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本科一批院校最后一次网上征集志愿预通知
2010-07-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目前本科一批院校录取进展情况,本科一批院校最后一次网上征集志愿预计于7月16日17时左右开始,明日即7月17日8时结束。届时,我办将第一时间通过“龙招港”发布本次征集志愿正式通知。

  望考生于7月16日17时左右登录“龙招港”查询录取结果,凡未查询到录取结果的考生,可按届时发布的征集志愿通知要求通过网上填报征集志愿。征集志愿院校的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仍以我省《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请考生务必仔细查询后再选报。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7月16日

热门院校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市南岗区
    学校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设有17个学院(系、部);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733.77万册。   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科学5个学科群为牵引,打造特色、通用、基础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重点学科11个。现有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得A+和A-等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全部进入全国前30%。   学校现有教职工2924人,其中专任教师189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190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其他国家级人才39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   学校现有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自2016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5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较高水平,连续15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工作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先行力量,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曾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评估、高性能舰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豪华游轮、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在国内首次完成5艘UUV水声组网。学校研制的悟空号深潜器成功自主下潜至7709m,是目前我国自主下潜最深的无人无缆深潜器。学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综合定位系统,保障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多次深潜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研制新型水下无人潜器并列装部队,填补了我国水下无人作战装备空白,亮相装备发展成就展和国庆70周年阅兵,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第三方验证评估单位全过程支撑航母工程实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项目57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学校获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和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批14家国家认定的实验室,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平台。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5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高校,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每年选送500名教师赴国(境)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9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每年接收1500名左右国际学生来校进修学习。   近70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教风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当前,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及龙江振兴发展为使命,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及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机遇,以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开启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航程。
  •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市南岗区
    学校简介黑龙江职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培养输送具有家国情怀、工匠品格、进取意识、卓越追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省内办学规模最大、专业门类齐全、地理位置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坐落于哈尔滨市,现有两个校区,第一校区位于南岗区学府路,第二校区位于双城区迎宾路。学校占地面积9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42万平方米。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固定资产总值4.2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2亿元。学校内设11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127人、继续教育在校生6311人。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现有47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19个,专业设置覆盖三大产业。拥有国家立项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18门。学校重视师资建设,关注教师发展,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现有专兼职教师914人,其中专任教师607人,教授115人、副教授242人,博士16人、硕士48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国家级行业教学名师10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5名,双师比例达到82%。学校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牵头成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教集团;与哈电集团、凤凰教育、中科招商、九州电气、哈飞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中部大学校、韩国京畿科学技术大学、韩国建阳大学合作办学,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七十多年来,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万优秀毕业生;以“重实践、重品质、重能力”培养塑造人才,形成了“实践能力强、行业品质优、岗位适应快”的人才特色。学生在全国和省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屡获佳绩,省赛和国赛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内第一位。大量优秀毕业生被中海油、中石油等国企录用,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6%,用人单位总体满意率在98%以上。学校遵循“自强有为、兴业报国”的“龙职”精神,践行“当好学生的铺路石”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继续教育强校工程”,深化“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学校荣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全国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黄炎培优秀学校奖,跻身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职业教育100强,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国家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单位。目前,全校上下正在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固本铸魂、改革引领、立德修能、高端服务、转型筑基五大计划,创建类型教育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创立教育教学标准,推动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模式转向、办学体制转型,着力打造“龙职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大庆市所属的一所公办普通高校,其前身大庆石油管理局卫生学校建于1965年,大庆职工医学院于1985年在卫生学校基础上成立。2002年8月,学校开始在大庆职工医学院(大庆石油管理局卫生学校)基础上申办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成为黑龙江省一所独立设置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6月18日,学校从油田公司划转大庆市政府管理,成为大庆市属第一所高校。学校目前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现开设护理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学、中医康复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13个专业。是黑龙江首批和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联建单位;现有国家财政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专业2个(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国家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康复治疗技术),国家级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营养学、药学),国家老年照护职业证书试点专业2个(护理、康复治疗技术);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3个(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6个(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8门(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内科常见病诊治、运动疗法技术)。学校同时开展职工在岗培训,是黑龙江省卫生厅全科医学教育基地、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医学继续教育I类学分授予基地、大庆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再就业培训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大专在校生5217人,成人学员255人。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225万元;藏书26万册。学校设有“两所两中心”(大庆市特殊病原研究所、优生遗传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过敏病诊疗为主的专科医院(大庆过敏病医院)作为校内门诊部。学校的附属医院是大庆市第一医院、龙南医院、大庆市中医医院。在校内建设了20个与临床工作实际接轨、现代化、高仿真的专业课实训中心,现有国家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1个(护理实训中心)。校院共建辐射全国的校外实训基地46个。学校建有覆盖整个校园的千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有数字化校园和网络化教学平台2套应用系统以及一卡通系统等。学校设教学系(部、院)10个,机关后勤部门9个,直属部门5个。现有教职工265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50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69人。并从各医院聘请了386名临床医护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中先后涌现出省级教学团队2个、师德先进集体2个、名师3人、优秀教师1人、教学新秀1人、师德先进个人3人、高校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在全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奖评选中,学校获得集体奖4项,个人奖3项。辅导员中先后有2人获得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奖和提名奖;4人获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5人获得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校创建了“(技能+特长)×态度”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态度培养解决学生品德也就是做人的问题,以技能、特长培养解决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也就是做事的问题,并将劳动精神培养贯穿其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技能过硬、特长突出、素质优良、行为规范”的人才培养特色。该人才培养模式连续三年在全省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并被列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省教育科研项目一等奖。学校招生涵盖国内23个省(市)。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包括国内东北、华北、“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南、西北等地区,部分学生还在国外的新西兰、新加坡、沙特、日本等国家地区留学和就业。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32000余人,有些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特别是护理专业毕业生,深受大庆乃至全国各医疗单位的欢迎,改善了大庆护理队伍状况。据统计,大庆地区主要医院80%的护士、90%的护士长是我校培养的,大庆市厂矿(区)级医院的医生和医技人员的60%是我校毕业生。学校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成人高校优秀办学单位、石油系统优秀办学单位、省教育系统基建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 学校简介在美丽的北国冰城哈尔滨,镶嵌着一颗绚丽夺目,魅力四射的传媒艺术明珠——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学校创办于1989年,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标代码13302;黑龙江省报考代码4064。2018年10月13日我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单考单招试点院校。学校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延伸线102国道1289公里处。办学30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5万余人,其中54%以上毕业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自我办学优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锐意改革创新,正在以超强之势迅猛崛起。学校设有传播与艺术学院、商学与工程学院、国防后备生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直播电商培训中心等五个二级教学单位。拥有教职工270余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6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3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33%;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同时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以上;校级名师47人。开设普通高等教育专业26个,其中重点专业5个:播音与主持、室内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编导、计算机网络技术;特色专业5个: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技术、酒店管理;直招士官专业3个: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软件技术;我院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征兵工作站,招收条件详见全国征兵网招收士官https://www.gfbzb.gov.cn/sgzz/。学科建设上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已经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和广播影视学科为龙头,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突出人才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拥有新闻直播间、广播直播间、1000平米大演播室、400平米演播厅、播音主持实训基地,MIDI音频编辑工作教室、非线性编辑实训教室4个(工作站50台)、动漫设计工作站48台,100平米大录音棚、20平米小录音棚3个,100平米舞蹈室、400平米大舞蹈室,摄影摄像实训教室、200平米画室、20平米琴房12个、管乐器48件、打击乐器45件、语音教室4个、设计实训教室10个、新闻发布厅、汽车实训室1000平米、物流实训室、会计实训室、计算机中心、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房地产销售实训室、400平米航空舱实训教室;专业体育训练馆;同时与多家电视台、影视公司、传媒公司等校外企事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坚持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强与海外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维也纳理查德瓦格纳音乐学院、泰国帕纳空国立皇家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国际知名艺术类高校拥有合作办学关系,初步建立与我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学科对应、关系紧密的海外合作院校网络。
  •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市爱民区
    学校简介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学校历史溯源于1946年始建的牡丹江专区医院和1956年始建的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58年创建牡丹江医学院,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学校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专家组给予了优秀评价。2010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获得了6年有效期,居地方医学院校领先水平。2016年在国家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2020年被选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学校长期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认可。“为农村培养乡土型医师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占地面积7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亿元。学校本科招生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1677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是省级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制药工程四个专业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列为本科一表招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二级学科29个。基层实用型临床医学列为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全省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等6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常见感染病》《灿烂的口腔》《机能学》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7门。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82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8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912人。专任教师751人,正高级职称237人,副高级职称24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6.2%,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5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我校教师获得首届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康复相关专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6项。学校现有肿瘤疾病防治、脑卒中防治等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省内唯一的省科技厅、牡丹江市政府、牡丹江医学院共建医药研发平台。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双聘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科研项目11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立项8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980篇,在Cell Research、Cancer Cel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了多篇论著;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116部;《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2.37万册,电子图书75.49万种,数据库15个,拥有性能先进的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有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实践教学基地100家。附属红旗医院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床位1600张。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秉承“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弘扬“执着、爱校、求实、合作、创新、奉献”的牡医精神,坚持“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医学、药学等专业毕业生7万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人才源,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