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关于2024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志愿填报的温馨提示
2024-06-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按照教育部和我省艺考改革的精神和要求,2024年我省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的投档录取办法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便于考生填报艺术类志愿,现就有关注意事项提示如下:

一、招生计划

今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分文科、理科编制,艺术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文科、理科分别划定,综合成绩分艺术(文)、艺术(理)分别排序。

艺术类考生,应根据自己高考文理科类对应填报招收文科或理科生的学校(专业)志愿,不能交叉兼报;参加对口招生全省文化统考的艺术考生,应填报招收对口招生文化艺术类考生的学校(专业)志愿。上述两类考生志愿不能交叉填报。

二、录取批次及志愿设置

从2024年起,艺术类招生录取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共3个批次。

1.艺术类本科提前批为经批准的本科艺术院校举行校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设置1个学校志愿,学校志愿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调配志愿。该批次招生专业均不做分省计划。

2.艺术类本、专科批为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本科院校(专业),设置12个平行的学校志愿,进一步提高了考生录取几率。每个学校志愿内可填报同一类别(即招生学校对专业考试科目和成绩要求一致的专业,下同)的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调配志愿。

3.省级公费师范生艺体类专业本科批次安排在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后、艺体类本科批前进行录取,一并设置6个平行的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设6个平行的专业(县区)志愿。

三、投档成绩

1.报考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考生,文化成绩(不含加分)达到我省普通类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招生学校划定的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志愿,全部投档。

2.报考艺术类本、专科批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我省艺术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文、理)专业成绩达到我省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前提下,根据经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排序确定位次(按文科、理科、对口分别排序)。

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1.png

对口招生文化艺术类综合成绩=文化成绩+专业统考成绩。

考生可登录“高考通”(https://gkt.sceeic.cn/),选择“艺体类高考”板块“综合成绩查询”工具,查询2024年艺术类专业综合成绩。

3.同分比较要求为:综合成绩相同时,首先比较专业考试成绩总分,若相同则比较语文成绩,若还相同再比较外语成绩。

四、注意事项

1.艺术类考生填报志愿前,应知悉熟悉我省2024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的相关规定办法、高校的招生章程及招生简章。可通过查阅招生学校的官方网站和我省《2024年计划合订本·艺体类(文科/理科)》,了解报考条件及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填报志愿。特别提醒《2024年计划合订本·艺体类(文科/理科)》中的温馨提示和专业备注是招生学校投档和录取的特殊要求,考生填报志愿前须仔细阅读,根据自身情况填报时注意回避受限的要求,避免误填,造成志愿浪费或被退档。

2.按照规定今年将按综合成绩投档,为便于上线考生了解自己的综合成绩位次,我省将于6月24日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www.sceea.cn)公布各类别综合成绩分段表。考生可参考综合成绩分段表填报志愿,由于计划编制、投档办法的变化,单一参考往年的调档线或专业录取分数填报志愿具有一定风险,考生也可参考《2024艺术类专业报考指南》提供的往年上线位次统计数据,结合今年综合成绩分段表和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点、院校档次、特殊要求以及考生兼报校考、跨类兼报、政策性加分等因素的变化,合理填报志愿。

3.艺术体育类考生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为6月29日17:00,按本科、专科层次一次性在网上填报。

4.艺术体育类每个录取批次征集志愿的具体时间请关注录取过程中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通知。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征集志愿时间内未填报征集志愿的,视为自动放弃。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额出资举办,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国唯一一所核工业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是中国核工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秉承“两弹一星”“四个一切”“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核工业精神,为中国核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校位于女皇故里---四川省广元市,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与各专业配套的核电建造实训中心、焊接加工实训中心等教学实习实训中心4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100余家;现有职工数100余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41人,硕士学历教师19人;中国核工业集团特聘专家3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核集团首席技术专家8人。学校开设有全国独有的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核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核工程方向)、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核工程方向)、工程测量技术(核工程方向)、安全技术与管理(核工程方向)等专业,满足了核工业事业发展和适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需要,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核工业行业的空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由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覆盖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环保工程等领域,与美国、法国、英国、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等多个国家有合作项目,是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肩负着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学校作为核工业技能人才定点培养单位,与中核集团“协同育人、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到中核集团。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为核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贡献力量,发挥品牌优势,重视社会服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强核报国,创新奉献”为己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德阳市广汉市
    学校简介德阳科贸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系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全国七所、西南唯一一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高职)。学院前身是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教园区,已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数万人,既往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学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开设新兴前沿专业,是培养智能制造与控制、大数据、物联网、工业网络、现代物流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坐落于装备智造之都、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德阳广汉市,毗邻长江古文明发祥地三星堆,地灵人杰,天宝物华。结合地处全国唯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成德同城先行融合区”,紧靠“智能制造”、“大数据+”、“5G+”、“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园和九个国家级院士工作站所带来的政策、资源优势,与业内百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协会展开深度合作,为科贸学院高起点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学院师资雄厚,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研究生49人,双师型教师11人。既有来自智能终端、智能控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AR/VR、智能机器人、工业网络、现代物流、消防工程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休闲体育等领域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大型企业从事多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等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李培教授,原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任宜宾学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先后荣获国家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被教育部授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恢弘大气的校园、日臻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成熟的后勤保障以及便捷发达的交通,为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工业4.0”发展亟需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学院占地面积600余亩,按本科规格建设完成,是可容纳1.2万人的高标准校园。校舍建筑已完成1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有数据通信及网络安全实训室、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实训室、传感技术实训室、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室、嵌入式技术实训室、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RFID应用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平台、物联网云平台、智能制造生产过程执行管理平台、云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智能制造生产线、51个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及实训室。拥有纸质图书30余万册,馆藏内容丰富。标准的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和形体房、琴房等艺体配套设施,为院内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将以对人民负责和贡献社会的态度,秉承以人为本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办一所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高等职业学院。
  • 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通川区
    学校简介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东部达州市,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高校,目前是川东地区唯一省管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拥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00余平方米(莲湖校区666000多平方米,南坝校区43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30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5亿元。现有各类教职工1200余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5000多人,留学生65人,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生。现设文学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 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努力构建学生通识核心知识、通识实践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复合素质培养七大知识体系,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注重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建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 程技术中心,建有巴文化研究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书法艺术研究院等近30 个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等22个科研团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吸取古今优秀教育理念和中外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川 东,服务四川,面向全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致力于“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让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学生终身;让良好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基本的创业能力成为学生成功腾飞的坚强翅膀;让有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有职 业操守与专业能力、有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有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人,成为每一个四川文理人的自觉追求。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水平、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为目标,以规划和建设硕士点为重点,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化工环保、教师教育、康养旅游、财经管理、政治法律、生态建筑等八大学科专业群建设。现有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等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广播电视编导、机械工程、美术学、小学教育等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教学改革作为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院校,学校建有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7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354项,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理论物理、数学建模教研室等34个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国新文学史、外国文学、高等代数、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版画、材料力学、非线性编辑等9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和88门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学术研究学校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奖励和资助重点科研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开办“秦巴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聘请35位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增强科研团队实力。鼓励教职工申报 高级别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鼓励团体攻关和产学研用合作,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服务能力。近年来,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41项,市厅级课题1580多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60项,3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5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和秦巴文化研究。中心组建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秦巴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先后完成国家和 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承担达州市政府课题1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区建设研究论文200余篇,向省市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32期,有17期获得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多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达州及周边特色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产品研发、药物筛选与合成、环境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0篇,被SCI收录近40篇。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要针对企业在水泥、电力、钢铁等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固体废物,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且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工业锅炉等生产设施,实现固废的无害化处置与部分资源化。学术资源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有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藏有《四库全书》《中国野史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今丛书,有《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报刊影印件和《大成故纸堆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2个。建有《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四川文理学院数字图书馆》等特色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CALIS、 CASHL等信息机构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系,是川东地区文献资源与情报服务保障中心。公开出版物学校公开出版《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和社科优秀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扩展版,刊发学术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录。《四川文理学院报》创刊于1984年,对开4版,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国际教育1980年代初,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欧阳德女士首次来访,开启学校国际交流。此后,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国外大学校长和师生来校访问交流,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66名外籍教师相继在校任教,连续任教时间最长的达6年,常年有10名左右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优质外智的引进为拓展国际教育视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增进教育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积极开拓教育国际视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选派学生和骨干教师赴草堂大学、帕拉茨基大学、北方大学、博特拉大学、斯旺西大学、高地与群岛大学等交流和访学, 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赴美国带薪实习和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累计招收老挝、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等11个国家留学生105人,目前在校国际学生65人。校园文化学校注重环境与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充分发挥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生态、科技、文化校园。近五年参加全国和全省大学生艺术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啦啦操、曲棍球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省级奖励 400多项。舞蹈《致青春》《魂铸巴山》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舞蹈《雨润巴山》《背山背水背太阳》《赤雪同行》、绘画《秋水游》等数十件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军事训练营,囊括理论知识竞赛、无线电测向 、识图用图训练、实弹射击四个训练科目一等奖;2017年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获“全国优秀理论社团”,蒹葭汉服社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电脑学会获“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科技社团”,学生社团联合会获“全 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联合会”,37名学生登上2017年央视春晚舞台,3名学生代表中国高校参加第七届亚洲杯室内女子曲棍球赛荣获亚洲第6名,参加2018年美国旧金山世界排舞冠军赛荣获4项第1名。微电影《知返》获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展示活动二等奖;我校学生参加2020“金蝶杯”智能财务云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 学校简介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将学院创办为国内一流高校,为社会培育精英人才,为祖国母亲两个100年丰厚献礼是我们农科院人的神圣使命和永恒追求。学院位于成都东北部——德阳罗江大学城,毗邻AAAAA级温泉度假区雁江学村(规划),与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为伴、总占地面积957.8亩,由同济大学专家教授设计的园林式校园,是集智能、生态、科技为一体的学习生活家园;距成都市区29分钟(高铁)车程。学院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率先开设新型农业、大健康产业、5G通信、新基建、新经济等多领域新兴专业;并设置公务员培训定制班、创业定制班、专本硕连读定制班,全面推行工学结合,采用新型师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产业发展,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紧扣市场需求,探索出一条深度融合产、教、创为一体的办学之路。
  • 学校简介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大学专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于2005年,2015年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现场评估。学院占地面积450余亩,主校区座落于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崇州;分校区建在有“中国年画之乡”和“中国三大名酒之一剑南春”产地——绵竹市。在校生达13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400多名高学历、高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党群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健全;目前设有三个二级学院共六个系部;建有设施设备配套、功能先进完备的教育教学、实训(验)、实践等教学场所;各类生活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学院着力培养面向区域、行业发展和在文化产业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一线需要的上手快、留得住、干得好、后劲足,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的文化传媒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现设有35个专业,根据四川省、成都市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主动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转型需求,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为根本、以“文化服务和文化教育”为主体、以“媒体艺术与媒体技术”为支撑的“122”专业建设思路。着力构建广播影视、文化教育、艺术设计、表演艺术、航空服务五大特色专业群,重点打造影视多媒体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学前教育、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七个核心专业。每年新增一个新专业。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创作生产、传承创新的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基地,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较高知名度的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