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20年普通高考美术和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顺利结束
2019-12-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2 月1日,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拉开了大幕。至今天下午5:30,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美术术科和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一考试已顺利结束。

今年,我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全省高考报名达到77.96万人,其中,全省报名参加美术术科和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的人数分别为38771人和7284人。全省21个地市共设36个美术术科考点,广播电 视编导术科统考在华南农业大学设置考点,美术术科统考的考试科目为色彩、速写和素描,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的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故事编创和影视作品分析。在各级考试招生机构和各考点的有力组织下,两项考试平稳顺利,美术术科统考缺考人数仅149人,缺考率0.38%;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缺考人数411人,缺考率5.64%。

为进一步维护我省2020年美术术科统考的公平公正,确保美术术科统考所有考点入场、开考和收卷等相关考务环节全省同步进行,我省首次采用全省统一考务指令对相关考务环节的时间点进行统一播放。并加强了对两项术科统考考生的入场检查,使用金属探测仪对每位考生进行携带违禁品检查,禁止考生携带通讯工具和与考试有关的资料(纸张、纸片或图片)等进入考场。同时,引入“人脸识别智慧监考系统”,要求考生在考场内实行“刷脸”验证身份,严防替考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考试组织实施情况看,两项考试管理规范有序,考风考纪良好,考生违纪违规进一步下降,据初步统计全省违纪违规考生不足10名。

我省2020年美术和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将继续采用计算机网上辅助评卷方式,即将考生答卷(画作)拍照(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再由计算机随机 派发答卷供评卷教师进行网上评卷,维护评卷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提高评卷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评卷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据悉,考试成绩将于2020年1月中下旬公布,请广大考生密切留意我院官微、官网相关信息。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新会县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江门卫生学校,1992年更名为广东江门中医药学校,201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农村、基层、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始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区域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发展战略、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广东省第一所中医药高职院校,是第一所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和江门市共建的高职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医药高职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中医药特色文化为载体,构建以“守正创新、德艺双馨”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与侨乡文化并俱的高等中医药职业院校,为粤港澳大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产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素质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校园总体规划用地946亩,校区建设总投资10亿元,学院现有拥有31个校内实训中心,已建成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本着“人有我专、人无我优”的建设理念,学院建设有价值7000万的科研平台;学院投资3500多万元,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成了“一馆一园一区四基地“。“一馆”即中医药展览馆,占地1400多平方米,拥有具有二维码的中药标本1600多种。“一园”即岭南药用植物园,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种植中草药700多种,每一种植物都有标识牌和二维码。“一区”即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与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建。“四基地”即“江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江门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现有教职工人数714人,专任教师64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2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1人,双师型教师326名。学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贴行业发展,准确定位,突出“中医产业”和“南药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了涵盖健康产业链的专业结构完整体系,现设9个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南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食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1个专业:中医学(国控专业)、针灸推拿(国控专业)、中药学、药学、护理、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制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助产、健康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国控专业)、预防医学(国控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呼吸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眼视光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31个专业,其中中药学被认定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目前学院正在大力推行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群,为国家、省、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行业产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学校简介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江门幼专”)是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基础是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于2019年招收第一届大专生。学校位于江门市江海区朝翠路1号,占地面积300亩。学校按7500人规模设计,总投资9.78亿元。一期投资4.33亿元,于2019年9月完成了6.92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期投资5.45亿元,建设规模10.16万平方米,计划于2022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学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58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0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数占专任教师48%。学校在校生5700人,连续三年大专新生报到率达93%,远超其它同类学校。学校设置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七个专业,建有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实训室324间,纸质图书27万余册,电子图书33万余册,科研仪器设备完善,配备直属幼儿园1所,校外见实习基地67个,可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践实训教学需求。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教学质量优秀,专业优势突出,学、研特色鲜明,朝着“为全省学前教师教育提供示范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目标迈进。
  • 学校简介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73年的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创办于1976年的广州市体工队,1996年更名为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市政府举办的全国首家省会城市、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为办学目标,坚持竞技体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崇德、善搏、求实、勤学”的校训,明确“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办学定位,实施“校队合一”的办学体制,凝炼“体教融合、学训一体”的办学特色。 学院于2010年1月通过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9年底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目前全国20所体育职业院校中仅有的两所省级示范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由省会城市举办的体育院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之一,连续4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院构建了贯穿小学、初中、高中、高职4个学段的“十四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独树一帜,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教育厅肯定,《“校队合一”、“六个环节”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目前全国体职院校唯一获得的最高奖项。 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目前占地面积约27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拥有全国一流、亚洲领先的训练实训场馆和设施,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餐厅等,并设有实训、科研、医务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全方位满足教学训练和生活的需要。现设有9个管理机构、6个教学机构、8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4个项目运动队,在读高职、中职和运动员近4000人。学院拥有一支由专任教师与专项教练员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现有高级职称97人、中级职称146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146人,本科学历277人。 学院坚持体教融合,培养拔尖竞技体育人才。先后培养了杨维、张洁雯、杨景辉、杨伊琳、雷声、张雁全、陈艾森、刘诗雯、樊振东、全红婵等10名奥运冠军,谢杏芳、刘婷婷等40名世界冠军,获得世界冠军133人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100多人,享有“冠军摇篮”的美誉。获得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广州市集体二等功,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学院不断推动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人才培养双翼齐飞,培养的人才荣获2019年世界军运会9枚金牌,樊振东、郭子愿荣立个人一等功。 学院推动协同创新,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现有体育运动系、体育产业系、体育保健与康复系共3系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个;现有3个体育特色专业群,运动训练专业群立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成立了广州体育职业教育联盟,构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拓展“专升本”办学渠道,与广州体育学院合作开展运动训练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构建“学训交替、技术引领”“课堂+俱乐部”“系所一体、学工结合”“校企联动、岗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场竞争力居全省前列,体育生招生成绩、高职本科三二分段招生最低录取分均位居全省第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6%以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最受欢迎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源之一。 学院服务区域发展,拓宽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办学,广聚国(境)内外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实施“一系一国际合作项目”,体育产业系与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办全国体职院首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体育与休闲管理方向”,体育运动系与西班牙埃尔切大学建立合作,体育保健与康复系和美国春田大学共建体育康复医院。学院积极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友好交流,为国内外体育院校、体育团体、机构及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训练竞赛、医疗康复、餐饮住宿等一体化服务。2017年承办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金砖五国运动会武术比赛,长期与韩国忠北体育高中开展运动员、教练员交流项目,被列入广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学院凝炼冠军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超越自我、爱国奉献”为内核,弘扬“冠军精神”,加强“冠军讲坛”、“冠军林”、校史馆、国旗护卫队等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坚持文化育人,深化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冠军文化”内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专业培养与企业文化、体育文化相融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将全力以赴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保持竞技体育全省领先、全国列前、国际大赛金牌榜上有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体育高职院校,勇当全国体育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推动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学校、冠军摇篮”,为广州建设世界体育名城,推动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 学校简介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3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三年制大专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国家任务大学专科学生。  学校地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位于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被誉为“半城山色半城湖”风景如画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的形成,惠州得毗邻香港、澳门之利,将成为珠江口东岸区域服务和创新的中心。作为广州、香港、深圳连接粤东、福建和江西的交通要冲,美丽的惠州吸纳了山之仁、水之智,集古老而现代的文化气息于一体,就像一颗镶嵌在富饶的中国南海边的璀璨明珠,已拥有石化名城、数码之都、旅游胜地等著名名片,是宜学、宜商、宜业、宜居的上选佳地。  学校坐落于惠州市惠城区马安新乐教育园区,占地面积7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气势宏伟的图书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标准公寓式学生宿舍等设施。学校素以教育管理严格、教师教学严谨及文化气息浓郁著称,素质养成与技能培养相得益彰,形成了“诚信、勤奋、创新、精进”的良好学风和“浓厚的政治气氛、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浓厚的文娱体育气氛、浓厚的文明和谐气氛”的校风。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潜心求学致知的理想之地。  目前,学校有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与应用外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十个二级学院,设有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旅游管理、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动画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书画艺术、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等40多个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工科等协调发展的多个领域。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学校拥有一个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敬业爱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工并举、崇尚实用”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博学、求真、致用”的校训,确立了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又“立足惠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凸显前瞻性、职业性、实用性的办学特色,形成“学校专业、工厂实业、学生就业三业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经营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43334”治校方略,即坚持办学理念四句话不动摇,实施“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三大战略不松懈,紧扣“以模式引领发展、以管理促进质量、以软实力提升硬实力”的三大办学方针不放松,推行“班有先进党员,系有战斗堡垒;系有精品课程,院有特色专业;系有教学名师,院有创新团队”的三大实施路径不改变,把学校发展为“学生喜爱、教师留恋、同行认可、社会满意”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四大目标不落空,坚持根植马安、融入惠州、特色发展,努力打造“职业味、企业味、惠州味”浓郁的“三味”校园。  自办学以来,学校教学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相关行业、知名企业为依托,面向市场,走合作办学道路,推行“三业对接,双轨并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相继建立了IT创新创业研发中心、会计与金融实训中心、雷博尔数控中心、长青汽修车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130多个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大力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实施“订单教育”和“双证教育”,采取“外语+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职业技术资格证、汽车驾驶证等证件。  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良好。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定向培养和实习实训就业协议,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有充分的就业保障。数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就业率,近三年均超过98%,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学校形成了集普通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开办了“专升本”和成人教育大专脱产班与函授班,并建立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形成了为学生和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服务体系。学校被指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培训示范基地和惠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2012年又被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我院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升格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12年起,学校连续三年被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评为“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2015年3月,学校荣获“家长学生信赖品牌学院”称号,2015年7月,学校荣获“2015中国职业技术学院50强”称号。201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成为我省18所获此称号的高等院校之一;我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被省教育厅评定为A级;2017年,学校被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联合授予“2016年广东省好雇主”称号,学校被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评选组委会授予“2017年度中国民办教育百强”称号,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在“2019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民办院校TOP100”排行榜上位列全国第53名,全省第9名。2019年9月,电竞励志剧《穿越火线》主演鹿晗、宋妍霏来校取景拍戏,惠经职院登上各大荧屏;2021年,学校党委荣获“惠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团委荣获“惠州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被确立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高校”。  近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内涵发展,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锐意进取的精神,聚全校师生和社会之力,不断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学校将努力铸造独具特色的优质高职教育,力争实现升格为本科高职院校的腾飞之梦。
  • 学校简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阳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阳江师范学校创建于1916年,学院传承了百年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是关山月、许章衡、谢天赐、陈章绩等艺术名家的母校,粤西地区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摇篮。学院以“崇德远志,精艺博才”为校训,按照“立足地方,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优师范、办强工科,突出优势,凝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社会需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有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财经系、机电系、信息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旅游管理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继续教育部等10系2部,开设专业42个,拥有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并已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商贸、蓝色旅游、师范教育和现代农业等专业群。至2021年底止,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员工617人,其中专任教师466人,高级职称136人,双师型教师270人。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至2021年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技术奖励8项,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专利授权16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省级科研立项70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77篇,主编专著、教材20余本。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平台和项目立项连续两年位居粤东西北高职院校之首。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6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省级一等奖51项、二等奖87项)。近几年的省级教学教改课题、省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大学实践基地等省级质量工程立项数量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三。学院是全国首批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示范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阳江市人才工作示范点、阳江市青年就业转移培训中心、阳江市扶贫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学院还设立了8个国家级行业职业技能考试站和培训点。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按照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不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建设以工为主,农、管、文、艺、教协调发展,海洋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见长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立足阳江、对接大湾区、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35位驻镇帮扶农村科技特派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为我市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和“双区”建设服务培养更多的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高职人才,积极做出“阳职贡献”。(资料更新至2022年2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