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高考录取专科层次明日开始
2012-08-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成都日报讯 (记者 郑莹莹) 我省高考录取中的本科层次录取已经接近尾声,按照录取安排,明天专科层次的连片扶贫专科即将开始录取。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连片扶贫专科8月3日左右征集志愿,而专科第一批的录取在8月4-6日进行,8月7日左右征集志愿;专科第二批的录取在8月11-13日进行,8月14日左右征集志愿。

  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的我省今年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四川卷)考生成绩1分段统计表显示,今年我省有少数在本科层次的上线考生也会落榜,在本科层次未被录取的考生将参加到专科层次的录取中。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密切关注录取进展,如符合征集志愿条件尽快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并填报志愿,争取被录取。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其中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国内30多个民族的各类文物8000多件(套),是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6人先后荣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4人次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201人次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9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十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6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700项;出版学术著作130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80余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高原牧草培育、民族医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平台“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9个教育部、四川省、国家民委等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2个省(部)级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等。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连续多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5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56个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绽放、交相辉映,各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建校以来,22万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从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以这些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民大学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热血和忠诚书写责任担当,用青春和生命回馈祖国和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着力实施“以本为本、特色发展、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自贡市大安区
    学校简介自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类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座落于“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自贡市,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学校占地规划75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占地273亩,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按照国家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建有教学楼、实训中心、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二期校园占地143亩,概算投资3亿元,在建内容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宿舍、食堂等7.4万平方米,将于 202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学院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可容纳 13000 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三期规划用地334亩,将根据学院发展适时建设。学院秉持“笃志善学 德厚艺高”的校训,全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实一体、知行合一、三全育人”的办学理念,现开设有无人机应用技术、民航运输服务、应急救援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艺术设计、社区康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自设立以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积极探索实践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等各项工作。先后与成都纵横、长虹美菱、比亚迪汽车、川蜀盐帮菜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新路径。其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对接地方彩灯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建设被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对接地方航空产业园的办学模式和成果被四川卫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质培优为抓手,以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路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市龙泉驿区
    学校简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发轫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四川省卫生学校。2014年升格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尚能精技、凸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以“五爱五尽”家校情怀为引领,以“五大强校”战略为主线,聚焦“双高”计划培育学校建设,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92人,全日制学生11072名,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实力在省内外不断提升,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整体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指导,以章程为核心,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即五爱: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五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和“五大强校”(即改革创新,强校之路;人文精神,强校之魂;人才质量,强校之本;师资队伍,强校之基;科学研究,强校之标。)战略,全面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学、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13个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2021年获批四川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护理专业群获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现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执业资格考试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助产人才培养和基层妇幼保健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第四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2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大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照护牵头单位等。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获评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奖(校长类)、四川省教育厅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56人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特色,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专业群建设机制,切实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开展“三创”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2020年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四川省护理(老年护理)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儿童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构建“护心育才”1441心理育人体系、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学院累计培养“抗疫巾帼英雄谱”佘沙、“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马丽等优秀毕业生为代表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学生获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大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铜奖、全国运动舞蹈大赛一等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635人次。基础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于2017年获批总投资1.65亿的四川省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投入使用,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成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和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四川省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12个“1+X”证书培训试点基地等“一中心、八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实施市校共建,拥有附属医院4所,其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见习实习基地178个,产教融合基地60个,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四川省医药卫生与健康类‘1+X’证书联盟”。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研究,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医教协同研究与应用。首创高职院校科协,牵头主持各类教学改革与自然科研课题70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4项,专利获批9项;获研究成果奖28项,其中“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地区高职基层卫生人才1134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编写教材和专著112部,发表论文1035篇。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深化社会服务与创新,依托专业特色与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与经济。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大力开展产教研与社会培训,开展教育部“1+X”证书培训、四川省合格村医培训、四川省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高水平培训项目40余项,培训基层卫生健康人才6.7万人;学院连续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先进单位,院长牵头组建以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服务壤塘县4.7万人,获国家卫健委和全国青年志愿队服务大赛金奖和银奖;基层卫生人才职后教育“高原最美格桑花托起健康扶贫梦”项目分别荣获四川省青年志愿者金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组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守护四川24万社区群众生命健康,队长张先庚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新作为。学院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促进学院建设发展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 学校简介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简称“德阳交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我校与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在其指导下办学。我校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指定培训单位和赛事中心。拥有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拥有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轨道交通企业应急演练及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和“土木工程检测实训中心”。现建有目前国内高校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调度指挥实训室、覆盖全国轨道交通企业主流驾驶平台的电客车司机驾驶实训室、配备企业真实生产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训室、信号实训室、站务实训室、机电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物流运输实训室、土木测量实训室、工程检测实训室、学生创客中心等46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平台。是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骨干院校。我校位于中国古蜀之源、重装之都,雪茄之乡、书法之乡的四川德阳什邡市,距离成都30分钟车程。学校总占地803.9亩,是按本科院校标准设计的生态花园式校园。拥有19920平米的当前四川省高职院校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17800平米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大楼、35000平米的智能教学大楼;建有配有中央热水、独立空调、独立卫生间、独立阳台和全自动洗衣机房设施和WI-FI全覆盖的6人间标准化学生公寓;学校运动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高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高尔夫练习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满足学生体育竞技、业余休闲、有氧健身等多方面的需要。学校餐饮服务与后勤保障完善,食堂荣获“2019-2020年度四川省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同批次高校唯一获奖单位。漫步于学校中心的12000平米同心湖畔,绿林辉映、生机盎然,让师生能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校园的便捷,能体会到科技文化与传统文化、人文景观互通交融、舒适温馨、丰富多彩的优美学习生活环境。我校围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大交通战略以及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紧密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四川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建设,充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师资资源、特色学科资源,以服务大轨道交通产业链需求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在办学的三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0余名。其中不仅有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土木建筑、机电通信、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权威教授,亦有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还拥有长期在海外轨道交通领域工作的知名专家。学校专家团队包括特聘大国工匠、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海外专家团队、通识教育专家团队、双师型专家团队、特聘专家讲授团队和企业专家团队。学院现设立有5个二级学院和2个基础教学部,涵盖交通运输、机电技术、智能信息、土木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20个专业31个专业方向。二级学院院长及学科建设负责人均由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各专家团队参与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发展方向清晰、事业平台广阔、注重人才培养,立足四川、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以服务大轨道交通产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目标,努力成为培育城市轨道交通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截至2021年6月中旬,“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系统表明:我校2018级首届毕业生已有112人升学,729人就业,合计就业率已达92%,毕业生就业数量、签约率及就业质量等关键指标均名列新建院校前列。办学理念:知识奠基、技能立业、工匠精神、奉献社会!校训:敬业、专业、立业、卓越!教风:严谨务实、严格要求!学风:勤奋善学、勤思善做!
  • 学校简介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直属省商务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现有青羊、温江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436亩,建筑面积14.66万万平方米,馆藏图书52.2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43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工560人,全日制学生10558人,留学生88人。职教历史悠久。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07年的成都女子蚕桑传习所,2004年由四川省商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组建升格为省属公办高职学院,是四川省唯一商科高职院校,是四川省重要的现代商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先后荣获2017年“第一届四川省文明校园”、省委、省政府“2020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办学特色鲜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依托商务行业背景,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构建了市场营销、智慧财金等专业群,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具有现代商科特色的专业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学院设6系1院1部3中心,开设专业36个,建有省级示范建设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国家规划教材8本、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1+X”证书26个。就业前景良好。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就业保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11%、95.27%、95.71%,稳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毕业生凭借良好的能力素质赢得了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赞誉。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构建了立交的“专升本”深造渠道,2018-2020年专升本升学率达12.11%,位居全省第6。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