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招本三批录取结束 我省民办院校遇冷
2010-08-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讯(记者 齐榕)记者从省高招办昨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省高招本三批录取于昨日全部结束。从公布的情况看,本三批报考首次遭遇缩水,考生报考热度低于往年。同时,在所填报的院校中,独立学院较热,民办院校遇冷。

  我省高招本科第三批录取从8月1日开始至8月7日结束。据统计,参加该批次招生的省内外高校文史类228所,计划招生8154人,理工类256所,计划招生14877人。经过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投档后,文史类实际录取8795人,比原计划增加641人,理工类实际录取14877人,与计划招生相同。

  此次本三批录取总体有以下四大特点:

  特点一:考生报考本三院校热度降低,学费高是重要因素

  从投档情况看,今年我省考生报考本三批院校热度较往年有所下降,有些招生院校存在较大生源缺口,甚至有的需要通过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这主要受到本三批院校办学质量和学费普遍较高的因素影响。

  特点二:独立学院较热,民办院校遇冷

  本三批主要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招生。从生源情况来看,本科高校自行申办的独立学院报考的考生较多,而一些民营资本自行申办的民办学校则生源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独立学院依托公办高校办学,能够较好地利用母体高校的知名品牌和无形资产。

  特点三:省内多数本三院校生源有保障

  今年,我省共有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闽南理工学院等8所院校参加本批次招生。经过一次性投档,大多数院校均能顺利完成招生计划,有的院校投档分比较高。

  闽南理工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两所本三院校招生虽有较大生源缺口,但通过降分录取后,也顺利完成了招生计划。

  特点四:地域因素凸显,本三考生选择圈子小

  从报考与投档情况看,较多考生除了报考省内院校,报考的省外院校多集中在距离福建较近的周边省份,而偏远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院校则较少人报考,甚至无人报考。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学校,学校渊源深厚。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黎明高级中学开学,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校名并任学校董事,梁披云任校长。著名文学家巴金、鲁彦、丽尼,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等文化教育界名人先后来校考察、讲学和写作。198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联络海外侨亲和原黎明师友,在黎明高中旧址发起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黎明学园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学校办学历经宏基初奠(1984-1994)、规模扩张(1995-2005)、内涵提升(2006-2015)、品牌优化(2016- )四个阶段,朝着科学办学与创新发展之路击楫中流、渐著辉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福建排名第一入选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第一名,在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五年总评中位居全省第一,荣膺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昂首走在全省前头、全国前列。学校设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轻工学院、航空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51个专业,形成以应用工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专业3个,成为1+X证书试点院校,参与28种证书的1+X证书试点,覆盖27个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对接“泉州制造2025”,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成为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学校高度契合泉州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形成9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两个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按“一院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产教融合典范,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学校参与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15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主持备选库1个。立项省级示范专业9个,精品专业7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5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专业示范点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5个,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个。学校是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可开展38个工种的考试与发证工作。学校持续推进东海校区扩建工程和鲤城校区提升工程建设,扩建工程土建学院大楼、智能制造学院大楼、新材料与鞋服学院、信电学院大楼、图书综合大楼、轻工学院大楼、16#17#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中环路及周边景观、黎明湖、黎明栈道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用,实现一院一楼的格局。拟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已入选“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及13#~15#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均将于2022年部分建成。学校不断优化“学校统筹、专家咨询、学院实体、专业协作”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模式,着力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牵头组建建筑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外语教学等3个福建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泉州市职业院校联盟和省级多元投资主体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为主参与7个职业教育集团,在4所优质中职学校设立分校,与华中数控等联合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等试行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与政府部门共建泉州商标馆黎大校园体验馆,与北斗开放实验室合作共建“北斗导航技术应用推广平台”,与华为公司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安踏集团、钰齐集团、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共建产业学院,成为福建省首家上汽通用汽车ASEP校企合作项目院校。学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占81.85%,拥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2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6人,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3人,福建省优秀教师8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8人、专业带头人15人、高校“杰青”3人,省教育评估专家23人,省会计专家1人,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土木建筑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创新平台22个,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科研平台数、授权专利数、科研项目数、科研到账经费、技术服务收入等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省同行首位。《黎明职业大学学报》获“全国高职成高学报优秀社科学报”,以福建省同类期刊首位入选RCCSE核心期刊。不断做强新型“黎明智库”,集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加强国情、省情、市情、校情研究,实现咨政成果进政府决策、进行业应用、进企业实践、进学校教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贴近福建和泉州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省情、市情研究和对接,强化学校党的建设,为八闽大地特别是泉州的繁荣发展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福建工作占93%以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专技名望。学校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高,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98.66%,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9.12%。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2160项,其中国家级687项。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26位。学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获高级证书比例等关键指标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首位,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最美学生”、全国易班十佳站长、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
  • 学校简介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由闽江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两所公立高校合作举办(办学许可证编号:GOV35AUA03INR20170936N),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担任省长期间,积极推动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友好省州关系的背景下成立的,前身是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实际已有22年中外合作办学历史。2017年1月,学校获教育部批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更名为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是全国3所高职高专层次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获评福建省唯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入选福建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办学思想:遵循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并兼任学校举办方闽江学院前身原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思想,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办学宗旨:立足福建、融汇中西、注重质量、突出应用。办学定位:建设成为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引进借鉴澳洲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福建、福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同类专业水准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目前开设涵盖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等多个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新工科”“新商科”专业,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引入澳洲百年历史的TAFE教育以及墨尔本理工学院先进的课程体系,结合国内实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副学士学位教育及澳洲专科Diploma教育。达到双方院校毕业条件的学生可获得中澳双证书——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副学士学位或澳洲专科(Diploma)证书。学校拥有一支中外教相结合的 “双语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学管理,建立内部审查、校外评估、国外监控的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并接受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 、澳大利亚技术质量保障局(ASQA)的评估并监督。22年办学,中澳高校协同建立“专科+副学士+学士”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强化、二融合、三培养、四通道”的办学特色,即学生持续三年强化以EAP为核心的福墨英语教育;构建“通专融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中方、外方和企业三方共育人才;学生培养以就业创业为主,同时也为学生打通国内专升本、出国直升和海外留学的深造途径。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尤其是2017年获批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以来,学校进一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水平持续“提质”“增效”。相继获国家级骨干专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1+X”证书制度试点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质量工程30余项;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9—2021年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学校连续三年蝉联毕业生就业质量全国第一,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学校不断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至今已有69所国外大学来校教育交流140批次,交流访问次数457人次;50所国内大学来访交流学习49批次,交流访问次数226人次;构建福墨国际教育联盟,与83所国外大学和海外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欢迎学生前往继续深造。办学至今,学校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7000多人。通过国际化的培养,专科层次入学的学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95%左右,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与帮助下,多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近四年专升本录取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60%,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成功帮助1000多名学生前往国外大学继续深造,出国学生中大部分已取得海外硕士学位,获得良好发展。2008级校友许胜民,通过学校国际化的培养,赴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在新加坡管理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澳期间,我校2001级毕业生现任塔斯马尼亚州中华商会会长的徐哲受邀参加国宴。目前,学校已成为福建省合作办学规模最大、成建制赴海外深造学生数最多的中外合作院校。在22年中外合作办学基础上,学校将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持续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资源,探索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成为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努力建成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80多年来,学校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砥砺“改善国民卫生的先锋,东南医药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为本、求是至臻”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诚致远”的校风、“厚德敬业”的教风和“博学笃行”的学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学校是一所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规划占地约1550亩。设有21个学院(部),29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3590多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与海内外1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校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合作。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含临床教师)16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2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9.83%。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骨干教师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7人次,“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2人,历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福建省“百人计划”、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 、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09人次,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等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现有省级教学成果奖、特色专业及本科教学工程近200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以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著称,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学生历年参加国家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名列全国前茅。2016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华东赛区特等奖1项,连续七年荣获华东赛区一等奖,并在全国比赛中屡获一、二、三等奖。MBBS项目留学生参加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竞赛等屡创佳绩。我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许多校友成为我国尤其是福建省医疗卫生战线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和科研平台。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省级一级学科6个,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等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0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400多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医学科技奖等174项。学校拥有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等4所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妇儿临床医学院、肿瘤临床医学院等8所临床医学院。在福建省设有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临床教学医院23所,专业实践教学基地96个。附属医院中拥有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外科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5个。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是福建省首批建设高水平医院,均进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百强排行榜”和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建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附属协和医院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建设单位,附属第二医院为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附属口腔医院为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当前,福建医科大学正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医科大学,努力为健康中国、健康福建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福建警察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公安、司法警察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0年10月成立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9月警校与干校分开办学。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福建警察学院。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调整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组建新的福建警察学院。学院主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另有荆溪校区、西二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513亩,总建筑面积1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7亿元。建有本科教学实验楼、警务综合实训楼、射击馆、体育馆、武术训练馆、田径场、驾驶训练场、心理训练场、游泳池、模拟法庭等实训场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53.2万册,电子图书38.7万册,纸质期刊315种,电子期刊7951种。现有教职工424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教授(正高)31人,副教授(副高)92人,讲师(中级)及以下161人;博士52人,硕士178人),另有兼职教官58人、驻校教官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650人(其中公安类2335人、司法类331人、普通类1984人),年培训在职民警5000余人(次)。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公安学、公安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学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等11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法学、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犯罪侦查、监狱学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级网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成立有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区域(福建)反恐研究中心、福建红色资源研究中心、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中国东南部禁毒研究中心、漳州110暨警察文化研究中心、犯罪学研究所所等17个研究机构。其中,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系福建省首批25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所之一。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公安司法工作,服务社会,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训练基地,福建省中级警官培训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国内安全保卫训练基地、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经侦数据实战实验室、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学院积极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国际警务实战论坛”,邀请国内外警学专家、学者和实战部门业务骨干来院讲学、交流和培训,为公安机关和学院师生开展高层次警务学术交流学习提供高端平台。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承办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18个国家外警培训班,多次出国执行援教任务,有力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院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忠诚教育,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严格警务化管理,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办学以来,已为福建省政法机关培养输送毕业生3万多名,培训在职民警近12万人次。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战线的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鉴于学院在教学改革、警务实战训练、重大活动安保中的突出表现,公安部给学院记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2次。2009年以来,学院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福建省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福建警察学院牢牢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办学治校的总纲领、人才培养的总指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法双修、文武兼备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应用型警察本科院校。
  • 龙岩学院龙岩市
    学校简介龙岩学院位于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客家祖地、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龙岩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龙岩师专;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专,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 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福建省文明校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龙岩学院章程》,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依法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坚持“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有4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收本科生,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规划教育用地面积13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亿元,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约180万册、纸质图书130多万册、纸质期刊约1500种,拥有现代化检索系统和镜像站点,是闽西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做强应用学科、做精教育学科”的“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入选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7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学校着力强化科研创新能力,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2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400多项。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并重,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80多位、教授100多位、博士200多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次、省级人才70多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3个。 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组织百名教授博士进基层、千名专家科技服务社会等活动,教师深入龙岩市各县(市、区)开展技术帮扶和人才对接,倡导设立“奇迈科技创新基金”,解决中小企业技术难题;与龙岩市各县(市、区)、经开区政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与龙岩市政府、厦门大学共建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学校持续增强对外联合培养人才能力,与省内多所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多所境外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和选派交流生项目,与台湾多所高校开展闽台合作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招收柬埔寨、喀麦隆等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目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