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政策解读方案
2016-12-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制定印发该《改革方案》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和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依据《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科研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等领域进行系统改革,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该《改革方案》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制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在总体思路上,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在主要目标上,以服务国家区域重大需求、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到2020年,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显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政府、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学术治理与依法行政协调互补,四川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实现“治理体系更趋完善、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社会贡献明显增大”的五项具体目标,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三、该《改革方案》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主要包括十二个方面:一是统筹建设高水平高校和学科。分层分类建设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省级高水平、本科转型发展示范性、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和特色民办高校;分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全国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高端新型智库。二是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完善高校区域功能布局,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三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四是着力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探索建立多元办学机制,加快建立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鼓励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五是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依法办学治校机制,构建社会有效参与机制。六是全面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七是全力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制度机制,全面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八是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教育交流合作大格局,全面提升教育开放质量内涵,着力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九是深入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校用人机制,改革高校分配制度。十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一是健全办学监督执纪体系。建立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基本建设代建制,逐步推行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加大高校纪委自身建设及考核评价力度。十二是完善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完善高校生均拨款动态调整和相对稳定机制,探索建立绩效拨款制度,健全经费和资产监管体系,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完善民办高校收费制度。

四、该《改革方案》的涉及范围是什么?

涉及的改革主体是全省109所普通高等院校(含51所普通本科院校和58所高职高专院校),参与推动改革的省级部门共有26家。

五、怎样保障该《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高校及试点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省级各部门根据分工共同推进实施。二是有序推进实施。根据方案的任务分工,各牵头单位制定完善配套子方案,明确分阶段分步骤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好政策准备。各高校围绕本方案及子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本校推进方案,开展试点工作。在抓好已经启动的相关省级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完善试点推进体系,再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和有条件的高校和市(州)级区域整体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扩大试点或全省推开。三是强化督导考评。将改革工作纳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重要督导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督导和考评。督导考评结果作为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对有关部门、高校和试点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改革扎实稳步推进。四是营造改革氛围。大力宣传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改革实践成为高校治校办学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重点宣传改革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展示各具特色的改革思路、举措和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创办于1999年,前后经历了10年本科办学和10多年高职办学。1999年,学校前身四川师范大学南洋学院成立;200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07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外事学院基础上组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2013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升本院校;2021年,通过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现场复核;2021年,被列入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学校办学条件总体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学校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现代服务、医学健康等 5 大专业集群,开设 3 年制高职专业 69 个和“3+2”贯通培养专业 19 个,初步建成 15 个专业群,以群组建 6 个专业学院,专业建设机制和特色进一步彰显,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现有成都和眉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2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195万册。全日制在校高职专科学生16000余人。设信息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设计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等6个专业学院,东坡书院、明德书院、致远书院等3个社区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眉山校区校园建筑,沿着山势和坡地,高低起伏,“山校相映”,建筑群落疏密有序,疏林草坡相得益彰,校园环境非常漂亮。眉山校区也是智慧校园,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全苹果IMac一体机或电子白板系统,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交互,能让你体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活。“国际范”更是眉山校区又一个亮点,学生公寓里,每层楼都有自助洗衣房和干洗房,每层楼都有健身房,校内IMAX3D电影院,让你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最新的国内外大片。而成都校区则有非常完备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东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伴书山上林木众多、曲径通幽。整个校园植被茂盛、四季繁花,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四川省最美校园。《林师傅在首尔》、《青春驿站》等众多影视剧组外景拍摄地都选择在了成都校区。      “十三五”期间,获批全国职业院校首批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 1 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建成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 1 个(艺术设计),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 1 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建成省级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计划重点特色专业 3 个(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 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成省民办教育协会骨干专业 2 个(软件技术和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建成各类省级课程 20 门(精品课程 1 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 门、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 3 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4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6 门);建成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2 个。   “十三五”期间,建成各类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总数7个。承担5项省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持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累计获得厅局级以上课题290项,其中省部级6项,获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29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7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建立了国省校三级师生竞赛体系,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 135 项、省级奖项 398 项。学校将入学质量等级为 E+的学生培养到毕业时质量等级为B+,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现有各类教师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48.92%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占比55.86%,“双师型”教师占比54.48%,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1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根据“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显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位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12位、全省第2位。   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室226个。建成了西南地区唯一的卡尔拉得汽车实训基地等多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培训基地,上线了西门子4.0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成了成都地铁10号线全真实训环境、阿里巴巴全真立体仓库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西南地区最大的京东校内实训基地等。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建筑工程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的民办教育汽车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有力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  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500余家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先后开设“四川蓝光嘉宝订单班”、“成都地铁订单班”、“蒙牛集团订单班”、“京东订单班”、“伊藤洋华堂订单班”、“元迪教育订单班”、“万科订单班”、“北汽银翔订单班”、“四川现代汽车订单班”、“成都力方订单班”等20多个知名企业订单班。校企合作紧密,合作成效显著,为改善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学校先后与韩国、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2013年开始,每年有近100名学生出国留学。采取联合培养模式,两年后在取得国内大学专科文凭的同时,还将获得国外大学的本科文凭。为了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实现继续升造的愿望,学校执行省教育厅“专升本”政策,每年都有超过500名的学生升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医学院等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为了提升全院学生的学历层次,积极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联系,已开设建筑经济管理、汽车服务工程等几十个自考本科专业。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就业,启动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与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建设厅等单位进行沟通,保障了各个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连续10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先后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扶贫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扶贫记功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行为得到了包括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四川省高等教育协会原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俞仲文等众多教育名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体制机制好,管理模式好,民办院校就应该这样办!”
  •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涪城区
    学校简介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校长董发勤。 西南科技大学源起于1952年创办的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以及由两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学校曾在重庆、石棉、绵阳三地办学,1978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迁至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校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部分职工及办学资源并入学院。1993年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000年,原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5463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已达8.87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53万余册,电子图书756万余册。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9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83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和工程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5‰。 学校现有教职工269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2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9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75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碳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军民融合研究”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7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首批四川新型智库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3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学校在2020年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中居第125位(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 学校有光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32门,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出各类课程3000余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2-2020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学居全国44位(四川省属高校第2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28个国家和四川省一流专业,土木工程等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有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5-2019“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校荣登百强校之列,居全国第67位(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在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五轮总排行榜中居第58名(位列全省第4位,省属高校第1位)。学校构建了覆盖所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和非学历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示范服务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特别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西南科大精神,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前身为发端于1902年、创办于1937年,受国家教委表彰的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之一──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学校肩负“幼有良教,教有良师”的历史使命,弘扬“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学校精神,秉承“学高身正、志远行端”的校训准则,培育“以教明德、以文化人”的幼专文化,坚持“突出师范特色、强化一专多能、服务区域经济、引领地方文化”的办学定位,践行“师范为基,育人为本,开放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构建“共同体协同育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形成了“幼教职教并重、人文艺术交融、职前职后贯通”的办学格局。学校坐落于女皇故里、剑门蜀道、全国最宜居城市──四川广元。校园依山傍水、清新典雅、环境优美。占地面积503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校内建有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信息技术、科学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服务与健康管理等七大实训中心,有各类实训功能用房200余间,教学仪器设备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50余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各类学术期刊423种。有附属幼儿园3所,校外教育实习基地179所,校园共同体23个。建有省级培训中心1个、市级培训中心2个、市级研发中心1个和研究所4个,还有3个市级协会挂靠我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校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培养输送各类人才数万名,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设有10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24个大专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700人。现有教职工5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100余人,硕博士200余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广元名师29人,聘有客座教授13人。立项省部级课题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16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成果丰硕。2016年一次性高水平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顺利通过人才评估专家组回访,2018年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办学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生近年参加各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累计200余项。参加全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连续三届单项、综合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参赛高校第一,2018年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国赛荣获一等奖;连续两届夺得全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学校选送12件作品获得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创编舞蹈《女儿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9年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赛项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三等奖,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两项一等奖;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坚持内涵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弘扬地方文化。先后与十余个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教育、体育、文旅、民政、精准扶贫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立蜀道研究所,牵头成立“广元旅游产教联盟”,建立“川北幼专旅游文创工坊——翠云阁”,助力蜀道申遗。建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师范教育示范基地”“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成“麻柳刺绣”“唤马剪纸”“白龙纸偶”“三堆唢呐”四个传习坊和“川剧”传习基地,组建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创建“剑门关论坛”,繁荣地方文艺,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扩大交流合作。开展校校合作,先后与黑龙江幼专、广西幼专开展南北合作“丹桂计划”“苴邕计划”,与浙江金华职院开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深化校企合作,与上海德稻教育集团共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泰康之家蜀园成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护理专业;与成都西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办空中乘务专业。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为全面实施学校“4410”总体部署、建设全国一流幼专而努力奋斗!
  • 成都工业学院成都市金牛区
    学校简介成都工业学院始建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迄今已有109年的办学历史。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年在学校染织专业学习。在连续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急需为己任,坚守实业兴国教育情怀,形成了“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和以工为主、突出应用、服务地方与行业的育人传统。学校先后隶属原二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以及四川省原电子工业厅等部门,长期面向行业办学,主要经历了“全国重点中专”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和“全国示范高工专”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两个办学阶段。2000年,学校由四川省电子工业厅划转省教育厅主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推进本科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全省唯一试点高校。学校占地总面积1645.74亩,有郫都、宜宾、花牌坊、大丰等4个校区。学校本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地理位置优越,校舍建筑面积约38.75万平方米。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与郫都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高效协同、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00余人,设有二级院(部)14个、本科专业39个,涵盖管理学、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重点面向“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3个领域,构建起了适应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近年来,学校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地方、“治蜀兴川”为己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空间明显扩展、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同类高校影响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学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以贯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大局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抓手,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省级思政精品项目各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形势与政策”课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依托人文与设计学院(晏济元书院)设立成都工业学院红色文化研究院,被列为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培育项目。建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纪念园,充分发挥学校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积极抢抓机遇,现有“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国际商务”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8、新建本科高校第1,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6门、省级首批应用型示范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28门,建有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年,学校省级教育成果奖实现新突破,牵头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参与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名列全省本科院校前十。学校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深入实施以“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获批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为全省5所本科高校之一,新建本科唯一。有5项产教融合案例被教育部规建中心优秀案例集收录。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毕业生深受各界欢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科、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华为、京东方、长虹、九洲、重庆平伟、迈普、上海莫仕、德州仪器、富士康、通威太阳能等知名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均在95%左右。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获得2019、2020、202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本科组全国一等奖、省级“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1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等。2020年学生学科竞赛位列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第299位,在全省本科高校中排名12。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科技兴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和教学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教职工1070人,其中,专任教师829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5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260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具有国家、省部级人才称号的拔尖人才50余人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9人,“天府学者”特聘专家1人。2020年,位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第5位。学校现有无人机与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等3个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哲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有53个建制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国家级“新工科”实践项目2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近年来,学校注重培养特色鲜明的学术团队,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1年,“四川省电子终端产品制造智能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智能机电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获批建设。2022年,人文与设计学院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产品获得德国IF设计奖。学校切实践行高校责任担当,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努力实施“开放国际战略”,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搭建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国(境)外交流合作成效明显。学校是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工学院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与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丹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乌克兰、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来自俄罗斯、蒙古、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等国留学生来校进行学历教育及汉语学习。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与成都市,宜宾市,达州市,甘孜州,成都市金牛区、郫都区的校地合作,注重与行业领域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合作建立了97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3个为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中,学校积极发挥智力优势,定点帮扶的色达、宣汉县脱贫摘帽并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称号,直接帮扶的宣汉县渡口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学校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脱贫攻坚嘉奖,学校驻村干部获表彰5人次,1人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聚焦创新改革和能力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川样板”示范效应日益彰显。学校积极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是“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5个项目获批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当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四川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同类高校影响力明显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成效不断凸显。新百年新征程,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回归应用之魂育英才,围绕人才培养核心,深耕教学科研一线,贯彻落实“三个大会”精神,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心同向持续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建设。
  • 学校简介四川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直属四川省教育厅管理,是一所以航空及旅游专业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标代码为:14645,四川招生代码为:5783。目前在全国21个省市有招生计划,具体见各省招生考试报。四川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为中国民航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践行“厚德、求实、创新、尚美”的校训,立足四川、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突出“外树形象、内塑灵魂”“培养符合新时代民航单位所需的绅士与淑女”为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四化办学特色:“专业高端化、就业保障化、教学权威化、管理军事化”。四川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四川省天府新区剑南大道南延线航空大道中段168号,距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双流黄龙溪古镇2000米, 到双流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离地铁5号线仅20分钟,交通十分便捷。学院建设总投资近8亿元,可容纳在校学生1.2万余人。 校园整体风貌博采欧美名校--哈佛、牛津、哥伦比亚大学之精华,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是一所景观学校、园林学校、影视拍摄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聘请民航专家执教、指导,以及国办大学的专家教授做学术指导和客座教授。学院投资1亿余元,打造全国领先的全套航空实训设备:包括波音737-700型实体飞机一架、空客A320、A330、 A319系列的动态撤离实训舱、水上撤离舱、灭火训练舱、翼上出口训练器、航空操作舱、机场候机楼、VIP接待实训中心等,达到了民航专业级的空乘人员岗前培训、在职乘务员复训、实训操作的场地及设备标准。还建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室、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高铁客运乘务模拟舱(天航复兴号)、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学生按照国家规定修完大专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全日制《大学专科毕业证书》,也可参加专升本学习,毕业可取得大学本科文凭。教育部电子注册,可网上查询,全国通用。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院与国内外众多的航空公司、机场、旅行社等优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入学后与学院签订《就业协议书》 ,学生按规定修完学业,合格毕业后,由学院就业处推荐到机场、航空公司、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工作,毕业后2年内由学院继续提供就业跟踪服务。主要从事:空中乘务、空中安保、机场安检、VIP贵宾服务、 机场值机、 易登机 机场物流、 飞机维修 轨道交通管理、电子商务、无人机操作及培训 高铁乘务、动车乘务、 会展策划、旅游等岗位工作。实习转正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购买社保,工资待遇及福利优厚。 2018年11月29日-30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运行所成立专家评估组对我院航空客舱设施设备进行评估,共完成286项评估内容。按照咨询通告的标准,评估组经过严格检查,我院于2018年12月14日正式通过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评估、验收合格,获得局方认可资质,可正式对外承接培训任务。学院经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考察评估,于2019年7月17日正式被授予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被纳入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管理体系。我院将会积极探索面对社会不同群体开展民航科普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推动民航科普教育工作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办学“四化特色”一、专业高端化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机场运行、民航运输、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高速客运铁路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等高端专业选择,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为未来铺垫金领职业坦途。二、就业保障化学生入学签订《就业合同书》,通过订单式培养,毕业后学院推荐到国内外航空公司、机场、旅行社及其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铸就国内“民航服务业”重要就业基地之一。三、教学权威化由民航业从教多年的资深教师亲自授课,并外聘有丰富民航工作经验的空姐、乘务长做专职教师,保证授课内容的权威性、实用性。学生可获得毕业证书和航协认证的技能资格证书,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双文化工作背景。四、管理准军事化根据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单位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文件精神,参照其他民航同类院校的管理办法,我院从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打造中国航空教育的“特色航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就餐住宿,统一规范着装,标准化服务礼仪”,外塑形象、内塑灵魂。辅导员24小时跟踪管理,为学生提供贴身服务,以便于家长与学院共同管理,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学院的办学特色和管理模式,得到了众多民航单位及相关用人单位的赞赏和肯定,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大量的民航服务人才,万余名学生实现了“空姐、空哥、机场安检、高铁乘务、动车乘务、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就业理想。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