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15年高考网填信息21日结束
2014-11-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1月13日,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明年将继续实行分类考试办法,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生可以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参加春季高考或夏季高考,也可两者兼报。

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可兼报

根据《关于做好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2015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继续实行分类考试办法,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知识考试时间为2015年5月9日至10日,技能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夏季高考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春季高考科目采用“知识+技能”模式,“知识”部分考4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知识;“技能”部分考专业基本技能。夏季高考科目采用“3+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其中,数学分数学1(适用于文史方向)和数学2(适用于理工方向);“综合”指综合科目,分综合1(适用于文史方向)和综合2(适用于理工方向),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报名、考试与录取工作分开进行,考生可以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参加春季高考或夏季高考,也可两者兼报。兼报时要登录相应的报名系统,按各自的程序完成报名手续。

春夏季高考报名条件

春季高考考生报名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具有山东省中等学校(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学籍并且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夏季高考报名资格的人员。免于春季高考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的技能拔尖人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或者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并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同等荣誉称号、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在职在岗人员。

夏季高考考生报名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高中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具有山东省户籍或具有我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资格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报考体育等专业需同时具备其他条件

报考以下专业的考生,除具备上述报名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报考体育专业的,年龄不超过22周岁,未婚。教练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指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的队员)可放宽到28周岁,婚否不限。身高男不低于1.70米,女不低于1.60米,裸眼视力两眼均不低于4.8,科类为理工类。报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须具备二级运动员(含)或二级武士(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高水平运动员报名时只进行基本信息采集,暂不采集专项测试信息,专项测试报考时间另文通知。

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校在校生;高中段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11月13日起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分为网上填报基本信息、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网上缴费3个阶段。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网上填报基本信息时间均为2014年11月13日至21日(工作日)。考生上网填报基本信息,可任意选择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修改及查询本人信息。填报过程分为登录、查看提示信息、输入并提交保存信息。修改和查询与填报过程相同。考生要认真核对本人填报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姓名、地名等信息项中如存在字库中没有的汉字,以大写拼音字母(半角)代替。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wsbm.sdzk.gov.cn

春季高考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为2014年12月8日至11日;夏季高考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为2014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工作日),其中,非应届考生该项工作时间为2014年12月3日至12月5日。网上缴费时间为2014年12月15日至24日(工作日)。考生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报名信息审查及现场确认,内容包括确认身份、资格审查、采集照片和指纹信息、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签字确认等。

报考科类和外语考试语种可选择

春季高考分为20个专业类别,包括农林果蔬、畜牧养殖、采矿技术、土建、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化工、服装、汽车、信息技术、医药、护理、财经、商贸、烹饪、旅游服务、文秘服务、学前教育、师范教育(2+4转段),考生必须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夏季高考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体育、理工、艺术理,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其中一类。

夏季高考艺术文类的文化考试科目与文史类相同,体育及艺术理类的文化考试科目与理工类相同。考生可在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选考一门外语,并在报名时注明。选考语种不受科类的限制。(孙澳丽)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烟台黄金职业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招金集团投资兴办(国企办学,公益大学),执行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学生毕业时享受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待遇。目前,在校生人数8000多人。学院由大型国有企业--山东招金集团投资兴办。招金集团成立于1974年,产业覆盖“黄金矿业、非金矿业、黄金交易及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和金融业”六大产业,形成集上市公司、全资、控股、参股等公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总资产近600亿元,连续十七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并首次进入前100位。学院校园规划占地总面积1700亩。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行政综合楼、教学主楼、教学附楼、实验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食堂和400米标准跑道体育场,采用欧式建筑风格、艺术感充溢林荫校园,成为独特的育人学府。学院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室及录播教室等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无线wifi、智能洗衣机、自动饮水机,就餐、洗浴、校园广播、电子图书馆、借书一卡通等生活服务配套系统共同构成完善的现代化校园服务网络。学院图书馆6000多平米、藏书39.3万册,引进万方黄金专题数据库,已成为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实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现代化,读者服务个性化,馆员素质综合化的工作目标。学院设9系(院)1部,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均为黄金行业知名专家教授,配备专兼职教师近400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教师总数83%以上,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2.29%。企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坚持“育人校企一体化、师资多元化、教学项目化、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黄金行业产业链及技术工种精准对接,开设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矿业装备维护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商务英语、矿产地质与勘探、矿山地质、测绘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矿物加工技术、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等35个专业,成为国内首家黄金专业齐全、文管财经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积极营造尊重技能、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培养在校生的“职业自豪感”。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等大型比赛,成果丰硕。近三年共获奖98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级奖励55项,其他各类奖项15项。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升级。积极实施“美丽金院、绿色金院”建设理念,基本建设、绿化美化、后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评估,学院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思想,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院定期组织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创办的地质科创社、测量协会、音乐话剧社团、黄金跑团、琼华汉服社等80多个优秀社团开展特色的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力、策划力和社交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经典诵读等书香校园主题活动,培育德育之花,让每个学生心性向善,用善美善行启迪心智,滋润心田,成为德高技精的新时代大学生。学院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了“笃信好学 盛德日新”的校训、“自信 阳光 认真 专业”的校风、“尚德厚生 教以养正”的教风和“笃学精术 果行育德”的学风。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黄金行业发展为宗旨,与企业联姻、与产业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校企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已建成7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1个综合性金工实习车间,可同时满足近40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已建成15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珠宝黄金首饰、宝玉石鉴定、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测绘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化、矿山地质、采矿等优势专业均配备了设备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学院与20余处大型金矿山同处一城,依托周边黄金行业的资源优势,将招金集团拥有世界顶尖级的黄金开采、冶炼、首饰设计制作技术用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学中练,练中学”的技能提升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学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与企业联姻,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校企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山东赛菲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翠绿首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同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广西黄金投资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协议。与招远市检察院、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签订德育基地合作协议。学院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培训机构认证,成为国内唯一一所拥有以“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培训机构”名义开展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相关业务培训、优先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各项业务联合推广资格的高职院校。学院与中国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合作,成为指定的彩色宝石鉴定师和钻石分级师的培训机构。作为黄金行业第一校,学院为充分保障学生就业,与全国近200家大型企业签订学生就业合作协议。学院2022届毕业生线上双选会有来自山东、深圳、浙江、北京等10多个省市的1070家用人单位参会,为毕业生提供了涵盖珠宝首饰设计、矿产资源与测绘、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教育、金融、建筑、房地产及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的4.3万余个就业岗位,岗人比约为17:1。学院在2021年上半年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多次公布的146所高校就业率排名中均位于前列,连续2年排名榜首。学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职业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明显,先后荣获“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连续3年)、“烟台市工匠孵化基地”、“招远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招远市工匠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获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培训机构认证,成为山东省唯一具备上海黄金交易所授权黄金交易员培训资质单位,也是全国唯一具有黄金交易认证资格的高校。学院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将“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确定为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攻坚爬坡、特色发展、崛起超越,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关键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紧紧抓住黄金行业和地方产业的发展以及山东职教高地建设的机遇期,主动对接需求,有效融入黄金行业和地方发展,充分盘活和利用各方资源,将行业转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旺盛需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做到借力发展、快速发展,实现由“快上规模”到“规模质量双提升”转变,逐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育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十二大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十二大工程”即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卓越工匠培育工程、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书证融通工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工程。学院将以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高擎社会主义办学旗帜,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黄金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黄金行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导向,充分利用“中国金都”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及实训条件等方面的行业办学优势,优化育人方式,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将学院和企业融为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学习本领强、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硬,具备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大国工匠”式人才,努力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四大职能,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省全国的黄金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潍坊市诸城市
    学校简介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龙城·舜帝故里”美誉的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滨海名城青岛,南靠新兴港口城市日照,西接革命老区临沂。诸城是世界风筝都潍坊所辖12个县(市、区)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是2005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诸城市人民政府承担财政投入并实施属地管理。2016年3月份,为进一步提升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办学层次,扩大学院办学影响力,诸城市人民政府与高科教育控股(北京)集团、山东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合力打造职业教育高端品牌。学校目前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10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员工645人,其中专任教师495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7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47人。面向全国12个省(自治区)招生,拥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0000人。学校设有商学院、金融财会学院、医养健康学院、幼教艺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7个二级学院,3个公共课、基础课教学部,13个科研院所;开设57个专科专业;拥有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特色品牌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3个,品牌专业群2个,优质资源共享课14门,教学团队2个。学校还承担一定的成人继续教育任务,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培训,形成了专业齐全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提高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培训模式。年均培训人次达30000人以上。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走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与中兴教育集团、京东集团、浪潮集团、中航天使、北京商鲲集团、北汽福田、义和车桥、新郎希努尔集团、惠发股份、得利斯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分别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 学校简介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高水平省属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约17万平方米。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动休闲产业学院)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5月在莱西市七星河畔开工建设,项目占地580余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为政府交钥匙工程,2023年交付使用。学校现有教学机构12个,包括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中国举重学院3所“国字号”学院和1所附属中学(挂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牌子,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办学规模3000人,面向全省招生)。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是全国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学校以体育学学科为主,是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等5个二级学科,以及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中专生130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15个,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特殊教育、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等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特殊教育、运动训练等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在全国首创马术运动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先河。现有教职工726人,其中正高级58人、副高级23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27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其他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7个。学校现有运动健康与健身科技重点实验室、体育健身器材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运动戒毒实验室、运动与健身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与健身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体育实验教学中心等29个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约2亿元。图书馆藏书261万册,是省内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7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同时,获批省部级项目等200多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由我校发起并承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永久落户我校。学校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创建了28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文创基地,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校园足球训练总营、山东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山东体育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齐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省体育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等。受省教育厅委托,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秘书处、山东省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管理办公室设在我校。学校主办《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2个学术期刊,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品牌赛事——SCBA全国篮球联赛。学校主动探索专业体育院校服务国家奥运战略新路径,创新推进“训科医教培”五位一体训练基地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单项体育协会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共建了国家举重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国家田径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暨中国田径协会青训基地、中国橄榄球协会奥运备战基地、山东省体育局日照训练基地。首创了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研发了备战奥运科技保障车,组建了多支科技服务团队,积极助力奥运备战。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引进西班牙武康大学“教练员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运动生理学”等国外优质课程,聘请米卢教练团队、乌克兰教练团队等多名外籍专家(教练)到校授课(执教)。学校与法国国家马术学院等共建爱马人国际马术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邦尼集团共建国际电子竞技学院,与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市政府达成建设山东体育学院欧洲实训基地协议,与世界健身联合会(国际)共建世界健身联合会中国培训学院,与AFA亚洲健身学院共同打造高校职业健身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3年来,累计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学子张常鸿、孙一文、张梦雪、李晓霞、张成龙、周璐璐、奚爱华、邢傲伟、林伟宁、邢慧娜、唐功红等人在近六届奥运会上共获15枚金牌、29枚奖牌。在2021年举办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27名学子和校友参加了10个大项21个小项的比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2金3铜,打破1项世界纪录;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学子和校友获得38金30银25铜,成为山东代表团金牌和奖牌总数“四连冠”的主力军;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学校荣获“校长杯”,成绩列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全国体育院校第二位、全国高校第十位。学校5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通令嘉奖、集体一等功等表彰。2020年12月,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21年4月,学校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是山东省唯一被授予该奖项的省属高校。学校积极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经验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近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远超山东省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校秉承“坚卓竞远、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警察学院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前身为山东省警官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70多年来,学校三迁校址,十易校名,为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开始招收青年学生,举办中专教育,1983年学校改建为山东公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山东警察学院,被誉为山东公安民警的摇篮。2016年以来,学院先后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2次,被山东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次。山东警察学院为全日制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实行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公安厅共管,以省公安厅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职能是招收培养全日制公安类本科学生,为公安机关输送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公安专业人才;承担全国、全省公安机关领导骨干培训及民警专业培训和国外高级警务人员培训任务;承担公安专业理论及技术研究任务,为全省公安机关教学科研基地,公安部确定的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公安部、商务部确定的国家援外培训基地。2020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公安学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学院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情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7个本科专业,其中,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法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11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开始与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近三年来,学院先后举办全国县市公安局首任局长政委培训班、公安部各警种业务培训班、公安部东西合作素质强警培训班、全省派出所所长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103期,培训人员近12000人次。学院现有明水和文化东路两个校区,分别为济南市章丘区章莱路2555号、历下区文化东路54号。法定住所地为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54号。明水校区主要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任务,文化东路校区主要承担国内民警培训和援外培训任务,两校区占地1730.93亩,校舍总面积24.15万平方米。建有42个专业实验室、2个警务实战训练馆、2个射击馆和1个泅渡馆。另外,在全省建有53个教学实习基地和18个教学科研基地。校园局域网分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公安信息网”互联互通。图书馆藏书8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38.28万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11991.7平方米。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学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能够适应公安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需要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58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3.4%,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2.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公安部部级津贴获得者1人,入选公安部、省公安厅专家人才库29人次,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全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7人,省部级教学名师8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931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 41%。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服务公安一线。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1项,其中,某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被列为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表学术论文192篇,出版学术著作23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6项。《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度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度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多次组团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南非、古巴等国家警察机关和警察院校,接待多国警察机关和警察院校的访问。与香港、澳门、台湾警方和省内外公安实战部门、警察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关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举办“国际警务学术讲座”“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开展外警培训工作以来,共承办147期国外警察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97个国家和非盟反恐中心等国际组织的3008名中高级警察官员,派出教官团到约旦、埃塞俄比业等国家举办“特殊安全技能培训班”等援教活动。院领导曾率公安部外警培训项目管理者代表团访问英国,并多次参加公安部和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干部培训联合工作组会议等活动。长期以来,学院秉持办学初心,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平安山东、和谐山东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德州学院德州市
    学校简介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 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38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160余人。 学校坚持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现设有22个学院,3个研究院。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其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有69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公益性创业平台“七点创业谷”获批德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000余项。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天衢英才”工程,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教授126人,副教授498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8名。拥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5人;“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25人。德州市突出贡献专家、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文化名家等46人。 学校坚持应用为本,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80余项。在生物物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纺织服装、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3个。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给-受体”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202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学校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坚持根植德州,面向山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德州市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对接京津冀,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医养健康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编辑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与德州市各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产业学院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博士工作站8个。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已与俄罗斯、波兰等18个国家的70所高校开展合作。举办中波、中俄合作本科层次教育项目2个,中俄合作专科层次教育项目1个。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研究团队共建“中俄生物物理前沿交叉联合实验室”、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山东东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列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招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学历生和语言生300余人。获批“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和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专业提升、学科筑峰、英才汇聚、校城融合、对外开放、文化引领行动计划,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