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即将开始
2022-07-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三校生”高考)将于7月11日至12日举行,具体时间、科目安排如下:

日 期上 午下 午
7月11日        (星期一)9:00—11:30        语 文2:00—3:40        数学
7月12日        (星期二)9:00—10:40        外 语

为确保考生能够顺利参加考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事项:

一、做好疫情防控

1.请广大考生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按要求继续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考生家长或同住人也应尽量做到两点一线,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聚餐、不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疫情风险的人员和物品。请考生下载并如实填写《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考生考试安全承诺书》(见附件1),持续做好健康监测工作。

2.考前3天,请所有考生按规定完成2次核酸检测(7月10日须有一次)。7月11日,考生在考点进行核酸检测,请考生务必携带提前打印好的纸质核酸码。

为了确保考生核酸检测高效采样、集中送检,做到快检快送、快出结果,各区专门设有面向考生的定点专用核酸采样点,7月8日-10日每天上午8:00-11:00面向考生提供单人单管采样服务。请考生务必到就近的考生定点专用核酸采样点(各区采样点信息详见附件2)完成采样。

3.考生若在考前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同时告知就读学校。

4.考试当天,考生在出发前往考点前须完成一次抗原检测。如有异常,须第一时间向就读学校报告。考生在往返考点途中应佩戴N95/KN95口罩。在进入考点时,要在考点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按防疫要求有序列队进行相关检查,除查验证件环节外考生需全程佩戴口罩。考点普通考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就座后,建议全程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其他考场的考生,须至少选择外科口罩全程佩戴。

对考前有发热等症状的考生、进入考点时体温异常的考生以及核酸检测筛查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将安排其在考点的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充分考虑交通、天气等因素,尽量提前出门,为进入考点前的安全检查、体温测量等环节预留充足的时间,至少提前45分钟到达准考证上的考点地址(另有通知的除外)。

5.考前,考生如属以下情况的,须第一时间报告所在学校:

(1)确诊或无症状感染或出舱复阳的;

(2)6月20日及之后出舱的;

(3)明确为密接或次密接的;

(4)处于本市中高风险地区(含考前14天内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沪)的;

(5)考前7天内国内低风险地区返沪的;

(6)因突发疫情被封控或身处合围区的;

(7)其他异常情况。

同时,请考生和家长(法定监护人)在考前保持通讯畅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考前准备,涉及闭环转运的提前按要求做好考试证件、防护用品及其他个人相关物品的准备。

二、做好考试准备

6.考生务必严格按照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11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在开考后15分钟(上午9:15)禁止考生进入考点考试;11日下午数学科目考试在开考后15分钟(下午2:15)禁止考生进入考点考试;12日上午外语科目考试开考前15分钟(上午8:45)禁止考生进入考点考试。

7.考生务必仔细阅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见附件3—4),严格按照要求参加考试。

8.7月11日,考生须完成当天本人所有科目考试后方可离开考点,考生请自备午餐。

9.密接、次密接或中高风险地区等考生根据相关安排在相应考点进行考试。

三、遵守考试规则

10.考生须自觉遵守考场规则,诚信考试。警惕网上虚假信息,保护自身利益,勿存侥幸心理。如有违规、违法行为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严肃处理(见附件5—7)。

11.考生不得将手机、智能手环(手表)等移动通信设备带入考场。建议考生将手机交送考家长、老师保管。

开考后一旦在考场内发现考生携带手机,无论是否开启与使用,一律按作弊处理。

四、放松心态应考

12.请考生调整心态,放松心情。考前及考试期间,考生应保持正常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

13.考试结束,考生须听从考点指挥,按要求佩戴好口罩,带好随身物品,有序错峰离场,切勿滞留。

14.送考家长在考点周边应避免人群聚集,考试期间应确保通讯畅通。

感谢考生与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祝愿广大考生考出优异的成绩!

附件:

1.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考生考试安全承诺书

2.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各区信息一览表(略)

3.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考场规则

4.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考生使用答题纸作答注意事项

----
  
  
  

热门院校

  • 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纽约大学按照纽约大学标准、依托纽约大学世界一流的师资资源和选材体系面向全球招聘教师。目前,已建成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师生比保持在1:8之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办学至今,先后有20多位各国院士级的学术大师全时为本科生上课。世界一流的师资和极致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最优质高效的教学体验,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成果。目前,上海纽约大学现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各半,国际学生来自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学校采用全英语教学,并在课外活动及校园生活方面大力创造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与条件,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适应并胜任在国际化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能力。上海纽约大学颁发中、美两个学位,共三张证书:即由美国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由上海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双学位体系也是中外合办大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学生在毕业以后无论是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就业,都可以发挥中美两套文凭所带来的不同优势和切实便利。
  • 学校简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立信”之名源自《论语》“民无信不立”。 学校起源于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1928年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在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和未来金融家摇篮。2011年,学校获得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8年,学校被列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高校。2022年,学校成为境内首家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的地方财经院校。学校现有上川路、文翔路和中山西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2019年,顾唐路新校区建设正式开工。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597人,其中本科生17212人,专科生125人,专业硕士研究生260人。学生就业良好,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正式揭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首批上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工近165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100人,正高级近110人,副高级近350人,博士660余人。教师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全国税务领军(后备)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东方学者、上海东方青年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优秀教师。学校还在业界、学界聘请了一批富有影响的客座、兼职教授。2021年,学校获批“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开展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欧盟高校合作开展伊拉斯谟+项目,与丹麦IBA国际商学院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引领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构建面向上海现代服务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的学科发展体系,立足经、管、理、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经济学、管理学、理学三个学科门类并重,重点建设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一级学科。以会计学、金融学为核心,推动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分别入选上海高校Ⅰ类、Ⅱ类高原学科。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会计与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共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9个。拥有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统计学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税收学、经济学、保险学、物流管理4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税收学、财政学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018年,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2019年,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学校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兴校之源,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级。现有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服务经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基地、上海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立信分中心、上海市参事工作室等省部级研究机构(平台)。学校注重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建设。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是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牵头单位。连续多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2019年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击剑、女子足球是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跆拳道、赛艇和龙舟是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上海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落地我校。展望未来,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 学校简介国家级优质院校建设校上海市市级特色高职院校上海市示范性民办高校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概况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37所高职院校之一,为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纳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统招计划,目前在校生规模7000余人。学校设有七个二级学院及基础教学部和社会科学部共9个教学单位,20多个招生专业,涵盖学前教育、经济管理、财务金融、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艺术设计、信息传媒和医疗卫生等学科门类。现有6个高本贯通专业、1个教育部国控专业、5个国家级骨干建设专业和3个上海市骨干建设专业。学校荣誉学校于2012年被列为上海市市级特色高职院校和上海市示范性民办高校,曾荣获“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殊荣。2017年,被列为国家级优质院校建设校,并荣获“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称号。2018年,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入围中国特色高职院校(CCVC)排行榜——综合实力榜TOP500;2022年,入围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人才培养榜前300强。目前已连续12年蝉联六届“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专业优势 学校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7项,上海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共12支。累计建成上海市级以上精品课程12门,承担上海市级以上研究课题累计191项。学校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现代服务和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品质+能力”、“课证赛一体化教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设施方面,设有16个校内实训中心和103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面积14万平方米,专业实训工位数2000余个,为学校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岗位技能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师资力量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逐步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渐趋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专业、实训领域中形成了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专业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69人,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70%,副高以上高级职称10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5.4%。外聘教师主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本科院校。就业升学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00%以上,签约率90.00%以上;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达90.0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00%以上。主要就业去向为各大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报关物流行业、证券投资公司、电气集团、机械集团、飞机制造厂、铁路局、各大机场、航空公司、广告家居设计、计算机与网络服务、三甲医院等。学生可通过上海市“专升本”考试和海外院校“专升本”、“专升硕”等渠道继续学业深造。国内全日制“专升本”每年近200人,海外院校“专升硕”毕业生已达50人。奖助政策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庄飞柳奖助学基金及各类企业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和特殊/临时困难补助等近20个奖助项目。针对中西部地区生源新生,我校设立了求学资助项目,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报到入学均可享受一次性3000.00元的资助。获奖受助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0.00%以上,承诺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创建于1960年,是原国家对外贸易部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1994年,学校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入选世界首批、中国首家世界贸易组织(WTO)讲席院校;2013年,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获得WTO亚太培训中心资格,成为WTO全球7个培训伙伴中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唯一区域培训合作伙伴;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跻身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行列。学校因贸易强国而生、因对外开放而兴、因全面改革而盛、因新时代开放事业而新,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经贸人才培养和国际经贸领域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学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恪守“诚信、宽容、博学、务实”校训,人才培养体现出录取分数高、就业质量高、就业薪酬高和外语能力强等特点。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1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个。学校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2021年度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2020-2021年度和2022-2023年度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基地,入选教育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教育部2020年“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在QS 2019中国大陆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82名;在2020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10名;在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13名。学校建立以应用经济学为龙头,开放型经济学科群为特色,经、管、文、法、理、工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授予类别13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2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5个。应用经济学进入软科排名前15%,2个一级学科入选上海高校博士学位点培优计划专项,6个专业学位点入选上海高校硕士学位点培优计划专项。现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上海高校智库3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5个,与海关总署共建“全球贸易分析监测中心”,着力打造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等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智库分别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单(全国“A区高校智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智库委员会中方成员单位。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在香港基本法起草、中国“复关”“入世”谈判、浦东开发开放和WTO改革,以及在APEC谈判、中澳与中韩FTA谈判、中美经贸谈判、RCEP谈判与落地、加入CPTPP谈判、对外发展援助、中东欧经贸合作、东北亚和平进程、上海“进博会”、上海自贸区、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决策咨询研究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上海高校前列。学校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网络,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和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境外伙伴缔结合作交流协议,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开设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1个,与卢布尔雅那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与WTO、APEC、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日内瓦)等国际组织深度合作,获评中国WTO事务卓越中心,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支撑和服务。学校现有松江、古北、七宝三个校区,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共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70余人,博士生导师16人;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65%以上。在校生1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学历留学生300余人。“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对接教育强国、贸易强国建设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学科创新高地”“名师荟萃高地”“新型智库高地”“国际合作高地”五大高地,全面开启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新征程,为上海建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更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为教育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杨浦区
    学校简介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17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 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现有60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19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51个省部级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和管理科学高原学科,并持续支持各支撑学科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校始终坚持协同发展的办学战略。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建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商飞、华为、上海电气、光明食品(集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科院上海分院、核八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贯彻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力争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进而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