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2013年全国高考总分分数段(含照顾分)统计表
2013-06-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3年全国高考云南省总分分数段(含照顾分)统计表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云南开放大学是一所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以开放教育办学模式,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终身教育的省属公办新型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79 年5月建校的云南广播电视大学。2010 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云南作为国家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5 个试点省(市)之一。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批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云南开放大学,成为全国六所之一、全国中西部唯一的试点建设的开放大学。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云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云南老年开放大学、云南省学分银行设置在其中。2009 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开放大学与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法人”的办学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资源共享、协调发展运行机制。同时,学校作为国家开放大学云南分部,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在云南招生办学的具体任务,具体负责在云南省内组织开展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招生、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办学工作。学校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办学制度完善、学科专业发展、教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能力提升、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形成了学校独具风貌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直招士官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校现有呈贡、学府两个校区,校园面积904亩,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纸质图书71.4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92T,拥有各类数据库 21 个。建有实验实训大楼和产教融合大楼,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 138 个、校内外实训基地 71 个,设有云南省第49、106两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现有在编教职工737人,其中专任教师661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211人,博士29人,硕士44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8人,“双师型”教师341人;有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云南省两类人才2人、云南省千人计划人才1人,国家级省级教指委委员19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省级技能大师 1 名,省级名师工作室 2 个,省级立项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教学团队5个。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在籍学生20余万人。学校根据办学需要,按照总部+开放学院、学习中心、教学点的方式,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办学体系以及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境外学习中心,目前已挂牌成立28所州(市)、行业(企业)开放学院,23所县(市、区)学习中心,132个教学点,村(社区)干部“双提升”校外实训基地535个;在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设立了3个境外学习中心。“十四五”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强化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为支撑,以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改革创新、克难攻坚、提升质量、培育特色,着力优化办学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师资素质能力,着力发挥云南省学分银行功能,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层级、办学能力、办学水平,推进高水平新型大学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开放高效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云南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413),是201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红河州卫生学校基础上组建的一所省州共管、以州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并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2015年12月通过云南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7月通过云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847.337亩,总建筑面积158321.26平方米,校内有5个实践基地、实验实训室206间,多媒体教室171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8786.32万元。截至2021年12月底,学院共有教职员工511人,有专任教师329人,“双师型”教师15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5人,教授、副教授84人;外聘兼职教师536人;有专业带头人(负责人)19名。截至2021年12月底,图书馆藏书62.0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6.08万册,电子图书25.97万册。现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等19个专业,有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构建了基层全科医学服务专业群、健康护理专业群、口腔专业群、药品类专业群、中医康养专业群。全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达13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9500余人(包含三年制专科、弹性学制、五年制转段)、中职学生3600余人,学校有继续教育学生近10000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3%以上,学院与省内外170余家医院和医药卫生机构建立了校外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14所,与126家医疗机构、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学院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双主体”育人,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早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了五年一贯制、“3+2”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三年制“1.5+1.5”、“1+1+1”医教协同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中高衔接、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办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医教协同班;学院开展“文化+技能”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承接教育部“1+X证书”11个试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健康护理专业群通过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拟立项建设项目。未来,学院将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高水平双师队伍、高水平专业群、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和继续教育标杆学校。努力实现成为省内领先、东南亚有影响的集教育、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沿边特色高水平医药卫生高等职业院校。
  •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大理白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大理护理职业学院是2016年3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大理州政府主管的一所医药卫生类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于2019年11月通过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合格评估。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经过60多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护理、眼视光技术为优势,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与保健、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为特色,多学科交融的医药卫生类职业学院。二、办学条件学院占地462亩,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00多人,专任教师18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的教师5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2人,理论课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现有各类在校生8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继续教育学员2000多人。学院现已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的5.4万平方米“三中心三基地”(公共基础实训中心、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护理实训基地、眼视光技术实训基地、康复技术实训基地);配备有32个门类,208间标准实验室;拥有教、学、练一体化的仿真病房,是融教学、考核、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功能为一体的实作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计达4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23.07万册。现已安装配备了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计算机备课系统、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图书馆电子阅览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开展了远程教育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初步达到数字校园基本条件。拥有4所附属医院(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永平县人民医院、祥云县中医医院、弥渡县中医医院),10所教学医院,在省内外建成涵盖各专业的6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专业建设学院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围绕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新专业,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发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学院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现阶段,学院设有护理、助产、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中护理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及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为大理州优质建设专业,并稳步推进中医学、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等新专业的申报工作。四、人才培养学院根据职业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岗课赛证",凸显产教融合、“1+X”证书融合的职教特点,组织护士资格考前培训,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眼视光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学生高级眼镜验光员、高级眼镜定配工技能等级鉴定合格率达100%;推进“1+X”老年照护证书培训考核试点工作,组织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学生的培训考核工作。每年组织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推拿按摩操作技能大赛”“验光与配镜操作技能大赛”, 组织鼓励师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教学成果评比、班主任素质竞赛等比赛,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7%,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落实,人才培养任务有效落地,稳保就业基础任务予以落定。五、校企合作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医教协同发展,与星创视界集团、费森尤斯医疗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共建了“宝岛眼镜订单班”“费森尤斯透析服务护理菁英班”开展订单培养,与太平洋养老保险公司合作培养老年保健与健康服务专门人才,形成了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学院依托行业,建设保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和完善的实训基地,现已建成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宝岛眼镜综合实训中心”和“费森尤斯透析服务模拟舱”,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医药卫生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也为推进学院“双高”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六、对外合作交流学院注重深化多层次开放办学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澳大利亚桑瑞亚理工学院等合作办学项目;探索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护理人才培养合作。努力打造在南亚、东南亚有一定影响力的“护理教育和培训中心”“云南省出国护士培训中心”“康体、养老、养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高级眼视光专业人才培训中心”,积极为国际间的院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师资培养和学生留学等搭建广阔平台。七、科研成果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切实加强科研投入及管理,抓好科研项目质量控制,科研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多年来,学院围绕“以课题促教学,以科研促发展”,鼓励教职工立足教学管理,积极撰写论文、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教研科研蔚然成风,教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教职工共申报15个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其中专项4项,申报校级课题共立项15项,顺利完成了学院第一次教育厅研究基金项目和校级课题项目的结题工作,共结题14项、其中:教育厅8项,校级6项。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在大理州委、州政府及云南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坚持“立足大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以健康护理教育为龙头的办学特色,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特色立院、质量兴院、人才强院、文化育院、依法治院”的发展战略,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院训,弘扬“团结奋进、求实创新”院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狠抓落实为基点,以提升质量为要求,深化内涵发展,强化特色创新,推进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药卫生职业学院。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省州共建共管。学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拉怀村266号,其前身为创办于1955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年的德宏州农校和1978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4年、2006年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德宏州农校分别整体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2月,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德宏教育学院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德宏州委州政府投入8亿元为学校建成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办学能力显著提升。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扎根边疆办教育,历经60余年积淀,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学科为龙头,师范专业为重点,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学校。目前,学校占地1095.20亩,建筑面积294057.05平方米,总资产10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近90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6人,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67人,其中教授38人,包含二级教授1人,拥有硕士学位者272人。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4名,其中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3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培养支持计划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4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2人;获德宏州兴州人才奖1人、德宏州科技进步奖1人,德宏州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德宏州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目前,学校实际招生专业39个,其中,教育类专业11个,高职类专业28个。面向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招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7个,其中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基地90个;有学生“双创”平台2400余平方米。有直属附属中学1所,非直属附属小学和非直属附属幼儿园各1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900余人,包含盈江职中联合办学322人,其中,留学生近百人。近年来,学校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办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着力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学校现有共建中国咖啡工程中心1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博士专家工作站2个,州级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体育研究基地各1个。近五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项、获教育部、国家民委立项各2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厅级项目58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2015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8篇,其中收录于SCI11篇、EI7篇、CSSCI10篇;北大中文核心109篇;出版教材43部,出版专著65本。获厅级以上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1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47项,软件著作权54个。2010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特色评估。先后获得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先后荣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60多年来,几代德宏师专人立足边疆,艰苦创业,先后培养了39000多名毕业生,为德宏州乃至云南省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全州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昆明市盘龙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程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1942年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在此基础上,1959年组建云南省财经学校。2015年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升级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并命名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办学基础学校位于昆明市,校区占地总面积167932.78平方米,其中,校舍总建筑面积124556.07平方米;教学及行政用房58554.7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06平方米/生,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68.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996.89元/生,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2955.94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实训室3个、自习室和期刊阅览室5个,阅览室有座位800个。拥有馆藏纸质图书62.47万册,电子图书24.53万册,生均图书96.66册/生。学校建有会计多功能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综合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等4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场地13913.27平方米。学校扎根云南,深耕财经职业教育,是中国职教学会表彰的“黄炎培优秀职业学校”、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省文明办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省级文明学校”。学校财经行业教育背景底蕴深厚,是全国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云南省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云南省商业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财政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办学88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财经专业人才,被誉为“云南财经人才的摇篮”。办学基础专业群建设学校下设5个学院、2个教学部。现有24个高职专科专业,涉及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等专业大类,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龙头的财会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以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为龙头的财税服务专业群、以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金融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学校面向行业和全社会大力开展培训,服务社会成效显著,近五年非学历培训达20余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在云南省高职学校中排名第一。积极开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智库咨询等多项服务,社会声誉良好。发展愿景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秉承“立德立信立己,达观达技达人”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优秀学校文化,以培养更多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打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度高、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财经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