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制度改革适应性演练志愿模拟填报工作将于本月14日至17日进行
2024-03-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区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制度改革适应性演练(以下简称适应性演练)志愿模拟填报工作将于本月14日至17日进行。

考生可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点击“系统导航-志愿填报”栏目,选择“2024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试)”进行志愿模拟填报,也可下载“八桂高考”APP在移动端进行操作。本次志愿模拟填报系统登录账号为考生高考报名序号,初始密码为考生号后2位+准考证号后2位+身份证号后4位,首次登录成功后,考生须通过高考报名时绑定的手机号修改密码,本次修改后的密码仅为演练使用。志愿模拟填报工作从3月14日开始,3月17日结束(每天系统开放时间为9:00-22:00)。

本次志愿模拟填报的招生计划仅用于适应性演练,专业组等不一定符合高校实际,招生计划数均为0,与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招生计划无关联性。考生可选择的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等三个大类,其中体育类、艺术类可兼报普通类。志愿模拟填报批次共设本科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本科普通批、高职高专提前批、高职高专普通批等5个批次,每个批次下设置若干小批次,每个小批次下设置若干“院校专业组”志愿。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报考院校专业组的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本次志愿模拟填报所使用的招生计划与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正式考试、录取没有任何关联性,适应性演练结束后所有数据被清空或重置。

在适应性演练过程中,如对政策有疑问的,请咨询报名地招生考试机构;如在使用填报系统中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可拨打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电话0771-5320540进行咨询。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并以其独特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成就,成为办学成绩突出,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全国四所著名师范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自治区、市(桂林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定了以培养优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办学方向,做优教师教育专业,做强艺术教育专业,做大应用教育专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办学特色。办学条件齐备优良。学校现校园占地面积1096.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95023.74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22470.08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280.85万元。校内有226个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使用面积合计54818.02平方米。校外建有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160个,其中固定实习学校55所。教学用计算机5435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5218个。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中文纸质专业期刊891种,另有电子图书69万册。创新创业中心1个(1921平方米),可容纳2%以上的在校生。目前,学校设有1个学院、9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教学部,设有5个专业群、39个专业。以广西为主,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1732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有654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86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35.78%;具有研究生学位383人(其中博士13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17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56%和27.06%。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办学特色鲜明彰显。学校84年的发展历史积淀凝练了学校“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特色。——特色师范面向基层。学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以培养全科型师资为目标,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广西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桂林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学校、广西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10万多名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桂林市中小学近80%的教师和70%的校长均系我校毕业生,100余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或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为广西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艺术兴学特色鲜明。长期以来学校不仅强力打造音乐、美术等教师教育特色专业,还积极创新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将艺术教育融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师生热心投身于桂林“文化立市”战略的实践中,积极发挥特色专业优势为地方文化繁荣贡献力量。2016年,学校学生参加央视端午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获得一致好评;2017年,学校学生成功参演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演出,学校荣获“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筹备工作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18年,学生出色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群众文艺演出任务;学生艺术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中荣获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学校现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有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主要成果69项。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1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1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种,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广西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4个,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学校于2021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创新科研机制,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76项。获得专利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61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58篇、EI收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出版著作、教材68部。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件,广西艺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件。学校学报荣获2016—2017年度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第八届广西优秀期刊、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2019年度广西高校精品学报,居于同类同级刊物的前列。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创新创业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396项。2021年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史知识大家答”暨“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总决赛第一名。毕业生在社会各类事业、各条战线上贡献突出,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评价较高,自2013年以来,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首次荣获“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抓住机遇,坚持“以德立校,以艺兴学”的办学理念,弘扬“勤学慎思、明德笃行”的校训精神,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以更加务实的“双高建设”夯实本科院校基础,努力开创学校升格转型、发展创新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西艺术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现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前身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先生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于1938年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满谦子、徐悲鸿、吴伯超、阳太阳、陈烟桥、陈良、黄独峰、朱培钧、陆华柏、李志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长期耕耘在学校,他们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南宁市的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和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为659.57亩。学校下设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培训中心等16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现有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在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美术学一级学科评定为B+、音乐与舞蹈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评定为B,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评定为C+,美术学和音乐与舞蹈学是广西一流学科。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近五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项。获得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5人,专任教师951人,博士103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获聘自治区八桂学者岗位,2人获聘自治区八桂青年学者岗位,5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人入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有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及2位卓越学者。有1个名师家庭入选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1人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7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荣获“八桂名师”称号,6人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聘自治区终身教授,8人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1人为副主任委员,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人,秘书长4人,委员20人。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艺术创作,六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他各类科研创作项目800余项,获得专利50余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68项,立项数目在全国几千家申报单位中名列前茅,并实现了在校生获立项的突破,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数百部,平均每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项咨询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师生在“金钟奖”“文华奖”“孔雀奖”“桃李杯”“荷花奖”等各级各类专业演展比赛中获得大批奖项,六年来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5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共有46件作品入选。以学校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漓江画派”已发展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为扩大广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报《艺术探索》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学校先后与21个国家及地区的60所国(境)外院校和国家级艺术团体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由学校举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已成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论坛。2012年,外交部和教育部在我校挂牌成立“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专门为东盟国家培养高端艺术人才。2017年,我校与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促进区域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学校以实践促发展,将学生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先后涌现出陈永馨、杜氏清花、安迪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留学生,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毗邻东盟的跨文化交流资源优势,打好 “东盟牌”“民族牌”,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艺术大学”不断迈进,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 学校简介百色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3月,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近年来,百色职业学院领导班子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带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学生“两会”(学会做人,学会技能)为培养目标,树立“四靠”办学理念(靠纪律育人整秩序,靠活动育人留学生,靠文化育人养才德,靠质量育人树品牌),深入实施“12345”的工作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定位:把学院建设成滇黔桂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两个整治:整治学风、整治教风,三个加强: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廉洁从政,四个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品牌专业建设、五个提升:提升思想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学院知名度)。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围绕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学院领导班子群策群力,修订完善了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各项制度,使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管理,通过抓管理严教风促学风,加强师资培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全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科研骨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与4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施“吉利订单班”和“深百实验班”,开展校企、校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共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教师、共建实训基地等,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应用云课程、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依托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大力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锻炼平台和发展空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学院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校园育人环境显著改善。通过上级拨款,市政府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渠道,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实训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完善。二是学生学风显著转变。时间观念增强,学习实训兴趣日趋浓厚,违纪厌学现象急剧减少,学生巩固率近三年来保持在98%以上。学生讲文明、学先进蔚然成风。三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共获科研立项项目97个,其中自治区级88个(重点13个),市级3个,校级6个,已结题25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70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36篇),参编著作76本。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权1项。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了新突破。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5项;在第七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比赛广西赛区比赛中,我院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并晋级国赛。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赛区)中,获三等奖1项。在第四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4人。在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欧亚公开赛(国际赛)中,获铜奖1个,在实现了我院师生在国际级技能比赛获奖零的突破。五是学生群团活动获得社会赞誉。高职2016级机电专业学生曾祥原被团中央授予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是全区所有高校荣获该荣誉的9名学生之一。 六是学院吸引力显著增加。近三年,招生人数急剧增长,2019年秋季学期在校生人数突破6000人。
  • 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市城中区
    学校简介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柳州市。学校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师生为重,培养‘行业的骨干、创新的纽带’”的办学理念,以“求真近道,明德致新”为校训,不断深化“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东环、柳石、柳东3个校区,白沙、箭盘2个教学点,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总面积86万多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1.79万元。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2个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多人。学校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400台物理服务器容量的数据中心,被列入中国教科网城市节点单位。建成启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广西大学生“四创”中心柳州中心、自治区众创空间。东环校区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40多个专业方向。有57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1个专业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12个专业列入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点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合理设置第一课堂总学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深度、难度和挑战度。学校2015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5年来,教师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一等奖9项;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00多项,其中,参加201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2020年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分别获得亚军,在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中累计获金牌77枚,参加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获普通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篮球队获广西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普通本科组冠军。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连年获评“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成效明显。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积极构建“三个协同、十大平台”实践育人体系。累计19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青学社工”项目获第二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柳石校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21人。2017年重点实施“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以来,新增博士270多人。大力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送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2016年来,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不断取得新成效。2016年以来,学校国家基金项目达100多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9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18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专利授权1357件,其中发明专利512件,授权专利数跃居全区高校前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评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厅级重点科研平台11个,柳州市重点科研平台18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3个。学校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地方重点产业,与柳工、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事业单位,围绕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生物化工、水产健康养殖、食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采取省队校办模式与自治区体育局共建广西攀岩队。职教基地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和广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依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资源,为地方提供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柳东校区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服务“数字中国”战略,联合国内知名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2016年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国内高等教育行业首个数字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对接“数字广西”战略,丰富和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2017年与贵州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广西科技大学宏达威爱科技学院”。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天虹现代纺织产业学院等3个学院获批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获批全国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新建机器人工程等6个新工科国家特设专业,以及临床医学等2个医学类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目前,学校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办学本科项目2个,在校生人数800多人。中外合作“4+0”项目在校生位居全区同类高校前列。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获评“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进步最快单位”。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18个国家的50所大学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明和谐。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医德医风,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称号,是“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花园式单位”“柳州市治安保卫先进单位”。学校将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突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办校”四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奋力谱写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柳州市柳北区跃进路124号,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万多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设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1个口腔门诊部,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人,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将继续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秉承“厚德、博爱、精医、济生”的院训和“德术兼修、大器大为”的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箭盘路17号,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960张。设有25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1个口腔门诊部,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治疗各类良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为特色的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将围绕创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为总目标,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秉承“敬畏生命传承拓新”的院训,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学校简介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于2003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合格颁发经电子注册的、国家承认的统招大专学历文凭。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桂林市临桂新区,地处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临桂,保护漓江,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规划建设中心。与湘桂铁路、桂柳高速公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等交通要道相邻,离桂林市中心仅距12公里,交通便利、资讯发达,是读书、治学理想圣地。学院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中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高技能人才,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坐标”,坚持专业与市场需要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依据学院自身条件,建设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整合共享、办学特色鲜明、就业优势凸显的专业群。现有经济与管理系、信息与技术系、旅游与艺术设计系和基础部等4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媒体艺术类、经济管理类、乡村振兴类47个专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员科研”策略,共获批各级各类立项项目55项。其中,院级项目13项,区级项目38项,教育部直属学会级4项,教育科研取得硕果。正是由于学院多年加强内涵建设,在教学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如:2010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荣获广西自治区教学团队称号;2011年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荣获广西自治区特色专业;2012年学院艺术系《数字影视动画》荣获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创新是引领学院持续发展的灵魂。为此,学院积极突破传统高职教育的“瓶颈”,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与教”的教学法改革,开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性教学。另外,学院还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制”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学院还是教育部、劳动部、商业部等授权的百余种证书的考点,学生参加的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历年通过率均高于桂林市平均水平。目前,“山水人”正秉承着“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的职教理念,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为把我院办成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国家满意的高职学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格技能人才而奋力前行。学院办学思想校 训:铭志 修德 砺能 善技校 风:求实 诚信 开放 创新教 风:立德 立技 立身 立业学 风:至信 至立 至律 至强办学理念: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办学目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服务广西,面向珠三角,瞄准“一带一路”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