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海南:异地高考政策答疑 社保能否补学籍怎认定
2013-01-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海南日报海口1月12日讯(记者张惠宁 郭景水 李关平)我省“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引起外来务工家庭的高度关注,对于方案中社保、学籍、居住等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社保:有劳动合同可补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一些外省务工人员反映,他们在我省居住超过6年,其子女能够满足6年学籍,但由于他们有的是灵活就业人员,有的工作变动大,缴纳社保的时间不到6年,能否补缴社保?

  对此,省人社厅社会保险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灵活就业人员只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两项保险,省政府文件规定,这部分人不能向前追补社会保险,只能向后延交。至于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如果出现单位漏保的情况,可以持单位原始的会计工资凭证和劳动合同书等材料,通过单位补缴各项社会保险。

  “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怎么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处有关负责人说,“只要和单位有实际的劳动关系,比如说有领工资的凭证,就可以补签劳动合同。”

  还有家长问,如何理解方案中提及的“有合法稳定职业”,对此,社保一处负责人说,“稳定”,当然是指每月有固定收入。“合法”,是指收入来源是合法的。

  还有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关心“6年社保”和“3年社保”的具体截止时间,是按高考报名之时起算,还是按高考开考之日起算。对此,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韩小雨说,我省还将就“异地高考”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学籍:两个管道管理防作假

  对于我省异地高考政策中涉及的学籍认定问题,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学生的学籍管理实行纸质和网络两个管道管理,防止弄虚作假。省教育厅要求初中和高中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建立完整的档案材料,包括考勤、考试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表现等内容。

  学生进入初一年级就读,学校就要将学生名单报给市县教育局审批备案,随后为学生办理学籍卡。

  认定高中学籍相对较严格,具体要求是:学生至少在我省初三年级就读满一年参加我省的中考考试,并被高中学校录取就读。录取学生经过市县教育局审批,报给省教育厅备案统一确认学籍。同时,省考试局获得学生名单从高一年级开始为学生建立考籍。

  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3个3”和“3个有”规定中的学籍和就读经历,均要求“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意味着“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均符合条件,同时“3个有”规定“本人在我省有高级中等教育就读经历,并取得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中没有限定毕业证书一定要是“我省”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

  居住:申报暂住户口登记

  对于“异地高考”政策中涉及的“户籍不在我省”的常住人口居住证明问题,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海南省流动人口管理规定》,非本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属于流动人口,应当到所在市县人口管理部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并办理《暂住证》,其随迁子女信息也将会同时登记。这可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居住证明的有关依据。

  同时,我省已经将陵水、琼中作为试点实施人口居住证制度,这是对流动人口实施新的管理制度,明年将在全省逐步实施。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符合有关条件的流动人口将到居住地办登记和办理《居住证》,其随迁子女信息也将被录入,也可作为居住证明的有关依据。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办于1954年,至今有67年办学历史,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现有三亚和五指山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487.1亩。设有19个二级学院,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本、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已有海洋科学等18个涉海类专业(方向),重点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命、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旅游、民族与人文五大学科群。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9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7人、留学生110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30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南海名家、南海工匠、省515人才、全国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和海南领军、拔尖人才,也有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350项、省部级奖励690项;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4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2项。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其中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创新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双百”人才团队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13个。此外还有科技部、教育部、外交部等国家部委批准或设立的大学科技园和对外交流、人文社科、人才培训类平台基地10余个。学校重视国际交流合作,成立了东盟研究院,先后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42所高校及教育研究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其中与东盟十国37个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43份。获批成为教育部、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马来西亚研究中心”,获外交部、财政部“中国-东盟海上人文合作与交流平台项目”立项,承办“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青年论坛”“中国-东盟智库论坛”等重要国际论坛或研讨会30余场。学校以十四五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大机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海洋大学。
  •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口市美兰区
    学校简介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海科大”)于2008年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基础上创建,2018年升格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是海南省唯一一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院校。2021年有本专科在校生18623人(不含高职扩招四类学生836人),其中本科在校生7426人。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海南油气、高新技术、互联网、医药、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群,以就业为导向,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办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大学。学校有海口市江东校区(美兰老校区)和云龙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92亩。美兰校区距海南省委、省政府4公里,云龙校区距海口美兰机场9公里。学校建有各类房屋61栋,用房面积48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263个。截至2021年12月,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校企合作仿真实训软件总值20099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163万册、中外期刊100余种,图书馆现有深图ILAS借阅系统和知网、超星等学术平台及瀑布流电子显示选书预阅屏3套,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二、专业设置与专家治学 科学发展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海事学院、城建学院、财经学院、设计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临床医药学院、传媒与音乐学院、会计学院、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基础医学部等16个教学单位。建成了以应用化工技术、航海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技术等工科为主,兼顾医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开设26个本科专业和48个专科专业,紧密对接海南十二大主导产业中的海南油气、高新技术、互联网、医药、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未来发展,部分专业填补了海南空白。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被评为海南省第五轮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航海技术、健康管理专业于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评为海南省高职类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学校实行专家治学。现有校长、副校长15名,分别为博士副教授或正教授。目前担任学校各学院院长职务的均是中青年博士或副教授、教授。学校领导和各学院院长实践经历经验丰富。他们均是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赛连年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者、参加省部级教改课程项目评定连年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者、在本校办学第一年或第二年从优秀专任教师或优秀专业系主任及优秀教学或科研副院长转任者;或由具有名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任职二级学院院长10年以上或博士生导师及正教授等教育教学专业管理人员构成。三、师生技能大赛与学校荣誉 浓墨重彩近三年来,学校教师与学生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教学课程参评等奖项1001项。学生参加各类省部级技能竞赛获奖817项,其中:国际级竞赛获奖3项;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375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57项、二等奖88项、三等奖199项、优胜奖29项、合格1项);省级各类竞赛获奖439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79项、二等奖112项、三等奖209项、优胜奖38项)。2019-2021年,本科各级各类竞赛获奖352项(国际级竞赛获奖3项;国家级竞赛获奖239项,其中一等奖36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127项、优胜奖28项、合格1项;省级竞赛获奖1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5项、优胜奖10项)。学校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84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68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51项;省级113项,包括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78项。学校升本更名三年来,荣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学校全国竞赛年度排位分列第9名、第6名、第3名,位列海南省同类高校第一名;2022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学校在全国学生竞赛榜单名列民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第一名;2021年、2022年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发布职业本科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学校连续两年位列民办职业本科大学第一;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发布《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学校高居2022中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蝉联冠军。2021年获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基地(2021—2024)”“2021民办教育产教融合双创示范单位”“2021年度思政教育示范高校”及“2021年度职业教育领导品牌”荣誉称号。2021年7月成功入选海南省第一批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高校行列。截至2020年连续两届获评海南省“5A级社会组织”,同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理事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大学”。2019年获颁“中国好教育品牌实力民办高校”和“中国好教育智慧教育品牌”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师生参加各类省、部级比赛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学校是师生发展的好平台。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硕果累累学校以职业教育试点改革已申报立项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校曾经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共12项。其中杨秀英教授主持的《以高端技术技能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本科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等重点项目10个,一般项目38个。除教育厅教改项目外,学校鼓励教师申报社科联、教育科学规划办、科创融教、其他行业协会课题等其他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给予配套支持。学校一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以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在已公布的教育部2020年及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学校获批立项数连续两年为海南省第1名。郑兵教授组织优秀教师与企业合作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5项,开展VR虚拟仿真项目建设24个,开展全校智慧教室、私有云项目建设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6项。学校培训服务、横向课题、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收入年均超过1000万元。学校狠抓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订了为期5年的“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名校名师名企智能技术总监运用德国人才培养经验,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应用型课程指导,2020年,学校荣获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20课程改革创新奖。2021年,学校272个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通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评审验收。目前学校获教育部批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共27个领域,取得职业技术资格培训项目许可69个,获颁“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突出贡献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海事局批准开展无限航区船长、大副培训项目。在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展示”比赛中:王睿获得一等奖,杜金风、魏爱民、王进、罗振江、彭金银获得二等奖,魏爱民、黎冬楼、何欣、王卉、缪从金、谢辉获团体二等奖,郑兵和赵斌霞获得三等奖。近五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级纵向科研课题171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课题128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68篇,其中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219篇(SCI收录90篇);出版教材、专著192部,获国家专利授权245项。学校师生申请获批软件著作权99项,完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咨询报告51篇。2021年,学校理事长杨秀英教授撰写的《用新发展理念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在中国劳动学会等单位召开“党与劳动发展”主题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职教本科发展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校长韩长日教授带头发明专利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权10项,其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的《瓜馥木等海南热带特色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发现、制备与评价》获得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郑兵教授作为“物权数字化课题组”组长,与物权数字化(经纪)平台联合启动项目研发,开启全国高校物权数字化先行示范的先河;曹维良教授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获批海南省科技厅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效余热回收与热泵技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生态设计》;黎冬楼教授与企业联合申报海南省科技厅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口湾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立项。近五年,学校主持各级横向科研课题70项,理事长杨秀英教授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内部审计全覆盖问题研究》横向课题研究。学校承担并完成《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多项政府委托课题。五、校企深度合作 成效卓著学校目前与海南龙头企业和省外企业200余家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2021年顶岗实习学生2578人次。与我校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的企业55家,已出版校企合作教材55部。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工作,有30多项专利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运营转化。学校与171家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和企业充分沟通协作,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及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先进的行业知识、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通过合作方式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专业聘请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各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每年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兼职任教,促进了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合同,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目前学校已成功成立了“康芝药业班”“东方傲立班”“洋浦傲立班”等订单班。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系列建设成果,获批校企合作技术项目共100余项,涵盖政府和80余家企业,为海南“十二大”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企业与我校合作开发技术几十项。2021年,学校入选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授予“急救安全屋”称号。2022年1月,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学校与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成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共同促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能力,服务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六、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扎实推进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培养服务新型产业、新产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做社会发展进步引领者,注重教学科研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海南省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等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残联、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海南省高校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校内实训中心18个,校内实训、实验室263个及VR实验室(制作并完成24个VR实训项目);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共171家;校内孵化基地在孵企业15家,校内智慧教室97间。学校大力开展“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工作。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于2016年4月挂牌成立,目前基地2000平方米。采用“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高校助推、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为创业初始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孵化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发展”。截至2021年12月,共计服务孵化学生企业110余家,部分学生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收益非常可观,迅速涌现出海口海科葳森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卓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众城文化传媒(海南省)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优学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海口海科南北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的创业典范。2021年组织各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15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2个、创业训练项目4个,创业实践项目1个;省级创新训练项目25个、创业训练项目4个,创业实践项目4个;校级创新训练项目49个、创业训练项目37个,创业实践项目14个。七、师资队伍建设 精英荟萃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专任教师948人,校外兼职教师28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56人,占专任教师的58.6%(其中博士107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85人,占专任教师的30%(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79人);“双师型”教师503人,占专任教师的53.1%。海科大是全国民办院校中唯一一所全额出资定向培养90名博士研究生、16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学校灵活民办体制用人机制,通过特殊政策引进高技能人才,给予特殊人才特殊待遇。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人才160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师揭军武、孙杰、杜金风、王月雷、杨静、郑兵、OMARY GASTRO等66人已成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其中韩刚、王月雷、曹献英为C类人才(领军人才),闫浩、孙杰、揭军武、杜素芝为D类人才(拔尖人才),王月雷还获得了“南海工匠”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八、优秀毕业生 朝向未来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加快推进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办学十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优秀毕业生近5万名,他们都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诚实守信,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多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6%以上。首届毕业生谷兵兵通过学历晋升获得留校任教资格,从2015年开始带领2009级、2010级优秀毕业生共同创办海南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校内孵化公司),主要经营物联网领域系统集成开发,近年来获批政府创新基金项目400多万元。2021年谷兵兵还承担了学校智慧食堂电子称接口开发技术项目,目前成果转化运行良好,技术入软件公司在职期股为5%。2009级毕业生林伟欣通过学历晋升取得留校任教资格,将于2022年完成博士学业。在校期间成立海南白树叶设计公司(校内孵化公司),从2015年开始带领历届学生创业,近三年来为政府多个部门和近百家公司POP进行平面设计制作,公司营业额达到600多万元。学校近5年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涌现一批高薪技术、技能、管理应用型人才,如何春雨、羊泽全、滕松伟、苏兴侠、王孟伟、许琼丹等数名毕业生年薪均在12万元以上,其中:任伟,2008级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开始研制自动锁螺丝机,2018年成立梅菲尔德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年薪500万元以上。招浩斌,2018级航海专科2班,在国家能源集团(世界500强)的神华船队担任实习三副一职,转正后月薪27000元左右。李坤,2019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就职于中国石化金陵石化(江苏南京)有限公司,任化工一部净化装置主操,年薪22-28万元。喻彦,2019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1班,现任职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担任技术与信息管理部检验计量中心副操,年薪18-23万元。向德全,2018届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任职上海华洋海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服务船东中化国际,现任二管轮,年薪16万元。唐喜邦,2019届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1班,现任职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职务为采样员,年薪高达16万元。张序忠,2019届建筑装饰工程专业,2018年开始进入海南捷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做实习生,短短两年,从实习生到主任设计师,2020年为公司创造200多万元的业绩,利润20%以上。符式鹏,2017级传播与策划1班,2018年开始在设计学院顶岗实习,后于学校产业孵化中心创立月月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年毕业后正式任月月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吉受龙,财经学院2016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班),2018年大二起在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创办海南优学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并多次和海南知名企业深度合作。2019年毕业后创办海南兴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且承接2019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获得省里嘉奖。2020年公司业绩40多万元,利润20多万元。徐兆添,2018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2019年与同学在我校创立了海南红橙黄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担任设计部组长一职。2020年到篡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进修学习,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磨练,2021年初又重新回归到海南红橙黄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带领着团队努力做出了许多让顾客满意的作品。目前,学校已进入国家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全校广大师生正在倾心办学竭诚奉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杨秀英理事长带领下,勠力同心,努力拼搏,紧紧咬定建设“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现代职业大学”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 学校简介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学院位于享有“国家海岸”美誉的三亚市海棠湾,毗邻亚洲最大的单体免税城和海棠湾国际酒店带。 学院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和“三区一中心”建设所急需的泛服务业人才需求,开设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经济与管理三个教学系,培养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亟需的泛服务业国际高端人才。新生入学即进入“人才云服务平台”,进行项目驱动、案例驱动化教学,在校期间保障拥有1-2年项目工作经验。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n 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n 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科技创新特别奖”,并入选“全国创新型企业”;n 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6连A”;n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61位。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术认证n 连续四年QS世界大学排名酒店管理专业第一;n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洛桑模式”成为国际公认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成功的模式;n 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团中,有9家酒店集团的总裁或董事长都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毕业生;n CEO World杂志排名第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教学管理n 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典范,被中国酒店业界誉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n 独创的“5H”人才培养模式,深得业界的认可;n 教学运管强化实操课程全景教学、注重过程体验与参与,教学内容涵盖服务技能、运营管理、职业素养等。
  • 学校简介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海南省最大国有企业——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举办。现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拥有在校生10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现有国家示范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拥有中国民航局飞机维修执照培训资质和考点、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员培训训练资质、空中乘务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点、博鳌亚洲论坛安检人员培训基地,拥有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汉莎飞机维修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研学旅行基地、海南省航海科技馆、民航运输省级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等,主持了《航空服务顶岗实习标准》、《民航运输顶岗实习标准》等国家级课题。二、办学定位学校依托航业,服务自贸,对接“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自贸港产业链中高端岗位群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承中华之美德,赋有用之技能,养航业之习惯,育企业之专才,谋优质之就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两航一游”(航空、航海、旅游)类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大基地”和“一个典范”,即:国内民用航空业、航海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海南省旅游业、酒店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举办方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建设成为国企办学的典范。三、专业设置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下设乘务学院、民航运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运工程学院、国际旅游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二级学院,现有招生专业40余个,拥有国家示范专业2个(民航运输、空中乘务)、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省级特色骨干专业5个。四、办学条件学校建设了综合实训中心、飞行模拟训练中心、乘务模拟训练中心、海运实训中心等4大实训中心。根据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员和空中乘务员实际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学校引进了8架实训飞机;为满足民航CCAR-147部基本技能考试要求,引进海航汉莎技术培训公司设备设施驻校,既提高了学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的办学水平,也可满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此外,学校购置了价值3500万元、包括360°全视景航海模拟器、30万吨级油轮仿真轮机模拟器在内的3000多套(台、件)海运设备,配备了价值500多万元的2台亚诺机帆船,建设了航海实训室、轮机实训室、水上实训室等20多个实训室,高质量地满足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学要求。五、社会评价学校发展建设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等国家领导人,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任、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时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时任国家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等各主管部门领导均来校视察。2012年2月9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里的毕业生何以受企业青睐——三亚航空旅游职业职院贴近行业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纪实》的长篇报道,对学校遵循教育改革理念、创新办学机制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2015年12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业的权威报纸《中国民航报》头版头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特色办学探新路》为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成果。2018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我校留学生教育。201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我校空乘人才班项目。
  • 海南大学海口市美兰区
    学校简介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的校风。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先后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建设支持;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学校由此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一片荒滩地上艰苦起家,到合并前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幅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建校以来,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岚清、尉健行、刘延东、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学校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怀备至、倾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等重要项目,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学校现有校园面积6073亩,全日制学生4.1万人,拥有36个二级学院,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作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科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任教师25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近40人。在科研平台方面,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1个培育基地),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15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立项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批立项4项。学校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凝练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办学特色,将“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确定为办学总体思路,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营造“知行合一、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求知治学氛围。近年来,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学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三项重大改革,力求打破学院、学科壁垒,强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方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已达成合作的境外院校、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联盟208所(个),分别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已建成国际学生教育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2017年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立“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是旅游学科全国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批批莘莘学子满怀激情与梦想从五湖四海汇集于此,用青春热血奏响创新奋进之歌。60余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近3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了遍布全国和海南各大行业的管理与技术骨干,还有一大批人才在境外创业就业。当前,海南正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海南唯一和全国热带地区唯一、面向南海最前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海南大学正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委沈晓明书记对海南大学提出的“要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的要求,乘着海南“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东风,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全局,落脚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践,在中央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海南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