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重庆参加普通高考方案解读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按:《重庆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重庆参加普通高考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由市教委正式向社会公布,从2013年开始试行。经重庆市政府网约稿,市教委就方案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解读:
一、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从2013年开始,面向非重庆市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试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备以下条件,可以在重庆参加普通高考。
(一)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即从高一(当年9月30日前取得重庆市高中阶段教育学籍)起至高三毕业一直在重庆就读。
(二)其中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还应在重庆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中职学生家长不作条件限制。
(三)符合重庆市普通高考其它报名条件。
考生按规定时间向就读中学所在区县(自治县)招生考试机构提交《2013年重庆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考报名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户口本、身份证和家长在重庆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原件及相关复印件,经所在区县(自治县)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合格后予以报名。
二、方案的主要特点
与全国各省(区、市)已出台或酝酿中的方案相比,我市方案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出台和实施时间早。我市是全国第五个面向社会公布方案的省市,且方案从2013年就开始试行,为全国较快、较早实施的省市之一。
(二)开放程度高。对在我市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只要具备三年完整学籍,其父母在重庆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者可在我市报考。
(三)突出了职教对口招生的特点。对在我市中职就读的学生,报考对口高职本专科招生考试实行完全放开户籍限制,只要具备三年完整学籍,不论其父母是否来重庆,均可在我市报考。
三、2013年补报名程序
(一)凡在2010年9月30日前取得重庆市高中阶段教育学籍直至2013年毕业一直在重庆市就读的考生,拟参加我市2013年普通高考,可于2013年1月7日~11日到就读中学所在区县(自治县)考试机构领《申请表》并履行补报名手续,待审核合格后予以报名。
(二)咨询及投诉单位(电话):
市教委招生考试管理处67006144
市教育考试院67869200
附件:1. 2013年重庆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考报名申请表
备注:
1.在本市就业父亲或母亲工作单位及地址(可选填易核实的一人)。
2.学籍异动情况指学习期间是否有转学情况,如有填转学时间及学校,否则填无。
3.如果考生家长无固定工作单位,则由在本市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签章证明。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369)。 学校沐浴着重庆市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于2011年正式成立的,并与重庆文理学院进行深度合作办学。2014年,学校在毗邻有“西湖”美誉之称的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了新校区。学校现自有校园占地面积500余亩,数字化图书馆、标准化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化学生食堂等一应俱全,校园网设施先进。学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设有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旅游与体育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和五年制大专部,开设二十多个专业。依托重庆文理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办学,得到其科技、人才和智力上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干部互挂、管理互动。 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京东方、华道数据、中软国际、美联国际物流、广达电脑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重庆先特服务外包、香港电讯盈科、台湾致伸科技、重庆西永微电园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华为技术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近年来,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获得重庆市专业能力提升项目(骨干专业)建设立项;2016年4月,学校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得到专家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近年来,共立项重庆市级及以上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社科项目20余项;在全国省市大学生技能竞赛、创业大赛、体育竞赛等多方面,学生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学校就业工作水平逐步提高,就业率在重庆市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就业质量逐步提升。 2016年3月,“英勇四姐妹”勇救落水女子事迹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新华网等全国几十家媒体争先报道,并先后荣获重庆市感动月度人物、重庆市好人榜、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感动永川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7年5月,“英勇四姐妹”见义勇为学生群体被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成为全国获得该项荣誉的三个集体之一、也是重庆市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集体。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关注焦点”,秉承“精技立业,诚信立人”的校训,坚持“校企融通,精诚共进”的办学理念和“以企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思路,走“校企联合、教产结合、工学结合、知能融合”的办学道路,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行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平安和谐,全校师生力争早日把学校办成中国西部知名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地址:重庆市双桥经开区巴岳大道9号 邮编:400900 电话/传真:023-66278555 电邮:dxzyxy@163.com
-
学校简介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是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始建于2005年,其前身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和巴南区,总占地面积1977亩。校园依山傍水,花繁树茂,环境秀美,荣获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称号,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可满足全校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楼所有教室都配有成套多媒体设备和部分智慧教室设备,120余个土木建筑类、电气信息类、机械设计类、经济管理类、传媒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类等专业实验室和8个工程实训中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包括重庆大学各学科知名专家、教授在内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和评估。学校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8个,其中: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重庆市特色专业5个(建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造价、软件工程),申报国家“双万计划”建设专业3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管、经、文、法、艺、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学校以“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为发展战略,以“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探索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为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
学校简介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267)。学校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双福,占地896.5亩。全日制在校生15085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人”职责使命。坚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秉承“贴近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立校企产业园,“校中厂、厂中校”学生在校即可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全国交通类一流高职院校。学校与重庆交通大学形成“师资互派、干部互挂、资源共享、管理互动”的对口帮扶关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设立了道路与建筑学院、交通运输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商学院、大数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学院、医药学院、士官学院九个二级学院,开设了五十二个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704人,专兼职教师577人,其中专任教师46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2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32人,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劳动模范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千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3人、重庆市最美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辅导员3人。实训教师来自于大型企业,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等职称。为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2014年学校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同济、人大、复旦、哈工大、中政大、北外、北体等高校或专业领域全国著名高校引进百余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2013年学校推行“百名专家进课堂、百名教师进企业”的“双百工程”密切推进了产教融通、校企合作。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成立“中德双元制”(重庆)中心;2013年9月全面实施24人小班TTFSE分组教学模式。学校广泛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成立“学生未来竞争力提升中心”“未来技术中心”,并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及课程竞赛,育人质量得到保障。学校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因)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京东物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20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培养及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拥有多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和重庆市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智慧建造创新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自动驾驶汽车研究所、高速铁道实训中心、路桥隧数字检测中心、BIM技术中心、财经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先进凿岩技术创新中心、氢动力汽车研究所、工程测量技术中心、工程数宇检测中心、航运实训中心、阿里巴巴新零售人才孵化基地、智慧物流技术中心、特种机器人研究院、无人机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心、建筑实训中心、航空实训中心。
-
学校简介德国工程学院是重庆移通学院的二级学院,设有经教育部批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两个本科项目,与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等10多所德国合作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已顺利送出近千名学生至德国合作大学就读,在校预备赴德国留学学生1700余人。2014年1月,经教育部(教外办学函[2014]5号)批准,重庆移通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批准书编号:MOE50DE2A20131577N)获准正式对外招生。2021年3月,经教育部(教外函[2021]8号)批准,重庆移通学院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批准书编号:MOE50DE2A20212159N)获准正式对外招生。办学特色:国际化育人模式学院按德国高校标准制定科学、规范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精选国际师资队伍(双语教师:60余名、语言外教:20余名、德方合作高校教授:10余名,德国合作院校教师授课比例高达56%),采用原汁原味的德国育人模式(超小班、双语教学、研讨式)。小而精的教学体系学院引进德国先进的教学方式,采用超小班,中德、中英双语教学,课堂师生比例1:15,双语授课比例90%以上,让学生渐进式接轨国际课程,助力海外学习。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以学生为本,设有学生导师、项目导师、出国导师、企业导师等组成的导师团,全方位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导师团覆盖率100%高质量升学就业学院赴德学生毕业率100%,毕业生拥有外语、专业及国际跨文化优势,高质量就业率100%,硕士研究生升学率50%,世界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率15%。
-
学校简介重庆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1年,公安学校和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05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办法学本科专业(公安法制方向)。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基础上组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占地面积42.01万平方米(630.20亩),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49.31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43万册,电子图书34.57万册,电子期刊48.68万册,中外文期刊710种,资源数据库25个。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6个、实习基地14个。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侦查学、治安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和禁毒学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和重庆市“一流专业”点,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3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公安技术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培育点。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专任教师15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千百万人才工程”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公安部治安法制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教学科研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5名教师获二等奖,7名教师获三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13项,其中省部级74项(含重大重点项目10项);教师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外文检索收录41篇;获得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部级7项。学校现有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研平台10个,其中毒品毒物分析重点实验室、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重庆市科研平台。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针对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参考,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重庆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决策咨询采纳15次。协助公安部拍摄《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片》,作为全国公安民警规范执法的示范教学片。参加公安部组织的“8.12”天津港爆炸事件等工作,服务公安民警3000余人次。派出维和警察1人、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2人。近三年,开展“送教送服务到基层”活动服务公安民警1300余人次;参加大型安保、警卫任务和爱民实践等活动2万余人次;协助公安机关办案21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1起。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和国际交流。依托校局深度共建平台,与重庆市公安局28个直属单位、41个区县公安局广泛开展协同育人。与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华三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开展学生学分转移项目。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组织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扎实开展国际执法培训,已举办外警培训4期,培训来自10个国家70余名执法官员。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5万余人,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1599人,升本后本科毕业生2066人。大批校友成为重庆公安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公安部“一级英模”杨雪峰、周鑫,公安部“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林恩、李作明、吴科,有79人次获个人一等功、871人次获个人二等功、1万余人次获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