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地方高校计划招生25.59万人
2015-05-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4月29日,广东省发改委下达的2015年社会发展计划中,披露了这些数据。在备受关注的教育方面,计划中披露了广东2015年地方高校招生计划。据了解,今年广东地方高校计划招生25.59万人,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招生规模分列前两位。

广工华农招生位居前两位

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从省发改委下发的社会发展计划通知中了解到,广东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确定广东2015年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数据显示,广东2015年地方高校招生计划25.59万人,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招生规模分列前两位。

据悉,在2015年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计划中,共统计有广东59所地方本科学校招生计划。据统计发现,广东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今年合计招生25.59万人,其中广东工业大学计划9700人,全省最多;华南农业大学招生9000人,全省第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600人,数量最少;南方科技大学招生920人,也低于1000。星海音乐学院招生刚好1000人。其余高校招生都超过1000人。

本科在校生预计达到104.26万人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的广东省2015年教育事业计划显示,今年全省研究生计划招生3.06万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1.3万人,普通初中计划招生110万人,小学和幼儿园分别计划招生154万人和200万人。广东研究生在校生预计将达到9万人,本科生将达到104.26万人,两项指标较2014年分别增加3.93%和4.45%。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于2011年2月,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下设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医药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2014年跻身万人学府,2018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校10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为社会输送近3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东莞,毗邻香港、位居广州和深圳两个创新高地之间,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缘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基础,拥有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等十大产业集聚区。紧邻世界500强企业三星、泰科及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园区。位置优越,名企环绕,人才需求旺盛,具有天然的就业、创业优势。学院周边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坐拥穗莞深1小时经济生活圈,畅享珠三角城市群优势资源。 条件充足,设施先进 学校占地面积6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59万平方米。建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创意设计、财经商贸、土木建筑、公共基础、大健康产业和科创产业园等8大类专业集群实训基地。建成170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达92055.4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233.52万元,可开展实训项目数达640 个,可满足各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图书馆大楼高12层,面积4.2万平方米,为全省同类高校之最。现有藏书约13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0多万册,电子图书23.5万册;学生文化中心、音乐厅、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齐备。教授治学 名师执教 学校实行教授治学,名师执教。现有专任教师456人,校外兼职教师229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30.3%;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占60.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7%。有20多位国家、省市级的专业学会、协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建设 特色突出学校先后建成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品牌专业——会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省级“1+X 证书制度试点”共涉及19项证书、覆盖23个专业;省级专项资金扶持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酒店管理;省内首个电子竞技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建成国家级、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中心)5个。近3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级等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简称“双精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与华为云计算、腾讯云、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854家知名企业合作,组建校企合作联盟。校内建有“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腾讯云互联网+产业学院”“电子竞技产业学院”“东莞市网红直播产业研究中心”“华南电商产业学院”“新餐饮产业学院”“应急产业学院”“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等8大产业学院,覆盖高职中职所有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同建成协同育人基地、培训机构,为东莞企业签订联合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教育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科技引领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提升学科水平与增强服务能力相结合,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对口支援、扶贫和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截止2021年底,各学院教学团队承接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120余项,承接会计职称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政府服务项目30余项;获实用性新型专35项, 外观专利26项,计算机软著28项,开展多期“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创业 双轮驱动 学校投入5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及“二级学院工作室”,并与企业合作共建了6个大学生专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积共5998平方米,先后入驻216个学生创业团队,1096名学生以此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下设的创业学院拥有一支28人具有人社部创业培训师资证书的师资队伍。已开办SYB创业培训班182期,4968学生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率为95.26%。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迄今累计斩获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省级季军等数十项大奖。其中“挑客早餐一优质豆浆提供服务商”项目于2018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广东省高职院校唯一金奖。专本连读 连接海外 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合作,构建“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专升本)”升学体系,开放“专本同读”和“专插本”等多种升学渠道。学校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泰国等6国10余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并开展了9个联合培养、学分互认项目,其中3个面向社会招生。为校内外有志青年搭建深造平台。奖学助学 保障学业 学校设立奖学金,建档立卡困难资助等政策性资助。学校特等奖学金2000元,无人数比例要求;一等奖学金800元,按照学生总数5‰设定;二等奖学金500元,按照学生总数1%设定;三等奖学金300元,按照学生总数2%设定。此外还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内容更新时间:2022.2.28)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清城区
    学校简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学院位于清远市清城区,距广州市中心仅60多公里,毗邻白云国际机场,许广高速、广乐高速、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广高铁在市区设清远站,广清城轨(首期)清城往返花都、白云国际机场,交通便捷。学院设有护理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旅游家政与艺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11373人(不含面向社会扩招部分)。教职工61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 2 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 3 人,省级科技特派员36人,清远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30人,清远市“起航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清远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学院坚持扎根地方,立足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融入珠三角核心区,面向沿海经济带,建设区域特征明显、专业特色鲜明、服务能力卓越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职工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稳居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前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0)》中位列全国高职高专第248名,全省第24名。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实验(训)场所总建设面积达116323平方米,建有26个实训基地、6个实训中心、273个实验实训室,其中建有护理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助产、商务英语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基地等8个省级实训基地。建有多媒体教室10263个座位、语音室160个座位,专业机房16个,公共机房10个,教学用计算机3802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1940.22万元;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317台。学院与630多家企业(行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建立了大批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护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拥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学院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文化育人内涵,构建具有清职院特色的“合和”育人文化体系,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和书香校园。每年的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49个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展现青春风采,助力健康成长。学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丹麦、芬兰等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交换生学习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办学标志性成果:▊获得多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15年以来,学院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共9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0项。其中“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网络化、规范化省校两级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平台创新与实践”(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一横两纵’互链产教融合机制的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9年)等3个成果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考核全省排名靠前2020、2021年“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考核位列全省高职院校A类19名、14名。▊专业(群)建设成果丰硕国家级骨干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生物制药技术。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护理、药品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省级品牌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护理专业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家政服务与管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康复治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据截至2021年11月25日)
  • 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市全市
    学校简介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Android手机编程》、《网络营销》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8项;与华为、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8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30个创新班。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7%。先后有24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720余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30余部;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广科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强五线交叉、多元融合创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大力开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打造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9%以上。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日、韩、泰、西、意、匈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近4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4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贝勒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经过18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学年度、2019-2020学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38位,广东省第2位;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我校位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在2021年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广东省第1位;在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榜单中,我校首次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并在三类综合排名中并列12位;在“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综合排名位居广东省公、民办高校一流专业(应用型)第7位。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其中,医学院目前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和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物科学四个专业。未来,医学院还将下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22年2月底,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已超过12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0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2月底,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47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国家级特聘专家62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使命和愿景本大学的使命为,通过在宽广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致力于对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贡献社会,造福人类。本大学将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中英双语及全球视野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校徽和校训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 学校简介建设以大健康为特色的创业型职业技术大学一、办学基本情况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始办于1993年的“广州岭南文化技术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投资方为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贺惠芬任董事长,劳汉生任校长。是一所集医药健康类、电子通信类、现代制造类、财经管理类和创意设计类专业为一体的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现有广州和清远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1316亩,校舍建筑面积6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纸质图书逾169万册;截至2021年10月,有高职在校生23577人(含高职扩招);拥有专任教师为1043人;现有13个教学单位,43个高职招生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药学、软件、模具、动漫),并有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5个(护理、中药学、软件、模具、动漫),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2个(中药学、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均已经启动建设)。近年来,学院招生连续多年高出省录取线几十分并于第一志愿录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居广东省民办大专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2006年,学院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0年,学院获省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确定为省民办院校唯一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同年获得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7年,获得年度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奖。2019年,通过广东省高职示范校验收复核及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复评,同年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省级品牌专业立项2个。二、办学指导思想与特色成效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点,紧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行业需求,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博学而雅正,业专而技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坚持以国家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精神为指导,以示范校建设、国家优质校建设为引领,注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学院内涵与特色发展。主要特色成效体现在:一是构建“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即以育人为主体,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两翼,努力建设成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创业创新型大学。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围绕“一校一园”“一院一企”教育产业格局,构建产业园-“双院长”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的产业链,形成体验-实践-实战教学链(岗位链),建设产业上下游有机衔接的政行校企共建、共治、共享的办学体制机制。三是推进“1533”工学结合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1+3”“5+3”“3段式”。“1+3”:“1”是完成国家规定教学任务,“3”是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3个真实项目:专业项目、公益项目、电商项目,以真实项目为抓手,重构课程体系;“5+3”:师生组建真实创业项目团队,体验5个角色,配备3个导师; “3段式”: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体验、实践、实战的步骤,完成生产实训活动。四是实施基于美国DQP体系的学分制改革。该项目获广东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并获广东省2019年教学成果二等奖。五是推行书院制师生共同成长社区管理模式。全面实行书院制管理,组建七大书院,融博雅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一体,打破年级专业,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社区。六是积极服务社会发展。学院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成立了公益慈善学院、乡村振兴教育学院,与黄埔区合作共建黄埔社区学院等,积极投入社会发展多个领域的服务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