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
2022-07-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公安政法院校(专业))

2.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专项计划)

3.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军事院校)

4.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其他院校)

5.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专项计划)

6.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7.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公安政法院校(专业))

8.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军事院校)

9.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10.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其他院校)

11.江苏省2022年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依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师范大学办学,秉承“崇德尚能、明志笃行”校训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2018年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在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6位。学院现有泉山、潘安湖两个校区,总占地1324.5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1.3301万平方米,新建的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城市重要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湿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拥有电气工程、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实验室29个,多功能智慧教室、网络教室178个,语音教室、微金课教室等7个,基础科学实验室33个,并建有功能完备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中心。新启用的现代化图书馆设计雅致、功能齐备、资源丰富、服务便捷,为学生提供了宽敞、明亮、温馨的学习空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1000余人,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管、经、法、艺七大学科门类,面向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8个省(市)招生。学院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和创新型产业大学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加强专业集群建设,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融工程、市场营销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徐州市特需专业。学院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与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现有物联网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工程实验室两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90%,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主编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成绩优异,教育教学成果丰富。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每年均有数百余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院校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宽合作办学领域,已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为广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东软集团、徐工集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的紧密对接。2018年学院与东软集团合作的“产学融合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从9947个立项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20项优秀案例,受到教育部推介、表彰,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 学校简介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由南京医科大学自主创办并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2011年,南京医科大学和连云港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1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正式从南京迁址连云港办学。  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护理学部、药学部、康复医学部、人文管理学部等12个教学机构,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带头人;现已建有30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同时共享南京医科大学25所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81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749人;自有教职工35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5%以上。  学院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7个专业21个方向。目前学院在校生人数9650人。学院各项教学、实验及生活设施先进齐全。图书馆文献收藏量近95万册,同时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分馆,学院学生可以共享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清华大学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我院新生质量、毕业生质量连续三年在全国近300所独立学院中位列前10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优秀学生到南京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科院校相关专业学习一年,为学生提供到高水平医科大学进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学院大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港台、中亚、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医药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院对外办学路径。目前已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加拿大西三一大学、美国国王学院等国外院校签订联合培养本硕协议。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学院与江苏豪森医药签约举办豪森班,共同培养企业亟需人才。学院积极参与健康港城建设,开展健康宣传系列活动、急救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活动及志愿服务等,活动得到本地市民一致好评。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康达学院已成为一个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严格、品牌优良的独立学院,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学院将继承和发扬南京医科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结合港城地方特色,重点建设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发挥医学教育的优势,带动并提升连云港地区医院整体医疗、科研、健康水平的发展,形成科教研互促、教学相长的良好发展格局;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康达特色办学之路,掀开学院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 学校简介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常州大学优质办学资源,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02年3月,学院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创立,办学性质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转设为独立学院。2013年12月,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学院设立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2014年4月,常州大学与靖江市人民政府就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正式签约。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学院校园占地748亩,校舍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备,主要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均能满足办学需要。学院现设有7系2部和五大职能部门。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35.7%。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校生人数超1万,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现有24个招生专业,涵盖工、文、经、管、艺等五大学科门类,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会计学专业为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共享母体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毕业率均超过99%,学位授予率均超过96%,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2%,考研录取率稳定在6%左右。学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屡创佳绩,特别是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国赛铜奖一枚,取得历史性突破。自2017年11月骥江创客街区正式启动以来,已有41个项目成功孵化。学院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学院双微粉丝近30000人,当前新媒体指数位居全国高校院系排名前20位。学院加强与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泰州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社会主流媒体的联系和合作。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干兴校。学院将秉承“责任”的院训,继续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发展,努力为把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的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 学校简介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邓永久,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学校设有创意学院、纺织学院、服装学院、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单位,设有41个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含培育),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55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2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9项。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9个。国家规划教材10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6部,江苏省重点教材17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一等奖1项,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5项,省微课比赛一等奖14项。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优良。学校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6万,固定资产9.0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亿元。目前,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唯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部级6个,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级创新实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学校还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近125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38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47人。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3个。同时培养了“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儒雅领军者”、“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等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建设。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牵头成立“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创意设计、生态纺织技术研究、时尚服装设计研究、节能环保染料助剂开发、智能纺织装备研发、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现有300多家紧密依托研发型企业,上千家动态遴选性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响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的品牌效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完成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等科研项目,并创新性地开展了乱针绣数字化处理技术项目研究工作。“江苏服饰文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新产品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常州市产学研优秀项目奖、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学校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系统课程体系,纳入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基于以学业为基础,以职业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保证,以创业为拓展的“五三三”创新创业体系,并全面系统推进,即构建了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教学体系、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先后荣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金奖、一等奖;“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铜奖;荣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6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大学生最喜爱的创业项目等多项荣誉;多个创业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国际化发展。先后与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成立常纺院-越南丝路培训中心。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目前已招收来自1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现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站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创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型、创业型”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绘就新的篇章!
  • 宿迁学院宿迁市
    学校简介宿迁学院坐落在有着“第一江山春好处”美誉的宿迁市,宿迁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最年轻的,但却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特别是近年宿迁各项指标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并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大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宿迁学院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与宿迁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比肩前行、共同成长。在省市政府推动下,学校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利用八校的优质资源,短短几年内成功办成万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学校一度被誉为“全国闻名的高校新星”。201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宿迁大地上从此有了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通过省学位办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宿迁学院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开启转制发展新征程。目前,学校有一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8.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125万种。建有11个实验中心,下辖42个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1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8亿元。学校设有管理学院、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和一个体育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五个省及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123人,教师819人,270余人次入选省、市、校各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校训,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门省一流课程、6门省在线开放课程、8部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拥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4个。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强化学风、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优良学风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抓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到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了“1234”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1”个目标,构筑学校、企业“2”方协同育人体系,搭建素质提升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4”个融合。学风引领与培养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十六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0221人,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各项人才培养可比性指标均位于省内外同层次高校前列。已有3998人考取研究生,2300多人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省三项计划、村官和市委选调生。4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学校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机器人灭火大赛”(高校组)一次获得冠军、一次获得亚军。毕业生年终平均协议就业率在95%以上。2021年,学校历史(不限)等科目类、物理(不限)等科目类投档线分别高出江苏省控线30分、51分。立足宿迁、 服务地方,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学校坚持把“服务宿迁”作为发展第一战略,扎根宿迁办大学,着力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坚持“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行业上,把创新平台搭在企业车间里,把科研论文写在宿迁大地上”,校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与宿迁市政府、沭阳县政府签约共建“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沭阳·宿迁学院科技园”;牵头成立了“宿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等44个应用研究机构;与京东集团、洋河股份合作举办“京东商学院”“洋河学院”,与江苏酒厂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筹建“洋河学院”。此外,还与地方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引导广大师生立足应用开展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79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77项;教师发表论文2363篇,其中,被EI、SCI、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551篇。放眼全球、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新西兰、英国、法国、泰国、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在师生互访、委托培训、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交流空间不断扩大。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今后,学校将以转制省属公办高校为契机,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总体目标,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持“以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服务地方,主动与宿迁改革发展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坚持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在转制发展、二次创业中争创一流,持续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学校整体影响力,奋力谱写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新篇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