校”模式,多方携手共建的“职教集团”模式和军地共建的“校军合作”模式。●全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专业组副组长单位●与青州市政府共建花卉学院,与潍坊高新区管委会共建潍坊学前教育实训中心●与山东圣世鸿大实业集团公司共建了15000平方米食品研究所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车间●与青州百年老字号“隆盛糕点”共建2万平方米校内食品研发实训基地●与亚太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成2万平方米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训中心●与潍坊电信公司合作建成功能齐全的数字化校园●牵头组建潍坊市食品职教集团、潍坊市工程机械职教集团,吸引198家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企业捐赠资金(设备)1500余万元●与中职学校以及本科院校组成职教联盟,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与本科院校“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内外互通”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与北京华联航空、山东新锐通用航空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航空工程学院,我院成为省内第一家既拥有直升机又有独立飞行空域的高校●与潍坊中晨集团合作共建省内第一家混合所有制艺术类学院——凤凰艺术学院●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化视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技术技能积累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全力推进科技成果有效对接,促进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深度融合。近三年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获得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现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到款额1123.69万元。 ●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503篇,其中SCI、EI检索、北大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8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潍坊市重点实验室3个、潍坊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成立科研创新团队19个、研究所(院)18个●58名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解决技术难题120多项,增加经济效益超亿元●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楂干红酿造技术”和“柿叶护肤霜生产技术”均已实现成果转化◇ 国际化办学坚持开门开放办学,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先后与与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6所高校进行合作与交流,先后派出79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研修、实习就业,95名教师出国(境)考察学习,聘请20名外籍教师来院任教,其中1名获山东省文教专家教学奖。●潍坊市首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与韩国敬仁女子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育”项目●与美国埃德蒙社区学院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坎培门公立职业技术学院,商定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校际专业、学生免费交换学习、师资交换培训、共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学生专升本升硕等方面开展合作●与韩国国立全北大学共建韩语培训合作单位◇ 校园文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传播主流政治文化为统领,传承百年书院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地域“青齐文化”,培育现代职业文化,从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四个层面有机融合,构建了以“培诚明德,至善至真”为特色的育人文化,形成了“回首那份爱”“我的中国梦”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回首那份爱”感恩教育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道德模范1名●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1名●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牌成立“孔子学堂”●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2个●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山东省赛区一等奖2个、三等奖3个●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山东省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山东省第三届人文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中华诗词大会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6项●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1个◇ 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立足区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成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服务基地,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以及省市媒体对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进行了多次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完成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近15万人次,学历水平提升7502人次,完成32个工种培训鉴定11776人次,科技服务活动450余次,服务群众15000人次●与兰陵职教中心共同制定三二连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投资建设1个标准计算机机房,开展教师培训80人次●开展贵州省七星关、织金县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14期,培训645人◇ 人才培养坚持对接产业、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个平台”课程体系、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12”素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2017、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8项●2017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创新奖●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来,5名学生被授予“山东省双创之星”“潍坊市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潍坊市政府创业奖”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以山东省道德模范、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马广超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学生总体就业率99.85%●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97%以上
  • 学校简介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200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两所)民办本科高校,2009年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年与青岛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设立文理基础学院、大专文理基础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育学部、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财经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9个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700余人,外籍留学生近100人。 .屡开先河 理念先进学校秉承“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办学宗旨,以“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坚持“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育人理念、“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做事准则和“严、精、实”做事标准。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和山东省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发展项目支持计划高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典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硬件齐全 条件优越学校位于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依山傍海,宜学宜居,距火车站15分钟车程。占地1200余亩,建筑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2亿元,总资产50亿余元(不含附属三甲医院);现有图书馆4座,纸质藏书249.5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余万种(16TB),阅览室座位7200余个;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17873个、200座以上学术报告厅6个、1600座礼堂1个;建有15个实践教学中心,11个校企一体的校内“学产研一条龙”实体和27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内含1.35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4.3万平方米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星级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1.4万平方米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有综合运动场、四季游泳馆、体育馆等运动场地46个;校园有人工湖4个、200米长人工河一条。人工河系龙舟赛道,宜训时节,人工河上,拱桥联通东西,彩舟穿梭南北,近岸风摆秀荷,岸边人柳相依;校园绿植品类近200种,花应四季,校园如画。2020年,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占地226亩的三甲标准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军民融合医院)已试营开诊;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0余亩的大珠山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 .师资优良 质量为本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56人,其中高级职称543人,博士、硕士学位者1266人,硕博教师占教师总数86.95%,另有外籍教师10人。有山东省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3个,校企联合高水平应用研发团队4个;国家级、省级名师、优秀教师12人,市级名师10人。有教育部综合改革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等省部级重点专业16个。建成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28门,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52门,校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群)131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43门。在山东省青教赛中,连续七届获23个一、二、三等奖。翟艺老师入围全国青教赛,获三等奖,并获省教育系统“五一劳动奖章”。刘庆施老师在首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累计培养12万余名合格毕业生。据山东省人社厅2009年以来的通报,学校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茅,2013年为全省58所本科高校第一名;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 2009年,青岛市政府首次评选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3名滨海学院毕业生当选,以后每届评选,滨海学子均榜上有名。学生考研报考录取率连续6年突破45%,清华大学等名校录取率达35%。 .以德树人 锤炼技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校“立德树人经验与启示”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推介;创立学分学绩制,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与学习年限,修满规定学分学绩可提前毕业;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打造了机电工程、土木工程、广电传媒、医学护理、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动漫艺术等“学产研”教学实体;注重通识教育,强化人文基础与外语听说等公共技能训练,提升办公做事能力;倡导人人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培养一种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表达与美化生活能力;学校多措增强学生体能;大一学生学会游泳,自主研发体能测试系统赋予学生体能测试自主自由权,让学生主动乐动,整体体质比高中时期有较高提升。学校设有青岛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山东省创客之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推校企合作育人;学校为全国英语四六级、HSK中国汉语水平等多种国家等级考试考点,校内可直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开放办学 留学便捷学校坚持“教育开放活校强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办学提升工程,先后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含中国台湾)的1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法国南锡商学院、加拿大萨省大学等院校开展师生交流、合作办学、课程合作项目,构建了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国师生出国(境)进修和深造、外籍师生来华工作和留学提供了便利,先后聘请260多名国(境)外专家来校授课,派遣60多名教师赴外访学,向合作国际高校派出学生2500多名,选派近百名汉语志愿者赴外工作;累计接收近30个国家长期留学生1700多名。 .奖贷勤助 寒子无忧学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等。学校为特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2021年度,资助总金额4363.5235万元,学生8549人次,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3.43%。其中,2021年11月,学校增设由爱心企业全额资助的自立自强基金,为首批110名学生颁发了40万元奖助学金,这样的奖助将连续颁发三年,总计120万元。学校是山东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御时代长风 承神圣使命当前,站在中国特色新时代历史起跑线,学校以“创民办清华”为宏伟蓝图,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至2022年建校30周年,综合实力在省内本科院校中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成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名校;第二步,至2042年建校50周年,成为国内一流名牌民办大学和全国知名高校;第三步,成为中国“民办清华”,向百年名校迈进,以责任和担当承负起应有的时代使命。
  • 学校简介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隶属于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是我省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也是全国残联系统开办最早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9年由全省人民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的山东省康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7年康复中专更名为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整合资源开始筹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9年,与济南大学合作,特殊教育专业实施“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收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多重障碍学生和有志于从事残疾人康复及教育等工作的健全学生,开展残疾人和残疾人康复及教育工作者的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在校生15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4万㎡。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占地面积5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89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760多万元,生均3.8万元。纸质图书14万余册,盲文书1700余册;电子阅览室9个,视障阅览室1个;校园无障碍环境设施健全,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完善。学院发展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残联的重视关怀。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原书记李建国,原省长韩寓群、姜大明、郭树清,中国残联原党组书记、原理事长王新宪、鲁勇,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省委原副书记、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文涛,原副省长王随莲等领导分别来校视察指导,关心学校建设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省教育厅的指导及省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机制,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了专业设置合理、师资队伍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认可的良好发展局面。学院设艺术设计系、服装艺术系、医学技术系、特殊教育系、信息技术系5个系,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专业,含12个专业方向。工艺美术品设计、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为全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灸推拿、聋儿语训4个专业挂靠泰山医学院实施对口高职教育,开始承担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截至目前,学院已有20余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院共有编制260人,在职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32名,副高及以上职称21人,占16%;具有硕士学位的80人,占61%;“双师型”教师41人,占31%;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34人兼职教师库。教师中有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获得者、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第四届口才之星大赛青年组一等奖获得者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获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各专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推行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积极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目前有3个大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和3个实践教学基地;建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51个实训实验室,与知名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深度合作,建立4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效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技能展赛中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获金奖24个、银奖17个,铜奖13个。在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服装艺术系两名听障学生与全省高职院校优秀参赛选手同台竞技,获得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三等奖。同时,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展现特教学子风采。艺术团参加山东省及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摘金夺银,体育运动队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9枚、银牌26枚、铜牌29枚。获“坦洋工夫杯”全国茗星茶艺师年度总决赛 “城市冠军”单项奖和全国优秀奖。由于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建院以来,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院是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和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残疾人之家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振兴山东残疾人体育突出贡献奖等30多项省级荣誉。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