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5山西高考政策重点解读
2015-06-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342278人决战考场,比去年增加635人;

招生录取分6个批次,平行志愿再拓展;

分批次、分时段进行网上志愿填报;

军队院校和国防生今年可以招往届生;

加分须网上公示增加分值不得超20分;

距离2015年高考只有不到两周时间,我省考生早已进入备考冲刺阶段。5月25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公布了今年我省高考政策。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省进一步推进考试招生录取办法改革:除提前批次、艺术类、体育类和免费医学定向生等以外,所有录取批次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院校征集志愿办法微调,所有招生院校在全省招生工作统一录取结束后不再安排补录;执行新的加分政策;军队院校和国防生今年可以招往届生,年龄17岁至20岁;实行考生档案无纸化管理,招生院校可在录取工作结束后通过网上录取系统下载新生电子档案(内容包括考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及成绩志愿信息等)。

“3+X”科目总分750分,6月7日、8日考试

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42278人,比去年增加635人。其中,文科类155996人,理科类186282人。全省共设121个考区,318个考点,11556个考场。

我省今年高考继续“3+X”科目设置。“3”指语文、数学(分文、理科)、外语;“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其中综合科目满分为300分,其余科目满分均为150分,总分为750分。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录取时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

考试科目及时间:6月7日9时至11时30分考语文,15时至17时文科数学或理科数学。6月8日9时至11时30分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5时至17时外语(听力测试在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高考全部科目试卷实行网上评阅办法。

招生录取分6个批次,平行志愿再拓展

招生部门按考生志愿投档后,考生无正当理由不得申请退档;高校也不得以考生放弃志愿为理由退档。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下年度报名参加高考,成绩将排在同一总分的最后,同时将写实性记入考生档案,并提供给高校。考生志愿一经填报确认后,任何人不得更改。

我省今年高校招生录取分本科提前批、本科“专项生”批、本科第一批(分A、A1、B类)、本科第二批(分A、B、C类)、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共6个批次。

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和科类包括第一批本科(A、A1、B类)(不含特殊类型招生)、第二批本科(A、B、C类)、“专项生”批及专科(高职)批的文史和理工两个科类。提前批次、艺术类、体育类和免费医学定向生等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考生志愿填报实行网上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填报的办法

本科提前批、本科“专项生”批、本科第一批(分A、A1、B类)、本科第二批(分A、B类)在文化课考试成绩、成绩分布统计和相关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后进行;本科第二批C类、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实行填报院校志愿不设分数限制,志愿填报结束后,根据考生志愿填报情况和招生计划数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办法进行。

所有批次均不设服从院校调剂志愿。对于按相关规定投档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网上征集志愿。

第二批本科(A、B、C类)及专科(高职)院校批次体育类院校志愿和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同时投档,体育类考生第二批本科(A、B、C类)及专科(高职)院校只能选报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或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不能同时兼报。

其他批次,体育类考生可分别填报体育(文、理)类院校和专业志愿,也可分别兼报文史或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志愿。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均可报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院校志愿。香港、澳门特区高校内地招生执行教育部相关规定。

特殊类考生录取批次不同

免费医学定向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录取。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有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

免费师范生录取安排在提前一批,免费师范生入学前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专项生”招生,即面向中央确定的我省2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22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个省定贫困县、5个插花贫困县)的定向招生。国家及地方专项计划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高校专项计划考核录取工作管理参照自主招生办法执行,录取工作实行单独填报志愿、单独投档录取,原则上与自主招生同时进行。

少数民族班录取分数线下调

少数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班招生一律从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中录取。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控制在该校在我省统招调档分数线以下80分;少数民族专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控制在该校在我省统招调档分数线以下60分;民族班录取分数线控制在该校在我省统招调档分数线以下40分。定向为西藏培养人才的录取分数线与民族班录取分数线相同。

体育、艺术类最低控制分数线单独划定

体育类院校(专业)文化和专业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单独划定。第一批本科(A、B类)院校的体育类计划列入提前本科批次录取。

艺术类院校(专业)文化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单独划定。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艺术类文化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按各批次的文史类或理工类最低控制线的65%划定。

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同时投档录取

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补充投档,高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采取补充征集志愿方式完成或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批次的定向就业招生,采取单设志愿、单独投档,或在政策规定的降分范围内对有志愿的考生逐校、逐专业、逐分检索投档等办法在批次内进行投档录取。对高校批次内未完成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可采取补充征集志愿方式完成或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刘云峰)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廖允成、校长(院长)张强。 承续百年薪火,发展再创新篇。山西农业大学始建于1907年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在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晋中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等革命英雄;有谭绍文、郑社奎等各级领导干部;有郑哲敏、庄文颖、高福等七位院士,王绶、张龙志、徐锦堂等著名教授专家;更有数以万计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山西农业科研的主要力量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建院以来,以牛天堂、陈瑛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科学家,先后育成全国第一个高产矮秆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全国第一个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世界第一个蓖麻三系杂交种晋蓖麻2号,以及优质高产品种晋谷21号、晋麦47号、早青一代西葫芦、玉露香梨等新品种,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10月,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以来,学校推行“大部制”等一揽子重大改革措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迈开了改革发展的新步伐。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鲜明。学校(院)现有太谷校区和太原龙城校区两个校区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研究机构,其中,教学单位21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9个。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拥有本科专业69个。初步构建了以农科为核心,向上游生物学科和下游食品学科双向延伸,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专家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院)坚持实施“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49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7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32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869人。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9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青年三晋学者”7人,省青年拔尖人才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省科技功臣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 坚持立德树人,各类英才辈出。学校(院)现有在校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392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380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开设本硕统筹培养实验班、卓越人才实验班、创新创业先锋班,涌现出了以全省首个“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学校(院)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长达百余年的合作历史;与美、英、澳、俄、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有尼泊尔、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来校攻读学位。 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依托学校(院)建设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晋中(太谷)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退化土壤改良与新型肥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园艺植物脱毒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1331工程”创新平台等省部级平台(基地、资质)148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5个。“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76项;取得国家审(鉴)定品种43个、省级审(认)定品种355个,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358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8项。主办《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8个专业刊物。 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农谷建设。山西“农谷”战略实施以来,学校(院)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组建完成“三院五中心”等科研平台,汇聚一批功能农业(食品)领域的高端人才,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性科研成果。2019年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建设,学校(院)进一步整合院所资源,创新融合机制,积极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学校(院)秉承“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的理念,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近年来,有近20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500多个,集成配套600余项高产高效技术,累计建立核心示范田21万余亩,辐射推广560万余亩,培训涉农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企业家等50万余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8亿元。学校(院)积极开展校(院)地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大同黄花产业研究院、忻州杂粮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特色产业研究院,与神农集团共建神农食用菌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临猗、太谷)建设;依托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体系,在山阴、平遥、翼城等地探索推广“H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0多万亩;形成隰县玉露香梨、和顺太行云牛、阳曲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农业、静乐藜麦、万荣临猗苹果、广灵有机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大力开展“6+30”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学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现有马达加斯加棉花植棉技术服务与产业基地建设、巴基斯坦特色作物新种质创制与旱作农业技术示范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办学条件优良,读书修学圣地。学校校园面积3588亩,建筑面积134.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1.55亿元,有纸质藏书208万余册,电子图书370万册。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太谷校区校园内“山西铭贤学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农业发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鲜活史料。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学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正在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 学校简介【学院概况】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西医科大学主办,社会力量参与,以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山西省唯一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晋祠校区位于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太原——晋祠,绿荫环抱、清静幽雅;晋中校区位于晋中市祁县——毗邻晋商发源地乔家大院,是一所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大学校园。学院现有在校生7157人,教职工总数749人,专兼任教师总人数481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86.2%。 【院系设置】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系、护理学系、口腔医学系、预防与管理学系、检验学系、康复治疗学系、影像学系、基础部等八个系部;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十三个专业。2017年,口腔医学专业获批山西省教育厅省级高等学校本科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护理学专业获批山西省教育厅省级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和扶持项目。 学院招生层次包括普通高考、对口升学和普通专升本三个层次,招生来源以山西省内为主,面向福建、安徽、陕西、湖北等部分省份招生。2019年,学院获批招收国际留学生资格。 【教学实习医院】学院依托山西医科大学的优质资源,先后在山西、北京、天津、新疆等地建立了52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形成范围广、综合实力强的教学实践基地群。2019年,新增新疆兵团第六师医院为教学医院并举行了挂牌仪式;与大同市第三、第五人民医院、同煤集团总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实习以及就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办学条件】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自建院以来,紧紧以校本部为依托,教学实行统一管理。雄厚的师资队伍,阵容强大的专家团为确保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治学严谨,管理规范,有良好的校风校纪,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新世纪、新起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正以全新的运行机制、蓬勃的发展态势,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含英咀华,志存高远。 【校园环境】学院环境优雅,办学设施完善。晋祠校区园林式的校园风景秀丽,绿茵环绕;晋中校区独特新颖的欧式建筑风格,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拥有宽敞明亮、配套齐全的学生公寓楼;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及丰富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8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其中,形态学实验室实现了数字化仿真系统教学,建立了断层解剖虚拟实验室,3D立体展示人体结构;机能实验室引进信息化集成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恒温平滑肌试验系统HW200S,无干扰恒温加热兔台;护理实训室购进美国纳斯全无线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高级分娩综合技能训练模型等。实践教学逐步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大数据共享、虚拟现实(VR)等先进教学手段迈进。 【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秉承百年老校山西医科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教学管理严谨有序,校园文化充满活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初显成效。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恩华杯”全国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知识竞赛、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屡获嘉奖。 2018年,我院学子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演讲和写作大赛山西赛区复赛中,分别荣获演讲组一等奖、三等奖,阅读组三等奖,写作组三等奖;在山西省学生运动舞蹈锦标赛中,中国舞获得一等奖,街舞获得二等奖;在“维力杯”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独立开课讲课比赛和“恩华杯”第四届全国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麻醉学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奖。 2019年,我院学子在“建行杯”第五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总决赛中,荣获两项银奖;在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中,荣获个人优秀奖、团体优胜奖 ;在山西省学生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暨第八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山西分站赛中,荣获普通高校组“徒手有氧健身操”项目一等奖,“2016版《第二套全国校园啦啦操示范套路》花球”项目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担任祁县站火炬传递第19棒火炬手。 【毕业生质量】近年来,学院考研率逐年上升,分别考取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部、大连医科大学等全国一流的医学高校和科研单位;附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毕业生考研单位表。20190923100840_9145.zip 毕业生以专业功底扎实,岗位胜任力强而备受社会、医疗单位的称赞,许多人已经成为社会各医疗单位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5%左右,其中,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院为护理毕业生开辟了赴德国Agaplesion集团就业渠道 。附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表。20190923100951_1906.zip 【生源质量】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2017年--2019年录取分数(普高)20190923101125_7550.zip 【师资力量】学院依托山西医科大学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优质教学资源,建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良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师资队伍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3.72%。学院拥有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和数支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如:国内知名麻醉学专家刘保江牵头的“刘保江麻醉学教学团队”、知名解剖学专家杨桂姣教授组建的“杨桂姣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王明正药理学教学团队”、“白旭华生理学教学团队”、“魏永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鲁仁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团队”等。学院拥有完善的人才引进、评价机制和薪酬福利体系,开展教师“暖心工程”、职称晋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育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由涵盖各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019年,学院5项教改项目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21项大创项目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近三年,共计发表各级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参编、主编教材4部。 【办学定位与目标】 办学目标定位:创建在行业内和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优秀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科学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和医学技术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指导,培养适应当代医学模式和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部分省市,为基层医疗卫生与公众健康事业提供服务。 【社会评价】 自2015年以来,学院办学效果显著,社会评价良好。被国家级媒体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及省级媒体报道560余次。 2016年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山西省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 2017年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创业培训良好单位;山西省教育学会学生生涯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单位; 2017年10月晋中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被多家媒体评价为“山西最美学校”; 2018年荣获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理事会评为”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晋中市榆次区
    学校简介山西中医药大学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筹建,1986年接收原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学生开始办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山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同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资源充足。现有太原、晋中2个校区,占地979亩。晋中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环境优美,建有中医药文化浮雕、中医药先贤雕像、上湖、神农药谷等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38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0.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632人,其中研究生903人。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较为坚实。学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日益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84名。连续20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附属医院特色突出,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现有4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针灸推拿医院(第二临床学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其新九针技术享誉国内外;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临床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医疗设备先进,综合实力雄厚;附属晋中医院(第四临床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康复养生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分别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晋中市政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等44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和顺县精准扶贫和石楼县教育帮扶工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扶贫工作格局。学校承办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三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学校成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高校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连续10年荣获省级“平安校园”称号。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不断提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正以挺进博士授权单位方阵和建设成为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承“厚德求真,守正创新”校训,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2310”战略发展思路为统领,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坚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健康山西”和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市晋源区
    学校简介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创建于1991年,前身为山西兴华职业学院,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成为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应用型、国际化、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6月,学校成为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2017年2月,学校成为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10月,学校联合省内七所本科高校成立了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2018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了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权工作。学校共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2.24万㎡,总建筑面积为32.86万㎡,学校有党政单位22个,教学科研单位10个。现设有建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八院两部,设有本科专业31个,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三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4961人,全校教职工871人,其中专任教师61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7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59%;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0.5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5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4.67%。学校以“求知、修德、强能、报国”为校训,坚持以工程教育为抓手,以管理学为主干,拓展新工科,传承艺术学,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将学校打造成为“应用工程师”的摇篮。学校是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荣获“中华职教社黄炎培优秀高校”、“中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山西省科教兴晋先进单位”、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学科建设高校、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连续四年荣获“山西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6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嘉奖。2018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了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这为学校的转型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将成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人才供应链、蓄水池,努力打造成综改示范区的黄埔军校,直接服务于转型综改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以“1331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山西省优势特色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三大平台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立项98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2部,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4项;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先后获得金奖6项,银奖10项,铜奖15项,优秀奖58项;在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2项,国赛银奖1项,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5项,3个优秀奖。学校提供专升本、本升硕、海外留学等一系列学历提升服务,为学生实现升造梦想助力护航。目前,学校已与新西兰国家西部理工学院、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美国林肯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等30余所国际名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海外交流学习平台。同时,学校与合作院校定期开展教师学习交流,努力为学生提供国际视野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知识。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