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艺术类本科一批19日18时前征集志愿
2017-07-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艺术类本科一批院校第一次征集志愿后,仍有部分院校有剩余招生计划,将进行网上第二次征集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院校网上征集志愿预计于7月19日12时左右开始,7月19日18时结束。届时,我院将第一时间通过“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发布本次征集志愿正式通知。

望艺术类考生于7月19日12时左右登录“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查询录取结果,凡未查询到录取结果的考生,可按届时发布的征集志愿通知要求通过网上填报征集志愿。

原标题:2017年艺术类本科一批院校网上第二次征集志愿预通知

热门院校

  •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南岗区
    学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全国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学校大力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和“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 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哈工大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黑龙江工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1984年建校的鸡西大学,1988年鸡西市经委职工大学、鸡西广播电视大学并入;1999年鸡西市师范学校并入。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202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改革发展翻开崭新一页。扎根边疆,沃土涵养。学校坐落在中俄边境城市——鸡西。鸡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鸡西自然风光秀美,亚洲最大淡水界湖——兴凯湖浩瀚如海,中俄界江——乌苏里江漫江碧透;历史文化悠久,是满族先祖肃慎人的发祥地、百年煤炭开采历史集结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人民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扎根在这片富饶、神奇、美丽的沃土,学校砥砺求索,创业创新,开疆扩土,不断壮大,现有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环境清新幽雅、花木繁盛,四季披绿、景色万千;建筑群中西合璧、庄重典雅,是全国文化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成为师生幸福家园。敢为人先,晋位创优。学校坚守扎根龙江东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秉承“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黑工院精神,励精图治、至善日新,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设施齐备,实验实训条件优越,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1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00万册。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经验被人社部推广。是全国首批、全省首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全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院校、教育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等称号。正在积极创建全省应用型本科示范校、就业创业示范校、心理健康示范校,影响力逐步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由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名教授领衔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学校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理念,践行“修德修能、成人成事”校训精神,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教育理念,紧密对接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坚持新发展思路,构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开设26个本科专业(工学14个,文学4个,教育学2个、艺术学2个、管理学2个,经济学和法学各1个)。校企联合共建了无人机学院、庆溢商学院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能就业、敢创业、可创新”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留在黑龙江省就业创业的3万余人。设在校内的“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创业园、创新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以及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近年来,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工商银行杯”金融创意大赛全国直通就业奖励、“四煤城”高校各类大赛捷报频传、师生200余项“双创”成果,助力鸡西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地方,融合发展。坚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转、厂矿企业转、田间地头转、老百姓的炕头转”的特色办学之路,与域内多个企业和研发机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万余人次。建有等离子体生物质材料研发与检测、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2个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两项省级标准。“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各级各类奖项400余项;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EI会议、CSSCI、CPCI、CSCD等收录100余篇;出版专编著教材等140余部;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600余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填补全省空白,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优秀分站称号。放电等离子体石墨提纯协同创新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获省专项资金400万元。与龙煤集团等40余家域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举办了两届“服务龙江煤企转型发展”高端论坛,大巷软岩治理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石墨新材料、生物质秸秆液化、智慧农业等领域10余项校企合作成果实现转化。成立了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正在建设的石墨现代产业园区,将成为引企入校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文化传承,引航铸魂。文明单位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文化传承特色彰显。肃慎文化、东安根据地、边疆文化研究团队连年承担省级重点课题,《东安根据地研究》《东安根据地回忆录》《鸡西——中国石墨之都》等8部学术著作,被国家图书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永久馆藏。北大荒版画、铝箔画非遗传承、满族剪纸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北大荒版画研究团队应邀参加摩洛哥文化交流、葡萄牙全球版画展和第九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第六个获批的中共党史专业凝练了“新中国工业史”特色研究方向,《新中国鸡西工业史》填补区域党史文化研究空白。建设东北文化博物馆,获评“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开放办学,国际视野。学校坚持国际化特色办学,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着力对接向北向东合作新引擎,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重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人才交流层次,拓宽学术交流领域,与俄罗斯、韩国等高校开展“3+1+2”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开展本科生赴俄体验游学、语言课程游学、专业实践游学和学习交流,积极开展云端交流、线上合作,成果丰硕。内涵强校,矢志一流。进入新时代,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锚定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六个龙江”建设,坚守“立足鸡西、服务煤城、助推工业强省建设”的发展定位和服务面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强化内涵建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十四五”末期全面夯实应用型本科办学基础,2035年建成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2050年跻身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行列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市松北区
    学校简介黑龙江科技大学地处美丽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经过74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理、工、管、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工为主、以矿业为学科专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学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17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874人,其中本科生225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59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9年处于省内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坚持“以师为尊、为师服务”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755人,近年来涌现出以“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团队”“教育科研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与优秀团队,以及大批“双师型”教师。学校建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特需人才培养项目,可授予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9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其中,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具有国内一流的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务平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131项,科技经费总额3.1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3项。现有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中心、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级智库和1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中心实验室是国内外较早进行水合物技术预防瓦斯灾害和瓦斯固化储运的研究平台。学校坚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互动,拓宽国际合作领域,与俄罗斯、加拿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余年,与29个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标兵”“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等80余项省级荣誉。当前,学校正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目标方向,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了创建矿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
  • 学校简介学校办学成长历程坚实。哈尔滨剑桥学院位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其前身为黑龙江剑桥专修学院,2001~2003年先后与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合作设置为独立学院,2004年开办本科专业。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剑桥学院。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学校占地面积72.29万m²,建筑面积44.78万m²;全校建有各类实验室(中心)159个,总使用面积15263m²;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2.95万册,电子图书155.65万册,电子期刊53.81册;学校建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1个,建有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国家级示范基地,IEM产教融合中心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有“华为云大数据”“华中数控机器人”“博众精工智能制造”“思可学前教育”等1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协调。学校下设10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设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教育学为主,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学校现有1个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会计学学士学位课程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认证,成为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唯一通过该认证的民办高校。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H”型学科专业架构(教育学、工学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紧密融合),组建了智能制造、汽车产业、基础教育、现代服务4个专业集群,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306人,外聘教师281人。自有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3.99%;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92人,占比30.07%,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学校强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五三式”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先后获评为“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创新创业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双创黑龙江省中心常设单位”等。共有6人次分别获得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双创典型人物、教育部创新创业50强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及学科竞赛奖励879项,其中,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中唯一一项国赛铜奖、省赛金奖。2021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9项、省级立项42项,校级项目立项170项,国家级项目数量位居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学校在2016-2020年度竞赛评估中位于黑龙江省本科高校第19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第1位(数据来源于全国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与水平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产教融合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升。近三年,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为96.1%,毕业生平均薪酬为5068元,超过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薪酬5.4%。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培养了以韩国培材大学博士研究生谢兵,自主创业、反哺母校的优秀毕业生张永生、沈妍,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导师陈奇,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关静雯等为代表的学有所成和干有所成的一批优秀人才。2011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高校系统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被中共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22年被黑龙江省文明办授予“黑龙江省文明校园”称号。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名榜单中,位列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Ⅱ类)第9名。学校的改革发展经验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黑龙江网》《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和转发420余次。
  •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市南岗区
    学校简介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0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作为黑龙江省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后发优势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十一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2个学科评为C+类,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学科评为C类,数学、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6个学科评为C-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2018年获批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外国语言文学获批黑龙江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0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40部,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设立的中俄学院被教育部列入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黑龙江大学坚持教学立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质量优异,教学成果斐然。在2001年和2008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结论。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拥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7篇(次),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41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000名,各类研究生7300余名。建校以来已为龙江和祖国培养了2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以阎明复、张左己、姜大明等为代表的诸多政界精英;有以叶正大、刘晓江等为代表的多位高级将领,有以李凤林、潘占林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共和国优秀外交官,有以李锡胤、吕冀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新时期,还陆续涌现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建章、“网络感动中国人物”陈顺达等先进人物。黑龙江大学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校区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2亿元,馆藏图书420余万册,拥有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住宿生活的大学城,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餐饮中心等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人才云集。现在教职员工27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研究生导师近100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00余人;获得国家(省)教学名师、全国(省)模范教师、全国(省)优秀教师等各类国(省)级荣誉奖励200余人次,入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40余人次。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落脚点,走科研兴校之路。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众多国家级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以及满语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院等3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现已基本构成多学科、立体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创新发展体系。“十五”以来,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9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00余项,其中有14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李锡胤、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黑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黑龙江教育》《北方法学》《俄罗斯学刊》《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黑龙江大学牢固树立“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观念,通过整合、凝练和优化校内外优势资源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了以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文化创新服务体系,努力为高教强省和科教兴国做出积极贡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黑龙江大学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围绕龙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通过广泛参与决策咨询,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参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多种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俄经贸文化交往和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在自然科学领域,黑龙江大学强化理工科优势特色,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力度,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化学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中取得了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第一个机群并行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无模型控制器、IC卡电脑加油机、L—乳酸菌系列保健产品等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为龙江产生经济效益均数亿元。黑龙江大学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辟建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产业群体,年均产值上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黑龙江大学校办产业学府书城是全国大学最大的书城,年营业额上亿元,曾获全国文化产业先进集体称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全国地方性大学出版社的杰出代表,曾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并荣获“出版业网站百强”荣誉称号。黑龙江大学注重通过树立和涵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丰富多样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黑龙江大学曾圆满承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运动员村任务,开中国大学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之先河;曾成功承办亚洲男篮锦标赛、全国女篮甲A联赛、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教育部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黑龙江大学通过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关爱平台,开辟了学生工作一站式服务区、校长信箱、学业导师网络平台、学生工作热线、后勤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和“校园110”热线等。黑龙江大学是被教育部确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并获“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黑龙江大学高度重视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突出对俄办学特色,现已初步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汉语推广工作平台。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与23个国家的70余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先后向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派出联合培养学生40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24000余人次,年均派出各类出国留学学生3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1500余人次。学校拥有中俄人文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俄语翻译中心,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中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的高翻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建的俄语测试中心,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与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及与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共建的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风雨砥砺开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黑龙江大学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遵循“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学科为龙头、管理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模式,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省部共建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