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本科提前批文理体类10日投档 今日可查运行状态
2016-07-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0日晚,湖北省招办进行了本科提前批文理类和体育本科投档,各校投档线详见。本科提前批文理类主要包括军事、国防、公安、司法、安全、部分师范类、航海类专业和飞行员等。

湖北省招办介绍,本科提前批文理类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投档线不得低于院校所在批次线。军事、国防、公安、安全等进行了面试体检和政审的专业,投档比例为招生计划的100%。部分航海类专业、司法类专业根据学校规定的身体条件进行投档。部分高校航海类专业在模拟投档时,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根据省招委文件,高校申请在平行志愿正式投档时,在院校所在批次线下20分设置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军事院校和招收国防生院校实行分类投档,分类投档遵循三原则:考生填报某个院校的指挥类(或非指挥类)专业志愿,才能参加该校的指挥类(或非指挥类)专业的投档;否则,就不能参加;考生只填报某个院校的指挥类(或非指挥类)专业志愿,就只能参加该校指挥类(或非指挥类)专业的投档。

同一院校的国防生和非国防生专业类(如定向、航海)实行分类投档,只投档录取有对应类别专业志愿的考生;同一院校中既有定向(或航海)专业,又有国防生的,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对应的类别顺序投档。

飞行学员按照合格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空军飞行学员的投档线由空军招飞局确定,海军飞行学员的投档线由海军招飞办确定,民航飞行学员的投档线由国家民航总局确定。

体育本科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投档比例为招生计划的100%。

11日上午,填报了本科提前批文理类和体育本科志愿的考生,可以登录湖北招生信息网或到当地招办查询自己电子档案运行状态。(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巩平)

热门院校

  •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市硚口区
    学校简介海军工程大学创办于1949年11月,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相结合。海军第一个本科专业、第一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重点学科均出自我校。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工程与管理、技术与指挥相结合的海军高等学府,是全军著名的多兵种专业类高等教育院校,是军队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硚口区解放大道,占地面积140多万平方米,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经过七十年建设,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环境。目前,学校有2个全国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是军队重点建设院校,拥有6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6个军队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一级学科和5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开设34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海军绝大部分专业领域。电气工程学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可比性办学指标跻身军内领先行列,部分达到国家“双一流”高校水平。 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海军院校,培育一流军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合格的海军建设者和未来领导者为己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严谨、求实、拼搏、创新”的校风。承担海军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养任务,为海军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将军和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近年来,学校7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提名奖,101篇论文被评为全军、海军、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建有创客空间和42个学员实践俱乐部,学员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以上奖项1565个,其中最高奖项371个。连续6年代表海军参加土耳其国际航海技能竞赛四获冠军。学校先后被评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建设先进院校、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军队列为“双重”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坚持以教员为办学之本,尊师重教,民主开放,激励创新,拥有一支以院士名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优秀中青年骨干为基础,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政治、军事、业务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0名,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在这支人才荟萃的师资队伍里,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委员、八一勋章获得者马伟明教授,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琳教授,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东,有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肖飞教授,有被国家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的鲁军勇研究员,有“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张晓副研究员,有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入选者龚耘教授,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一等功荣立者官东。近60人次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入选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团队奖,舰艇降噪、装备保障等专业团队获得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实施大科研战略,形成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实现、服务保障为一体的科研体系。加强基础和自主创新研究运用,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创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承担多个国防重点工程项目,建立的26个科研机构,已成为军队新装备研发和提升战斗力的生力军和智囊团。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600多项,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61项。学校曾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可储存液体火箭推进剂、第一台“巨龙号”内燃机车。“舰船新型供电系统”“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某型双绕组发电机系统研制”“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和“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首创的“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选择了海工大,就是选择了成功,海军工程大学努力为每个有志青年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学习成才的机遇,我们期待着与有志于献身祖国蓝色海疆的优秀青年携手同行,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 学校简介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地处黄石市,坐落于磁湖岸边、白马山麓,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黄石市人民政府。学校创始于1964年,经历了从省管到下放、再回归教育厅管、再到省市共建以及五校重组和五次更名的艰难历程,57年栉风沐雨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学校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学校”、“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性基地”,连续12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 学校坚持围绕产业链调整专业链、围绕专业链建设课程链、围绕课程链培育人才链,对接产业地图,优化专业布局,目前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经贸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医卫学院以及公共课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10个院部,开设了46个专业及方向,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骨干专业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湖北省特色专业5个,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近60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04人,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教师18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15人,市级优秀教师18人,黄石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3人,黄石名师9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国家汽车实训基地、国家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中心、会计考试中心、电气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大楼等185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投资33亿、占地970亩、建筑面积50万方新校区将于202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以职兴城使命,坚持立足黄石、融入黄石、服务黄石,强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提升产业发展贡献度。高职毕业生留黄就业率在两年增长15个百分点,达到33%。大力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年职业培训量两年翻三番,达到12万人日。牵头成立黄石市发明协会、鄂东南保护性建筑数据中心以及港口物流、工业机器人、临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个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地支撑了黄石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学校牢固树立跨界意识、开门办学意识、平台意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政、校、行、企各方资源,与黄石4个城区政府以及本地优秀企业合作,共建了11个产业学院、10个订单班,实现了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报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转型,教师教学由注重教向产教融合转变,学生实训由教学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变,二级学院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实现了办学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提升。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健康、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深入践行“学习好、生活好、就业好”“三好”服务理念,引导学生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大力开展“四联”活动(院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宿舍、老师联系学生),党员干部一对一服务学生,深受师生好评。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对全国1171所高职高专满意度调查中,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排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五。 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顺利通过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省级评估;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移动机器人大赛,并喜获国际决赛铜牌;荣获首届中国高职院校“智能机器人专业群国际影响力50强”;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被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评为2020年度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案例。近两年来,400余名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达97%。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向着创建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职教智慧和职教力量!
  • 学校简介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201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组建高职学院。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地处“武汉·中国光谷”黄金地段,占地面积532亩,毗邻三环线和地铁11号线,交通便利,背靠荷叶山,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院隶属湖北省体育局,是湖北体育系统唯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教融合为特色,以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优质办学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省建设的春风,逐步发展成一所集体育高等职业教学、运动训练、社会培训、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全国体校联合会理事单位、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先后培养输送了高崚、廖辉、田涛、王晓理、田源等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为国家和湖北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3人。常年外聘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并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广阔空间。  学院对接体育产业,围绕体育行业,培养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开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艺术表演、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安全防范技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十一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教育类国控专业,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精准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开设有幼儿体育教育、赛事运营、健身教练等新型专业方向。  学院另附设中职部——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制三至六年,主要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宗旨,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湖北省少儿体育训练的最高层次。学院坚持读训并重,每天上午进行文化学习,下午从事运动训练。运动项目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武术(含套路和散手)、举重、拳击、摔跤、射击、柔道、跆拳道等16个专业,建有女足、举重、射击三个单项学校,列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学院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思路,积极推进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技能实用型高职院校奋进。
  • 学校简介武昌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2002年,2012年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武昌工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由国家统一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普通专升本自主招生权。学校秉承“厚德、笃学、自强、求新”的校训,践行“敬业、修身、治学、树人”的教风,培育“尊师、善学、明志、笃行”的学风,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2019年,学校获评“中评榜”湖北民办高校十强、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0年,学校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稳居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1年,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西傍长江,南接黄家湖大学城,北邻被誉为辛亥革命“首义胜利的开端”的武昌起义门和武汉市地标之一——武昌火车站。武汉南大门快速通道(白沙洲大道高架)与杨泗港长江大桥在校前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图书馆纸质藏书120万余册,电子藏书312万余册,报刊1000余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达16000多个;学校建有综合实验中心6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00余间,校外实习基地160多个。学校拥有各类完备齐全的运动、生活设施,校园和谐有序。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6%,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由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学校聘请了200多名来自上市公司、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高管、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现有智能制造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学院,56个本、专科专业。学校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入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首批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3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在全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学校把科研作为教学之源,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科研经费稳步增长,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北大核心发文量75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首位;在2018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各专业高校C刊(南大核心)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设计学类专业高校C刊论文发文量位居全国第12位。我校荣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是湖北唯一的获奖高校。2020年,学校参研成果《谷物加工链增效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是被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建设的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2014年3月,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在武昌工学院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批的民办高校。同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武昌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起,学校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学校4个项目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立项数量居湖北省同类院校第二。学校奖助体系完整,建有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减”的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构建以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广文教育基金、董事会助学金为基本保障,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学校勤工俭学为基本途径的奖助体系,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成果丰硕。学校注重校园文化项目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以“最美青春——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榜样的力量巡讲、社团文化月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1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为学校捧回480多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8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在9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08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已是江西省国利建设集团总经理,成为江西省建筑业佼佼者;0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现为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职于美国亚马逊研发中心,任数据科学家一职。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2015年学校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在近几年考研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多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双一流”高校及国外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院还出现两个“最牛考研寝室”,两寝室8人全部考取硕士研究生。江海浩荡,百舸争流。扬帆竞进,勇立潮头。武昌工学院已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学校将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学为主、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专家人才188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5项,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5家产业研究院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2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0年10月,学校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1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学校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聘任外籍院士8人,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30余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师生年均出国(境)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批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111基地”)2个,另获批设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成立有“中英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努力方向,以争创“双一流”为强力抓手,确立一流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明确“四个聚焦”“四个融合”“四大工程”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四个四”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奋力开创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