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内蒙古:16990名考生网上成功填报本科一批一志愿
2007-07-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天上午10点,自治区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本科一批第一志愿顺利结束。据统计,我区16990名考生在网上成功填报志愿信息,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共公布了14次网报志愿阶段性统计信息。平均每位考生修改志愿37.4次,修改志愿最多的一名考生共修改了301次自己的志愿信息。

  今天早上,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分别于6时、7时、8时为考生公布了阶段性统计信息以供考生参考。最后一次公布完阶段性统计信息后,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工作现场,只有纪检人员和一名技术人员通过远程监控设备观察服务器及网络运行情况。

  10点网报志愿一结束,内蒙古自治区招生考试中心立即公布网报志愿最终统计结果。上午10时20分,投档组根据最终考生网报志愿,按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公布的投档比例,向183所本科一批院校投放了14996份考生的电子档案,其中普通文科2355份,普通理科10539份,蒙授文科1519份,蒙授理科583份。投档后部分院校生源不足,普通文科差额713个,普通理科2464个,蒙授文218个,蒙授理科275个。

  目前,院校已开始下载考生第一志愿信息,预计14号本科一批一志愿录取结束,一志愿结束后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将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公布剩余招生计划。未录取考生应随时关注网上发布的公告,网上填报本批次后续志愿。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开通了“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动态查询”,考生可以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进行查询。

  从本次网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整个网报志愿期间,网络运行良好,为考生提供的14次阶段性统计信息和提供的交互式平台,确实为考生选择志愿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今年,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中心还特别为考生提供分院校分专业的1:1录取最低分,使考生所报志愿更加准确。12日上午11时至13日8时,还根据服务器运行情况,开通了分院校分科类的实时排名统计。

  网上填报本科一批第一志愿,是2007年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一次创举,这种透明公开的报志愿方式颠覆了传统盲报志愿的种种弊端,是阳光招生最具体最有效的表现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在总结去年网上补报志愿的基础上,结合我区考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反复论证,从技术和设备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网上填报志愿程序。从这次网报志愿情况来看,由于最后两个小时不再提供阶段性统计信息,部分考生为保险起见,将志愿改为阶段性统计信息中投档分较低的院校,造成一些名校的最后投档分数较13日8:00公布的投档分有所降低;相反,一些在阶段性统计信息中公布的投档分较低的学校的最后投档分却提高了。根据第一次网报志愿中出现的新问题,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分析研究对策,以期在下次网报志愿中得以解决。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切实将服务考生的工作理念深入到具体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和落实“阳光工程”,确保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80年,时名伊克昭盟蒙古族师范学校,1989年更名为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学校,2000年与原伊克昭盟艺术学校合并,成立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2012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使用蒙汉双语授课、以培养培训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公办全日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金三角”——呼包鄂之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占地面积28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5100余人。建校四十余载,学校秉承“仁爱、博识、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用爱育人,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管理赢校、特色优校”的办学理念,崇尚“爱生、爱岗、爱业、爱校”的教风和“好学、善学、博学、尚学”的学风,深耕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领域,全面推进“双高”建设和内涵发展,积极开展“3+2”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和专本衔接培养项目,设有“三系两部”5个教学单位,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舞蹈表演、美术设计等18个专业,形成了以“幼、艺”为特色的两大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在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多次获奖,成为推动自治区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坚力量,被誉为“幼儿教师的摇篮,艺术人才的沃土”。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育并举,大力推进人才工程。现有教职工31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6人,副高级职称者6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02人;1人入选草原英才,1人入选鄂尔多斯英才,1个团队入选鄂尔多斯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团队,1个团队获评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学校有全国社科评审专家、自治区教材评审专家、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教学能手等各级各类专家21人,柔性引进及外聘专家教授70余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民族、幼教、艺术”特色,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之路,先后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出2万余名幼儿教师、学科带头人、幼儿园园长、艺术人才和文艺尖兵,广大毕业生已经成为区内外幼儿园和艺术团体的骨干力量,招生就业始终呈现“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大赛、舞蹈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奖,舞蹈专业师生曾荣登央视春晚舞台。学校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积极承接国培计划,大力培训自治区各级各类幼儿园骨干教师;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人才培训基地”,成立校园乌兰牧骑,承担自治区乌兰牧骑队员培训项目,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各类大型演出,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服务基层人民群众,有效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学前教育学会,依托学会为自治区学前教育发展组建智库,承担自治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研制,有力推动自治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师生心中牢牢扎根。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为建设特色鲜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支柱性专业区内一流、标志性专业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幼儿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专科学校,隶属于自治区体育局。2001年6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为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兼办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学生1079名。学院核定事业编制175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66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09名。现有在编人员14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31人,中级职称55人,初级职称27人。学院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楼、公寓楼、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田径场、网球场、力量训练馆等配套设施和生理实验室、新闻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录播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馆藏纸质图书84144册。学院高职设有运动训练、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育等11个专业,中职设有田径、摔跤、篮球、足球、跆拳道、空手道、网球、曲棍球等19个专项。近年来,学院大力打造自治区体育系统“训练中心、文化中心、人才中心、科研中心、培训中心”,较为圆满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任务。与中航联盟、达尔罕、奥威马业等企业深度合作,大力拓宽校企合作道路,积极实施“1+X双证书”制度;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为自治区领导提供智库要报4篇,完成教育厅、社科联、体育局科研项目36项,其中《内蒙古加快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荣获2017年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良好奖;建设并维护内蒙古体育博物馆,编辑出版《内蒙古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体育名人录》、《体育箴言》、《记录内蒙古体育》、《改革开放内蒙古体育40年实录》、《马术运动史话》、《冰雪运动史话》等多部体育文化书籍。学院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还培养和输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81公斤级冠军张小平、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王浩、2017年柏林田径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杨家玉、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拳击季军李倩、2017年天津全运会马拉松团体冠军宫丽华、何引丽、金铭铭、史立莹以及2020年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冠军宝音吉雅等优秀运动员,为自治区赢得了荣誉。“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自强、竞先”的校训,致力于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努力成为特色鲜明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4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专注培养高素质现代交通运输人才,素有“祖国北疆交通人才摇篮”美誉,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交通类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博世校企合作项目院校、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校园本部占地面积400余亩,综合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400余亩。现有职业本科、高职、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技工等各类培养层次在校生11000余人,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运动会、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红色经典我咏传”诵读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及文体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现有专兼职教师627人,“双师型”教师占54%,培育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交通运输职教名师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2人、自治区技术能手3人、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自治区教学团队7个,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深耕交通运输职业教育40余年,为交通运输生产建设一线输送了大批技术专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强化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自治区思政名师工作室、自治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打造文化育人新高地,引导各民族师生厚植爱国情怀,打好“中国底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 聚焦产业,彰显特色专业品牌优势。学院对接交通强国战略,围绕“大交通、新交通”理念,打造汽车、道桥、建筑、电气、物流、轨道交通、航空运输7大特色专业群共40个专业,其中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4个、自治区精品课程6门,基本形成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 协同育人,引领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学院积极构建就业需求导向、行业深入指导、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陆续组建博世工程师班、一汽大众工程师班、京东物流班、咸亨国际班等订单式项目班;与企业合作共建轨道交通产业学院、民航特种车辆培训学院、无人机飞行学院、船员培训基地、航空项目部等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发专业及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科技创新,搭建起一体化育人的现代交通职教平台,有效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7%以上,呈现出层次高、起薪高、对口率高、稳定率高的良好态势。作为首批试点院校和自治区试点牵头单位,学院大力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已面向13个专业开展3批共11个X证书考评,深化“课岗证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 纵向贯通,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学院牵头组建交通运输职教联盟,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积极构建中职与高职贯通、高职与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与赤峰市11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14个专业中高职联合办学;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赤峰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内蒙古农业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合作开展全日制专升本教育;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开展非全日制本科教育,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横向融通,助力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学院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行业及区域内龙头企业联合建设内河船员培训中心、消防安全培训基地、建筑工人岗位培训基地、快递业培训中心等7个技能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16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建设占地3400余亩、蒙东地区最大的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学院年均开展各类培训12000余人次,日渐成为服务全方位、功能多元化的交通运输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地。
  • 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市
    学校简介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22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4.8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亿余元。馆藏图书276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233万余册。学校下设20个党政管理机构,26个教学机构,3个合作办学学院,4所附属学校(含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学校)。现有教职工2166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355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3%,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8%,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8%;有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20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2002年至今,入选及引进国家“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66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68人(次)、团队12个。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954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719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67人,各类留学生59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97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师范专业24个,职业教育师范专业20个,2021年招生专业71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有自治区精品课程78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建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11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5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建校70年来,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8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80余个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聘请包括7位两院院士和5位学部委员在内的近50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正以“兴国必先强师”的使命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是一所以能源为特色,建筑、交通服务等专业协同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始创于1997年,其前身是内蒙古电力培训学院,2010年经内蒙古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为国家统招院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能源类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三千余人,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处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景观带、自治区70年大庆主会场中心区,市级景观星罗棋布,森林环抱,周边环境优雅。学院占地360亩,建筑面积60000㎡,十几种乔灌木错落有致,杏桃园春花、夏绿、秋果,景色怡人,各种花草姹紫嫣红,争相斗艳,鹿鸣宛金鹿跃动,黑天鹅引颈天歌,别有情趣,花园式、氧吧式书院为千万学子营造了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数字化图书馆、现代化电教中心、综合大楼、教学楼、带电梯高标准学生公寓,超标准五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大型室内文体馆,校园网络全覆盖,实现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建设目标。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新能源应用系、石化资源开发系、交通运输系、建筑工程系、商企文化系、中专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及继续教育部,开设城市热能、石油煤炭、光伏风电、燃气化工、电力管理、财会等20余个特色优势品牌专业群及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82名,专职教师49名,高职称11名,兼职教师均为自治区本科院校及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学院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紧紧围绕能源大省(区)优势,精心打造风电、太阳能光伏、燃气工程、油煤化工等特色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式、问题式、导向式、研讨式、实践式、情景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作品、成果、模型制作、实操效果的学习成绩评价法,实习及顶岗实习,注重操作水平技能演进、师傅、班组评价,形成多维立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多年来,毕业生职业素养、服务企业社会能力大幅提升,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国内知名能源行业企业,赢得广大学生家长的充分信赖和企业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学院注重内涵建设,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求真务实”理念为核心,凝练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见贤思齐,自信包容”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把立德成人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推崇只有人格高尚,才会有责任担当,才会知行自觉,才会知行正确的理念,学院师生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飞越。学院能够推陈出新,率先提出“创新、创业、创收”的“三创”教育理念,并将其融于学院教育经营活动中,相信随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工作的日臻完善,我们办自治区一流、国内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目标一定会实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