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2015年艺考大幕将启 省外艺术院校下月在昆扎堆考试
2015-01-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5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大幕即将拉开。最近,省内外各大名校陆续公布艺考政策,万千艺考学子即将开始四处赶考。根据新政规定,不仅提高了美术生和音乐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线,部分高校也被取消校考资格实施省级统考。以至于2015年被誉为“最难艺考年”。

【新规】取消部分学校的校考招生资格

相比往年11月份左右公布艺考招生简章,今年各大高校艺考招生简章都公布得比以往晚一些,许多院校多推迟到元旦后才公布。自2014年起,教育部新规明确规定,美术生和音乐生的文化课分数线分别不得低于同批次普通生的70%和65%,这对一些艺考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对于艺术生的文化课要求提升,这也成为考生和家长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同时,2015年艺考政策进一步收紧,取消了部分学校的校考招生资格,全面实施省级艺术专业统考。因此,也有人把今年称为“最难艺考年”。一些高校还调整了招生学历层次、招生人数及专业设置,比如备受云南考生青睐的中央戏剧学院,不再招收高职专科层次学生。

据分析,今年绝大多数学校专业考试时间集中在2月25日至3月13日之间,如此集中的时间里学生四处赶考,对心理和体力都是挑战。省外艺术院校在昆明设点报名时间为2015年2月25日至3月3日,考试时间为2015年2月27日至3月5日。

【提醒】考生家长请注意考前不组织专业培训

艺考临近,最近,有考生及家长反映称,有培训机构及个人以云南师范大学名义进行艺术类专业考前培训,并声称参加培训的考生在录取及就业方面均有保障。

云南师范大学提醒考生,该校不组织开展任何形式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培训,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进行艺术类专业考试培训。该校所有招生信息均发布在云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上,凡与该校该网站不一致的信息,均属虚假。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保持警惕,注意识别,谨防受骗。

【2015年部分高校艺考政策】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计划:683人

校考合格证只是准入门槛

该校2015艺术类本科有23个专业招生,共683个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不做分省计划。除了录音工程方向只招理科生,剩下22个专业都是文理兼收。考生在2月份开始的校考中取得的合格证,只是一个准入门槛。录取时,有7个专业是按文化成绩录取的;播音等12个专业中有3/4的计划按专业排名录取,有1/4的计划按高考成绩录取;表演、声乐表演等专业,则按专业排名录取。

云南艺术学院 建筑学专业学费降为4500元

该校2015年招生简章规定,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生专业成绩必须合格,且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方能按专业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音乐学(师范类)、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学(音乐治疗)、戏剧学(戏剧教育、戏剧史论与批评)、美术学(师范类)、美术学(史论)、艺术设计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每学年学费为8500元,建筑学(建筑设计)专业为每学年4500元,舞蹈学等其他本科专业每学年学费均为1万元。

云南师范大学 招生计划:810人

空乘专业招生名额最多

该校2015年艺术类招生计划为810人,专业招生计划包括:音乐表演40人、音乐学80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10人、舞蹈表演20人、舞蹈学30人、美术学(师范)60人、美术学(非师范)40人、视觉传达设计45人、环境设计45人、书法学30人、动画60人、广播电视编导60人、播音与主持艺术60人、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方向)200人、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30人,每个专业在云南都有招生计划。

昆明理工大学  鼓励文化成绩优秀学生报考

该校艺术类招生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所有艺术类专业均面向艺术类考生(文、理兼收)招生,学制4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校将按学校总录取原则进行专业安排。在同一专业志愿中,考生文化和专业双上线后,按专业成绩总分×70%+文化成绩总分×30%=录取总分的折算方式,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记者刘超)

热门院校

  • 大理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学校简介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成大理学院,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经过43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学科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本科办学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云南地方高校中的“领头雁”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巩固。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现有72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汇集了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60余人次。现有“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20余个。近5年,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余项,其中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学立项数与中国社科院并列全国第1名。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2006年至今,学校连续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结论;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和好评。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影响力,提升大理的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根植滇西办学,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办学43年来,学校秉持“改变滇西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状况”的初心,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作用”的高素质人才15万余名,其中,80%毕业生留在滇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是主动服务地方,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地方病防治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构建了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和促进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民族文化学科群”,有力支撑了滇西地区产业发展。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开放办学空间,提升了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文化辐射能力。多年来,学校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2002年起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2005年起开始招收印度等南亚国家临床医学留学生。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与19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来自22个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1100余名,其中留学研究生50余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学校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长期在全国西部高校中名列第1位。当前,学校正聚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目标,实施“人才强校、学术兴校、质量立校、文化铸校、开放活校”战略,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教育水准国际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努力把大理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南亚东南亚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大学。
  •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昆明市嵩明县
    学校简介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英文:Yunn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简称:“云商职院”。201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兰茂故里,素有“滇东古镇”“鱼米之乡”美称的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区域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沃土平畴,民风淳朴。学校占地340.69亩,总建筑面积 26万平方米,总投资9.3亿。建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会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公寓、后勤中心、足球场、篮球场、体育健身室,医学实训大楼、航空、高铁、汽修、建筑工程专业等配套实训基地。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7000余人,学校可容纳在校学生28000余人,教师80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科研业务能力强。目前,学校设立了医学学院、交通旅游学院、工程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 学院遵循“博修商道,崇德务实”的校训,通过长期探索形成了全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管理理念,树立了风清气正在三风(校风:严谨、规范、自律、上进;师风:爱心、责任、服务、奉献;学风:尊师、重道、阳光、快乐)。 以高职教育为主,学历提升与国际合作并举,适时发展本科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已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根据云南省“两强一堡”的发展战略,遵循“团结、务实、创新”的办学理念,按照“知识专业、技能突出、德艺并举”的培养目标。学院重点打造医学、高铁、航空类专业,全面发展工程与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面向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中东欧地区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习总书记“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探索出“云南特色、国内一流”的强校之路,为长江经济带、云南、西南、南亚、东南亚、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的文化传承、应用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带动和社会服务支持提供智力源和人才战略保障。展望未来,学校继续坚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扬“扎根地方、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省州共建共管。学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拉怀村266号,其前身为创办于1955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年的德宏州农校和1978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4年、2006年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德宏州农校分别整体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2月,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德宏教育学院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德宏州委州政府投入8亿元为学校建成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办学能力显著提升。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扎根边疆办教育,历经60余年积淀,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学科为龙头,师范专业为重点,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学校。目前,学校占地1095.20亩,建筑面积294057.05平方米,总资产10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近90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6人,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67人,其中教授38人,包含二级教授1人,拥有硕士学位者272人。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4名,其中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3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培养支持计划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4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2人;获德宏州兴州人才奖1人、德宏州科技进步奖1人,德宏州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德宏州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目前,学校实际招生专业39个,其中,教育类专业11个,高职类专业28个。面向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招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7个,其中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基地90个;有学生“双创”平台2400余平方米。有直属附属中学1所,非直属附属小学和非直属附属幼儿园各1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900余人,包含盈江职中联合办学322人,其中,留学生近百人。近年来,学校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办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着力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学校现有共建中国咖啡工程中心1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博士专家工作站2个,州级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体育研究基地各1个。近五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项、获教育部、国家民委立项各2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厅级项目58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2015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8篇,其中收录于SCI11篇、EI7篇、CSSCI10篇;北大中文核心109篇;出版教材43部,出版专著65本。获厅级以上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1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47项,软件著作权54个。2010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特色评估。先后获得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先后荣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60多年来,几代德宏师专人立足边疆,艰苦创业,先后培养了39000多名毕业生,为德宏州乃至云南省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全州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昆明文理学院昆明市五华区
    学校简介昆明文理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确认为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昆明文理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建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文、管、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6000余人,占地约720亩。学院建有两个校区,龙泉校区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龙泉路中段,杨林校区位于昆明嵩明职教新城,距离长水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图书馆藏书187万余册,校外实习基地165个,建有图书馆、室内外体育场馆、学生公寓、食堂、学术报告厅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实现了“智慧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人才强校,名师执教。学院建有一支职业品格高尚、专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并聘有国内外名校名师、行业导师等外聘教师300余人。其中,教育部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2人,教授83人,副教授26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优才计划”“海外博士培养计划”“中层管理青年干部研修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专业带头人培养项目”“校级教学团队”等师资培养项目,大力支持教师提升学历、职称、业务能力与水平。目前学院已资助46人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3人、“卓越青年教师”2人,访问学者3人。专业建设,特色突出。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是省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唯一开设农学门类的民办高校,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建设专业集群体系,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重点推进外国语言学类一流学科群、经济管理类和智慧城市建设类重点学科群及文产传媒类特色学科集群。现已建成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转型提升服务产业示范专业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云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学院围绕德育目标和“三忠于、三热爱”主题教育内容,依托体育、美育和学科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性的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国际视野培养、在线教育、终身学习等六类课堂。近五年考研、考编、考公上线率居同类院校前列,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70%以上,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2021年西班牙语专业升学率达25%,法语、日语、朝鲜语、泰语等小语种专业考级通过率领跑同类院校。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在各项文体技能等代表性大赛中学获全国性奖项270项、省厅级奖项489项。2021年,学院原创舞蹈作品《小村寨,大村官》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作为云南省舞蹈类唯一代表节目,获艺术表演甲组一等奖、艺术表演类优秀创作奖。学院连续多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一等奖”,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达40000余人。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学生人数690余人。2019年至今,学院连续三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此外,校内建有STUDIO和“文理创业梦工场”两个创业平台,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配有创业培训教室、创业训练中心、创业项目路演室,平台设施完备,先后获得“云南省创业平台”“昆明市众创空间”称号。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学院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5项。教研并举,成果突出。学院科研、教研、大创三类项目的高级别立项数稳步增长。教师累积主持省部级项目20项、地厅级项目124项;出版专著、教材135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其中,被SCI、CSSCI、CPCI、EI等收录128篇;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2021年获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开创了同类院校获批该类项目之先河,省哲社社会智库项目和规划科普项目分别实现了民办院校获批省级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零的突破,教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中位列前茅。国际交流,卓有成效。学院开设有英语、泰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等专业,并为学生提供朝鲜语、德语、阿拉伯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等多个语种选修。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曾莅临学院对11个外语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对“语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Dr.Clemens von Goetze代表团于2019年访问学院,就学院在德语教学、德国的语言文化和人文交流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学院先后接待西班牙驻华大使、日本驻重庆总领事、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泰国驻昆明总领事等到访,国际交流频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中方合作单位,学院与亚太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11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深度合作的教育文化联合体,与西班牙、韩国、日本、泰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国外20多所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学院毕业生依托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就业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同时积极投身著名央企、国企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当地发展。学院先后3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会议、全国高等院校法语教学大会、德国外交部“环境与冲突博览会”、东欧-中国高等教育论坛年会等国际会议,不断扩大学院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影响力。学院是云南省内第一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并成立研究机构的民办高校,成立于2018年的“一带一路”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聘请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国际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佳娅特利•C•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教授为中心主任,并聘请了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京都立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近二十名知名专家为特聘研究员,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同年,学院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持续为国家倡议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党建铸魂,思政育人。学院党委隶属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党建铸魂有效路径。学院围绕“五个基本”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体系在2018年4月8日云南省高校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2018年5月13日云南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学院党建思政工作经验。经济学院党总支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2021年“两优一先”评选活动中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识教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第二批“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马列部直属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第三批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云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项目立项。学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为着力点,获批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2项。此外,学院获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1个,“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是全省同类高校唯一殊荣。成绩斐然,口碑载道。学院先后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学校”“5A级优秀社会组织”“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腾讯网“十年最具领导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新华网“新华教育论坛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独立学院”称号。2014年5月,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5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A”级办学水平评价。2021年位列艾瑞深研究院校友会网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第17名。学院将坚持“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以教育对外开放优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围绕“二十年行动纲领”建设任务,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狠抓内涵建设,为把学院办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而奋斗。(数据截至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一所政法类全日制人民警察高等职业院校,由省司法厅领导、省监狱管理局管理,为副厅级单位。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始建于1980年4月,时称“劳改干部轮训班”。1981年6月, 省政府同意在“劳改干部轮训班”基础上成立“云南省公安厅劳改工作干部学校”,同年12月,省政府同意在同一校址成立中等专业学校“云南省公安厅劳改局技术学校”。1983年3月,省政府决定将“云南省公安厅劳改工作干部学校”、“云南省公安厅劳改局技术学校”合并,定名为“云南省第二公安学校”,同年面向社会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199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施行后,“云南省劳改工作警官学校”于1995年9月更名为“云南省司法警官学校”。1998年1月,学校以优异成绩被司法部评为全国首批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云南省司法警官学校”的基础上独立升格组建为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开办高职大专教育,并实现了省政府“当年批准、当年组建、当年招生”的指示要求。2009年经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15部委批准,被列入全国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10年初,通过云南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先后被云南省教育厅、昆明市委市政府评为云南省省级文明学校和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至2021年连续三届被昆明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5年11月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特色教学开展评估,评定为最高等级“特色通过”。2018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特色骨干院校。(二)办学条件学院地处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占地345.7亩,毗邻规划建设中的昆明国际新机场。学院总建筑面积(含一分校)65607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含警兴苑)面积52132平方米,白沙河校区面积13475平方米。学院图书馆2534平方米,图书总数71.56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8.58万册,数字资源42.986万册(电子图书25.1万+电子期刊14.85万+学位论文3万+音视频360小时)。学院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场、警体射击训练场,查缉训练场,建有22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室的实训中心,在全省建立了54个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三)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职在编警察职工207人,警察教师15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9人,占教师总数的26%;讲师7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5人,占教师总数的33%;31—50岁的教师102人,占教师总数的6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5人,占教师总数的41%。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司法警官职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四)专业设置目前学院现开设专业14个,包括:1.警察类专业(6个):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刑事侦查技术、戒毒矫治技术、司法信息安全2.非警类专业(8个):法律事务、社区矫正、司法警务、安全防范技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新闻采编与制作、应用泰语、应用缅甸语。(五)人才培养学院初步构建起一个涵盖刑罚执行、戒毒矫治、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及警务辅助等领域的应用型法治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建院41年来,学院累计为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单位、公安监所及社会用人单位培养输送了24000余名中专和高职大专全日制毕业生,培训在职干警48000余人次。圆满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保民生稳就业”高职扩招、中高职贯通五年制大专及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等专项任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