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筹17.7亿元专项资金资助高校困难学生
2011-10-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目前该省已筹措17.7亿元专项资金,确保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11月底前发放到位。其中,该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筹备国家助学贷款近6亿元。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太行山南麓、豫西北新兴的中国优秀山水旅游名城——焦作市。这里山川锦绣、人杰地灵、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与郑州隔河相望,郑焦城际铁路半小时即可到达。学院人文荟萃,师资雄厚,是莘莘学子成才深造的理想场所。学院创建于1975年,历经河南省煤矿学校、焦作煤炭工业学校、河南工程技术学校、河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学院等时期。2013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与河南理工大学剥离的基础上,设置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建校四十五年来,学院经历了艰苦创建、稳步推进、强化建设、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共培养了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众多的杰出人才。他们中有省、市、县党政领导干部,有知名学者、专家、教授,有众多省管优秀企业家和全国“双十佳”矿长,更有大量扎根基层、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基层领导和技术中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理想之歌,描绘出了一张张绚丽的人生画卷,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院也赢得了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目前,在校生1万余人。学院是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校企合作联盟常务副主任单位、秘书长单位,河南省煤炭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秘书长单位,河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近年来,学院被评定为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入选河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第六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同时,学院还荣获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文明单位、焦作市文明校园标兵、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学院占地面积777.03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6448万元,多媒体教室115个,馆藏图书43万册,电子期刊2830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建有珠宝鉴定实训室、摄影测量实训室、钻石分级实训室、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自动控制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低压配电实训室、建筑装饰工艺展示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东软大数据应用开发实训室,1+x证书大数据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仿真实训室、电子竞技运动馆等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现代化校内实验实训室105个,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49个,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学院现设资源环境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财经商贸系、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系部(院),开办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39个专业及方向,围绕工业和信息化正在建设资源环境与安全、装备制造、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五大专业群。2020年,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荣获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项目。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6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68人 ,中级职称11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有省厅级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13名、骨干教师4名,有院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9名、骨干教师38名、教学名师20名、教学标兵27名、教学能手35名。另外,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等知名专家教授31人,企业兼职教师14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学院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构建了完善的教科研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科研团队建设,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有序开展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以教研科研带动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建有1门在线开放课程、1项立体化教材,承担厅级教改项目11项,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345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1篇、EI收录论文6篇、SCI收录论文5篇;出版各类教材、著作36部;获得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奖132项、省市级优秀成果评选奖47项;申请国家专利72项。近年来,学院秉持开门办学的教育理念,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校内成立了城轨学院、苏仁教育学院、ICT学院,在通达股份和仰韶酒业公司分别成立了通达学院、仰韶学院;坚持“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走“双轮驱动”的特色发展之路;坚持稳规模、提质量的办学思路,抢抓发展机遇,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健全人格、公民意识以及专业技能等职业素养。近年来,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大赛最佳组织奖1项、个人二等奖2项,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河南分赛优秀组织奖和创意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南省级赛一等奖,河南省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电子组装组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二等奖,第四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煤矿综采电气控制项目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翼奖”,第二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总冠军,河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第一名,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跆拳道第一名等荣誉。春华秋实谱新篇,桃李芬芳遍神州。古老而年轻,深邃而睿智的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在新的征程上,将跨上时代的高铁,奋起直追,实现新的超越,创造新的灿烂与辉煌,为早日把学校建成在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集商贸和旅游于一体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商贸城市——河南省省会郑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中原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商贸气息浓厚,为我院培养商贸旅游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院学子就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学院建筑面积65000余平方米,学院特色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空中乘务、建筑工程管理等。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河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腾利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五洲国际酒店集团、北京中土大酒店、深圳莲花山庄、郑州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河南宇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单位,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图书馆、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室一应俱全。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学府。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此外,学院还聘请了30余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学历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设置的普通高职各专业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均配备60%以上的副高级专业技术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我院推行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狠抓实践能力培训,注重优良的思想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专业岗位应用的操作技能,实现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占地面积1500亩)正在建设,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学校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学校曾多次搬迁、数易校址,历经多年边建校、边搬迁、边办学的艰苦卓绝历程,从北京辗转至河北,再南下河南,始终坚守治水兴国之初心使命,坚持水利水电特色之办学传承,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力学院、水资源学院等24个教学单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等169个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河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及依法治校研究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河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河南省生态环境干部培训基地、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等设在学校。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等。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为契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提升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服务。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5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3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5余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8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其中: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160多项,包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4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80多项,累计到账经费6亿余元。发表SCI、EI、 CSSCI等期刊高质量学术论文近20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8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60余项,2019年、2020年连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5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建设新要求,积极参与重要水事活动为国家战略实施、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人才支持、人员培训、工程监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年来,学校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其中培训监理人员7余万人;河南河长学院培训省内外各级河(湖)长8000余人,助推河(湖)长制深入发展;连续举办承办“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水务工作培训班”等。学校承担的“地坑院”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汶川地震后,学校选派10名专家,高质量指导完成了救灾一线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受水利部委托作为第三方,承担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评估工作;与开封市兰考县开展“结对帮扶”,助力周口市鹿邑县等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水利重大需求,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治理、河南省“四水同治”、节水行动、防洪抗旱、河湖治理、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围绕水资源、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态、水环境和智慧水利等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特色智库建设,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学校发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9个有关黄河问题的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黄河重大关键问题研究,参与承担三门峡等沿黄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校属企业河南华北水利水电监理有限公司参编了《水利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承担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监理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膜结构海南三亚会展中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设计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陀螺、秋千等场地改造工程,得到竞赛组委会的表彰。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与8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尼斯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5、2016年先后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并成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于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获批,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标志着我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境外办学实现了重大突破。学校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重视大学生体育美育和文化生活,2015年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赛艇队,获得2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奖项,赛艇运动成为学校特色体育运动的一个品牌;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1届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五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连续被评为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首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节水文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南最具影响力社团高校”;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特等奖,第四届、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第十三届、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个团支部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组织申报的《凝聚榜样力量汇集青春能量—颂学瑞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称号;艺术作品《孟瑞鹏》被评为第13届“红锣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奖。社会声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近年来,先后获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电力类分市场在学校设立;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排名第一;2016年被权威媒体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2017年、2018年分别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第97位、第90位;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大学科技园获批为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华水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市创业孵化园”。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治水兴国、护水靓国的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遵循,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的发展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汽车工程类普通高等院校,于2011年4月1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并实现当年首次招生。2019年7月成为四川希望教育集团大家庭的一员。 学院位于鹤壁市职业教育园区,毗邻高铁东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占地面积320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16万元。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感恩、阳光、严谨、责任”的理念,践行“自信、创新、希望”校训,突出“一体三合四双”的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校”、“改革开放40年河南省优秀民办高校”等40多项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办学声誉,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院目前设置有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思政基础部,开设有汽车类、电子类、机械类、经济类、管理类等38个专业,形成了高职、中专及校企联合办学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 河南工学院新乡市红旗区
    学校简介河南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75年。学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平安校园。学校在工学结合中诞生、在校企合作中发展,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丰富的办学资源。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铸炼形成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创造、竞争、快乐”的校风、“修德、爱生、敬业、善育”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沉淀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学校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教职工1100余人,占地面积1220亩,校舍建筑面积56多万平方米,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71万余册,电子图书26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余元。学校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36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名牌)专业28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电缆工程等特色学科,初步构建了以工学为主,工、管、经、文、艺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推进高端人才集聚。现有专任教师97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00多人,聘请院士、长江学者、兼职教授等20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70多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高校。拥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5项,拥有29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5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毕业生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重视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0余部,获批专利110多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420多项,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快”高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迈出坚定步伐。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知名高校或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理念,促进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站位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事业高质量的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