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课统一考试成绩查询开通
2023-05-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考生即日起可登录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cx.ahzsks.cn/)或微信公众号(招考服务→信息查询),查询本人的体育专业课统一考试成绩。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23年5月18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安徽省教育厅归口管理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72年,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更名为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现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归属省机械厅领导。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迄今为止,已拥有87年的办学历史。2019年,学校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学校建设基础上,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列入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名单。2021年,为加快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在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在芜湖市繁昌区建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049亩,预计于2024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雨耕勤作,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练技、立业、报国”的校训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培育匠才、创新求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坚持“地方性、行业类、技能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全力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在安徽省内,学校是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首批绿色学校、首批创业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线上教学示范校、第一届文明校园、就业先进单位(标兵)、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高职发展标杆校、高职扩招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与材料学院、互联网与通信学院、汽车与轨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目前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开设招生专业45个,覆盖安徽省汽车制造、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主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高水平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骨干专业1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有2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0.4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74.09%,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82.52%。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46人,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个人典型案例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4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省级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省级科教文卫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江淮工匠2名。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将办学经费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倾斜,逐年加大对教学、实习实训、科研等仪器设备的投入。现建有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建有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各1个,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各1个。建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室)166个,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8家。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2.06万元。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个;累计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200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60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编著、编写各类学术专著、著作、教材100余部;累计授权专利1200余件,连续多年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学校坚持以赛促教,学生竞赛成绩持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多次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赛项,5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十三五”期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一等奖54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 57项。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生多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等A类赛事中摘金夺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500余项。学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中加班”,联合培养学生155名;累计招收(含预录取)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多国留学生48名。学校通过实施“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多举措服务埃夫特智能装备、奇瑞汽车等区域头部企业“走出去”。学校开展的对台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以及安徽省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学校是安徽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芜湖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芜湖市企业员工在岗定点培训机构。近年来,学校利用各类办学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向社会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企业在岗职工、社会下岗人员开展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特种作业操作培训;面向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教育培训、政策建议、决策咨询、技术策划、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多类服务项目。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校开展的“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项目”获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是芜湖市首批高校人才工作站,连续多次荣获省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多年来,学校新生报考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和最低录取分数线均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以上。先后涌现了天泽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及“十大操作技术能手”徐本盛,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舒云峰,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王从信,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飞,安徽省“技术能手”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川,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言松,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德伟,安徽省“双创之星”杨杰、徐文杰、骆鹏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随着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成果逐步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新华网、中国新闻社、“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青年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对学校进行宣传报道,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创建为目标,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新时代美好安徽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市颍州区
    学校简介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并获批为安徽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应用型优势初步彰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省属地方高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1267人、研究生746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36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建有环境激素与生殖发育、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等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草药、生物质转化与污染防控等2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信息功能材料结构与器件等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分中心等4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01.7万元,纸质图书207.67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8人,94%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2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39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5人;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56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4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46项,横向合作项目28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发表学术论文2405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899篇,获国家授权专利609项;出版著作199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学校不断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794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3930项,位列《2016至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第185位,在安徽省入围的师范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79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599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育人、求真务实”的学校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抢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前身创建于1983年的马钢职工大学,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8月,马钢为有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马钢技师学院整合,成立马钢教育培训中心,整合后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优化了教育资源,增强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10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了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坐落在长三角地区风景秀丽的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市。学院占地330亩,现有南、北两个主功能校区,南校区为学历教育和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区,北校区为实习实训和公司操作维护人员培训区。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育教学与生活设施。建校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秉承“打造金色蓝领”的价值追求,以“崇德 尚能 笃学 践行”为校训,以新生人才培养基地、岗位赋能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办学定位,为马钢及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金色蓝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备冶金、机械、自控、电器、计算机、护理、经管等相关专业100多个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认定)资质。具备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CET-4、6)、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考点资格。学院与宝武集团、马钢公司下属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2019年4月,协助马钢公司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推荐的国家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020年8月协助公司成功申报安徽省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企业。学院目前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高级工学历教育基地、安徽省中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国家级)、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省第十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安徽省委宣传部,业务上接受安徽省教育厅指导,是中德两国政府在文化传媒领域合作创建的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全国“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及“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成为“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304人,专任教师239人,教授、副教授56人,博士、硕士150人,“双师型”教师89人,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近年来,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升,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6个。学院现有8000余学生,设有机电信息系、新闻传播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6个教学机构及实验实训中心、图书信息中心2个教辅机构。学院坚持以服务宣传文化领域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为宗旨,紧扣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思路,现开设有新闻出版、印刷包装、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影视表演、文化教育、智能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35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示范专业1个、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院级立项课程思政112门。面向新闻出版、新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印刷包装等行业和领域开设35个满足全产业链岗位(群)需求的专业,其中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印刷媒体技术等6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版面编辑与校对、出版信息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专业试点改革专业;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印刷媒体技术2个专业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骨干示范专业。学院建有工业设计、商业摄影、影视后期制作、财务链仿真、定格动画、跨媒体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虚拟演播、数字音频、广告策划与制作、音视频综合等5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达3500余台(套)。学院藏有纸质图书29.02万册,电子图书291.3万册。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力行博学勤思”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立足产业、面向市场的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逐步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依托中德合作项目优势,先后选派72人次教职工赴德国和新加坡等地进行长短期“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和专业进修,同时分批次从德国相关院校和企业聘请教授、专家指导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培训师资,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双元制”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融合、项目递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院坚持走外向型发展之路,与新闻、传媒、设计、印刷、包装类企事业单位开展密切合作,先后与省内外20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人才培训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教师、引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等方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学院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印刷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近年来,学院在各类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奖项1000余个,其中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学院还多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50多名毕业生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称号,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学院紧跟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秉承“以德立人、以质强校、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力行博学勤思”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立足产业、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省内一流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是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安徽省首批高等专科职业院校之一,在原省司法学校、省警官学校和省政法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行政上隶属于省司法厅领导,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是全省唯一的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董铺湖畔,毗邻清溪公园和庐州公园景区。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94.57亩,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000余人,同时承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万余名干警的警务培训、政治轮训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学院是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司法行政警察招录培养试点院校、全国司法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司法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获批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2020-2022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高职国培”单位、全省以及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省法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省级培训基地,连续六届获省直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位于全国同行业院校前列。学院设有五系一院两部(法律一系、法律二系、警察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警体技能训练部、基础部),高职招生2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控专业7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示范、特色)专业9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3个。2022年起,与池州学院联合培养知识产权、网络工程2个专业本科生。学院在职在编教职工38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76人,双师型教师11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者174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2个。在职在编教师和管理干部均为人民警察身份,其中高级警官57人、中级警官163人。学院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参与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省部级精品课程83门。近五年,学院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3项,主持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级各类研究项目201项,牵头建设司法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主办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学院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学历教育与干部培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124”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在省内外建立了80个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所总数39个,校内实验实习场所面积达32537平方米,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验实训中心2个。“十三五”期间,在校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 个、二等奖 7个、三等奖4 个,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6 个、二等奖54 个、三等奖58个。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围绕“警”字特色,秉承“明德尚法,弘毅致远”校训,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现有26个学生社团,其中学院国旗护卫队2次荣获安徽省高校“十佳学生社团”,法治宣传团荣获第四届省直机关大中专院校“十佳学生社团”。每年举办各类警务技能大赛、新生着装(警服)教育大会、警体运动会、模拟法庭大赛、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职场模拟招聘大赛、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的国际著名华裔刑事识别专家李昌钰博士两次应邀来院讲学,并受聘担任名誉教授;德国下萨克森州司法代表团、韩国韩瑞大学、加拿大司法代表团、瑞士联邦监狱管理人员培训中心代表团等先后来院访问交流。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社会广泛认可,被誉为“法律人才苑圃、预备警官摇篮”。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建校以来向我省输送了各类人才6万多名,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我省公、检、法和监狱戒毒单位的中坚力量。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创业典型,其中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公安部二级英模余浩、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文博,全国模范检察官、“平安英雄”王敏,全国模范法官赵家忠,司法部一级英雄模范傅钧,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张磊、左成亮,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吴其祥,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监狱干警武玉东,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林娅,勇擒劫匪入选“中国好人”的郝飞飞、周坤,火海救人英雄李平,带领乡亲创业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王继成,当选安徽“双创之星”的孙群等。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领航、铸魂、聚力、赋能等十大工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服务支持我省“三地一区”建设,朝着更高水平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