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高考录取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报告
2012-10-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明年重庆市将迎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首次高考。昨日,在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学校捆绑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工作会上,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高考成绩,同学们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报告将首次成为高校在录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明年起推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考试评价制度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指挥棒’,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才有利于多样化的人才脱颖而出!”周旭说,明年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明年是重庆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第一次高考。重庆市将采取综合评价、全面考核、分类分段测试、分批选拔、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高考录取中,高考成绩几乎是唯一的选拔标准。在明年的高考录取中,每名考生的一份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也将同时提供给其报考院校。

  在这份综合素质报告中,记者(秦健)发现,不仅包括高中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还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有学校的综合评价。

  学生通过列举事实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是做家务劳动,也可将自己参与的过程和感受记录进去,再如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也有多种方式,甚至是一次乘车的经历与感受也可以写进报告,“这主要是体现他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说。

  而学校则将通过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今后或凭综合素质报告上大学

  “高考分数是绝对标准,综合素质是重要参考标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介绍。他说,虽然综合素质报告不占分,但高校可通过它看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高中三年的发展轨迹,为高校选择学生提供参考。

  “如果学生有某项内容特别突出,即使是高考分数相对较低,但也有可能被高校录取。”龚春燕说,今后,综合素质报告将会更详尽,同时,在高考中的权重会越来越大,并且重庆还将试点仅凭综合素质报告就可上大学的选拔方式。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50012607),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在重庆兵工职大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教发函〔2019〕36号),批准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正式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从2019年起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学校位于重庆西部新区——璧山,占地948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依山而建,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学生宿舍、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学校在50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源于兵工、军校融合、服务国防”“对接产业、智能制造、优势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特色职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百强”“全国双创示范单位”“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是重庆市首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军工安防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汽车服务工程、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学前教育等17个职业本科专业。另开设机械设计及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车与维修技术、汽车装配技术、建筑工程、会计等47个专科专业。学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机械工程中心、中德汽车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5个,其中校外顶岗实习基地66个。学校馆藏纸本和电子图书合计近195.1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958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249人,占专任教师的30.37%;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433人,占专任教师的52.8%。学校下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士官生学院、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学院。现有专本科学生共计19204人。学校积极响应十九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号召,开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平台。学校通过“联合定制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培养”“产学研交流”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与港务集团、京东方、长安、长江电工、东风小康、中汽西南、比亚迪、中车恒通、新龙湖等200多家企业合作,涉及国企、央企、兵企、民企、中外合资企业等类型的企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学校的成功升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扩招计划的实施,为学校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迎来了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前景。作为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和“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的职业本科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重庆乃至全国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重庆市黔江区
    学校简介重庆经贸职业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职业技能定点鉴定基地、重庆市外贸职业认证考点、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点、重庆市建筑岗位培训考试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点。学院地处渝东南中心城市重庆市黔江区,交通便利,离机场两公里,离高速出口三公里,离建设中的高铁站两公里,占地630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10余万元,馆藏图书62.9万册。校内建有高尔夫球场、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室内健身运动场馆,有渝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驾培集团。设有财经学院、商务学院、应用工程学院、数字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和创新学院等教学单位;有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27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78人,硕士、博士59人。学院以“培养优秀大学生,成就优秀创业青年”为培养目标,秉承“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和“自信与创新使人生更有价值”的校训。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阿里巴巴、中软国际、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北京广慧金通、VIVO总部、重庆一方财务等单位合作,在课程开发、订单培养领域共建会计、云计算、空中乘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拓展学生专升本学历晋升通道;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白俄罗斯等国家多个知名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国外留学机会。建校以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各类技能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131项,历届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院将坚持理念导航、管理科学、制度保驾治校,坚持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特色品牌与文化发展并举并重,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努力创办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
  • 学校简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是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在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中,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排名第55。重庆市万县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创建于1974年。2006年,两所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设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管理体制由万州区管理调整为重庆市教委管理,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重庆市优质院校。2019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万川毕汇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万州区,历经70余年栉风沐雨,秉持“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坚守“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恪守“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学惟真、行惟实、医惟仁”的校风、“引导向学之心,升华向善之志”的教风、“勤学、力行、诚信、担当”的学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本部占地面积2071亩,校舍69.4万平方米(含在建校舍25余万平方米),拥有图书32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保持年递增1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家,开放病床2000余张,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医院11所。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药研究所)、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体育工作部)9个教学院部,并单独设置了科技处(图书信息中心、外事办公室、工程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与质量管理办公室、校企(院)合作部3个教学科研机构。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生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和行业各类技能大赛125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52项和三等奖47项,实现参赛项目项项获奖、参赛选手人人获奖。学校本部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0余人。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国家及重庆市级名老中医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1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五一劳动奖章3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应用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生产与加工、预防医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信息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共34个专业。拥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6个国控专业,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物制剂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8个市级骨干专业,临床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医学技术5个一流专业群,形成了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近年,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重庆三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专本贯通分段培养,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分别联合举办本科层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学校累计为三峡库区及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3万余名。涌现出全国及省市技术标兵等先进典型,200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张琼仙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6级英语护理专业学生阙秋红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级中医学1班蓝巧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级优秀毕业生余丝雨作为村医定向培养生,扎根陕西汉中大深沟村,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专业建设: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服务重庆“两地”“两高”发展目标,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大健康产业,适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拥有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教育部1+X制度试点2个,重庆市人社局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中医类和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1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联合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3门,教育部 “西南健康与旅游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之“三峡中医药产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规建中心验收。人才培养:2020年护理执助考试通过率为97.19%、临床59.75%,口腔63.16%,位居全国前列;中医执助考试通过率50.18%,位列高职高专第一,全国第三(含本科院校)。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6%,社会用人满意度98%。毕业学生76%服务于基层一线医疗机构,兑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育人宗旨,彰显了“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办学特色。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建有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3个;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项;主持市级教改、社科、自科项目200余项,重大教改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CSCD及CSSCI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20余篇;主编全国医药卫生创新教材200余部;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德国专利4项。成功发现一种新的万寿竹属植物——南川万寿竹Disporum nanchuanense X.X.Zhu & S.R.Yi,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hytoKeys正式发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服务: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等社会公共服务。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致力于实现川渝两地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融合式、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学校与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学会、医院、企业、地方进行深层次的校政院(企)合作。积极承办职业培训、开展技能鉴定服务,完成工种技能鉴定。充分发挥3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为区域乡村医疗服务50万人次。面向区域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开展中药种植应用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精准扶贫,指导12个区县,26家单位种植中药材1.2万亩,年产值1.5亿元,带动2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有力助推“和谐稳定新库区”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坚持“输出”与“引进”并举的合作原则,积极发挥我校中医药资源优势,建立重庆三峡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学校是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与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柏林)参与单位,是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全国仅有的9所参与院校之一。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职业技术学院为姐妹院校,与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已选派100余人赴海外交流、研修,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开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与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临学校考察,对学校扎根三峡、立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库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称“学校办得好、专业有特色、办学质量高”。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根本,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的育人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市巴南区
    学校简介重庆财经学院(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1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获批为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目标 学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做产教融合先锋,建新型财经名校”的办学愿景,遵循“夯实基础、以人为本,融合产教、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健体、博学、笃行”校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和产教融合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而努力。 办学特色 在20年的办学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新财经集聚发展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两大特色。 新财经特色: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专业群,构建贸易与商务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金融科技专业群、数智会计专业群、现代物流专业群三大专业群,着力扶持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三大专业群,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专业群,通过相关专业调整、优化与升级,促进新工科和新商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为重庆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出校企共建“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将强力推进校地合作,实现学校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组织结构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设有党政办公室/档案馆/校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教师发展中心/评估办公室、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化办公室、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建处、后勤保障中心等14个职能部门和会计学院、金融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 学科与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科。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力打造1+2+2重点学科体系,支撑应用型学科生态体系建设。学校开设有4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学科专业群是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经济学、物流管理、会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5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00余人,占总数78%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占总数的40%以上。学校长期聘请其他高校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 学校柔性引进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学校自主培养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 教学科研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5项,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厂(2020)”项目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学校12名专家学者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涵盖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等9个专业委员会;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0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2项);获批重庆市一流课程17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获批重庆市虚拟教研室1个,建有校级教学团队19个;出版自编教材34部。2016年11月,学校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渝教计发﹝2016﹞12号)。 近年来,学校获批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信息技术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市人工智能科普基地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培育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群体1个、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超150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全球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专利2项;15项决策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 创新创业 学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以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四平台两基地一中心”的特色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打造了共享、开发、全过程的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了系统化、全过程、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中,学校成为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科技局“众创空间”的双授牌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会员单位。累计入驻学生团队项目74个,师生共创项目18个,参与学生1000余人,目前已孵化公司23家。 近年来,学校在创新创业相关赛事中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共计84项,其中包括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等。 产教融合 学校与誉存科技、重庆直通国际物流和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等百余家企业,与重庆市多个区县相关政府部门,与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会计师协会和重庆市信用建设促进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个高校在渝校友会等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校企共建“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分别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开源会计卓越人才班、跨境电商人才孵化班、直通英才班、信永中和审计卓越人才班、德勤班、融创物业管理定向班、华宇菁英班等多种订单班。 在校企共建专业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重庆誉存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新示范项目战略研究中心、重庆华龙强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联合共建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新型学院(基地)建设项目;与中软国际筹建现代产业学院。特别发挥举办方旗下新鸥鹏科教城的资源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园,加速优质企业链在产业园的有效集聚,实现了从基地在外到基地自建、从校企隔离到引企入校、引园入校的根本性转变。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植根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已先后与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马里、贝宁和新西兰等17个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有直通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硕连读项目、直通法国高商精英本硕连读项目及多个海外知名高校的研习、实习及交换生项目。此外,学校同时开设有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以及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3个财经类国际项目班。 党建团建 学校建立了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党建与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改革相融合、党建与全员育人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在2012年获得重庆市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被重庆市教委指派为重庆市巴南区和大渡口区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组长单位。 学校坚持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成立了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加强学生组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学校财富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学校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团委被评为“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 人才培养 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专业竞赛累计获奖492项。其中,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的竞赛项目屡创佳绩,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获得各教指委、学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竞赛项目全国奖项151项,重庆市(赛区)奖项341项。 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以上。毕业生顺利签约全国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党政机关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此外,部分毕业生成功考取了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曼彻斯彻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 信息化建设 学校大力发展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已实现双线路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终端,并全面支持IPv6访问,有线网络信息点达1.5万个,无线网络信号在重点区域达到全覆盖。校园网分别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教育网连接,出口带宽总量达6500Mbps。 学校建成了由统一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一站式业务服务门户与办事大厅、主数据仓库与数据中心构成的智慧校园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应用了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着力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部署了由学堂云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课堂系统、智能互联黑板系统组成的智慧教学平台项目,实现了极大区别于传统教学组织形态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和“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多次承办各类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并接待其他高校来我校学习交流信息化建设经验。 实验实训 学校现有各类实践场所158个。其中,校外实践实习基地118个,建有一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在线博弈实训室、金融综合实验室、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实验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国土房产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会展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土地测绘实训室、沙盘模拟训室、国际贸易实验室、审计综合实验室、金融综合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30个。另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等10余个。
  • 学校简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95年。200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育部代码12755)。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重庆市示范性软件学院、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笔记本电脑基地人才培养院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美育实验学校。学校自创建伊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无全才、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得到长足发展。学校现有金龙、天城和璧山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726 亩,教职工4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77人,博士、硕士99人。学校设有软件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影艺术学院、经贸学院、康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财经工商、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医药卫生等10大类的43个专业。各类在校生万余人。学校以人才培养需求和规格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与开发专业课程,探索分别对应行业通用素养、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习实践课程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建设。软件技术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商务英语等3个专业为市级教改试点专业,软件技术教学团队为市级教学团队,JAVA课程和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为市级精品课程。学校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建有校内风筝影谷、康复中心、影视制作中心、汽车维修中心、物联网实训中心等5个生产型、模拟仿真型实训基地和58个实训室,建有校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30余家;形成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体制,充分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还牵头成立重庆市互联网产业职教集团,利用集团内各种社会资源,着力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初步构建培养层次涵盖3+2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五年一制贯通培养、三年高职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生源、产业、师资、信息、成果转化、就业等合作链条融合。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学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巨资建立大学生“巨人三创中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环节,建成“课程、训练、实践、保障、服务”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各类技能竞赛、校园文体活动比赛中获奖达280余人次,获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13项,国家三等奖14项;重庆市一等奖24项,重庆市二等奖26项,重庆市三等奖40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能双修、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融合儒家文化、时代文化、企业文化三江汇流为承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学校倡导敬天爱人和忠孝仁义,恪守“忠诚、专业、团队、责任、荣誉、国家”之校训,深入进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修养教育,以此塑造职业精神。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党建示范单位、重庆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澳大利亚博士山大学、菲律宾学会大学、菲律宾曼纽大学、印度尼西亚斯特亚大学、泰国博仁大学、巴基斯坦企业管理学院、韩国庆星大学等10多所国外大学及阿里巴巴、吉利集团、长安跨越等百余家知名企业、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教师进修、联合办学、学生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办学特色日见彰显。当前,学校正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 “互联网+教育”,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朝着“双高”院校目标迈进。地 址: 重庆市万州区平湖路88号(金龙校区) 重庆万州区天城巨人路一号(天城校区) 联系电话: 023-58193588 邮 编: 404000 (金龙校区) 404048(天城校区)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