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关于填报高职(专科)征求志愿的重要提醒
2017-08-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有关考生:

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您尚未被录取。请不要气馁,8月12日至13日开展的高职(专科)征求志愿将为您再一次提供录取机会。这是2017年高考录取的最后机会,请有就读高职(专科)愿望的考生务必高度重视,在仔细比对本人情况的基础上认真选择。从公布的征求志愿计划数与可填报考生人数情况看,只要您合理定位、正确填报,依然会有较高的录取概率。

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也诚挚建议首次未填报高职(专科)志愿的考生不要简单放弃,请再静心分析高职(专科)征求志愿呈现的院校与专业,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细细思量、慎重决策,重新选择填报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根据考生前期填报志愿情况,分析极少数考生的脱档、退档原因,请考生在填报高职(专科)征求志愿时务必认真阅读以下提醒:

1.高职(专科)征求志愿于8月12日下午13:00开始,13日下午13:00截止,考生须在此期间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填报。建议考生在正式填报之前,充分阅读高职(专科)征求志愿专业目录(包括外省市院校),列出详细的填报草表,并逐一研读填报院校的招生章程,与本人情况进行比对,确保所选志愿准确、有效。

2.高考成绩达到100分的考生方具备填报高职(专科)征求志愿的资格。这不表示高考成绩达到100分的考生可以填报所有院校的征求志愿。部分院校按高职(专科)控制线开展征求志愿,只有高考成绩达到143分的考生才能填报。尽管如此,高考成绩未达143分,但达到100分的考生依然有较多数量院校可以选择,只要充分填报,就有录取机会。

3.高职(专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只有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院校,且只招收面试合格考生。不在面试合格名单中的考生不能填报。

4.高职(专科)艺术类批次征求志愿,共有11所院校,只招收专业成绩合格考生。没有专业合格成绩的考生不能填报艺术类批次征求志愿。专业合格的考生既可以填报艺术类批次征求志愿,也可以依据本人的高考成绩选择填报普通批次征求志愿。艺术类批次按顺序志愿方式投档,考生可最多选择4个院校志愿。

5.高职(专科)普通批次征求志愿,院校数和计划数比较充裕,按平行志愿方式投档,不限定考生填报院校的数量。建议考生,特别是在成绩分布表中排序靠后的考生尽可能多填报院校志愿,以此增加自己的录取概率。由于院校数和计划数比较充裕,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较多考虑本人的兴趣、爱好,将心仪的院校和专业排序在先,依次列出本人的选择。

6.部分院校的征求志愿专业有视力或色盲、色弱限制要求。请考生务必比照本人体检情况慎重填报,不符合要求的考生不要填报,否则就有可能被退档而失去最后的录取机会。建议色盲、色弱考生不要填报医学类、药学类、航空类、铁道类院校与专业。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校明确提出视力要求,请不达标的考生不要填报。需要特别提醒相关考生的是,大部分院校在专业目录的备注中标明了体检要求,但有的未标注,请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务必研读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和《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第7-8页中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并遵照要求填报。

7.个别院校的征求志愿专业有性别、身高限制。中国民航大学、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招收男生,请女生不要填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专业招收女生且有身高要求,请男生和身高不到160cm的女生不要填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有身高要求,请身高不到170cm的男生、不到160cm的女生不要填报。

8.个别院校的征求志愿专业有单科成绩限制要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金融类专业提出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的要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传播与策划专业提出语文和外语单科成绩均不低于90分的要求,建议达到要求的考生重点关注,未达要求的考生不要填报。

9.建议家庭经济情况不佳的考生慎报高收费专业。部分院校的征求志愿专业学费标准较高,请考生与家长商量,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力决定是否选择填报。对于含有个别高收费征求志愿专业的公办院校,也要慎重选择,如果不能接受调剂录取其高收费专业,建议不要填报该院校志愿,以防退档风险。

10.建议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如果考生选择的院校志愿中,含有自己不愿意服从调剂的专业,建议考生不要填报,或者尽可能靠后填报该院校志愿。

热门院校

  • 东华大学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松江校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学校全校教职工2320人,专任教师1416人,其中专职院士2人,兼职院士14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其他高级职称教师900余名。全校本科生14244人,硕士研究生6627人,博士研究生1265人,学历留学生705人。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获评A+学科。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设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建设“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世纪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积极构建一流研究生培养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共240余项,充分彰显学生的创造力。女足获全国冠军,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学校全面推进双创教育,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薪资位于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16-21位,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420人。建校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6万余人,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和栋梁。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需求。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建设。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学校与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面向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需求,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上海唯一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涉农专业体系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农学专业大类,基本对接了上海现代都市农业需求,是上海市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高校,上海市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单位。2002年,在上海市农业学校基础上建院,办学历史追溯至1947年。弘扬“尚农乐耕 生生不息”的校训和校园文化精神,秉承“为农服务 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为上海农业培养了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目前上海农业战线70%的管理、技术人员为我院毕业生。学院现设有植物科学技术系、风景园林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生物医药与健康系、经济管理系、智慧农业工程系、基础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六系一部一院。开设了23个专业,以园艺技术、动物医学、药品生物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4个一流专业建设引领专业集群发展,构建都市动物医学、都市现代园艺、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上海市一流专业群。目前,共有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19门,市级及以上教学团队(包括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1个。学院先后获评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标杆)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等。学院实训基地是全国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设有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176和上海市第82职业技能鉴定所。
  •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市奉贤区
    学校简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学院,由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融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部分而组成。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创建的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学校现有奉贤、杨浦、宝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53亩,总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位于闵行的上海建筑工程学校是学院的附属中专。在市中心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教职工约7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9人,市级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22人。学校是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教育部和建设部批准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基地。学校现有专业4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14个,市级教学团队17个,市级精品课程33门。校内建有上海建筑公共实训基地、上海物业管理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地下空间、智能化楼宇、钢结构安装、文物分析与保护实验室、人机工程实训室、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BIM实训室等141个在国内领先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教学设施。设立12个大师工作室,与行业企业建立了216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有16个中高职贯通专业、1个“高本贯通教育”试点专业。学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部一级资质培训单位。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建设行业及城市建设与发展战略,适应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围绕城市建设、治理、服务类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着力构建“学分互换、学历衔接”职业教育新体系,形成“固核心、强支撑、显特色”专业结构新布局,建立“合作开放、多方共赢”产教融合新机制,实践具备现代学徒制特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以“大师工作室(坊)”为特色的产教研协同新平台,探索对接国际标准的双证融通新路径,营造“匠人+劳模”精神育人的校园新文化。未来的城建职业学院将以城建为特色,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贯通、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育相融合,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异、校企合作紧密、社会声誉良好,在国内领先、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建设与管理类应用技术型高校,为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服务领域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培育)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成长的一所新型大学。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所以“工业大学”命名的高校。学校在60余年办学过程中,历经成人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及至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为上海和全国输送了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近20万名,培养出了130余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形成了“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金海路校区地处上海浦东金桥,紧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毗邻,占地近800亩,校舍面积近40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0%,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曙光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43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发展。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现有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45个本科专业、20个高职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II类高原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安排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个高原学科。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等30余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30余门。近3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200余项,共获得奖项7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00余项。  学校始终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浦江计划、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阳光计划、扬帆计划、晨光计划等人才类项目50余项。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江南造船、商飞、华虹、航天八院、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市分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迪士尼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在长三角地区的数十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地并正式运行。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开展本硕博多层次联合培养项目近140个。现有来自24个国家的110名学历留学生。目前建有全英语专业5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9门,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课程9门,共开设本科全英语课程86门,全英语项目24项。学校拥有国际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14个,与海外联合申报欧盟伊拉斯谟+项目8项。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徐汇区
    学校简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复旦上医”)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训是“正谊明道”,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成立,是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2019年6月14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班子宣布会议举行。上海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委员会和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正式启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截至2021年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拥有在校博士研究生3477人,硕士研究生3338人,普通本科生4149人,共计10964人。有专任教师713人、专职科研人员1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100余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直属院系所10个: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科学部、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有附属医院18所(含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6个一级学科,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也正在筹建中。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学科入选为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入选上海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神经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医学分子病毒学、代谢分子医学、智能化递药、公共卫生安全、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脑科学;国家卫健委(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糖复合物、抗生素临床药理、手功能重建、卫生技术评估、医学分子病毒学、听觉医学、近视眼、病毒性心脏病、新生儿疾病,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4个: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器官移植、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视觉损害与重建、乳腺肿瘤、出生缺陷防治、老年医学临床、学表观遗传学、肺部炎症与损伤、脑功能重塑及神经再生、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放射肿瘤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