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天津:飞行员选拔政策调整 高考过线直接招生
2010-03-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天津网讯 昨日记者从空军招飞局获悉,天津考生参加2010年空军招收选拔飞行学员全面检测的时间已经确定,考生将在4月19日、20日两天到石家庄指定地点报到,并于4月20日和21日两天参加全面检测。今年开始,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直接参加空军集中选拔,一改往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招飞只能在高考前进行的模式,给更多优质生源参加招飞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今年空军招飞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高中生文化二次选拔考试前移至全面检测期间进行;全面检测期间,军区空军的主检实行双人负责制;高考成绩公布后,对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未参加过招飞检测、自愿报考空军飞行学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由军区空军直接组织全面检测,合格者可参加空军集中选拔;首次吸收军区空军招飞体检专家和军内外医疗卫生系统相关专家进入空军体检专家库。5月份,空军招飞局将建成招飞信息管理系统,选拔录取期间,对选拔录取等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军区空军检测站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也将于9月底前完成。

据了解,全面检测主要是进行身体、心理品质检测和政审询问,参加招飞全面检测的考生必须持户口本或身份证,按规定的时间到招飞报到处报到,领取招飞准检证。2010年空军招收选拔飞行学员全面检测工作天津考生的报到时间为每天14:00至15:00,并在报到当日15:30至18:00参加文化考试。检测时间为每天8:00至12:00和14:00至18:00。

热门院校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北辰区
    学校简介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8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不断向前进位。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现有6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2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元光学者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汇聚了一批学科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现有教职员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省市部共建平台,确立“落地冲高”科研工作思路,集聚区域办学资源,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54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余项,授权专利2700余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位列中国高校专利100强第70位。首颗“元光号”小卫星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高性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学校年科技经费3亿元,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也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目前,学校已与6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校在芬兰拉彭兰塔市与拉彭兰塔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与世界知名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学校现有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近千人,留学生290余人。 当前,省市部共建为学校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国家“双一流”建设让学校的发展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的河北工业大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河北工业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滨海新区
    学校简介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获得国家和天津市财政支持、教育部备案、天津市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也是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辖两所具有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高校之一。学院成立于1976年,地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占地1447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逾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0余万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内有1070个座位)、标准塑胶草坪田径运动场、游泳馆、大学生真人CS训练基地等文体活动场馆,在校生规模一万人。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8人,博士硕士72人,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中石油、天津市教委领导下,经教职工共同努力,学院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评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天津中华职教社、天津职成教学会评为“天津市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被中石油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企业直属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基地”“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殊荣十余项。学院开设有石油工程类、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高职专业23个,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石油工程技术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油气储运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是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或骨干专业。学院已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9大类100余个校内实训室(场)。其中1个被教育部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52个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学院还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地挂牌校外学生实习基地50多个。学院建有天津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62所和全国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第72站,可进行26个工种的培训鉴定考核,为学生“双证毕业”和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保障。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创立并大力实施“工学交替、分段递升”“学训赛”一体化、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上级主管单位华北油田公司联手构建了“一二三”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双赢。近五年来,学院200多人次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奖,50多名学生因大赛成绩优异被保送本科。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薪酬、待遇水平始终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学院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及天津航空航天火箭制造、海尔集团、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方正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5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40多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累计为石油石化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40000多名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还有很多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其中,走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石油石化系统局处级以上领导岗位的有600多人,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的有4000多人,成为省部级、市局级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的有5000多人,学院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英才摇篮”和华北油田的“黄埔军校”。岁月更始、春华秋实。大庆的奋发精神在此延续,铁人的昂扬血脉在此传承。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承载着八方莘莘学子的梦想,焕发出新时代继往开来的活力,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将以试点中石油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在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滨海校区为契机,深化建设 “国内一流”高职院校,铸就职业教育新的辉煌!
  •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静海区
    学校简介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建校63年来,学校几经变迁,薪火相继,在传承创新中不断积淀发展。1969年迁址合并河北新医大学;1978年恢复重建天津中医学院;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20年,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于2018年整体搬迁至团泊校区,校园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建有品类多样、兼具观赏与教学用途的中药植物园、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379人,研究生3768人,留学生540人。全校(含附院)现有在编教职工387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教学大师奖获得者1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支、传承创新团队1支。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建筑面积约56.4万㎡,编制病床数4620张。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30个,是全国百佳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专科)、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单位、国家中风病、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卫健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培养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18个,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1个,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四附属医院为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2个。附属保康医院是一所以专家、专科、专病、专药为特色的医保定点医院。学校还拥有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32所,实习医院2所,社区卫生实践基地5所。 学校拥有16个学院(部),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3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9个。拥有中药学国家一流学科,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A-,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B+;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宗旨,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以本为本”,积极推进“四个回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指导,奋力开创高质量本科教育新局面。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名,教学团队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专业赛道金奖2项。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优势。聚焦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现拥有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近三年新增纵向科研课题500余项,经费3.6亿余元。近年来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为形成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研制宣肺败毒颗粒,纳入国家推荐“三药三方”,完成新药研发并成功转化。 学校以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单位,组织研究制定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已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译《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明确了世界中医学专业内涵,规范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建合作院校,入选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荣获“2019优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业态创新示范案例。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唯一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2016年成立泰国首家中医孔子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校训,以“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为发展方针,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市滨海新区
    学校简介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 2000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转制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是天津市高职示范校。学院由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主办,服务环渤海经济圈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和天津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东临渤海,西接天津中心城区、北抵首都京城,经济活跃,交通便利。滨海新区和天津自贸区的强劲发展,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滨海学子就业成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院坚持“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社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高职,服务滨海,质量为本,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院设有南、北两个院区,学院本部设在北院区。共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拥有机械加工与自动化、国际物流与现代服务、旅游与酒店管理、信息工程管理与服务、国际语言、艺术设计、国际商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园林等校内实训基地,100多个实训室;还与企业合作建有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学习实训提供了保障,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条件。校园网互联互通,有线、无线全覆盖;体育、文化、生活设施完善,绿草成茵、湖波潋滟,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937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0万册,电子图书2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上千余种。学院围绕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大方向,形成了以商工类专业为主,机、电、经、管、建、外、艺类等专业多元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和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继续(培训)教育为补充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学院设有经济管理系、国际商务系、物流管理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应用艺术系、国际语言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等办学实体。形成了“智能制造技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现代管理与服务”、“生态城市工程建设”、“艺术与创意设计” 等六大专业组群。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园林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酒店管理、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货运代理)、连锁经营管理等29个专业和20多个成人教育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在籍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具有“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近300名,还聘请140多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院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将企业搬进校园、课堂搬进企业的“职业导向、做学一体,形式多元”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办学模式。学院的每个专业都建立了有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政、行、企、校、研”五方协同的“天津市滨海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秉承“崇德尚能、学以致用”的校训,弘扬“敬业、创新、务实、奉献”的学院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了86个学生社团;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营造了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与行业合作,建有多个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站及考点,毕业生职业资格取证率为99.6%,就业率长期在95%以上。学院已经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学院按照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化各项改革,提升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地域特点突出,高职特色鲜明,地区建设一流,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院校。
  • 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区
    学校简介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百年校庆之际亲临南开视察。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校区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33万平方米。学校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有专业学院27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进入前10%,其中5个学科进入前5%;在全球学科评价体系中,前1%学科15个,化学和材料科学进入前1‰。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南开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体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2599人,其中本科生16902人、硕士研究生10966人、博士研究生4731人。有本科专业9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2个,“强基计划”专业7个,各类国家级实验教学、教材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基地平台10余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7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6项。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着力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15人、硕士生导师844人,教授930人、副教授86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8人、青年拔尖人才2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5人、青年学者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40余人。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研基地70余个,积极推进基础研究中心、交叉科学中心等培育建设。2007-2020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其中周其林院士领衔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7篇。学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镇优势,积极服务新时代治国理政,推动文化文明繁荣发展。学校现有各类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创新中心、实验室等50余个,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茅,一批优秀智库成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人才库”。学校全面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校立足“两个大局”,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与3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协同科研等方面开展高层次交流与合作。学校现有专兼职外国专家400余人,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等8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等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并深化实质合作。先后授予陈省身等10余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政要等受聘我校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南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