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拟将艺术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2015-10-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记者了解到,江苏酝酿将艺术纳入高考(精品课)学业水平测试,目前,镇江丹阳和南通等地,正在试点将音乐和美术纳入中考。

有条件的学校增设舞蹈、戏剧等地方课程

《意见》指出,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此外,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

对艺术教育的开展,也将有一系列考评机制。国务院要求,各地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

南京不少中小学有艺术校本课和社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不少中小学有艺术类的校本课程,加上多样的社团,能满足有相关兴趣的孩子的需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

南京莲花实验学校校长李建华告诉记者,学校的艺术校本课程中,就有“电视台”“录音棚”。“有的学生对这些特别感兴趣,要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李建华说,在这些课程中,学生自己编辑、创作,演员也是他们自己。学校的广播剧社团也是学生自己办,推出了不少优秀原创作品。对于未来艺术纳入中高考,他表示,这可以让艺术更受重视。

对此,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家长表示欢迎。“我家儿子在学钢琴,现在三年级了,因为要上英语(精品课)和数学辅导班,我准备让他停上钢琴课了。”宋女士说,做这个决定很无奈,孩子也不乐意,但之前学艺术并不能在升学时起作用,所以不得不放手。如果以后有艺术专长的孩子能在大考评价中受益,相信大家会坚持下去。

江苏酝酿将艺术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曾出台新规,要求将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初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列为学业水平测试范围,将考核结果计入中考总分,高中学生审美与表现综合素养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

江苏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镇江丹阳和南通等地,正在试点将音乐和美术纳入中考,“未来,也会加强艺术素质的考核和评估,酝酿在高考中,将艺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

多元化的美育课程开设后,有足够的老师吗?据悉,今年,江苏新聘了1500名中小学艺术教师,也正在制订艺术教师的培训计划。“近期还准备下发艺术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有关人士介绍。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地处“全国最强地级市-苏州”“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坐落在“全国闻名的阳澄湖畔”,占地320亩,是园林式校园。苏州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近30家,高科技企业和产业集群众多,人才需求旺盛,为学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数字文创和现代服务产业,打造“信息技术”特色,培养地方经济、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设有信息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现代服务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及思政体育教学部,围绕“信息”开设社会亟需的专业26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与优质企业紧密合作,创新实施“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政、校、行、企合作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合作育人模式,多个合作育人项目荣获苏州市“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连续多年荣获“政校企合作优秀院校”。办学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被企业广泛称赞“托普学生踏实好用”,2020年以“A等级”通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学校坚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依托江苏省优质本科高校,合作开展本科助学教育,畅通人才培养方案,架设学生学历提升成长立交桥,每年有数百名学子通过“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先后与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匈牙利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专本硕留学直通车,拓展师生境外交流和学习深造渠道,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民办高校党建考核优秀单位”“政校企合作优秀院校”“昆山市人力资源合作计划重大贡献奖”“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新时代,新希望,新挑战!面向“十四五”,学校将全面启动校园二期14万平方米的基础建设,全院师生将在“厚德、重能、实用、创新”校训的指引下,继续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聚焦立德树人,聚力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教职员工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的优质民办高职院校!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淮安市清江浦区
    学校简介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这里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天医星、落淮阴”美誉。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为淮阴医专;其史可追溯至1915年美国长老会创办的淮阴仁慈医院护士学校。2014年12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建立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在淮安,有黄河路和科技路两个校区,共占地500余亩,设有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13个专业,并设立“3+1+1海外硕士直通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含兼职)。连续多年,学校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全国护考”通过率均在99%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达98%以上。学校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相关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数十项。自建校以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八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立训立校、立制立校、立贤立校的发展方略,秉承“护爱生命、修身明理”的校训,确立“用良心办教育、用责任求发展、用智慧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和“公平正义”的校风,倾心竞智打响了“天医星”医学教育品牌,“五度”(政治的高度、科学的尺度、文化的厚度、情感的温度、创新的力度)思政教育法得到教育部宣传推广,以“一核四驱”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制度建设经验及其理论成果走进名校、走进党建、走进学术、走进行业。学生韩宝鑫见义勇为挽救急危病人的事迹及学校党委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声音的特色做法在《人民日报》微博、紫光阁微博等网络媒体点击量超7000万,其救人视频被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评为首届百部“温暖的力量”2018暖视频。“淮地膏沃育桃李,卫教济世杏林春”,正如杰出校友程莘农院士为本校题辞所说。作为一所以医学为主背景的高等学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等系列要求,以带着信仰干、怀着光明干、奔着真理干、撒着种子干的精神,努力办好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从教、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的满意教育,让新一代“天医星”闪耀江淮!
  • 江南大学无锡市滨湖区
    学校简介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江南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坚持“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设有19个学院(部),包括: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药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体育部和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筹)。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与医药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173人(含研究生导师1417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7.6%,博士学位人员比例70.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3.2%。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入选者17人、“人才项目”入选者23人,教育部“人才项目奖励计划”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48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在53个本科专业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0609人、博硕士研究生10940人、留学生670人。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7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精品、规划教材56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校积极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37.8%,位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依托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获批健康食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实施先进单位”,获批首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完善“奖、助、勤、贷、补、免”帮扶机制,并探索基于人才培养的勤工助学新模式。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8.6%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美术馆暨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人体科学馆等文化展馆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实施“艺术课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项目、“书香校园·人文江南”阅读计划,举办“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艺术作品舞蹈《羌山红》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建有女足和乒乓球两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季军和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冠军。学校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金3银8铜,“创青春”3金4铜,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5金1银。学校涌现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冯漉、魏佳星,以及入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90后创业典型徐铭骏、胡佳威、范冰、张晓军等创业典型人物。学校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平台43个;建有创新引智平台6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379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公布的2019年国际专利排名中,我校位居全球教育机构第13位,中国高校第5位;在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上,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现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建有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11个;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学校坚持师生为重、服务为先,倾力打造曲水流觞的现代化生态校园,为学生提供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优质舒适的成长环境。校园占地面积325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3万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3.54万元;“智慧校园”建设日臻完善;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文浩科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场馆和16个学生公寓组团;学校获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2‰;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7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21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5名;在人民网发布的2019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31名。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未来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机制活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方略,努力推进“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南京视觉艺术学院(Nanjing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简称NIVA),前身是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新型艺术大学。学院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空港新城,占地面积800亩,校园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学院现有传媒系、设计系、人文艺术系和国际学院四个教学单位,设置了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影视传媒类、艺术设计类、音乐舞蹈类以及服务管理类等24个专业方向,建有数字化演播厅、音乐厅、高尔夫练习场、NIVA摄影艺术博物馆、南视觉美术馆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学院先后与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学分互认、资源共享,为学生构建“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以及“3+1和2+2国际本科”等成长成才新平台。建校20年来,学院秉承“精艺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已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
  • 学校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和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依托名城、名校,滋养于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继承与弘扬南京师范大学厚生精神,遵循“蕴德论道、励学力行”的校训,形成了“明德、尚学、创新、和谐”的校风,建成了泰州历史上第一座万人本科大学。近年来,学院围绕“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开放融合战略,坚定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以生为本,突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办好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满意的大学。学院位于泰州市高教园区,占地面积660991平方米,培养以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上具有鲜明特色。建有12个二级学院,有经教育部备案的48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0707人。在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院办学取得了累累硕果。小学教育、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一门课程入选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行政管理、英语等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独立学院星级专业;获批江苏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独立学院唯一);是江苏省唯一具有省级学会(江苏省医药法研究会)的独立学院,是江苏省唯一具有省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独立学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4+1”跟岗见习实践教学模式,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学院先后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办学业绩;2021年,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主持)完成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11位,江苏第1位。·品牌铸造特色彰显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确立了“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嵌入式人才培养”为基础,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教育教学体系。师范教育特色彰显,是全省同类院校中师范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学院之一,有12个专业可以招收培养师范类学生,学生连续多年斩获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近年来江苏省新入职的教师中平均近9人中就有1人来自我校;做强艺术教育,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内容与形式,采用校内外相结合、校政企相结合、国内外相结合等方式,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探索新时代艺术教育新机制。学院歌舞团获批成为省内独立学院唯一省级大学生艺术团;由共青团泰州市委支持共建了泰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师生用画笔助力泰州文明城市建设;竞技体育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雄厚师资高质教学学院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邀请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进校园,为我校师生讲学;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企业行业专家和高管担任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聘任高水平教授、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坚持教授、专家进课堂、进实验室,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实践工作。学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至上、学识扎实、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22名自聘教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学术或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导师资格;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达88.21%,56人次入选高校“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各类省市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承担厅局级以上项目4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在同层次高校中位居前列;学院获批2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全省独立学院中位居前列;教师获得“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等多项荣誉称号。·正德厚生多元成才学院始终秉承“厚生”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建设了一批育人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利用线上线下各类教育的思想政治品牌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新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教师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社团巡礼节、外语文化节、志愿者文化节、读书节等特色品牌活动为龙头,以40个涉及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公益服务等类别的社团为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文体竞赛、学术沙龙、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陶冶情操、锻炼能力,营造了明德、尚学、创新、和谐的校园氛围。长期开展的“新学期第一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和品牌,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积极推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招生就业成果丰硕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稳定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高质量就业为工作目标,健全精准就业机制,不断提升新时代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2019届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736人,2020届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823人,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毕业当年考取公办教师编制661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考研升学深造比例达到60%。近三年,共有600多名毕业生考取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悉尼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研究生。多名学生在广州、南京、苏州、无锡、泰州等地成功创办了具备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企业。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以项目孵化、项目训练、竞赛指导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活动的全覆盖。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佳绩。·应用为先服务社会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导向,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相融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依托优势专业,与泰州市共建了地方立法研究院(全省首家、唯一由地市级人大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地方立法研究机构)、人大代表培训基地、历史文化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医药法研究所、歌舞剧院等等。有5个项目获得泰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35”工程产教融合项目立项;市级智库“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与2个院级智库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泰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泰州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总体方案》采纳引用;承接泰州市委宣传部支持的项目《古盐运河文脉》书稿编撰;拓展产教融合项目,由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支持共建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与京东公司合作共建“JD•AS校园孵化中心”,参加阿里巴巴“百万英才”项目,成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与泰州移动公司共建千万元级别的移动通讯组网实验室,与泰州成一医药公司共建药剂实验室;趣味物理实验室被授予“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每年承接泰州市中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体育设施面向市民全面开放;依托学院音乐专业的泰州市歌舞剧院,将“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姓大舞台”“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开闭幕式”演出等形成常态。在新的发展时期,学院将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按照“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深入促进内涵式发展,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继续实施“奋进之笔”,写好学院事业发展新答卷,为创建“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