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部署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2017-04-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日前,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制订印发了《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部署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保障高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

招生考试

据了解,2017年我省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统考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 6月 7日、8日。

语文、数学(文、理)、外语(含听力)各科满分为150分,综合科目满分为300分,文化课总分的满分值为750分。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普通高考全部科目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高考评卷工作在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省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高校分别承担相应科目的评卷任务。高考成绩由考生自行上网查询或下载打印,各报名点提供考生查询打印成绩条件。考生如对成绩有疑问,可在成绩公布后至6月27日前到市、县招生考试机构申请复核,成绩复核范围为主观题部分的错统、漏统、漏改。

志愿设置及志愿填报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继续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及投档办法,并采取网上志愿填报的方式。

文理科志愿设置:

自2017年起,合并普通文理科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文理科录取分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共5个批次。

本科提前批分为军事(含国防生)、公安(含公安现役)、免费师范、免费医学定向和其他共5类,军事(含国防生)、免费师范和免费医学定向类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六所院校平行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免费医学定向不设院校服从和专业服从志愿)。该批次公安、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在上述5类之后,本科提前批还单设若干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批次,分别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

本科第一批和高职(专科)批的“平行志愿”均包含六所院校;本科第二批的“平行志愿”包含十所院校。本科第一、二批和高职(专科)批的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高职(专科)提前批分为直招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公安和其他共4类,直招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直招士官设专业服从);公安和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高职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的计划及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征集志愿”;同时,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也可以据此计划填报“降分征集志愿”,作为批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降分投档的备档。“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包含八所院校志愿(其中高职批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免费医学定向不设专业服从)。“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及专业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征集志愿”进行逐分降分投档。

文理科特殊类招生的志愿设置:

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设1个院校志愿及1个专业志愿;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分别设六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艺术类志愿设置:

第一批,校考本科专业,所含院校为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执行的部分院校(专业)、985和211省外高校;第二批,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本科专业;第三批,校考本科专业,所含院校为除第一批院校外的其他校考本科院校;第四批,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第五批,使用校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

第一批、第三批和第五批均设1个院校志愿,其中第三批录取结束后未完成的计划面向达线合格考生征集志愿。该批次征集志愿设1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第四批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的计划,将面向未被录取的批次线上考生“征集志愿”。“平行志愿”、“征集志愿”每批均包含八所院校,每所院校均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体育类志愿设置:

体育类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本科高校;第二批,高职(专科)院校。体育类两个批次的“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均设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网上志愿填报时间:文理科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体育类各批次院校为6月26至27日;文理科本科院校第一、二批为6月29日至7月1日;文理科高职(专科)批为7月3至5日。

招生录取

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根据当年高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考虑并按适当比例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生最低文化控制线不得低于本科二批、三批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

录取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参照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一标准,择优录取。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每科目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以上院校录取。社会考生仍参照原有录取办法,鼓励社会考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艺术、体育类及特殊类型招生的应届考生必须参加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但录取时可以不设置等级要求。在已投档的考生中,高校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层次高的考生。

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高校和省考试院按照“学校负责、省考试院监督”的原则实施新生录取工作。考生可通过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和安徽教育网以及高校所提供的途径查询和确认本人的录取结果。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高考政策加分及优先录取

2017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按照省教育厅等5厅局印发的《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执行,具体项目及分值(同时符合有关情形的考生,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如下:

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即烈士子女(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

地方性加分项目2项:即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5分)。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取得以下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考生,仍具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包括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体育特长生政策加分项目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包括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包括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限获市级以上表彰见义勇为者。

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具体情形如下: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信息公开公示

建立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地方、高校、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等多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

省考试院负责公布我省有关招生政策、计划、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考生统考成绩和录取结果的查询办法、本省统考各录取批次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安排、各录取批次高校未完成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公示本地区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等名单。

各市、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分别在其所在地公示本地区、本校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等名单。

高校在其网站上公布本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结果查询办法;公示取得本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的考生名单。

公示的考生资格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所在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测试项目、合格标准、拟录高校及专业和录取优惠分值等。

违反规定行为处理

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行;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追究法律责任。对公务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纪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规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处理。

考生或者其法定监护人认为所报考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行为违反相关规定的,按照“学校负责、考试院监督”的原则,可向所报考高等学校提出异议、申诉或者举报。

组织管理

各市、县(市、区)进一步健全高考安全保密工作管理责任制。市、县(市、区)招生委员会是本辖区内组织高考、治理考试环境、维护考试安全、整肃考风考纪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逐级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加强面向广大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教育和引导考生信守承诺,诚信考试,拒绝和抵制考试中的违纪、舞弊及违法等行为。

各市、县(市、区)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强对招生考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全面推进阳光工程制度化、系统化建设,把阳光工程的精神、要求和内涵切实融入到高校招生日常管理和运作之中。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要重点加强对自主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考生资格和录取要求的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予以录取。

高校成立由校长和校内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本校招生工作;严格执行“十公开”和“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自觉接受考生及社会监督。加强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假通知书诈骗或伪造考生档案冒名顶替入学,构筑招生录取全过程防范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加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以考生为本,着力解决考生和社会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广大考生的能力。为考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考试服务,为残疾人考生等特殊群体平等报名参加考试提供便利,营造温馨考试环境。

热门院校

  • 合肥经济学院合肥市庐阳区
    学校简介合肥经济学院(原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系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坚持“树德明理,蕴智强能”的办学理念,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国际化,着力培养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24.4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拥有9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7个;现有教职工659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9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248人,其中正教授94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教学名师15人。近年来,学校获批省级质量工程210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省级优秀青年人才项目37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29篇;取得专利授权29项;出版著作、教材58部。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科技能竞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77项,其中国家级6项,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办学以来,学校以高水平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 “安徽省优秀独立学院”、“安徽省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合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9年,学校承办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本科组)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突出贡献奖。
  • 学校简介【学院概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公办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信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教育厅、蚌埠市人民政府和中建材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四方共建”院校。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蚌埠市国家AAAA景区龙子湖畔大学城内,占地面积849亩,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学院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43000余人。学院目前在校生10365人,现有教职工398人,教授、副教授107人、“双师型”教师18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1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1个、教学名师4人、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2人、专业带头人5人、教坛新秀14人。学院按照“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服务企业”的办学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和办学声誉的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我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狠抓提质培优和师德师风建设,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双基’建设示范高校”“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专业特色】学院下设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和29个专科招生专业。专科专业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16个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有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绿色能源、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研究中心;夏克付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魏树峰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金敦水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查正卫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李苗苗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和李曙光院级大师工作室等6个大(名)师工作室。学院现有14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7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等10个省级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1255万元。【技能竞赛】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782项,其中一等奖204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各一项。先后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技能大赛标杆校”荣誉。近两年,学院学子获得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实习就业】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科大讯飞公司、中国声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中国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协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联合办学,先后成立了“讯飞学院”“华苏学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院荣获“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文明校园】学院持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荣获省直机关文明单位、蚌埠市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文明单位”、蚌埠市第三届“文明校园”、安徽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蚌埠市“双拥模范单位”“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学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电院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先后涌现了“珠城最美青年”“安徽向上向善好青年”杨蒙蒙同学、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滑亚龙同学等一批先进典型。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获评“全省十佳社团”荣誉称号。春风化雨催桃李,淮水悠悠育英才。“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风劲帆满、砥砺奋进,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奋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学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000号招生咨询电话:0552-3172909,3172929网  址:http://www.ahdy.edu.cn
  • 学校简介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安徽省马鞍山市。学院前身为马鞍山联合大学,创办于1984年。2008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更名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学院与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整合;2015年5月,马鞍山市卫生学校并入;2019年4月,马鞍山网络大学(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马鞍山分校)并入。2021年12月,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获批认定为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十三五”以来,学院坚持“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定位,充分发挥“四校”资源整合优势,推进资源共享、专业共建、质量同升,已构建起以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职业培训与学历继续教育并举推进的办学格局,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YB)优秀培训单位、安徽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现为国家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现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教学及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设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贸易、管理工程、应用外语、医学护理7个专业教学系和基础部(思政部)、网教部(电大)2个教学部。高职专业42个、中职专业34个。教职工430余人,正、副高职称教师130余人,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2.2%。中高职在校生10000余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年均完成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10000余人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所有专业均开展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以本市为主的长三角地区15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专业已构建“三引三出”“校企八共”“大师团队引领”“实境实品”“淡学旺工”“三段递进”等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获批认定为国家级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晓庄电商学院和合作企业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认定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实训中心)达11家。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积极对接世赛国赛省赛标准,深化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十三五”以来,师生获技能竞赛国奖32项、省奖334项,学生在“烹饪”“平面设计”“增材制造”“CAD机械设计”“3D数字游戏艺术”等赛项中获全省第一名,其中电子信息系王梓璇同学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教师陈娟被聘为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裁判长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中国专家组组长。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认真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聚焦省市重点、支柱和战新产业领域,面向在校学生、企业新录用员工、新生代农民工、退捕渔民、退役军人等各类人群,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省创业学院和市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作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一套课程体系、三项教育载体、一体项目孵化”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十三五”累计完成职业培训18048人次,技能鉴定24984人次,创业培训7116人次。师生获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奖项52项,其中获2016年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二等奖、2020年首届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年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佳绩。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分类招考(职教高考)、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3+2”、高职扩招、联合办学等多种招生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通道。发挥市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作用,构建起“本地主体、省内补充、长三角辐射”的就业工作网络,优先举办本地企业招聘会,大力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过31%。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办学。与马鞍山工业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铜陵理工学校开展稳定的“3+2”联合培养,与马鞍山理工学校合作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与马鞍山市三县三区其他职业院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南大、北师大等高校合作分别设立现代远程教育马鞍山学习中心,多次获合作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与德国职校合作开办数控专业“中德合作班”;与韩国东义大学、韩国昌原文星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以及我国的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签订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研学等方面的合作协议。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视察,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马鞍山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全市人民倍感振奋、欢欣鼓舞。中国共产党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和《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支持学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十四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创建“职业本科院校”,着力打造实现多层次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高等院校,为马鞍山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新局面,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学校简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马鞍山市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2016年相继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3月以A档等次通过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期检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实施“一体两翼”(高职教育与教师教育两翼并行发展)、“同城错位”(与马鞍山其他职业院校错位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全员育人、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备,“集群发展、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全程实施、多样成才”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特色彰显。经过60余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业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0845人,设有6个教学系部和12个行政教辅机构。开设专业47个,师范类专业9个、非师范(高职)类专业38个,分属11个大类(18个小类),其中省级特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占地面积18.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86.88万元,纸质图书46.26万册,电子图书4200GB。建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9个,其中央财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3个,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2个。现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18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139人。学校现有国家和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产合作,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软件与互联网学院、旅游学院、食品学院,持续探索政府指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的理事会办学模式。与马鞍山市下辖的三县三区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协议,与市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食品产业等8个产业行业形成“产教对接”关系。面向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紧缺岗位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休闲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社区服务业、物流商贸服务业、食品加工产业等)发展需要,分别集群建设教师教育、计算机与软件、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社区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等7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和1个面向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食品加工专业群;按照“专业集群、资源共享、调控灵活、集约发展”的思路,打造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与实验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启动了马鞍山市同城职业院校之间专业群的跨校建设。学校荣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安徽省A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校为安徽省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其中为马鞍山本地输送毕业生3500余人,主要服务于马鞍山市文化教育行业、现代服务行业、软件技术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2.16%,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校矢志“两个建设”“美好师专”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内涵建设,着力突破瓶颈性、关键性问题,对标达标、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影响力,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早日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第三产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 学校简介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226人,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学校现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凤阳校区位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朝中都古城,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幽美;龙湖校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毗邻蚌埠大学科技园、高铁车站、龙子湖风景区。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现有5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6个专业群实验中心(室)和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馆藏纸质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28万册。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医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优势农科和新兴工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承担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一流(品牌)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63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获批专利1055项,其中发明专利255项,连续多年稳居省内高校前十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有255人赴美、韩攻读本科双学位,94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良好教风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在校生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和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部分专业考取率达60%。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并先后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获得者杨俊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在凤阳县小岗村开展科技创业的苗娟,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并被评为“全国自主创业典型”。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又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工作,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2017年,学校获批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顺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跻身安徽省“双一流”大学行列。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承“明德、致知、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安科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五大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早日建成现代化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