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高考加分政策将调整
2012-02-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想在高考上打点小主意,譬如加分?作弊?还是趁早歇吧。省教育厅2月6日透露了全年的工作要点,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给全部高考考场装监控,成为与高考联系最密切的动向。

  清理地方性高考加分项 高考远程监控全省覆盖

  2006年我省启动高中新课改,2009年开始进行三年的高考改革,2011年,我省走完了三年高考改革过渡期。教育部已经明确今年发布高考改革方案,我省会有什么动静?

  “不会来个大变脸,考试招生改革将稳妥推进。”省教育厅分管高招的副厅长李和平介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将扩大范围、高招仍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此前教育厅总结说,我省高考逐步侧重“综合”和“自主”。

  高考加分将在今年进行梳理,已调整加分项目和分值。据了解,我省研究制定的清理规范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方案已获准备案。

  想在高考现场来点小聪明的同学要注意了,就算逃过了监考老师的法眼,也逃不过视频监控的天眼。因为今年,我省将在普通高考实现全省考场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带有视频监控系统的标准化考场不仅可以在高考使用,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都可以用上。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米。现有图书48万册、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学生公寓、生活服务中心、行政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学院位于蚌埠市北郊,交通便利,距合肥、南京只有2小时车程,蚌埠南站高铁至上海、北京2个多小时、合肥、南京40分钟达到。校园处于千亩梨园之中,小溪环绕、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安全温馨、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现设立医学系、财经系、旅游与公共服务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传媒艺术系和基础部(思政部)等六个教学系部,共有32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创建了24个特色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软件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广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全面实施“1+x”职业资格证书教学课程深度融合,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连续举办了八届职业技能大赛,创建以赛促教“教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旅游系3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大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2名,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的好成绩,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标杆第一名”的荣誉称号。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了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附属怀远荆塗医院和附属蚌埠口腔医院;先后与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附属医院、蚌埠第八人民医院、蚌埠口腔医院、固镇县人民医院,合肥卓越义齿科技发展公司、合肥一凡义齿科技发展公司、上海豪生酒店、阳澄湖假日度假酒店、安徽世纪金原酒店、汇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盈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海天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6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成立了“慧科学院”、“ 泰盈电商学院”、“海天学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满意度达88.68%。发展中的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为创建社会满意、皖北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努力奋斗!热诚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报考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 学校简介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历经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厚植服务基层、奉献教师教育的情怀,培养造就了10万余名情怀深厚、专业硬核、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经过一代又一代淮师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师大精神和“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 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园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500余万册。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余台件,总值2.87亿元,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现有15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018年本科专业整体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71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有博士60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三八红旗手2人,省教学名师4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省级教坛新秀4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8人。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3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0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余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智库。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与地方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培育了一批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疫情防控形势下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 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52所院校(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近5年,学校派出14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参加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开始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称号,并为淮北市获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重大贡献;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31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的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 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机遇中,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以立德树人为立校之本,坚守大学使命,坚持传承、改革、创新思路,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尽的贡献。
  •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以及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一我省首个转化医学科学领域实体性研究机构。另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省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46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593人,专任教师(含辅导员)88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00%,其中正高职称164人,副高职称345人(含校聘)。荣获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称号350多人,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7万人,硕士研究生6286人,博士研究生525人,留学生420人。此外继续教育学生1.29万人。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43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5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获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41个,其中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率先突破百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68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教研项目,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贯彻“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弘扬安医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
  • 学校简介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庆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职业高等院校,是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获评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其中生产型实训基地15个,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7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个。 学校坚持围绕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现有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文化旅游、纺织服装、财经物流、农林园艺等服务安庆支柱产业发展的8大专业群38个在招专业,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递进的重点专业建设体系,专业群全面覆盖安庆市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700余人,其中在职在岗教师有正、副教授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硕士20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聘请行业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3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200余人兼职兼课。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6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型和外观设计专利70项,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建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合作办学、创新发展。作为安庆职教集团龙头单位,学校与安庆市各县区政府开展全面合作,与安庆经开区等12家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深度合作办学;与安庆环新集团、安徽盈创、安庆新能源汽车、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办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中厂”“厂中校”30余个。学校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加大实验实训条件投入,大力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学校坚持“人文导航,技术扬帆”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融合安庆近代工业文化、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涵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 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多次斩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荣获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5年高达98%以上。 下一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地方性、特色化、技能型、高水平”四个核心,坚定不移地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思路,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本科专业和本科院校的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9977人,硕士研究生3285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8869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以2个A+专业、10个A专业、17个B+专业、23个B专业的成绩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10、安徽省属高校第1。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5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6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博士化率近9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5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 学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拥有5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8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底蕴和优势,凝练学科特色和方向,设立学科特区,创新学科建设平台,形成了多门类、结构合理、相互支撑、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经管类学科群。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立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和Ⅱ类高峰学科。工商管理、统计学入选安徽省Ⅲ类高峰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三个学科获B-级。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现拥有“合作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棉花工程研究所”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经济预警、运行与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省部级重点智库4个,“中国小岗研究院”等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立项层次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及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领域新型高端智库,尤其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为代表的研究成果政策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特色品牌日益凸显。学校主办的《财贸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评“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学校占地总面积891329.56平方米,其中龙湖东校区661005.79平方米,龙湖西校区230323.7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44864.9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3亿元。图书纸本馆藏223.17万册,电子馆藏120TB。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路径,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