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新高考2018年全面实施
2017-11-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教育系民生,每个人都追求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12月5日,在省委宣传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新闻发布会上,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学敏,针对我省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些内容,逐一解读。

新高考2018年全面实施带来五大变化

我省新高考改革方案2018年将全面实施。具体为,在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招录全面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按照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组织管理、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状态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走班制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新常态。由于学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生选课将变得多样化,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变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动”,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概念将淡化。同时教师面临更强的角色挑战,开始由原来的“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将接受学生挑选。

学校学科之间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新挑战。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我省将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要求各高中学校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教学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质量要求开齐开好各学科课程。

“分层教学”将成为教学“新方向”。由于在理、化、生、史、地、政等6个科目中,同一个科目,有的学生只将其作为学考科目,有的学生则会将其选定为高考选考科目,这就要求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将成为学生评价新趋势。我省将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这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长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全面发展,要求普通高中进一步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成为教育关注新热点。新高考选考的三门科目,直接决定学生大学里将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将改变当前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思考自己未来职业的局面,这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将摆上学生的高中教育日程中。

同时,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出台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全省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12月,我省将整体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验收通过,则意味着我省义务教育已经从基本均衡过渡到优质均衡。目前,我省已实现“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城乡全覆盖。

到2020年,我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基本装备配置标准。为完成这一目标,将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通过2—3年的努力,使县域内乡村学校布局合理,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进一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需要统筹安排,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按照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目标,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有效增加城镇学位供给,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问题。

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将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全部交给县市区管理,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名校办分校、名校集团化改革,推进一校多区,委托管理,实现在教学安排、教师配备、资源使用、教育管理等方面实质性地均衡共享。

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做到“三避免一落实”,即避免因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上学远而辍学,落实政府、学校、家庭各方控辍保学责任,确保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记者 方琳 通讯员 梁炜)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 湖北文理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地处中华民族智慧化身诸葛亮的故居—古隆中。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58年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66-1978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在此设立;1998年3月,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襄樊学院;2000年7月,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2年2月,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是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办学思想】 学校坚持应用型、综合性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襄阳、面向湖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坚持交通特色、深度融入区域发展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内涵建设、实力提升、特色彰显为事业发展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等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59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9028人。有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机械、教育、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旅游管理、艺术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8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7个。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地)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日益凸显,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渐成特色,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600余项。【学科科研】 学校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38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1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5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有力支撑医学学科快速发展。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5项,省部级项目39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4项。年度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授权专利数量居全省高校十强。【师资队伍】 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8个,现有教职工1644人,专任教师1122人,其中正高级159人,副高级414人,博士学位教师363人、硕士学位教师607人;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聘任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和本校聘任的硕士生导师共430余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等荣誉(客座)教授18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三国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校训,大力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隆中精神”和“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运动校园建设。“到诸葛亮读书的地方上大学”“像诸葛亮一样读书去”“新一代卧龙出山”等特色语系感召着青年学生求学、探知、成长。“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周末志愿服务”等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格桑花”援藏支教团队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被中宣部评为“最美支边人”。学校团委是高校系统唯一入选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开放办学】学校坚持与地方共生共荣,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全面服务襄阳“双百行动计划”,与襄阳市及所辖县(市、区)建立密切的校地合作关系,各类合作项目有效实施,积极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对口支持合作关系,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哈佛、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来华留学教育日益规范,师生出国(境)学习交流增量提质。【发展目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湖北文理学院人积极融入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重大发展战略,抢抓襄阳市“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引领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机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设立,由黄冈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合作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第一所专门的应急管理高职院校。  学院以服务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现设安全工程系、应急救援系、信息安全系、防灾减灾系、智能制造系、交通与建筑工程系、数字媒体系、公共管理系等8个系部。开设有应急救援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技术等专业。  学院占地面积700多亩,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主体建筑物30栋,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其中标准化多媒体教室206间,实习实训场所5栋,设施设备齐全。建有计算机、救援技术、网络布线、信息安全、化工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数控加工、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无人机技术、电子商务、网红直播、汽车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船舶模拟驾驶、消防救援等实习实训中心。大别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湖北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在学院挂牌。总投资8亿元的校外实训基地--鄂东南综合救援基地正在建设中。学院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园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馆藏纸质图书16万册,配备电脑阅览机位256台,电子图书8.3万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高、副高职称教师1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56人,“双师型”教师占60%。拥有一批湖北技术能手、楚天技能名师、鄂东技能名师。同时,聘请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和应急管理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活动丰富多彩,诗歌朗诵大赛、红歌大赛、校园马拉松,众多活动精彩纷呈。学校还设有新媒体社团、动漫社、无人机社、滑板社等各类社团组织。A级食堂,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超市、银行网点一应俱全,宿舍按照高校住宿标准四人间提供服务,确保每位学生在宿舍里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学院秉承“校政融通、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创新校政、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与湖北消防救援总队、黄冈消防救援支队、广东三向智能科技、易瓦特科技、京东物流、青江化工、索菲亚家居、科峰传动、稳健医疗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优秀毕业生可推介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学生毕业时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国内本科院校深造,还可通过学院推荐出国留学读本升硕。院校。
  •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湖北是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校是我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还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江城武汉,两校区办学,占地总面积1610亩,建筑总面积54.3万平方米。昙华林校区位于武昌中心城区,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古朴典雅,书香氤氲;黄家湖校区为山水园林式校园,现代化功能齐全,大气磅礴,秀美庄严。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5.5万册、电子图书144.7万册。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210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具有高级职称539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78万人,其中本科生1.5万人,研究生2195人,留学生215人。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共培养十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在内的知名校友。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含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含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和医学技术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和公共管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拥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特色发展。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拥有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群;建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临床专科建设成效明显,肝病科、肾病科进入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行列。学校建有1个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1个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16个省级、武汉市科研平台。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基地、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疫病防治建设中心、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的依托单位,是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学校拥有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凃晋文教授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人、“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1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1人家庭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4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湖北中医大师10人,湖北中医名师19人;湖北名师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9人;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9人,全国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6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高次层次人才计划专家23人;4人获湖北省道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也是我省第一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省属高校。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选派教学、临床骨干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协作和科研合作。学校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基地”和“中–马(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学校附属湖北省中医院选派中医专家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积极承建中国(湖北省中医院)-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本·阿克隆医院)中国“中医中心”建设合作项目。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连续3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7届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连续2届获评湖北省文明校园后,入选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学校是“湖北省高校党支部规范化试点高校”“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6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名研究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疫病科技攻关;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指导完成 “肺炎1号”“强力肺炎1号”;吕文亮教授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主持科技部“新冠肺炎防治重大专项”;附属湖北省中医院陆定波教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平教授牵头主编“中医抗疫100问”专刊,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赠阅给全球十多个国家;1名教师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六十余载躬耕树蕙,弦歌不辍;新一甲子奋进跨越,再续华章。“十四五”学校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学校将以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继续扎根荆楚大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面向行业,辐射全国,以锐意进取的新姿态、谋事创业的新作风、行稳致远的新步伐,顶压奋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中医药大学和一流中医院,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等方面积极作出新贡献。
  • 学校简介●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019年入选十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湖北省“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学校” ●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湖北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示范点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武汉东湖学院培养“一体两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武汉东湖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周宝生同志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企业家,在学校创办初期就提出“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坐落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东临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近临武汉市繁华核心商业区,校园周边地铁公交密集,交通便捷通畅。 ☆ 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由全国著名建筑学专家何镜堂院士领衔规划设计建造而成,校园绿树成荫,山水桥亭错落有致,环境幽静,四季如画,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校园占地面积1496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宿舍区、生态绿化区,拥有公寓式学生宿舍、一次可容纳2.5万余人上课的教学楼群、可容纳4000人阅读藏书量纸质165万余册电子图书203万余册的图书馆、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面积4.9万平方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占地5.1万平方米的设施齐全的科技大楼和多学科实验楼。学生食堂均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药监局评为“湖北省学校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学生寝室全部安装了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省级文明寝室数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 综合实力强劲学校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湖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发起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多次代表全省同类高校参加全省教育大会、省属高校调研座谈会、省政府办公厅召开的研究教育创新发展专题会等重要会议作典型发言。学校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学校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个中心,四个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教育报》以“‘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武汉东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纪实”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在武书连2021年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武汉东湖学院连续三年稳居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综合实力排行榜湖北省第1名。同时,学校被评为“2021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在推荐报考(择校顺序)项目中名列全省第1名。 ☆ 办学定位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的公益属性永远不变。立足“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发展定位,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依法治校、内涵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党建工作被誉为湖北省高校一面旗帜。全省、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相继在武汉东湖学院召开并现场推介学校经验,承办了中组部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试点)示范培训班。学校在湖北省第23次高校党建工作会、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湖北调研会、教育部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全国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等重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或汇报。 ☆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8.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6.5%。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教授100人、博士17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学校拥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周勤荣获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2次)、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高伟丽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奖,余华荣获首届“荆楚好老师”,张璇璇荣获“荆楚好老师”提名奖,王维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显示,武汉东湖学院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蝉联湖北省“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高校第1位。 ☆ 教学质量优良 学校设有13个教学院(部)、49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万余人。拥有省级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设岗学科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优秀基层教学组织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及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等12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4个。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湖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学校教师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其中荣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1项),位居全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 ☆ 合作交流密切 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校际联合办学、交换生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按照“四共”协同育人(以共建为基础,以共育为支撑,以共管为保障,以共赢为目标),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唐移动、东软集团、360企业安全集团、湖北广电、文思海辉、湖北三环、中铁轨道、用友新道、嘉禾装饰、仁人德赛、广发银行、咸宁广播电视台、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等企业、媒体、机关、银行、政府建立了校校、校企、校政等合作办学、联合办专业、共建实验室、学生实习和就业合作关系,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出国留学、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与多所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现有48位教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1名博士生导师。   ☆ 科研服务坚实 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A类)、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建有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黄石市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9项。近三年,教师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1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SCI、CSSCI收录349篇。获批专利910项,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涉农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面向全国进行推介。多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荣获全国政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家论坛三等奖、中部崛起法治论坛三等奖等多项。 ☆ 奖助体系完整 学校构建以自强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以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三好学生、文明寝室等各类先进集体及个人评选为正向激励,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为主要渠道,以学生勤工助学及各类专项助学金等为重要途径的奖助体系。完善的“奖、评、助、贷、勤、补、免、减”学生资助和评优评先政策,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学校对品学兼优学生发放自强奖学金,对在不同领域成绩突出的学生发放单项奖学金,对贫困生发放各类专项助学金,对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发放大额专项奖学金,对优秀大学生退役士兵给予学费减免,对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等。同时,学校与杰出校友、共建企业及社会各界联合设立各类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每年学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励资助。 ☆ 文化氛围浓厚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打造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校园文化“四节”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强化实践育人,学校连续多年实践参与率达98%,获得国家级表彰17项、省部级表彰19项,多次荣获团中央“优秀单位”、团省委“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实践过程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青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百余次。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获评多个省级文明寝室。组织开展体育、书法、摄影等各类比赛,获得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男子女子篮球队一级丙组双冠军、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甲组)比赛亚军、第八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啦啦操比赛团体第2名等各级各类荣誉700余项,学校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优异成绩。   ☆ 育人成果丰硕   办学20余年,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5.3万余名毕业生,培养了以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后、现任德国普林斯宝公司董事长的陈炜、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著名主持人梁夏儒、“世界记忆大师”江金晏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230项、省部级奖1250项,申请专利并获受理18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5项,涌现出一批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长江学子”等称号的优秀学子。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 学校简介●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教育部——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基地●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平安校园学院简介学院国标代码:13238湖北招生代码:C233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办学方向明确】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先进】学院立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锻铸“明德明志 力新力行”的校训精神,以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核心+职业核心”的双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发展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新路。【办学优势明显】☆学院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学术氛围浓郁,地理位置优越,地铁直达,交通方便。☆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学院各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并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本院专升本专业丰富、计划充足,为在校学子继续求学保驾护航。☆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完善】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先进,学习、生活、运动条件优质齐全。图书馆自有纸质图书90余万册,与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并馆运行。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177间,专业实验室85间,其中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33间。校园网覆盖校区并建有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学校全方位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公寓标配双制空调、热水系统。学生食堂引进社会资源建设管理,食品安全可靠,条件一流,品种丰富,味美价廉。【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5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到54.76%,硕士以上学历的达到89.05%。学院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资助332人次教师“下企业”锻炼,评定“双师型”教师98名。我院教师获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湖北省首届楚课联盟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一项、青年教师团队获得德国iF设计新秀大奖。学院通过聘请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深化】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院转型发展突破口,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积极实施“借船出海”的产教融合战略,主动对接现代通讯技术、物联技术、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媒体等产业战略布局和人才需求,与国际化大公司---中兴通讯、中软国际、吉利汽车、凤凰传媒等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培养。“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获批,凤凰基地实现了学院国家级平台的突破,是学院实施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学院还与东风汽车公司、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京东京邦达等82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已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新生态。【创新创业彰显】学院通过构建“万-千-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思想集聚、学生创业实践、创业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创业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实现职业能力系列课程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覆盖。开创“创星杯”系列活动,打造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校园创新创业品牌。学院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并连续两年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团体优胜杯,连续五年获得“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佳组织单位奖,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同类高校榜首。【教学质量稳固】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42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物流管理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通讯工程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我院教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两项。2015年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企业获批湖北省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称号,2017年学院被湖北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省第二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团队、智慧物流教学团队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数理与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中兴通信电子信息教研室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产教融合教学团队获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IS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其课程设计》等四门课程荣获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位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育人成果丰硕】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大学艺术修养系列课程。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开展全院美育教育的教学与赛事指导工作,拥有大学生艺术团、国家二级合唱团金石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40多个学生社团,多次在湖北省及武汉市各类文体赛事中荣获金奖。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奖励1000余项,获奖数量及层次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奖助体系完备】学院在校本专科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除此之外,学院还设有学业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学金、文体竞赛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留学)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创新创业竞赛专项奖学金、学术成果专项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等,同时,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协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拥有完善的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会员单位,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积极建设系部二级专业人才市场,不断强化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吉利汽车、用友新道、凤凰数字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对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1%以上,连续多年为湖北省就业核查“免检单位”,涌现出“长江学子”等优秀就业创业大学生典型。学院现有100余家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每年进校招聘用人单位数量超过800家,提供岗位数超过万余个,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各项能力满意度均值超过96%。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