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省教育厅召开2012年高考考前新闻通气会
2012-06-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6日,省教育厅召开高考考前新闻通气会,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向到会的30余家新闻媒体通报了2012年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各项准备工作。

  高考考前新闻通气会讲话

  程艺(2012年6月6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对高考、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将今年高考的基本情况和各项准备工作做一通报。

  一、2012年我省高考的基本情况

  今年全省普通高考考生约50.6万人,比上年减少3.4万人,其中文史类考生22.7万人,理工类考生27.9万人,分别占44.9%和55.1%。与2008年相比,文史类考生所占比例下降了3.2个百分点;应届生为39.3万人,历届生为11.3万人,分别占77.7%和22.3%,与2008年相比,历届生比例下降了8.7个百分点。我省复读生比例由2008年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下降到现在与全国基本持平。

  我省今年24所高职(专科)院校的自主招生已经录取考生0.9万人,这些考生不再参加高考,因此实际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到50万。

  对口升学报考人数与上年大体持平,为17897人。

  7、8两天的考试,全省16个市共设91个考区,16876个普通高考考场和583个对口高考考场,约选聘7万名监考教师及相关人员参与考务管理工作。

  二、今年高考面临的形势及我省创建平安高考的举措

  近年来,我省高考一直平稳顺利。但高考涉及范围广、规模大、环节多、战线长,组织工作复杂,特别是今年,面临更加特殊的形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对今年的高考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近期召开了多个会议,印发了多个文件进行部署。5月22日,谢广祥副省长实地调研了合肥市标准化考点建设,到省考试院通过省考务指挥平台听取了芜湖、宿州两市政府负责同志的远程汇报,传达了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关于高考工作的重要指示,对今年高考准备工作提出了确保安全稳定、坚持阳光公正、实现和谐满意的三点要求。

  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尤其是招生考试战线采取积极有效举措,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平稳顺利、万无一失。

  一是严防死守,确保试卷万无一失。按照高考工作进程安排,6月4日高考试卷已全部分发至各考区。为确保试卷安全,今年采取了不少新举措,如改进试卷包装方式,在试卷袋外再塑封一层薄膜,严防试卷在启用前被人为破坏或窃取;所有接运试卷的车辆,包括市到考区、考区到考点,都统一安装了GPS定位和图像采集系统,实现试卷押运的全程监控;从试卷抵达保密室之时,即启动试卷安全保密工作机制,安排招生考试工作人员与公安保密等有关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省考试院对全省91个考区试卷保密室实行24小时网上视频监控和巡查,同时加大“人防”力度,抽调专人,对各地试卷保密人员值班情况进行24小时检查监督;对关键部位和重点工作场所全方位视频监控,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试卷运送、保管、分发和回收的各环节做到了环环相扣,不留死角和盲区。

  二是精心组织,确保考试安全有序。实行省、市、县及考点四级培训制度,着重对考务工作人员及监考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警示案例及法制意识教育,详细解读了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增强考务工作人员及监考教师的法律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从细节入手,加大考务流程的规范管理。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招委、考试机构、考区、考点和考试工作人员,层层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将保密安全、考试安全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分解到人。

  现代技术手段在考试组织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省级考试管理平台已具备网上巡查、网上报名、网上志愿填报、网上信息咨询、网上录取等功能。全省16个市和75个县(区)级考试指挥中心全部建成,各市、县试卷保密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视频监控、图像存储和网上巡查功能。所有高考考场全部实现视频监控、存储和网上巡查。

  三是综合治理,考试环境进一步优化。省教育考试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同时联动配合、齐抓共管,为进一步优化考试环境,为平安高考、和谐高考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考场周边环境治理、考试前后的禁噪、考生食宿安全和卫生检查、往返考场交通保障、网上有害信息查处、销售违纪作弊器材行为的打击等考试保障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考生参加高考将更加安静、安全、顺畅。

  四是周密部署,网上评卷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今年网评工作仍在安大、师大、农大、建工学院和省考试院进行,其中,安大承担语文、安师大承担文理综合、安农大承担英语、建工学院承担数学非选择题阅卷任务,省考试院承担选择题评卷和统分合成任务。目前,网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到位,全面进入临战状态。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要求,精心实施网上评卷工作,确保评卷质量,确保公平公正。

  高考评卷工作将从6月7日晚开始,到6月21日结束,历时15天。6月21日-23日进行全封闭统分合成,预计6月24日召开招委全体会议,研究、划定各批次录取线,公布考生成绩。

  五是优化服务,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正陆续展开。考试、网上评卷及录取宣传、咨询服务方案均已出台,相关宣传、咨询和考生家长的心理服务等已陆续展开。今年我省继续举办网上咨询平台、网上答疑、分片分段举办现场咨询会以及送服务下基层等活动,为考生填报志愿及院校招生宣传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

  近日,考试院将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安排专人,负责接受和受理,凡是实名举报的,将一查到底,给举报人和社会一个明确交代。分数公布当日,省考试院将开通四部咨询电话,全天候接受考生和家长的咨询,直至录取工作结束。

  三、招生考试的日程安排

  从考试到录取结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将持续将近三个月时间。现将时间表预安排公布如下:6月7日、8日进行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同时进行对口招生的全省统一考试;6月7日晚—24日将进行网上评卷;7月3日—8月19日进行网上录取,其中普通文理科录取时间为7月10日—8月19日,艺术类录取时间为7月3日—8月11日,体育类录取时间为7月10日—8月5日。期间,7月29日—31日还将进行对口招生录取。

  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注意这样几个时间节点:一是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4日将公布考试成绩和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是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文理科提前批次、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和艺术、体育类院校为6月26—27日;文理科第一、二批本科院校为7月2—4日;文理科第三批本科、高职(专科)院校为7月29—8月1日。

  三是要注意相关批次的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今年我省在普通文理科提前批、一、二、三本和高职(专科)批次,艺术类的二、三、四、五批次和体育类的一、二批次实行征集志愿,具体填报时间分别为:7月12日提前批;7月19日为普通文理一本批次;7月27日为普通文理二本批次;8月7日为三本批次;8月17日为高职院校批次;7月14日为艺术第二批次;7月21日为艺术第三批次;7月28日为艺术第四批次;8月8日为艺术第五批次;7月15日为体育第一批次;8月4日为体育第二批次。

  填报志愿的具体时间安排都印在考生准考证和《报考指导》上,考生填报志愿时须仔细查看。

  四、借助媒体向考生、家长分别作三个方面的提示

  (一)提醒考生注意三点

  一是树信心,从容应对。我省高考录取率已经接近80%,高考竞争大为缓解,广大考生完全可以以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去参加高考。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只要从容应对,一定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二是明要求,规范答题。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已就考生考试和答题的注意事项告知了广大考生,请考生务必遵守规定。到考点之前,要仔细检查需要带的物品是否带齐,尤其是身份证、准考证,要随身携带。进入考场以后,要按照监考教师的要求和答题规范考试、答题。

  三是守纪律,诚信考试。前一时期,同学们均在阅读《考生守则》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基础上,签订了《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希望大家自觉遵守,自觉维护考试纪律,切不可抱一时侥幸,做出一生后悔之事。

  (二)请家长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细照料,全程服务。高考是对孩子智力、体力与心理的重要考验。做好服务工作,尽力当好“后勤部长”,是孩子能否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生活上要多关注,不能过饱,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往返交通安全;帮助和提醒随身物品和相关证件;应预留时间,尽可能提前到达考点。没有家长陪同的,学校老师,尤其是考生班主任应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义务。

  二是静心态,沉着冷静。考生能否有信心,沉着应考,考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离不开家长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家长的心态,决定了考生的心态。在这里,作为曾经的考生家长,提醒考生家长,在孩子面前,我们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大树,幸福的港湾。在孩子高考最为关键的时刻,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在考试期间,因考试中出现问题或失误责备孩子,应更多地给予鼓励、慰藉。

  三是顾大局,关心考试。保持考场良好秩序,是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期望,也是高考公平、公正的本质诉求。我们希望每位家长,在关心孩子考试过程中不忘提醒,诚信考试,切勿作弊。

  五、对媒体的一点希望

  媒体作为高考庞大支撑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考生家长及社会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做好高考工作,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和帮助。多年来,新闻界的广大朋友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及时快捷的服务,为平安高考、和谐高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此,向你们深表感谢。也拜托媒体继续带着感情出发,要把准确、客观、公平、公正作为基本准则,做好高考宣传工作。省教育厅新闻办和考试院一定要为媒体的宣传报道提供良好的服务。

  谢谢大家!

热门院校

  • 马鞍山学院马鞍山市雨山区
    学校简介马鞍山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上市公司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016亩,学校已建成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73.78万册。学校设置人工智能创新学院、大阪医工学院、腾讯云大数据学院、智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部等10个院(部)。共有31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工、经、管、文、艺等门类。面向安徽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山东、广东、陕西等省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0120人。学校共有教职工523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超过78%,副高及以上职称约38.2%。学校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德才兼蓄,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和“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优良校风,教学管理严谨有序,校园文化充满活力。学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和工匠精神,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牢固树立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意识,逐步形成了“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高度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15%以上,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及其相关领域。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并取得一大批科技竞赛成果。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341项,其中国家级165项。以我校学生为主的团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奖。2018-2020学年我校学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6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14项,获奖学生787人次。学校把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和创业实践平台融于一体。2012年起开设《创业教育与实践》必修课,开展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培训、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意识培训等选修课程。2017年学校获批省级创业学院、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二、办学沿革学校前身是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是由安徽工业大学申办,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4年12月,由安徽工业大学与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转设为马鞍山学院。三、办学特色学校将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办学作为实现快速发展两大抓手。产教融合学校一是将专业结构布局与举办方产业布局结合,设置新工科专业,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机器人等;二是根据“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设置院系专业,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逐步建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三是通过设置实验性的创新学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人工智能创新学院实施小班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学研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配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推动学校专业教师和集团研发人员双向互动和融合。学校不断探索实践由“传统工科”教育向“新工科”交叉复合专业教育转型,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学校与赛为智能共建实验室,目前已初步建成轨道交通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和智慧城市研究所“四室一所”,形成以科研为核心动力、产学研互动的平台。其中轨道交通实验室于2019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学校与日本、英国、意大利、泰国、西班牙等知名大学均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赛为智能在日本大阪大学建立了“赛为智能-大阪大学健康战略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学校聘任大阪大学副理事长担任荣誉院长,开展“3+1”留学项目;2019年大阪大学支持我校创建大阪医工学院,围绕大健康方向,共同培养服务机器人、健康管理等交叉学科人才。2018年学校与意大利摩德纳大学合作建立“中意国际教师合作示范基地”;2019年学校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开展“3+1”本硕连读项目;与泰国“格乐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并开展毕业生保研推荐项目。2020年学校新设西班牙语专业,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两校合作意向书。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意气风发、团结进取,坚持立德树人,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进。学校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路8号邮政编码:243100邮箱:xxbgs@masu.edu.cn
  •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肥市包河区
    学校简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是省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安徽艺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1996年安徽艺术学校与安徽大学联合开办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招收本、专科生。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安徽省电影学校并入,成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建校65年来,学院肩负着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培养艺术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根植于安徽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成为安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院辖宣城路和丹霞路两个校区,在校生含本科、专科、高职、中专四个办学层次。下设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美术学院、综合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设置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美术、设计、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大类中的24个高职专业。学院英才云集,名师荟萃。200多名在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70多名。先后聘请周小燕、余秋雨、徐昌俊、崔新琴等40余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声乐、器乐、舞蹈、戏曲、戏剧、美术设计、影视传媒等专业均拥有一批全省一流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大奖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家和省内外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骨干和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中有我国第一位琵琶女博士李景侠,第一位扬琴女硕士李玲玲,第一位唢呐硕士隋景山,著名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原院长徐昌俊,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吴安明,著名歌唱演员马梅、迟黎明、张燕、王莉,著名歌星解晓东;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刘敏,中国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夏小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胡淮北,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梅花奖得主黄新德、李龙斌、蒋建国、李文;画家朱松发、徐德隆、葛新民等众多艺术界知名人士。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学院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艺术专业优势的办学新路。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艺术基金、省部级教科研项目,获批多项人才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教学成果奖等,充分彰显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办学成就。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校园戏剧节、“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戏剧小梅花”比赛、中国青少年戏曲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一系列国内重大艺术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四届体育运动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博会文艺演出、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演出、建国60周年花车巡游、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承办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高校巡演”等系列大型文艺演出。学院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访法国、德国、韩国、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加强了国际间及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65来,学院汇集了安徽文艺界的精英,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浓厚的艺术氛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 学校简介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政府举办的一所老牌、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职称11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校内专任课教师中各级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学校占地面积803亩,共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与制药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共有各类在校生合计17118人,其中,普通高职类学生10728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1894人,电大和成人教育学生4496人。学校共有43个常设专业,涉及12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科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法律事务、护理、工程造价、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专业设置与淮南市及周边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先后牵头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联盟”、“淮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淮南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淮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为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和功能日益完善,共建有医学、财会、物流、电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语音、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31个。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其中,建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学前教育等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紧密对接淮南市智能制造、康养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南市文明校园”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11月)
  • 学校简介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是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合肥市国家4A级风景区紫蓬山下,堰湾湖畔。学校2001年成立,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两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亲笔题写校名。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校训,营造“包容并蓄、立德树人”的校风、“博学笃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励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学风。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财经类、艺术类专业为两翼,适应地方和行业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占地面积703.71亩,校舍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纸质图书近百万册。现有计算机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智能制造、城市建设、会计、商贸、艺术设计、影视传媒、马克思主义和通识教育等1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设有1个智能技术研究所,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共设有4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98项,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特色专业8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41门,教学成果奖18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9个,智慧课堂试点项目3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51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检索收录53篇),专利36项。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奖项135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7项,省级一等奖138项、二等奖358项。省级教学名师6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坛新秀25人。有32人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4人获得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安徽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安徽省创业学院”和“安徽省绿色学校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纸质图书近120万册;在职教工1142人,其中正高98人、副高32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二级教授4人、“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9人、省级教坛新秀27人。学校现设15个学院,本科专业58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1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万8千人;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34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6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项目7项;国家、省两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6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9个、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5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2015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46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我省首个高校足球学院——合肥足球学院设在我校。学校建有中国南方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设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微波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魂芯DSP(数字信号处理)产业化研究院、安徽省光电探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10个,校级科研机构24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4项;发表学术论文1830篇;出版著作、教材120部;获国家专利420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1项。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构建“一个全程、两方合作、三线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办学60多年来,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8万余名,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8万人次。近三年,我校学子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师范生技能大赛、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000余项,周庆媛、朱金凤、段诗闻、苏超、王帅、蒋一凡、俞圣泽同学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朱金凤同学同时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省内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均居第二批次首位(师范专业于2020年纳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90%以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和“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学校承扬师范办学传统,打造服务安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安徽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牵头单位;挂设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建立“安徽教育中心”;与合肥市政府共建“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学校主动对接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重点建设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生物医药类学科专业群,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类、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群。学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安徽徽王集团等合作建设“魂芯”DSP实验室、PCB及SMT生产线、蓝莓深加工生产线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合肥市、临泉县、明光市、金寨县、砀山县、中体产业、安徽国元证券、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联宝电子等合作共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180个。学校积极推进国(境)外合作办学,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东北州立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等合作开展“3+1”和“2+2”本科人才培养等中外合作办学(培养)项目;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11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派;与台湾地区铭传大学合作共建刘铭传学院,与台湾地区义守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学校积极构建“爱满天下,知行合一”为核心的校园行知文化,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挂设我校,暑期教师进百家企业、学生开办百所“行知学堂”的“双百计划”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校是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第六至十届“全省文明单位”、第一届全省文明校园,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面向未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坚定“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创建合肥师范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