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普通高校2010年阳光招生百问:招生政策规定
2010-05-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第二部分 招生政策规定

  17.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保持稳定不变的政策规定有哪些?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规定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不变的主要政策规定有以下9个方面:

  (1) 高考考试科目仍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由我省自主命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采用全国统一命制试题。

  (2)坚持录取标准,严格执行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录取政策规定之外的批次线下考生。

  (3)严格招生管理,考生一经录取不能退档,不能换录到其他学校。常规录取结束以后,对新生不报到空出的高职高专招生计划实行补录,补录仍执行院校所在批次线。本科不进行补录。

  (4)严格招生计划管理,高校招生计划全部在教育部规定的网上管理系统中编制、执行和管理,未经省招办公布的高校及招生计划不得在我省招生。

  (5)高考志愿分两次填报。第一次是在高考以后、高考成绩公布之前填报提前批录取本科院校和提前批录取高职高专院校志愿。第二次是在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以后填报第一、二、三批本科和第四批高职高专志愿。

  (6)继续维持2009年志愿结构基本不变。第一、二、三、四批均设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一志愿为一个院校志愿,第二志愿是由六个院校志愿组成的平行志愿。

  (7)录取过程中,对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公开征集志愿。省招办将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和计划数向社会公布,未录取考生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和办法填报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投档。

  (8)全省统一组织美术类专业联考,除报考经教育部批准实行自划线院校的美术类专业可以不参加省美术联考外,报考其他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必须参加联考,且联考合格才有资格参与美术类专业录取。

  (9)建立省招办、市县招办、高校招办和网上答疑四位一体全程咨询网络,从高考结束的第一天开始,到招生录取结束的最后一天,为考生提供全程咨询接待服务。省招办集中公布省市县招办和高校招办咨询接待地点、电话和网址,方便考生就近就便咨询。录取期间,继续提供考生电子档案录取时运转七种状态,考生可快捷查询。

  18.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规定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和完善?

  (1)全省采用统一模式实行网上填报志愿。从2010年起,全省所有考生、各类志愿均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填报。

  (2)调整录取批次。将原第二批本科(一)和第二批本科(二)合并为第二批本科一个批次录取,不再划分第二批本科(一)和第二批本科(二),其它录取批次不变。

  (3)艺术类招生专业严格按照教育部审核公布的专业目录执行。按教育部文件《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可继续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的非艺术类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09〕25号)要求,17种含有艺术属性的非艺术类本科专业须经教育部批准后方可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文件规定以外的其他所有非艺术类本科专业不得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考生。

  (4)进一步严格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管理。经教育部批准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和项目可以在我省招生,未经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和项目不得招生;我省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的高校及招生项目见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9]33号)。

  (5)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招办、有关高校、中学应按照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的有关要求,分别公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各县级招办和中学分别在其所在地公示本地区、本校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等名单。高校在其网站上公布本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结果查询办法,公示取得本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的考生名单。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要按规定对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及其项目进行公示。县级招办和中学公示的考生有关信息,上报前至少公示10个工作日,并保留至当年8月底。省招办公示的考生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

  (6)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根据教育部教学[2010]1号文件精神,严肃查处报名、考试、录取等环节中发生的各类违规行为,考生的违规事实须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考生以虚报、隐瞒或伪造、编造有关材料,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考试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以及使用其他欺诈手段,或者因招生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取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或录取资格的,取消其当年的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的,由高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并将其退回户籍所在地。凡在涉及高校招生的各类考试及加分项目中弄虚作假、骗取相关资格的考生,何时查实何时处理。对在考试、录取过程中严重违背招生诚信、破坏招生秩序的高校或高级中等学校,由教育部或经教育部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章的规定,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制招生、暂停招生、取消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理;对严重违规招生的学校负责人将追究其领导责任。

  19. 什么是高考总分和特征成绩?录取时如何使用?

  高考总分是指考生高考各科成绩的总和。特征成绩是指考生的高考总分和政策性照顾加分分值的总和。例如某一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总分为570分,少数民族政策性照顾加10分,其特征成绩为580分;某一汉族考生的高考总分为570分,没有政策性照顾加分,其特征成绩仍为570分。省招办投档一般采用考生特征成绩。录取时,有的院校使用高考总分,有的院校使用特征成绩,院校录取采用哪种成绩,可查看院校的招生章程。

  20. 什么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批次线)?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考虑哪些因素?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全省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线都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批次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高考特征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投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我省第一至四批院校志愿在公布高考成绩和批次线以后填报,批次线可更好地指导考生合理填报志愿。比如某考生的特征成绩达到了第一批院校的批次线,就可以填报第一批和以后各批次的志愿。

  划分批次线主要考虑了以下一些因素:(1)各批次院校在鄂招生计划数;(2)全体考生高考成绩总体水平和各分数段考生人数情况;(3)按一定的划线系数,确保高校有一定的生源选择余地,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要大于院校招生计划数。综合以上因素,经过计算机程序测算出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报省招委批准后执行。

  21.什么是院校调档分数线(简称校线或院校投档线)?预估院校调档分数线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院校调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为120%以内),第一志愿投档后自然形成的该校某科类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招办投档时,将填报了该校第一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校线。通常情况下,校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校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特征成绩是否达到了校线。

  例如,第一批某高校理工类计划10人,第一志愿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需投档12份(10×1.2),计算机将这80人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12位考生的特征成绩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校线。高校审阅,择优录取其中10人,将不予录取的2名考生档案注明退档理由,退回省招办,被退档的2名考生参与后续志愿投档。

  正确预估招生院校的校线水平,对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增加录取机会具有根本性作用,是填报志愿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由于各院校的校线在投档前谁也无法事先知晓,是在投档后形成的,考生选报志愿时,只能根据掌握的有关情况和历年招生资料,作个大致的估计。通常用粗估方法预测校线,主要是通过比较某院校往年在本省的校线、录取线资料和一定的规律,进行类推预测。近几年,有些学校在我省的校线比较平稳,有些学校的校线起伏较大,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这些变化。

  22. 什么是上线落选?为什么会出现上线落选?

  为了让高校和考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每个批次划线时,要保持上线考生数略多于招生计划数,部分达到批次线的考生因招生计划限制不能被该批次院校录取,通常称为上线落选。每一批次录取完毕后,总有一些特征成绩达到或超出批次线的考生没有被该批次院校录取。

  上线落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院校志愿填报失误落选。考生成绩达不到填报院校的校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2)填报志愿过少落选。填报的志愿太少,如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填报院校落选后,再没有机会参与其他院校录取了。(3)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落选。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投到了学校,但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被退档。(4)填报了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的专业。(5)相关科目成绩偏低,达不到学校录取要求。有的考生虽然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校线,但由于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或者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学校不予录取。此外,还有因档案内容不全、不真实等原因而落选的。

  23. 什么是考生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考生录取后如何领取纸介质档案?

  高校招生考生档案分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

  考生电子档案是院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电子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含考生身份证号、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电子档案要求真实、准确、完整,要与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等纸介质材料的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电子档案中的报名信息和志愿信息因考生本人填写或校对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网上录取过程中所说的“档案”指的是考生电子档案。

  考生纸介质档案包括:高考报名登记表、体检表、高中阶段学籍档案材料和优录证明材料等。纸介质档案是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组成部分。

  我省考生的纸介质档案由县(市、区)招办统一管理,不进入省招办招生录取现场。所有录取考生(包括军事院校录取的新生、空军和民航招收的飞行学员)凭高校录取通知书到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领取纸介质档案,考生报到时自己带到高校。领取纸介质档案的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底,具体时间由各市(州)招办确定并公布。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到招办指定地点领取纸介质档案。

  24. 哪些考生在录取时可以享受加分投档的政策性照顾?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其高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考生如同时符合下列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只取其中一项。

  ①少数民族考生;

  ②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③应届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主要指世界中学生体育竞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省运动会;由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及全省中学生单项体育竞赛)获得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主力队员;

  ④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其高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考生如同时符合下列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只取其中一项。

  ①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②烈士子女及其兄弟姐妹。

  (3)父、母和本人均为农村户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独生女考生报考湖北省属高校时,可以在其高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同时符合第(1)(2)(3)条有关情形的考生,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的附加分。

  25. 符合政策性照顾条件的考生如何办理优录证明材料审核手续?

  (1)少数民族考生须经县(市、区)公安和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盖章。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子女须经市(州)和县(市、区)外事侨务部门审核盖章,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职称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3)台湾省籍考生须经省台办审核盖章。

  (4)体育竞赛优胜者须经市(州)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盖章。

  (5)烈士子女及其兄弟姐妹须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6)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须经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7)荣立二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须经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8)农村独生女须经乡、县(市、区)、市(州)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部门审核盖章。

  优录资格审核实行部门负责制。考生优录身份认定和相关原始证件的真实性由优录项目涉及的县(市、区)、市(州)及以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盖章确认。在加分投档项目审核中,对考生出具证件的真伪和其身份的确认,谁审核,谁签字(盖章),谁负责。各县(市、区)招办负责接受本地报名考生优录申报,核实考生申报项目是否符合规定,核对考生报名信息是否准确,检查证明材料是否完整,相关部门签字盖章手续是否齐全。市(州)招办负责复核考生申报项目和证明材料,汇总检查县(市、区)招办报送的考生信息无误后上报省招办。省招办汇总全省考生优录信息,向社会公示加分投档考生名单,接受举报并协助调查核实,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处理举报核实后的考生。县级招办和中学要公示享受政策性照顾考生的有关信息,上报前至少公示10个工作日,并保留至当年8月底。省招办公示的考生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

  26.优录加分在录取过程中如何使用?

  对经审核、公示符合优录加分条件的考生,省招办在投档时,将考生优录分加入考生高考总分,形成考生特征成绩,并按考生特征成绩进行投档。从近几年录取情况看,一般院校在录取时使用考生的特征成绩,即认可考生的优录加分。但也有部分高校不采用考生特征成绩进行录取,按考生的高考总分进行录取。享受优录加分的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认真阅读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对不认可优录加分的高校要慎重考虑,尽量有效利用优录加分。

  27.农村独生女考生加分在什么范围使用?

  经人口计生部门审核和省招办公示的农村独生女考生,报考我省的省属高校,可以在其高考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这类考生报考省外高校和在鄂的部委属高校不能享受加分投档政策。

  28. 恩施州、十堰市、宜昌市的五峰县和长阳县的考生报考所在市(州)高校,神农架林区的考生报考宜昌市、十堰市、恩施州的高校,可享受加分投档照顾政策,投档时有什么规定?

  恩施州、十堰市及宜昌市五峰县和长阳县的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报考所在市、州高校者,神农架林区的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报考十堰市、宜昌市、恩施州高校者,可以在其高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恩施州、十堰市的本科院校录取当地考生人数不超过本校在鄂招生计划的50%。

  29.国家对免费师范生有什么政策?有哪些学校招收免费师范生?

  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稳定教师队伍,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决定在部属师范院校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办法》规定,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还将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部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免费师范生入学前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0年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现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

  30. 考生未经省招办办理录取手续为什么不能取得学籍?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籍学历注册管理规定,高校当年录取的新生由各学校直接在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入学新生核对注册。凡未经生源所在地省招办办理录取手续、并报教育部备案的考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一律不予学历电子注册,只有注册的学生毕业时才能获得普通高校学历文凭证书。湖北考生只有经湖北省招办办理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毕业后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历文凭证书。

  31.我省对复读生参加高考和招生录取有没有特殊规定?

  除军事院校、大部分高校保送生以及部分院校(专业)明确规定不招收复读生外,我省对复读生没有其它的政策限制。尽管如此,由于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有限,尤其是重点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建议考生不要轻易放弃录取机会,不要轻易选择复读。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201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组建高职学院。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地处“武汉·中国光谷”黄金地段,占地面积532亩,毗邻三环线和地铁11号线,交通便利,背靠荷叶山,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院隶属湖北省体育局,是湖北体育系统唯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教融合为特色,以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优质办学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省建设的春风,逐步发展成一所集体育高等职业教学、运动训练、社会培训、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全国体校联合会理事单位、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先后培养输送了高崚、廖辉、田涛、王晓理、田源等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为国家和湖北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3人。常年外聘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并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广阔空间。  学院对接体育产业,围绕体育行业,培养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开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艺术表演、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安全防范技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十一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教育类国控专业,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精准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开设有幼儿体育教育、赛事运营、健身教练等新型专业方向。  学院另附设中职部——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制三至六年,主要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宗旨,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湖北省少儿体育训练的最高层次。学院坚持读训并重,每天上午进行文化学习,下午从事运动训练。运动项目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武术(含套路和散手)、举重、拳击、摔跤、射击、柔道、跆拳道等16个专业,建有女足、举重、射击三个单项学校,列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学院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思路,积极推进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技能实用型高职院校奋进。
  • 学校简介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同时也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职工培训中心。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75年的葛洲坝职工大学,至今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校园坐落于世界水电之都——湖北省宜昌市,占地面积28.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万平方米。现已发展成为以建筑、电力、交通、环保为特色,集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为一体,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培训平台。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06人,其中,40%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80%的专业教师具有专业实践技能等级证书或相关工作经验,学校还聘请了40余位电力行业及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教师教学水平精湛,2019年学校代表中国能建集团参加中电联第二届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教学技能竞赛揽获电建组团体一等奖、三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职业教育。学校设有电力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训中心、中职管理部等8个教学单位,各类在校生9000余人,开办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20余个高职专业,建立了20多个校内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4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推进企业需求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产业工人为目标、秉承“入学即入职、学生即学徒”的培养理念,由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纂教材,将企业的工艺、标准、文化等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打造“产学互动、产教融合、岗位就业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成绩突出,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湖北省“双高”建设学校、宜昌市产教融合典型示范高校,配合中国能建集团成功申报并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葛洲坝集团也获批成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认证企业。职工培训。学校是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职业资格中心、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湖北省安全生产培训三级机构、湖北省建筑行业关键岗位培训中心、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施工员与造价员定点培训机构,具备技能培训与评价、安全类、建筑施工关键岗位类、执业资格类、成人学历教育5大类14项培训资质。学校围绕职业技能培训、取证培训、管理培训,开发形成了20余个培训品牌项目。为减少工学矛盾,学校在全国设有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5个培训基地,建立了葛洲坝网络学院在线培训学习平台,可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和“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模式。每年开展各类培训约3万人次。获得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原国家电力部“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标兵学校”、湖北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首批“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文明单位。
  • 学校简介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获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职学院,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位于宜昌城东新区核心区域,毗邻宜昌东站,交通便利。占地面积810亩,建筑面积16.18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2.88亿元。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院校”“中国旅游职业教育优秀院校”“全省职教先进单位”“全省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 “全省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全省职教系统抗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蝉联“市级文明单位”“党建工作优秀单位”“平安校园”“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2人,教授、副教授116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比65%,“双师型”教师占比82%;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3人,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专家评委8人,省级14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省级22人,湖北省技能名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2人,市级“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5人,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1人、第七届政协委员2人。已建成“高小芹(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梅继开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主动对接湖北制造主力集群51020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对接宜昌市“双千双百”工程,服务“六城五中心”建设和支柱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切实提升办学效益,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设有旅游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酒店烹饪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中专部等院部。  学校突出特色发展战略,在彰显文化旅游和学前教育鲜明特色的基础上,以教育、大文旅、大交通、大数据、大健康、大商务为重点构建六大专业(群)布局,开设有35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导游、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与中华职教社合作共建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不断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已建成全省一流的普通话测试中心、VR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智慧学前教育实训中心、高尔夫球运动训练场、生态旅游实训基地、休闲旅游实训基地、生产性餐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物联网实训室等90多个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训中心是国家级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共建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公司(三峡大坝)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和一流的设施设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众多学子培养职业技能、实现青春梦想、抒写美好未来的殿堂。  学校秉承“砺志明德、笃学躬行”的校训,秉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理念,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6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200多家省内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桃花岭饭店集团、三峡旅游集团、兴发集团等企业探索建立“产业学院”4个,“乡村振兴学院”2个。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30多个。与安琪酵母、凌云集团、神旅集团、城发集团、鑫鼎集团等优秀企业依托专业打造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20多个,与优秀企业开展合作项目36项,其中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开展“大国重器示范讲解员”合作项目,成为入选“全国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12个项目之一,成为旅游职业院校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的“三峡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187项次,获奖项367项次,获奖学生60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7项,二等奖62项;省级一等奖69项,二等奖89项。校中华礼仪茶艺队多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国赛;导游大赛无论是行业赛事还是院校技能大赛,常居榜首,引人艳羡。涌现出马静、朱璋等一批获得国家级、省级金牌导游的毕业生,成了企业抢手的“香馍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在行业培训、产业发展、技能指导、旅游标准化建设、酒店餐饮企业标准评定、普通话培训测试、职业技能鉴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牵头成立宜昌文化旅游职教联盟,宜昌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三峡旅游研究所、宜昌市三峡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宜昌市三峡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宜荆荆恩城市群餐饮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宜昌市餐饮职业教育研学实践中心、酒店餐饮职业技能等级考证中心等均挂靠学校。学校还是三峡(宜昌)研学导师培训中心、宜昌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教师资格培训认证中心、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中心。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承办各类社会考试2万人次以上。  同心同德开启新征程,同向同行再攀新高峰。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纵深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效,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目标、更务实的态度,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学校简介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0年8月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院校。——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用立业”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襄阳,服务湖北,辐射周边,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高职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办学模式、“三会主导,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立足三本、四化协同”社会服务模式,深入推进“135”发展思路和“两建成、一开启”建设目标实践落地,持续提升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师资实力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1247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236人,国家、省级教学、技能名师19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7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专业优势明显。学院设有医学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农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60余个专业,形成了以服务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体系。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群是教育部“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等5个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护理专业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特殊教育、现代农牧业、医学技术等3个专业群是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医学检验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临床医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等10个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畜牧兽医、医学检验技术、特殊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大数据与会计等6个专业获批与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本科高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教学资源丰富。学院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独立主持建成特殊教育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联合主持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等3个国家教学资源库。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优秀教材2部。——实训条件优越。学院建有护理、电工电子、汽车维修、特殊教育、智能制造等5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建有医学影像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等5个省级实训基地,建有34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324个实验(训)室、1200余家校外一体化实训基地,建有一所二级优秀附属医院,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61亿元。——育人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50余项,获省市级以上综合表彰75项, 培养了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朱秀建、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得者苗典武、全国高职“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叶磊、教育部“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人物吴攀登、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人社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谷丹丹、“荆楚楷模”李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达21000余人,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产教深度融合。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特殊教育职教集团、湖北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湖北汽车工程职教集团、汉江流域职业教育协作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襄阳职教集团等,与科大讯飞集团、正大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等合作共建9个产业学院,携手知名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服务卓有成效。学院建有湖北麦冬工程技术中心等43个技术研究中心,建有由中国科学院林群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立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科技项目7项,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2项,获得各级教科研奖励165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湖北省重大成果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等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71项,年均完成技术服务项目和公益服务项目近260项。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特殊教育中心、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年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22万人日。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院校、全国魅力校园、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平安校园等。学院所属的襄阳市大学科技园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12月更新)注:“1233”办学模式:即1个目标: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个主动:主动与产业融合、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办学机制;3个平台:搭建素质素养、技术技能、创新创业三个平台;3支队伍: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技能型”兼职教师、“专业型”管理服务团队。“三会主导,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层面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系院层面成立了行业(区域)主导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层面成立了学校主导、校企参与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四方联动,合作办学。“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校地企多主体协同育人,课程、岗位、证书全过程融通,教育、培训、创新创业一体化实施。“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师资、平台、文化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三本、四化协同”社会服务模式:即立足本校、本市、本区域,服务定位区域化,服务平台共享化,服务供给多样化,服务机制长效化。“135”发展思路:“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持续全力推进“襄阳特色、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双高”职业院校建设,积极创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造汉江流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3”就是3个着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5”就是打造5大品牌:打造骨干专业品牌,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德育名师品牌,技术技能卓越学生品牌,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校园文化品牌。“两建成、一开启”建设目标:即全面建成“襄阳特色,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建成区域“五高地”(区域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区域性企业员工技能培训高地,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高地,区域性创新创业示范高地,区域性技能社会建设示范高地)。开启本科职业教育新征程。
  • 学校简介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技师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业务接受省教育厅管理和指导。学院前身是1972年建立的武汉铁路司机学校,2005年9月,按照企业分离社会职能要求,由武汉铁路局移交省劳动保障厅(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2013年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武汉铁路司机学校为基础,与湖北省轻工技校合并组建武汉铁路技师学院。2015年3月,省人民政府同意以武汉铁路技师学院为基础建立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2017年1月,湖北省纺织工业技工学校本部并入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技师学院)。 学院校园面积179.8亩,建筑面积5.88万平方米,建有7个现代化实习实训中心、80个实验、实训室、80个多媒体教室,共有教学仪器和实习实训设备1127台套,教学仪器、实习实训设备总价值2634万元。图书馆现有藏书46.053万册。有在校学生4300人,年均培训在职职工3000多人次,主要开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铁道车辆、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等特色专业。 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湖北省集训基地”、“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湖北省特色技工院校”,被教育部和人社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教育部等六部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第十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党委先后三次被湖北省委和省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