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2019年本科第二批第二次征集
2019-08-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征集批次:

本科第二批

2、登陆方式:

考生首次登陆使用高考6月志愿填报期间使用的密码。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报名时设置的邮箱或主要手机号找回。

3、征集时间:

本科第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19-8-2 14:00至2019-8-2 20:00。

4、投档说明:

本次征集设六个志愿,按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在进行征集志愿投档时已经录取或预录取的考生不再参与征集志愿投档。

5、专业缺额计划说明

(1)征集志愿公布的院校缺额数为预计数;

(2)由于院校录取过程系动态进行,已投档考生未完全确定专业,故专业缺额情况无法准确统计,因而考生征集志愿时,为增加录取机会,系统自动默认为专业志愿服从调配;

(3)如有学校完不成计划,经学校申请和市录取领导小组批准可适当降分录取有志愿考生,故系统对未上线考生填报志愿不作限制,未上二本线考生可积极填报,争取被二本院校录取的机会。

(4)请考生参照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计划预计缺额情况表》进行填报,院校的专业的详细说明参见《重庆市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汇编》及院校招生章程。

(5)部分院校收费标准为“0”系收费待定,详细情况请见学校招生章程或咨询招生院校。

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前务必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与要求,以免造成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2019年8月2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共青团目标考核特等奖★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院校 ★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航空学会理事单位 ★世界旅游小姐重庆赛区指定合作高校★重庆民办教育优秀院长 ★重庆民办教育优秀教师★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重庆市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全面接管学院,成为学院的投资者、举办者和管理者。2013年,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和重庆斌鑫集团合作成立重庆新元投资有限公司,融入资金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举办学院。2016年,学院由重庆新元投资有限公司独立举办。2018年,学院迁入沙坪坝校区过渡性办学。学院2021年招生专业19个,其中航空类专业10个,是重庆市唯一形成航空服务专业教育体系的高职学院。近年来,学院坚持规范办学、特色办学,2018年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获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院校”。学院注重内涵发展,教育教学成果显著,2018年获批“重庆市无人飞行器农业植保推广中心”立项建设;2019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顺利通过重庆市级“高职院校骨干专业项目”验收,2020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专业通过重庆市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验收;全院师生在全囯、省市各项技能竞赛中频频出彩,多次荣获一等奖、金奖等多项荣誉,学院社会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依托集团教育资源和重庆区域经济优势,坚持航空专业与非航空专业协同发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完成新校区一、二期工程建设并实现整体搬迁,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航空职业院校。联系方式学院电话:023-67459243招生电话:(023)67199881、(023)67199882、(023)67199883、(023)67199889、(023)67459242学院QQ:4006960333学院邮箱:4006960333@b.qq.com学院网址:http://www.hailian.cn学院微信: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或cqhlzyxy学院抖音: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或944955971新浪微博: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百度贴吧: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兴科二路1号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壮志路2号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市江北区
    学校简介★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 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国家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重庆市文明校园★ 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 重庆市拥有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的高职院校★ 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重庆化工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市十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之一)挂靠单位★ 重庆市高职专科学历教育和技师融合培养试点单位★ 重庆市长寿绿色化工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单位★ 重庆市长寿区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核心单位★ 成渝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连续4届中国.重庆市职业技能大赛化学检验赛项指定承办单位★ 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重庆化工职工大学、重庆市化医技师学院合并改制设立,始建于1964年。学校现有江北、长寿两个校区,江北校区地处国家4A级都市旅游区观音桥商圈,长寿校区位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菩提山文化公园。学校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3万余人。学校是“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石化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重庆市文明校园”。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自创办以来,秉承“厚德、博学、笃行、乐业”的校训,弘扬“锲而不舍、砥砺奋进”的学校精神,践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合格技术技能人才。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学校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构建起党建与业务同步推进、深度融合的“大党建”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党建“双创”,精心打造2个样板支部,建立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一分钟工程”,受到《光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等关注。学校事业发展考核排名近5年跃升6个位次, 3次被评为全国石化行业党建及思政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内涵发展 特色办学依托2个国家级、4个市级骨干专业,学校建成了以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两个市级“双高”专业群为核心的9大专业集群。在金苹果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耪中,学校4个专业进入全国前三名(药品服务与管理第一名,化妆品生产与加工第二名,中药生产与加工、药品设备应用技术第三名)。2006年来,学校承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15届,夺得国赛市赛团体和个人一等奖51项次,累计获得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00余项次,成为国赛工业分析与检验项目的“五冠王”。名师荟萃 硕果累累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者超过30%,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超过65%,“双师型”教师超过75%,现有市级及以上专家名师骨干等21人。在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10余项次。在中国高职发展智库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专利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106名,在重庆高职院校中排名第7位。校企融合 服务地方学校每年为社会培训及鉴定上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市高职院校前列。学校与地方深度合作,与长寿区共建光电产业基地和3D打印创新基地,与经开区共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与长寿区共同打造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与53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04个,牵头成立了重庆化医职业教育集团;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10余项,为企业创造产值近1.8亿元。国际视野 共谋未来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中泰职教联盟、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等,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等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国家公派留学计划、“一带一路”海外计划等,每年选派骨干教师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访学或交流。沐风栉雨六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正乘着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浩荡东风,在建设世界水平、国内一流、重庆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征程上阔步向前!
  • 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37年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1年的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和1946年的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1954年原第六军医大学(南昌)、第七军医大学(重庆)合并组建第七军医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根据军委改革方案和陆军整编命令,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为基础,纳入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解放军第八医院(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河北石家庄),组建陆军军医大学。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改建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由陆军军医大学领导管理;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改建为陆军第九五八医院,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管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日喀则分院改建为陆军第九五三医院,仍由第二附属医院领导管理。大学是一所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培养医疗卫生军官和文职人员,同时面向全军培养医疗卫生士官,主体培训任务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现职军官初级基本培训;同时,还承担现职军官辅助培训、文职人员培训、预选士官培训、士官升级培训、直招士官岗前培训、对外军事培训、新兵入伍训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和地方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培训等任务,是陆战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特色医学科技创新高地、军队卫勤保障重要力量、陆军卫勤决策咨询中心和白求恩精神文化传承阵地。大学机关编设“一办七处”(办公室、教务处、教保处、科研学术处、政治工作处、纪检监察处、安全管理处、供应保障处)和职业教育中心、教学考评中心、教研保障中心、服务保障中心、警通勤务连,下设基础医学院、军事预防医学系、药学与检验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高原军事医学系、全科医学系、医学心理系、护理系、陆军卫勤训练基地、研究生院、外训大队、士官学校(含附属医院)、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以及西南医院(含陆军第九五八医院)、新桥医院(含陆军第九五三医院)两所附属医院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学占地面积9079亩,本部驻地重庆。开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授权点6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授权点7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中心)7个,教育部、军队重点实验室37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化学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ESI前1%。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0人,三级以上教授24人,“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1人,“国家优青”和“青年长江”36人,13个团队入选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大学始终坚持姓军为战办学方向,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创立了鲜明的军事医学办学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育人文化体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先后为部队培养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20万名,成长出18位院士、160位三级以上教授和100余位将军。“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数学建模等国内外各类竞赛屡获最高奖,勇夺全军首届勇士杯、陆军首届精武杯军事技能竞赛野战救护第一名;入选全国百篇优博论文9篇、全军优博优硕论文104篇、重庆市优博优硕论文209篇;任职教育形成野战外科、野战内科、野战护理、野战检验、军事心理、高原医学、维和军医等系列培训特色;培养的卫生士官深受基层部队欢迎。军事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拥有我军唯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世界最大的生物激波管实验室、亚洲最大的高原环境模拟低压舱群、我国最大的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在战创伤救治、高原病防治、军事预防医学、新概念武器损伤医学防护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直接面向部队、服务战场的重大创新成果,主持修订全军《战伤救治技术指南》,牵头制定《军人通用健康标准》《高原部队人员用氧标准》等27项国家军用标准,成功研制我国首列卫生列车、我军所有型号装甲救护车以及53种系列战救器材,获得以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为标志的1900多项科技奖励。医疗服务保障品质卓越。两所附属医院及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烧伤、战创伤、肝胆、骨科、心血管、呼吸、感染、眼科、神经等学科临床救治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微创外科、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肿瘤生物治疗、辅助生殖、基因诊治、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前沿技术。常年承担驻渝、驻藏、驻石家庄等地部队3.5万余名官兵的体系医疗保障任务,指令性帮带27家军地医疗机构,整体帮带驻青海、西藏6所部队医院,实施“红色军医边关行”活动,常年派遣医疗队深入高原、边防、海岛,每年对陆军所有旅团级边海防部队巡诊一遍,形成了“三线一海”为军服务品牌,多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卫勤战备建设坚强有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等,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建有“卫勤综合训练基地”“战创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卫生列车模拟训练基地”等实战化训练平台,高标准完成全军机动卫勤力量整建制基地化训练、“联合救援-2016”中德卫勤实兵演习、全军“生防坚盾-2019”实兵检验性演练、陆军医院专业人员比武竞赛、陆军卫勤“三法”(保法训法建法)集训等任务,多次代表我军赴国外执行联合演练、国际救援、医疗服务等重大任务,连续6年选派军医专家组援建埃塞俄比亚国防军总医院。作为我军战略卫勤力量和国家应急救援骨干力量,在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抗击新冠肺炎、汶川玉树尼泊尔抗震救灾等数十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此外,先后五次组建女兵方队参加首都阅兵等重大活动。面对新时代新的使命任务和要求,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紧紧围绕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要求和转型建设形势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根本,紧扣“建设部队满意、世界一流军医大学”办学目标,发扬“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办学思想,树立“军事医学部队一流、通用医学世界一流”建设标准,弘扬“求实、创新、勤奋、献身”优良校风,立足陆军、面向全军,深入推进政治建校、改革强校、科技强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10月23日更新)
  •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涪陵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悠久。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31年,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基础条件优越。学校地处重庆市涪陵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1700余亩,系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载体文献1132万册(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现有21个二级教学院(部)、54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重庆市一流课程47门。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学历留学生200余人;已与11个国家和地区、32个国外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7人、副高职称376人、博士学位教师479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5人。现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8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科研实力强劲。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9个,“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43项、国家社科基金53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进入全国150强,连续5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重庆前六名,2019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科研经费连续4年突破1亿元,近4年年师均科研经费15万元以上。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政府成果奖20余项。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师德纯正、学风浓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由2017年全国445名跃升至2022年的306名,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由全国82名跃升至45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名列第226位。常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6%,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7%;学生考研录取人数每年在600人以上,占毕业生人数的12%。按照“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向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迈进!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南岸区
    学校简介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一、学科建设近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国家战略为引领,瞄准学科发展国际前沿,以“大商科+新工科”的商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以“学科-科研-平台-团队”四位一体建设为关键,强化经管优势,打造理工精品,培育文法艺品牌,构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一流专业”,28个重庆市“一流专业”,5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2个市级特色专业。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市级“一流学科”,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4个市级重点学科;智能商务、智能金融2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我校6个学科上榜,排名进入全国前70%,其中5个学科排名市属高校第一。二、人才培养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人才培养层次实现了从专科—二本—硕士研究生,到二本—一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重大突破;从2012年开始首次在部分省份实现本科一批次招生至今,一本批次或超过特殊类型资格控制线的招生遍及55个专业20个省份,实际录取人数超过录取总数90%,生源质量持续向好;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有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人才培养支撑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毕业生考研、考博人数和上线率大幅度增加,优质就业率达55%以上;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等各类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400余项;高水平大学生女排运动队获重庆市排球比赛26连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获得认可,获评“全国就业50强典型高校”。三、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拥有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1个科技部、教育部和重庆市级科研机构。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5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近年来,学校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提交智库成果900余份,获中央领导人批示60项(其中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39项);20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入选中国大学专利转让60强,获“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地方贡献奖”。积极服务教育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并取得显著实效。四、人才队伍建设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9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86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920余人,博士专任教师比例接近50%。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日本工程院院士1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计划”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百人计划”专家、“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英才计划”人选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优秀教师代表。五、合作办学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有2个教育部复核通过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部备案的区域与别国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与31个国家(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士、硕士,开设了ACCA、CFA、CIMA等国际特色项目班;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学校、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与重庆、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市)的多个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西南财经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NIIT、新道公司、太极集团等200余家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时,按照“传、联、搭、赞、助”思路,不断建立健全校友组织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六、办学条件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校园,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和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按照中西部高校中“设施一流、环境一流”标准建成的新图书馆,已成为备受在校师生喜爱的学习研究场所。广阳岛校区建设持续推进,南岸、兰花湖、江北等校区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